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大代表張興海:成渝雙城聯動共建中國西部汽車中心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張興海提出了關於《成渝雙城聯動共建中國西部汽車中心》、《減免購置稅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延至2025年,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科技型製造企業給予5到10年低息中長期融資》、《加快對民營企業紓困,化解股票質押風險》、《新時代充分發揮混合所有制優勢,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成立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七項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張興海
關於唱好雙城記,打造重慶萬億級汽車產業鏈,成渝雙城聯動共建中國西部汽車中心的建議
汽車是成渝兩地重要的支柱產業,兩地汽車產業鏈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又存在著巨大的互補潛力,因此要搶抓機遇,唱好「雙城記」,打造重慶萬億級汽車產業鏈,成渝雙城聯動共建中國西部汽車中心,為建設雙城經濟圈、推動西部高質量發展、促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提供重要的載體、抓手和支撐。
張興海代表建議:(一)加強頂層設計,打通區域聯動,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體系;(二)以汽車為重要突破口,打造重慶萬億級汽車產業鏈,共建中國西部汽車中心,形成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的「4S」 一體化發展;(三)形成成渝汽車產業生態聯盟,造車端和用車端全面打通資源共享。
關於減免購置稅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建議
我國汽車市場連續兩年下行之後,受新冠疫情及經濟大環境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銷量367萬輛,同比下降42%。今年4月份,行業期待已久的「報復性增長」並沒有出現。行業預計在現有的國家促銷政策下,全年汽車銷量降幅可能會超過10%。
張興海代表建議:國家層面對小於或等於1.5升排量的汽車(一)減免購置稅;(二)減免貸款購車利息。
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延至2025年,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
汽車產業的特點是重資產、高投入、長周期,中國車企一直在努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但核心技術攻關以及智能製造的高投入讓車企背負太大的壓力。各級政府出台了不少的支持政策,但支持力度還不夠,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全方位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抓手,讓中國汽車和中國製造真正強起來。
張興海代表建議:(一)稅收支持: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延至2025年;(二)技術研發支持:培育電動化和智能化核心技術;(三)市場端支持:進一步激發新能源汽車的多樣化發展;(四)二手車市場支持:打通新能源二手車流通環節。
關於對科技型製造企業給予5到10年低息中長期融資的建議
科技型製造企業在努力追求高質量發展,堅守長期價值主義,但壓力較大。
張興海代表建議:一是鼓勵銀行與投入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及智能製造的實體企業,特別是與民營實體企業構建中長期銀企關系,給予5到10年的低息中長期融資;二是對投入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及智能製造的實體企業,實行信用貸款,而不是抵押貸款;三是完善對投入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及智能製造的民營實體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現有退市制度,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不退市或優先在科創板上市。
關於加快對民營企業紓困,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的建議
民企在市場經濟中茁壯成長,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也讓企業難以承受,建議相關方盡快落地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精準施策,助力民營上市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張興海代表建議:一是改善政策環境。希望相關部門進一步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完善再融資監管要求;探索新的政策,鼓勵更多投資者投資民企的再融資項目;二是金融機構積極發揮穩定市場作用。在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民企股價下跌,觸發平倉、爆倉等情況時,金融機構不進行違約處置;三是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作用。上市公司是各地政府的支持企業,建議地方政府設立專項紓困基金,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的民營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進行進一步的財務資助,幫助區域內產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新興行業等重點民營企業紓困。
關於新時代充分發揮混合所有制優勢,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當前,混合制經濟正逐漸被重視和認可,但重視程度還不夠。建議在頂層設計及法律制度基礎上予以明確和完善,讓混合制經濟發揮最大效能,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張興海代表建議:一是加強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的頂層設計;二是完善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市場化機制。
關於成立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的建議
汽車產業的特點是重資產、高投入、長周期。新能源汽車從立項、研發、生產到銷售,資金投入巨大,時間周期長,企業壓力很大。
而且企業要穩定發展,要保持產品的市場領先,就必須在研發和智能製造方面持續投入巨資,否則就只能被市場和用戶所淘汰。在目前資本市場寬容度還不夠的情況下,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這樣的創新性實體企業而言,不加大投入轉型升級就是等死,加大了研發投入有可能就是找死。持續的高投入讓企業面臨兩難。
張興海代表建議:建議參照北美國家,由政府主導,從國家層面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支持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中國人民銀行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嗎
中國人民銀行不受銀監會的監管。
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分工不同。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央銀行,依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銀監會主要是對商業銀行進行日常監管。中國人民銀行更注重金融宏觀政策方面,銀監會側重於銀行的日常監管。在地位上來講,中國人民銀行地位更高,更超脫一些,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務院的組成部分,國家正部級行政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人選是由國務院總理提名,人大決定,國家主席任免(現在周小川行長是政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屬於副國家級的領導人),而銀監會不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是受國務院委託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管的事業單位。
以下是國家法律對兩家機構性質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二條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第十條 中國人民銀行設行長一人,副行長若幹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任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由國務院總理任免。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第二條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對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監督管理的工作。
本法所稱銀行業金融機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
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督管理的規定。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對經其批准在境外設立的金融機構以及前二款金融機構在境外的業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註:《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條第二款對銀監會的監管范圍進行是明確的界定: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及政策性銀行,裡面可不包括中央銀行)。
3. 中國人民銀行是( )
個人覺得a不對,其餘的都可以選。
b、人民銀行的機關性質,可以算是政府職能的一部分
c、人民銀行的印鈔及管理人民幣的職能
d、人民銀行制定貨幣政策以及對商業銀行的部分監管職能
所以在下認為答案應該是bcd
至於a中提及的政策性銀行主要指像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這類銀行
(純屬個人觀點,僅供樓主參考)
4. 學金融中央財經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那個比較好
中央財經大學和人大的金融學科實力差不多,都在國內數一數二。
