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上海出不了一流的互聯網企業
上海沒有出BAT級別的互聯網公司,但也有陸金所這樣第一梯隊的金融公司。
互聯網行業最火爆的前10多年,上海更多的是定位是發展為『全球國際金融中心』,而上海也是中國金融環境最好的城市,雖然四大行(工農中建),以及一些國家級的管理機構總部在北京,但1990年成立的上交所,1999年的上海期貨交易所,2006年的中金所,以及國泰君安,海通等大量的證券交易機構,總部均位於上海;同時,國家對上海的定位也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可見上海的金融實力之強。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在政府對互聯網的支持方面,上海的『十三五』規劃中,也多次提及對互聯網的重視,重要戰略之一就是包括雲計算在內的『智能化戰略』,『一是智能化戰略。加大互聯網、雲計算、智能製造等新技術投入,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傳統產業,讓生產更加智能、便捷、柔性。』,而上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漕河涇高科技園區等,也包括網路研發中心,騰訊研發中心等。
上海作為開放的一線大城市,良好的金融環境,對科技的重視,相信在未來必然可以在互聯網,金融,高科技等領域內,造就大批的頂尖企業!
『貳』 首個央行數字貨幣應用場景落戶豐台麗澤,數字貨幣有什麼優勢呢
蘇州相城區公函要求相城區各區屬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管委會,要與工資代發銀行簽訂數字貨幣代發協議,為全體工作人員安裝數字錢包(退休人員除外),並將每月工資中交通補貼的50%通過數字貨幣形式發放。
這是央行數字貨幣自傳出研發消息以來的首次實際落地應用,這是一個值得被記住的歷史時刻。
讓我們回顧一下DCEP的發展歷程:
2014年央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
2016年在原小組基礎上設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8年6月,成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8月,中央發文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和移動支付試點
2019年10月29日,在 「2019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目前我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DCEP,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這是DCEP的首次亮相。
2020年4月3日,在「全國貨幣金銀和安全保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央行表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
4月10日,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在「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指出,「關於數字貨幣,央行正按照原定計劃,有序推進。」
4月14日,央行數字貨幣 DCEP 率先在農行內測。
4月16日,蘇州相城區實現央行數字貨幣 DCEP首個應用場景的落地,將「數字錢包」作為支付通道,以交通補貼形式發放。
從各種動作來看,央行數字貨幣的計劃可謂是早有準備,並且在有條不紊的持續推進中。
為什麼要發行DCEP?
從國家層面上看
眾所周知,主權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手段主要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好像目前全球因為疫情缺乏流動性,我國通過降息和政府支出來刺激經濟,但是,資金通過逐層傳導,真正用於目標范圍的資金卻很少。
如果是利用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就可以對大量的交易進行分析並追蹤,可以用最直接和高效的手段將資金用於所需的地方,從而釋放流動性,造福於民。
從國際層面上來看
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國家信用的審查,增加國家的貨幣系統的信用,隨著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信用也一定是遞增的,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會更加迅速。
這個理解起來很簡單,區塊鏈技術讓資產證明無法造假,讓信用可審查,自然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數字經濟時代是大勢所趨
去年,世界銀行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發布報告指出,迄今為止,有近70%的央行都在研究央行數字貨幣,也可以看出數字化浪潮是大勢所趨。就目前來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很可能領先於全球其它國家開始大規模地使用,貨幣數字化時代將要到來。
數字經濟時代越來越近
當今時代是一個數字化時代,技術革新和數字化經濟的全面興起,讓科技由最初的工具角色轉變成驅動金融變革的中堅力量。數字化的五全基因(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全價值)與金融業不斷碰撞融合,不僅改變了個人間、企業間、國家間的結清算方式及主權貨幣發行機制,還大幅提升了產業鏈運營效率,帶來了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
如果說區塊鏈技術將對社會各行各業進行「基因改造「,那麼數字貨幣就將對金融行業進行徹底的」基因改造「。展望未來,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深入融合與改造,將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
