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存在四大問題:
( 一) 政府的職責分工不明確
( 二) 養老產業結構過於單一, 規模小
( 三) 養老服務人員較少, 培訓制度不完善
( 四) 缺乏有效的養老服務體制管理機制和配套設施
②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存在哪些問題
據報道,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召開北京市養老服務質量建設暨安全管理工作會議。
民政局負責人表示,民政局將委託第三方機構對養老服務質量、欺老虐老等問題進行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將定期在媒體曝光並通報相關區政府。對於存在瞞報、騙報指標的機構將嚴懲不貸。
③ 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醫療方面)
養結合」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而「養」包括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以「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社村通醫養結合一體化平台以基本養老服務為基礎,以醫療服務為重點,在做好老年人生活照護服務、精神慰藉服務的基礎上,著重提高醫療診治服務、大病康復服務、臨終關懷服務的質量,突破了一般的醫療和養老分離的狀態,最大的特點是為老人老年期各種病症進行臨床診療,提供及時、便利、精準的醫療服務,將生活照料、身體康復和臨終關懷相結合。實現「服務就在老人身邊」的願景。
④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問題:
1、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碎片化問題,且繳費標准和支付待遇相差較大,給歸並和統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帶來很大困難。
2、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滯後,影響城鎮職工就業和養老保險的公平性。
3、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本養老保險結余資金投資運營機制建立嚴重滯後。
4、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人壽保險發展緩慢,還沒有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力支持力量。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健全我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應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採取一些有力舉措。
(4)養老服務金融支持存在問題擴展閱讀
解決方法
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平、統一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應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可採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模式,以便逐步過渡到統一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為了減少改革阻力,可在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同時,建立職業年金制度,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待遇與改革前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
解決農民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問題。對長期居留城市的農民工應視同城鎮企業職工,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於短期流動和不願意在城市居留的農民工,應允許其回鄉參加當地農村養老保險。
對流動就業的農民工,應建立社會保障號碼和個人賬戶,讓賬戶隨人走,方便其就業和遷徙。
⑤ 國內養老產業目前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
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持續上升、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人口老齡化趨勢較為明顯。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量為1.76億人,占總人口比重12.57%,這一比例相較於2018年提升0.64個百分點。同年,人口出生率下為10.48%,較2018年下降0.46個百分點。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⑥ 我縣養老服務體系運行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
1、總體水平低下。我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從總體上看還處在起步階段,老年服務設施少、規模小、檔次低、功能單一,與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相適應。
2、宣傳力度不夠。目前尚未形成社會養老社會化的濃厚氛圍,很多人往往誤認為社會養老只是民政部門的事,從跑項目、籌資金到具體落實,民政部門往往力不從心,導致社會養老服務項目、床位數等供不應求。
3、地方財政有限。目前,養老服務相關經費尚未列入財政預算,主要依靠上級民政部門的資助和彩票收入,尤其是民辦養老機構幾乎沒有得到應有的扶持和政策優惠,養老體系建設跟不上發展的步伐。盡管當前我縣公辦養老機構主要收養的五保對象的吃、住、穿、醫基本得到了保障,但老人住院的護理費用卻無從解決,致使機構難以正常運行。
4、社會化程度不高。目前,我縣養老機構的社會化程度還處在較低水平,投資主體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有限投入和一些未取得相關資質的民辦機構的「小打小鬧」,制約了養老服務體系的健康發展。
5、服務水平低下,機制有待完善。由於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再加上經費難於保障,導致社區養老服務的管理水平低下,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人才缺乏,運行機制不夠完善,難以滿足多元化社會養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