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降低金融行業准入門檻的利弊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民間金融改革的目標,是要把以下兩個市場分開:一個是低風險的資金市場,在這個市場,低風險的小企業可以獲得資金,且融資成本合理;另一個是高風險的資金市場,正規金融機構無法滿足其需要,高風險小企業仍要依賴民間融資市場。
因此,除了利率市場化,金融行業對民間資本開放也被作為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環。當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渠道依然狹窄、門檻高,同時風險大。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稱「金融行業的改革首先要改革金融准入,目前,政府對能夠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市場進入管理太緊,如果把市場准入條件開放,則有利於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
余永定分析稱「之所以當前地下金融、民間借貸這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業找不到貸款。不過,大銀行不肯借錢給中小企業是有道理的,因為中小企業風險大,所以,我們要設立更多的地區銀行、社區銀行等金融機構。利率的調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設。實際上,地區銀行比起幾大國有銀行更加了解當地企業的信用情況,而研究民間金融如何打破國有銀行壟斷,是制度建設的重要方面。」
希望能幫到你,更多的行業信息你可以去前瞻網上查詢。如有不明之處請追問,回答滿意請採納!謝謝
2. 關於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市場准入政策的調整意見
《關於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市場准入政策的調整意見(試行)》。據介紹,《調整意見》共分六條,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符合條件的中小商業銀行在相關地域范圍下設分支機構,不再受數量指標控制。
二是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將省內分支機構審批許可權下放給各省銀監局。
三是要求商業銀行科學制定機構發展規劃,規劃先行有利於監管部門掌控全局,促進整個銀行業及各類銀行業機構科學定位、合理布局、有序競爭,防止盲目無序擴張。
四是鼓勵商業銀行優先到西部、東北等銀行機構較少地區、金融服務相對薄弱地區設立分支機構,並對符合監管導向的相關申請予以優先支持。體現監管部門統籌區域發展的監管導向及相關支持措施。
五是體現了銀監會「管法人」的監管理念,即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准入門檻與銀行法人機構的總體情況相結合。
六是不再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設立分行和支行設定統一的營運資金要求,由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根據業務發展和資本管理需要統籌調節、配置。
3. 金融業的准入門檻將逐步放寬了嗎
據報道,外交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日前中美元首會晤時表示,將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將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的市場准入。
分析人士表示,放開對金融行業的市場准入,顯然會顯著提升國內金融業的經營效率,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在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將有利於培育國內資本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形成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希望金融業准入門檻的放寬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 銀監會對銀行業的監管措施中,市場准入不包括什麼准入
銀監會對銀行業的監管措施中,市場准入不包括(信息)准入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的銀行准入條件有哪些
第十二條
設立商業銀行,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規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 (三)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 (四)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 (五)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範措施和與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 設立商業銀行,還應當符合其他審慎性條件。
第十三條
設立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十億元人民幣。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一億元人民幣,設立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五千萬元人民幣。注冊資本應當是實繳資本。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根據審慎監管的要求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但不得少於前款規定的限額。
6. 中央銀行作為特殊的金融機構,在業務上有哪些限制怎樣進行限制
中央銀行是一國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機構,在各國金融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中央銀行的職能是宏觀調控、保障金融安全與穩定、金融服務。
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和結構
(1)中央銀行的性質可以科學地表述為:中央銀行是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監督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中央銀行的性質集中體現在它是一個「特殊的金融機構」上面,具體來說,包括其地位的特殊性、業務的特殊性和管理的特殊性。
(2)中央銀行的性質具體體現在其職能上,中央銀行有發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調控宏觀經濟的銀行四大職能。
(3)中央銀行的結構即中央銀行制度的結構,它主要包括中央銀行的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結構和權力結構等方面的內容。
中央銀行在金融監管中的地位
(1)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是金融業或銀行的監管。
(2)現在,中央銀行作為金融監管的唯一主體,已無法適應新的金融格局。這是因為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傳統作用正受到挑戰,金融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於是許多國家通過另設監管機構來監管越來越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
(3)從各國金融監管的實踐來看,監管體制可分為四類:分業經營且分業監管,如法國和中國;分業經營而混業監管,如韓國;混業經營而分業監管,如美國和香港地區;混業經營且混業監管,如英國和日本等。 是否由中央銀行擔當監管重任也有不同情形:有中央銀行仍負責全面監管的;有中央銀行只負責對銀行業監管的;也有在中央銀行外另設新機構,專司所有金融監管的。
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程序和內容
完整的金融監管是一個連續、循環的過程,它由市場准入監管、日常運營監管、風險評價、風險處置以及市場退出等相關要素和環節組成。
(1)機構功能定位 所謂功能定位,是指各類金融機構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以及運作、發展的空間,具體體現在該機構的服務對象、業務范圍和服務方式。
(2)市場准入廣義上的金融機構市場准入包括三個方面機構准入、業務准入和高級管理人員准入。機構准入,是指依據法定標准,批准金融機構法人或其分支機構的設立。業務准入,是指按照審慎性標准,批准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和開辦新的業務品種。高級管理人員的准入,是指對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核准和認可。
(3)業務運營監管對金融機構的業務運營監管,主要是通過監管當局(如中央銀行)的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以及藉助會計(審計)師事務所進行的外部審計,及時發現、識別、評價和糾正金融機構的業務運營風險。這是監管當局日常監管的主要內容,包括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
(4)風險評價 風險的綜合評價是金融監管人員在綜合分析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結果及來自中介機構提供信息的基礎上,對被監管機構所存在風險的性質、特徵、嚴重程度及發展趨勢做出的及時、客觀、全面的判斷和評價。
(5)風險處置 金融監管當局要針對金融機構所存在的不同風險及風險的嚴重程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加以處置,處置方式包括糾正、救助和市場退出。
7. 金融監管的內容主要包括( ).A. 對市場准入的監管
A.
對市場准入的監管B.
對金融機構業務范圍的監管C.
對金融機構日常經營活動的監管D.
對有問題的金融機構進行挽救或者退市監管
8. 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准入監管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金融監管的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對金融機構設立的監管;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業務的監管;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如市場准入、市場融資、市場利率、市場規則等等;
對會計結算的監管;對外匯外債的監管;對黃金生產、進口、加工、銷售活動的監管;對證券業的監管;對保險業的監管;對信託業的監管;對投資黃金、典當、融資租賃等活動的監管。
金融機構的業務監管:
一個就是對資產端的資質進行審核,也就是借貸人的徵信信息進行甄別;
第二個是規避國家法律禁止的事項;
第三個是對不同人群進行發放不同額度。還有就是,結合公司情況,建立一套公司特有的保障制度。
(8)金融機構市場准入擴展閱讀:
監管目的
(1)維持金融業健康運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業的風險,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2)確保公平而有效地發放貸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資金的亂撥亂劃,防止欺詐活動或者不恰當的風險轉嫁。
(3)金融監管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貸款發放過度集中於某一行業。
(4)銀行倒閉不僅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會波及國民經濟的其它領域。金融監管可以確保金融服務達到一定水平從而提高社會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