總之,數字經濟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央行數字貨幣的落地勢必將對現有的金融市場帶來顛覆性的變化,孕育出巨大的財富機遇。未來已來,風口已至,緊跟行業大咖腳步,精準把握未來趨勢,快人一步搶占財富商業藍海。
『叄』 數字貨幣漲跌dcep百分之百盈利是真的嗎
2020年4月16日,根據《科創板日報》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法定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簡稱「DC/EP」)將以交通費補貼的形式,在5月發放給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直屬企業員工,蘇州市相城區要求區屬行政單位員工在4月份安裝DC/EP數字錢包,5月份將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50%通過DC/EP的形式發放給員工。目前,蘇州相城區成為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重要試點地區,正在配合央行及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推進數字貨幣(DC/EP)的試點工作,相城區各區屬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管委會,將與工資代發銀行簽訂數字貨幣代發協議,完成前述試點任務安排。同日,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數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DC/EP由央行牽頭進行,各家銀行內部正在就落地場景等進行測試,有的已經在內部員工中用於繳費等支付場景。
202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簡稱「數字貨幣研究所」)對網傳測試進展回應稱,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結合上述信息,同時考慮到此前網上已有農行內測版本的DC/EP錢包截圖流傳,隨著蘇州率先試行使用DC/EP,未來有關其他地區測試DC/EP的消息也將逐漸增多。本文將對近期關於DC/EP試點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目前DC/EP的主要問題並就DC/EP對我國金融體系的潛在影響進行分析。
一、 為何DC/EP最先在蘇州試點
根據公開渠道披露的信息,DC/EP的試點地區包括深圳、蘇州、雄安和成都,但目前最先試點DC/EP場景使用的為蘇州相城區,原因為何?一直以來,DC/EP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主要由數字貨幣研究所負責,其屬於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的事業單位,成立於2017年1月29日。但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研究所除了DC/EP的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工作外,還進行了如下投資活動:
2018年6月15日,數字貨幣研究所以100%持股的形式在深圳投資成立了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深圳金科」),經營范圍為「
一般經營項目是:金融科技相關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金融科技相關系統建設與運行維護。許可經營項目是:
」;
2019年3月1日,深圳金科與蘇州高鐵新城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蘇州高鐵新城」)共同出資成立了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為蘇州市相城區,經營范圍為「
軟體開發;從事金融科技相關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金融科技相關系統建設與運行維護。(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其中,深圳金科持股55%,蘇州高鐵新城持股45%,蘇州高鐵新城作為一家國有獨資企業,最終由蘇州高鐵新城管理委員會完全持股。
根據公開渠道估算的蘇州市相城區行政單位人員數量以及政府機關關於交通補貼的一般標准,初步測算後5月份將發放的DC/EP規模可能在二十萬元至三十萬元左右,金額相對有限,考慮到目前關於蘇州DC/EP試點的信息不足,該等金額測算僅作參考。此外,以DC/EP形式發放的交通補貼如何使用也是潛在問題,獲得DC/EP的相城區人員可以在哪些場景使用?該等場景是否具備DC/EP的B端介面?這些都有待於後續進一步觀察。
通過上述事實,不難得出結論,數字貨幣研究所早已通過設立子公司的方式與蘇州當地國有企業建立聯系,且子公司注冊地為蘇州市相城區,同時考慮到另一股東為蘇州當地具有交通行業背景的國有企業,DC/EP最先在蘇州相城區試點並且採用交通補貼的方式進行場景試驗並不意外。根據該等思路,數字貨幣研究所業已在深圳設立全資子公司-深圳金科,可以猜想深圳極有可能作為DC/EP的下一個場景試驗重要地區。
二、 DC/EP的特點與近期試點信息調查
根據央行相關負責人在多個場合的公開介紹,DC/EP具有以下特點:(1) 本質仍然是人民幣,屬於央行的負債,具有無限法償性,是人民幣的另一種表現形式;(2) 目標在於替代部分M0(
即流通中現金,即紙幣和硬幣,不包括存款(例如企業存款及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可以簿記於金融機構賬戶的資產和負債
);(3) 不計付利息;(4) 採用雙層運營架構,運營機構(銀行或支付機構)需繳納100%准備金,用於兌換DC/EP;(5) 技術中立,但需要滿足「賬戶松耦合」(
降低交易對於賬戶的依賴性,實現可控匿名
)、「高並發需求」和「可離線轉賬」
『肆』 行業類的龍頭股的簡稱說法有哪些順口溜的那種比如銀行:工農中建,地產:萬保金招,兩桶石油指中國石化,
sorry,I don't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