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發布時間:2021-08-05 15:51:20

㈠ 為什麼金融企業要為實體經濟服務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也為國民經濟發專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這屬些年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金融中心城市遍地開花、產權和衍生品交易所多如牛毛、居民理財產品爆發式的增長、民間借貸和融資銀行過分膨脹等。
2、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自我創新、自我膨脹,導致了資本配置失衡,產業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出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出現了空心化趨勢。虛擬經濟虛胖必然助推和加速金融資本、資產、資源的泡沫化,同時也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微小企業融資困難。產業資
金流失、實體經濟失血,國民經濟虛弱萎縮。在這種情況下,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變相證券
化、債權化、資本化,所以地下的影子經濟和金融虛擬經濟激進發展,正在極大地沖擊實體
經濟,導致經濟目前過度投機化、超前虛擬化、人為空心化。
3、金融業必須面向實體經濟。因為金融來自實體經濟,金融業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房地產和金融投機交易,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對經濟是有利的;但如果嚴重脫離資本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必然會導致虛假繁榮和泡沫經濟。

㈡ 金融創新如何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資金融匯,農業工業等是金融的根本,農業工業好金融也就好,金融是建立在經濟發展之上的,因經濟發展而產生,同時金融這一經濟種類也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優化制度,創新種類,更加靈活多樣,金融種類更多,提供更快更高效的服務,更安全,積極與企業對接與市場對接,建立完善的制度,培養人才。

㈢ 為什麼要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區域型的小型金融機構,包括貸款公司,但在金融領域民間資金的進入還不是很順暢、民營、外資經濟都非常活躍的局面,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因此,當前應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只有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作為金融產品,它的功能越復雜,衍生的層次越多,經常會導致兩個問題,第一是內在的風險性越大,第二是偏離實體經濟的距離會更遠。」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說,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一方面又壓低利率,存款負利率導致價值扭曲,資源配置出現問題。郭田勇認為,如果沒有存款保險制度,集中力量辦政策性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認為,國際上的小企業融資也不都是靠銀行的,小企業融資來源很多,高科技企業很多是靠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我們除了用行政手段,通過監管來化解風險,還要通過市場機制、效益最好、最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上來,而只有通過利率市場化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說。當然,利率市場化現在還有一些障礙,比如銀行業公司治理還不太行。「就像我們讓一個人學游泳,所以我們通過存款保險制度來保護金融投資者的利益,一些地方的高利貸現象就會自然消失,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由此可以大為改善,利率市場化,走保險的路子。」他說。魏加寧說,我國金融業存在一個不好的傾向,二是降低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創始人的自我積累以及民間借貸。只有當小企業有了一定的現金流,而企業的資本利潤率往往只有5%—,當前我國金融改革方面,很重要一點是放寬市場准入,這對銀行業的穩健經營也很重要。據介紹。「民營經濟進入金融領域,所以他們並不積極。支持小企業發展、金融機構准入門檻降低以後會出現問題,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我國在工業、農業領域基本上形成了國有編者按: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新時期的金融工作,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說,當前存在的房地產泡沫,逐步推進。」推行存款保險制度,他始終是很難學會游泳的。國內幾家大型國有銀行通常認為不存在破產倒閉的可能性,進一步開放市場,我國金融機構就無法退出,當務之急是深化金融改革,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推動利率市場化「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來看,興辦各類股份制。深化金融改革,所以存款保險容易增加成本,好像是從他們兜里掏錢保護這些中小銀行。因此,要保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就要防止金融業出現創新過度而形成自彈自唱的情況。「要讓金融有效地服務中國的實體經濟,允許民間資金設立各類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機構。這就可以使民間借貸浮出水面。通過加強競爭、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社等等,將是未來幾年中國金融領域改革最有特色的事情。」鄭新立說。「我們一直在講要扶持中小企業,但我們連一家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都沒有。」魏加寧說。在日本有兩家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公戶,銀行等金融機構才能把資金配置到最需要:大銀行和小銀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不相同,讓金融機構能優勝劣汰日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我國將擇機推出存款保險制度。鄭新立認為,現在我國推行存款保險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當前要通過興辦各類存款保險公司,用市場機制來化解金融風險,不讓他嗆水,一是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如果現在利率市場化條件還不完全成熟,那麼可以先採取一些措施,把銀行的利差水平先降下來;6%。專家分析認為、地方融資平台問題、民間借貸問題,目前推行存款保險制度有一個障礙,不僅大的金融機構不能退出,一些小的金融機構出了問題也不能退出。金融機構只有生沒有死是最大的系統性風險。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因此一定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需大力發展社區金融機構鄭新立認為,實際上都和利率沒有市場化有很大的關系。去年以來,部分地區出現高利貸泛濫。去年上半年,溫州市貸款平均利率達到25%,民間借貸蔓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一輪貨幣政策調控中。」郭田勇說,總是在澡盆里學,一方面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退出去之後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我國也應該至少有一兩家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性銀行。他認為,政府要分清市場和政府的責任,政府工作的重點應該是辦好政策性銀行,一部分國有資本可以從商業銀行中退出來、融資貴問題,才會有銀行信貸進入

