A. 請問央行再貼現率是什麼意思和其作用
樓上的好像沒回答實質問題啊
先說「貼現」,是指商業銀行對票據持有人在票據到期前,以票據為抵押,向持有人提供貸款的一種方式。
那麼「再貼現」就是:當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在到期前,需要資金周轉時,可以向中央銀行申請貼現,取得貸款,這種貼現稱為再貼現。
中央銀行根據一定的比率從現款中扣取自貼現日至票據到期日的利息,這一比率即為「再貼現率」。
央行可通過調低再貼現率,刺激商業銀行通過貼現向央行借入資金,擴大信貸規模,增加市場的貨幣流通量,反之,就可以減少市場的貨幣流通量。
「再貼現」是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B. 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如何調節貨幣供給率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如果中央銀行希望大規模的變動貨幣供給可以根據變數的規模來決定買進或賣出政府債券的數量。如果央行想增加貨幣供給就買進債劵,減少貨幣供給就賣出債劵。央行可以連續的、靈活的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自由決定債券的數量時間和方向。
再貼現率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放款利率。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向央行的借款就會減少,准備金從而貨幣供給量就會減少,貼現率降低,商業銀行向央行的借款就會增加,准備金從而貨幣供給量就會增加。再貼現率不是一個具有主動性的政策,如果商行不向央行借款,貼現率政策無法執行。
C. 請問什麼叫做央行的再貼現政策再貼現率能否通俗舉例說明~
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制訂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
再貼現率亦稱「重貼現率」。商業銀行或專業銀行用已同客戶辦理過貼現的未到期合格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再行貼現時所支付的利率。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一種特別形式,也是中央銀行控制信貸規模和貨幣供給量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對宏觀經濟的控制以間接控制為主的國家,中央銀行是通過控制再貼現率來控制再貼現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當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趨勢或已有的通貨膨脹加劇時,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加重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迫使其緊縮信貸,從而抑制物價上升。
(3)提高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再貼現率擴展閱讀:
再貼現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1、能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和超額准備,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融資決策,使其改變放款和投資活動。
2、能產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從而影響到商業銀行及社會公眾的預期。
3、能決定何種票據具有再貼現資格,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投向。
當然,再貼現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發揮,還要看貨幣市場的彈性。一般說來,有些國家商業銀行主要靠中央銀行融通資金,再貼現政策在貨幣市場的彈性較大,效果也就較大,相反有些國家商業銀行靠中央銀行融通資金數量較小,再貼現政策在貨幣市場上的彈性較小,效果也就較小。
盡管如此,再貼現率的調整,對貨幣市場仍有較廣泛的影響。
D.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提高再貼現率
應該錯在第一句話
再貼現政策和提高貼現率的關系 提高再貼現率不是目的 而是方法
應該是提高貼現率,減少了再貼現,最終是導致了基礎貨幣減少。進而是資金供應趨緊。。。。。
還是請樓主好好斟酌了,呵呵
E. 請問為什麼央行提高再貼現率可以提高市場利率
再貼現是商業銀行將未到期票據賣給中央銀行以取得資金融通的手段,央行再貼現率的高低是調節貨幣供應量的重要貨幣政策手段。
央行提高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再貼現取得的資金融通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調高市場利率,保證同樣的經營利潤,另一方面,可貸資金的減少,即資金供應的減少,資金使用的價格上升。
(5)提高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再貼現率擴展閱讀:
市場利率對債券價格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市場利率提高,債券價格下跌;市場利率降低,債券價格有上漲趨勢。而利率的走勢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因素
經濟周期。從經濟周期看,經濟開始衰退後,產品滯銷,利潤減少,投資減少,流通貨幣量增加,從而導致利率下跌。當經濟衰退達到經濟危機時,大量企業倒閉,市場蕭條,資金寬余,利率跌至最低點。
經濟到最低谷後會緩慢復甦,此時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市場投資有利可圖,利率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投資大大增加,貨幣成為稀缺要素,利率上漲至最高點。
最新宏觀經濟形勢對市場利率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和銀行信貸松緊狀況是影響民間融資活躍度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今年宏觀形勢下滑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使得金融機構資金相對充裕,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相對降低,必然對民間借貸渠道的資金需求有所減弱。
數據顯示,10天期平均利率為21.73%,1月期為17.07%,3月期為19.08%,6個月的利率為16.45%,1年期的利率為16.81%,而一年以上的綜合利率為24.36%,相比此前發布的民間金融街數據,小額貸款市場平均利率的一年期和三月期的利率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GDP的增長率。根據對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統計,1981年至2000年,GDP增長率與利率呈強正相關關系。1987年以前,中國GDP增長率與利率基本沒有關聯。但1988年以後,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高,GDP增長率與利率之間的關聯度和相互作用的程度越來越高,變化方向逐漸趨於一致。
物價水平。物價水平反映實體經濟的價格,利率反映資金的價格。如果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降幅較大,表明需求嚴重不足,這種狀況對國民經濟投資形成了較強的約束,利率將呈現下降趨勢;但如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升幅度較大,說明消費需求啟動,對其他價格指數的下滑會形成一定的抑制,利率將呈現上漲趨勢。
F. 關於央行調整再貼現率對基礎貨幣的影響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將其貼現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的預扣利率。商業銀行或專業銀行用已同客戶辦理過貼現的未到期合格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再行貼現時所支付的利率。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一種特別形式,也是中央銀行控制信貸規模和貨幣供給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對宏觀經濟的控制以間接控制為主的國家,中央銀行是通過控制再貼現率來控制再貼現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
當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趨勢或已有的通貨膨脹加劇時,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加重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迫使其緊縮信貸,從而抑制物價上升。
當經濟處於通貨膨脹時,央行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藉以收縮信用及貨幣量;央行也可以提高再貼現率,引起市場利率的上升,利率上升就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投資的邊際效益,從而貸款需求降低。
在規定再貼現申請方面,當經濟過熱時收縮票據和申請機構范圍。當經濟處於膨脹時,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收縮基礎貨幣,減少貨幣供應,穩定銀行的准備金數量。
G. 當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時,貨幣供應量將會( )A 增加 B 減少 C 不變 D 無法確定 根據經濟周刊理論,如果
B,貨幣供應量會減少,但是實際上這一貨幣政策作用不好,調控經濟是不是首選的方法,央行主要是通過3種貨幣政策調控貨幣供給:再貼現率,存款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政策是央行規定的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到央行抵押貸款的利率,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貨幣供給成本。提高貼現率時,自然貸款量減少,貨幣供給量減少。
第二個問題,應該是復甦階段,滿足復甦階段的一半特徵。
H.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還是減少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和利息率提高。商業銀行或專業銀行用已同客戶辦理過貼現的未到期合格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再行貼現時所支付的利率。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一種特別形式,也是中央銀行控制信貸規模和貨幣供給量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對宏觀經濟的控制以間接控制為主的國家,中央銀行是通過控制再貼現率來控制再貼現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當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趨勢或已有的通貨膨脹加劇時,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加重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迫使其緊縮信貸,從而抑制物價上升。
作為一國基準利率,再貼現率制約和影響著全國的利率水平,其變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利率的變動,是其他利率賴以調整或變動的基礎。商業銀行之所以要進行再貼現,一般是由於商業銀行的資金發生短缺。
再貼現率低,商業銀行取得資金成本較低,市場利率就會降低;反之,表示中央銀行的資金供給趨緊,市場利率可能上升。商業銀行業務中,票據貼現的比例很大,越是發達國家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