不過,相對看,人大屬於985老牌名牌大學,相對央財影響行業重點是金融、財稅等經濟系統,人大在政界影響力更大、影響領域也更廣泛。
PS:金融機構心中最佳高校:央財、人大、清華獲封
2015年09月21日 08:06 來源:中國社科網 作者:孫奇茹
北京日報訊(記者 孫奇茹)剛剛過去的周末,以金融基礎人才選拔為核心的「財金通杯」大賽舉行北京賽區決賽。會上發布的《金融基礎人才市場供需調研報告顯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成為受訪金融機構心目中的最佳高校。
5. 中央級金融機構有哪些
中農工建交行;
中國人壽、人民保險;
中國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
6. 中央財經大學的傑出校友
政界精英 田紀雲 原國務院副總理
王丙乾 原財政部長、國務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王光英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李金華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金人慶 原北京市副市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戎子和 原財政部副部長、代部長
王紹鰲 原財政部副部長
胡立教 原財政部副部長
貝仲選 原財政部部長助理
余蔚平 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翟熙貴 原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
陳 華 審計署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服務中心 主任
李予昂 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
程法光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孫志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
穆 虹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李克穆 保監會黨委副書記 副主席
柯卡生 銀監會非銀司 司長
曹聰 國家稅務總局地方司 副司長
郭左踐 中國保監會財險監管部 主任現中國保監會天津監管局 局長
楊凌隆 中央辦公廳調研室主任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 副主任
丁先覺 財政部基建司司長 國務院金融監事會 原主席
范巍 國務院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侯慧君 中央紀委監察部駐教育部紀檢組監察局副局長
易仁萍 審計署管理司副司長
張漢興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民政部計財司司長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
魏禮江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傅東 中國財政雜志社黨委書記兼社長
譚純喜 中國審計報社社長
貴敏 財政部農業司副司長
路英 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
劉光忠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劉鍵 國土資源部財務司副司長
謝庚 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
畢朝英 財政部離退休局 副局長
杜儉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原主席
劉高潮 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副局長
馮秀華 財政部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參事(正司長級別)
崔敬伯 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 民建第三、四屆中央委員
央行系統 戴相龍 原中央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現任中國社保基金會黨組書記
王成銘 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
樊晡生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黨委書記
史紀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現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王啟人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助理。 中央委員,中央駐澳門聯絡辦主任
李東榮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副行長
段曉興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行長助理
金建棟 原人總行金融管理司 司長
郭玉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人事司 司長
任 俠 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司 原副司長
蔡 荀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副行長
李亞新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副行長
郝治安 人民銀行太原市分行 行長
趙保衛 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長
路國英 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 副行長
李小秋 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 副行長
王樹臣 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 行長
商業銀行系統 總行
牛錫明 交通銀行總行 董事長
陶禮明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 行長
段曉興 原華夏銀行行長
史紀良 原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行長
吳北英 中信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文彥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 董事
喬 偉 交通銀行董事會 副董事長
魏盛鴻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副行長
林克平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黨委副書記
宮少林 招商銀行總行 副行長 招商局集團董事
劉淑蘭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 副行長
顧京甫 中國建行總行業務總監(副行長級別)
錢中濤 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希坤 中國光大銀行總行 副行長
郭玉華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兼紀委書記
郝震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審計局 副總經理
郭義明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財務總監、黨委委員
朱紅波 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
胡亞輝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 副總經理
王 燕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 副總經理
何志成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高級經濟師
陳 偉 平安銀行副行長
何仲森 銀川商業銀行董事長
於化北 河北省張家口商業銀行 董事長
謝 衛 全國人大代表 交通銀行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王德衍 中國銀行總行董事長、行長
各地分行
杜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行長
沈若雷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行長
張德寶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辦公室 總經理
楊志宏 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總會計師
張永革 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 行長
周金倫 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 行長
李楚章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 行長
姚金華 光大銀行南京分行 行長
施繼德 中信銀行蘇州分行 行長
王樹臣 中國銀行寧夏自治區分行 行長
徐常寧 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分行 副行長
束堅 中國農業銀行新疆自治區分行 副行長
沈弟茵 交通銀行海南分行 副行長
李文占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長
楊 傑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東分行 副行長
魏秀蘭 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 紀檢委書記
汪長安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於丕濤 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倪百祥 中國工商銀行浙江分行 行長
任海龍 民生銀行杭州分行 行長
潘守庚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行長
閆振生 中國銀行石家莊分行 副行長
杜 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 行長
徐良 深圳發展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
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 行長
邱發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長
葉一新 中行澳門分行行長
王德文 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長