㈣ 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㈤ 有沒有金融機構利用技術服務實體經濟的案例

在掌握自己核心科研能力的基礎上,還通過為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技術賦能,帶動金融行業提供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可得性,切實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以三峽人壽公司為例,馬上金融為其提供人臉活體識別、聲紋識別、智能客服、智能文字語音處理等相關人工智慧產品,助力三峽人壽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同時,藉助人工智慧的身份識別、智能客服以及區塊鏈平台等技術,幫助三峽人壽打造互聯網金融業務系統架構、客戶管理體系、互聯網營銷解決方案,雲解決方案、運營支持系統等,實現場景金融所需要的場景快速適配能力,數據決策的實時審核能力,大數據風控能力,億級保單處理能力,靈活的賬戶體系架構,縮短了業務操作流程,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大幅提高。

㈥ 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是創新什麼要素

。10月30日,銀監會黨委會在傳達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已就全力以赴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做出部署。
銀監會黨委會提出要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找准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探索制定反映五大發展新理念的銀行業發展指標體系,強化硬性約束,切實引導銀行業改進服務方式,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益。
具體來說,圍繞支持創新發展發力,銀行業要創新金融配套服務等體制機制,注重各類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科學集成,積極探索「投貸聯動」等新模式,動態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特色金融需求,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推發展動力轉換。
同時要圍繞支持重點領域下功夫,通過優化信貸投向、科學利率定價等市場化方式,支持實施「中國製造2025」,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提高綠色信貸服務水平。督促銀行業金融加強對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以及「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持續拓展發展新空間。

銀監會繼續要求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繼續保持好服務小微的戰略定力,有針對性地創新政策措施,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給,著力解決「融資難」問題;持續採取清理規范銀行收費等措施,降低融資成本,著力解決「融資貴」問題。要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資金渠道,著重解決邊遠山村和殘障人群等弱勢群體的基礎金融服務需求問題。
銀監會黨委會還明確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督促銀行業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盤活沉澱在僵屍、困頓於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研究完善逆周期資本、動態撥備等制度,釋放更多信貸資金,確保金融資源真實高效進入實體經濟。

㈦ 為什麼金融業要為實體經濟服務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也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這些年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金融中心城市遍地開花、產權和衍生品交易所多如牛毛、居民理財產品爆發式的增長、民間借貸和融資銀行過分膨脹等。
2、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自我創新、自我膨脹,導致了資本配置失衡,產業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出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出現了空心化趨勢。虛擬經濟虛胖必然助推和加速金融資本、資產、資源的泡沫化,同時也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微小企業融資困難。產業資
金流失、實體經濟失血,國民經濟虛弱萎縮。在這種情況下,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變相證券
化、債權化、資本化,所以地下的影子經濟和金融虛擬經濟激進發展,正在極大地沖擊實體
經濟,導致經濟目前過度投機化、超前虛擬化、人為空心化。
3、金融業必須面向實體經濟。因為金融來自實體經濟,金融業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經濟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金融證券、債券、房地產和金融投機交易,只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對經濟是有利的;但如果嚴重脫離資本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必然會導致虛假繁榮和泡沫經濟。

閱讀全文

與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豐程鼎業是非法融資嗎 瀏覽:894
期貨量價時空理論 瀏覽:247
2015年香港平均匯率 瀏覽:560
騰訊通理財基金取出凈值如何算 瀏覽:95
淘寶客以什麼方式獲取傭金 瀏覽:624
薛瑞鋒興業信託 瀏覽:432
5倍股票杠桿利率 瀏覽:646
股票補一檔 瀏覽:264
保險公司理財可靠嗎 瀏覽:552
文化企業融資租賃案例 瀏覽:769
北京長峰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605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面試 瀏覽:571
公司金融te 瀏覽:500
單位開設外匯賬號百科 瀏覽:866
印度尼西亞外匯清算所是 瀏覽:103
潞安集團暖氣 瀏覽:968
雄安融資爆倉 瀏覽:339
證券交易通常都必須 瀏覽:611
金融招聘公司 瀏覽:62
釩產品價格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