丁燕生 前中銀香港及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總裁
吳念魯 前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
張 斌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業務部總經理
吳慶平 中國工商銀行山東萊蕪分行 行長書記
曹霖 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
地方政府 侯 凱 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章銳夫 湖南省政協 副主席
高瑞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
王詩全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駱玉林 青海省副省長
韓 英 廣東省九屆人大副主任
庄惠春 浙江紹興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長
曾廣宇 民建北京市委員會 副主委
楊任遠 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邵明鈞 廣東省深圳市稅務局 原局長
周桂根 江蘇省財政廳廳長
苑廣睿 天津市河北區區長
冀國強 天津市靜海縣縣委書記
李雙成 江蘇省財政廳 副廳長
邵桂芳 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 江蘇省地稅局 局長
張 凡 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黃玉德 陝西省西安市地方稅務局 局長
李生誠 新疆銀監局 局長
吳炳貴 廣西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李培林 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
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廳紀委書記
葉 青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王小烈 河南省審計廳 副廳長
王連清 河南省國家稅務局 局長
繆學剛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環保廳廳長
王希龍 江蘇省徐州市市委 書記
左紹偉 河北省財政廳 副廳長
顧月濤 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王維國 甘肅省地稅局 局長
董樹林 甘肅省煤炭工業局 局長
崔正華 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趙 春 甘肅省發改委 主任
吳仰東 甘肅省白銀市政府 市長
張智軍 甘肅省財政廳 副廳級
馮 毅 雲南省審計廳廳長
陳秋生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 廳長
陸 浩 雲南省統計局 局長
陳輝明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何紹華 成都市副市長
趙世洪 河北廊坊市委書記
劉新春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李愛慶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
王 罡 北京市財政局機關服務中心 辦公室主任
黃炳福 江蘇省蘇州市委 副秘書長
趙文娟 江蘇省蘇州市政協 副主席
任振榮 財政部駐寧夏監察專員辦事處 專員
呂勇 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賈國明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竺向東 青海省財政廳辦公室 副主任
楊之春 甘肅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省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
李 津 寧夏地稅局 副局長
蔣金波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視員省委書記辦公室 副主任
企業系統 金建棟 國泰證券首任總裁
邵 淳華 夏證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長、中國航母的奠基人
崔立中 中國水利水電對外公司總會計師
謝 衛 全國政協委員、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姚江濤 江南證券有限公司 總裁
張樹忠 大通證券總裁
徐 鍔 原攀鋼集團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陶 冬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 副總裁
黃 強 涌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總經理
沈若雷 香港申聯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長
鄭 浩 鳳凰衛視中文台專題組 副總監
魏崇智 香港中國廣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小平 中國金幣總公司副總經理
張志鴻 鴻基世業房地產公司董事長
袁振宇 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平原 長江三峽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胡 峰 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
董 鋒 中信建投證券公司財務總監
繆建民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戴鳳舉 中國再保險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總經理
劉家德 中國人壽股份副總裁
馮知傑 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
王新利 民安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深圳分公司總經理
王志泰 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原副總經理
葉 楠 招商局海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總經理
段方曉 瑞泰集團副總裁
陳剖建 天安集團董事長
劉 央 西京投資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雲南省分公司 原總經理
張亦興 中國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董事
汪曉峰 金信信託董事長
劉志忠 尤尼泰稅務師事務所董事長
徐 波 微軟中國區財務總監
魏 東 涌金集團創始人
譚麗霞 海爾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
陳基華 中國鋁業執行董事、副總裁
范肇平 南山集團副總經理 科研院所 於中一 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著名財政學專家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副局長
張天成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
呂世傑中國國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系統 王廣謙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
王柯敬 中央財經大學前校長、中央財經大學校友總會會長
邱 東 中央財經大學前黨委書記 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院長
高一斌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 黨組書記
姚 遂 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
陳 明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梁 勇 中央財經大學副書記
史建平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郝書辰 山東財經大學 黨委書記
姚得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
李光龍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院長
郝如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杜英斌 山西財經大學前校長
陳永達 原青海省工商銀行副行長、現杭州工商幹部管理學院 副院長
劉姝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動中國人物
易仁萍 南京審計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高一斌 國家會計學院第三任院長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 怡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副主任
梁紅梅 西北師大經濟教研室 主任
趙國春 新疆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院長 老一輩名師 陳岱孫,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
崔敬伯,1932年回國,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員,川康直接稅局局長,直接稅團副團長和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建國後,歷任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中央財政幹部學校副校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崔書香,193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39年獲哈佛大學瑞德克利夫學院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52年至今,先後任中央財經學院、中央財政部幹部學校、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姜維壯,1962年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教授,財政部學位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和全國在職同財政幹部培訓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聞潛,著名經濟學家,均勢市場理論和消費啟動理論創始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天民,著名會計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