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金融控股公司的機遇和挑戰是
我國金融業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重大挑戰:
第一個也是最根本性的挑戰是思想認識問題。我國銀行金融要不要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這個思想認識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政府決策層、學術界和銀行界有些人認為,現在國內錢好賺,外資都爭先恐後要到中國來賺錢,我們自己幹嘛要丟掉肥肉跑到國外去?再說國外人生地不熟,經營非常困難,幹嘛要去受那個洋罪?把國內經營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佔領國內競爭制高點就難能可貴了,不需要跑到國外去。
要改變這個思想意識,我們就必須放眼世界,胸懷全球。全球化時代的競爭本身就是全球性競爭。既要努力佔領國內市場制高點,也要努力佔領全球經濟制高點。我們不走出去跨國經營,別人卻早就進入中國來和我們競爭了。
最重要的是,人民幣要真正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我國要真正成為國際貨幣金融的主導者,沒有銀行金融業的國際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沒有真正國際性的跨國金融企業也是不可能的。
我到歐洲和其他國家開會,當討論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時候,外國朋友問我一個十分有趣和重要的問題:你們是否真心希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問題的答案絕不簡單。要真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就必須義無反顧的走出去和請進來,就必須全力實施我國銀行金融的全球化和跨國經營,同時將我國金融市場真正開放成為一個全球性市場。如果從中央領導到銀行家,不能就此形成基本共識,我國銀行金融業的走出去和跨國經營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個挑戰既是思想理念方面的,也涉及到制度機制方面的問題。那就是國際化、走出去、跨國經營能不能允許失敗,願不願意交學費?銀行和金融企業走出去,或者別的企業走出去,不可能立馬就成功,肯定要栽跟頭、交學費。然而,我國的銀行金融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政府控股,政府是大股東,董事長、行長和高官嚴格意義上講都有行政級別,本質是政府官員。他們領導的銀行金融企業走出去跨國經營,如果面臨巨大損失,政府主管部門能夠容忍嗎?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我們看花旗、高盛、摩根和其他許多金融企業的董事長和CEO上台,都會給他時間,一段時間試驗和虧損可以允許。1980年代初期,日本企業到中國、到海外擴張,曾提出過著名口號「三年不賺錢」。不僅不賺錢,還准備虧錢,交學費,以便理解和培養海外市場。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心態准備、制度機制和容忍態度?事實上,我國政府和社會給金融企業尤其是國有銀行里的銀行家壓力太大了,不僅不允許失敗,而且不允許出事。不管出什麼事,董事長、行長和高官好像都脫不了干係。這個氛圍是不行的。
第三個挑戰是激勵機制,如何吸引和留住國際化人才。當年日本銀行和證券公司到全世界各地擴張,都是以高薪吸引當地人才。譬如他們在紐約設分行,就請退休的紐約聯儲主席當行長,基本工資是1000萬美元。到倫敦設分行,就請英格蘭銀行退休高官做行長,年薪數百萬英鎊。
我國銀行和金融業走出去,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建立國際性激勵機制吸引人才。一個優秀的金融人才在華爾街的年薪是百萬美元級別,如果我們聘請他擔任中國某家銀行的紐約分行行長,當然至少要付同樣的工資。否則怎麼可以吸引到優秀人才呢?然而,現在國內金融業高管的工資與國外差距太大。董事長和行長不過百萬人民幣,還飽受非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大規模海外經營,讓海外員工特別是高級員工都拿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美元的年薪嗎?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挑戰。
第四個挑戰是如何培養一大批忠誠國家利益、又具有國際戰略眼光和人脈網路的銀行家。金融企業要走出去,最急需的是復合型金融人才。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先生曾經說,銀行金融業走出去的關鍵是如何讓本土人才中國化,中國人才本土化。這確實非常困難。譬如,我們從國內派一些人到倫敦和紐約去,他們不僅要懂英語,還要熟悉當地的法律、風俗和經營環境,還要建立當地的人事網路。
概括起來,銀行金融業走出去面臨的最核心挑戰就是一個字:人。具體一點講是理念變革和機制創新。沒有理念變革和機制制度創新,跨國經營就是一句空話。
機遇:
金融企業尤其是銀行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是我國經濟和貿易飛速發展的客觀內在需要。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成為美國、歐洲、英國、日本和眾多新興市場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目前我國出口總量世界第一,進口總量世界第二。保守估計,到2014年,我國進口總量亦將躍居世界第一。屆時我國進出口總量自然雄踞世界第一。
世界貿易總量第一意義非凡。它意味著我國企業的貿易網路覆蓋了地球每個角落。從實體經濟貿易角度看,我國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一流大國和強國。然而,我國貨幣金融的全球化與實體貿易的全球化很不相稱。
我國貿易結算絕大部分(接近90%)依靠美元、歐元和其他貨幣。盡管2009年以來,我國政府全力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取得巨大進展。然而,我國貿易結算依賴外國貨幣、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清算和相關服務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
我國企業實施貿易結算,絕大多數要在其他國家銀行開設賬戶,或者通過國內銀行的海外代理行完成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客觀上產生三大不利。其一,我國企業完成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需為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支付服務費,將貿易融資和中介業務拱手讓與外國金融企業。其二,隨著人民幣匯率幅度加大和全球主要貨幣匯率日益動盪,利用外幣和外國銀行進行貿易結算,加大了我國貿易企業的匯率和金融風險。其三,我國越來越多企業到海外設立分公司、研究基地、銷售網路甚至總部,若依賴外國銀行提供金融服務,則必然要面臨交易費用高、法律和語言不熟悉、融資條件苛刻乃至歧視等諸多問題。
因此,我國企業尤其是已經和正在實施跨國經營的企業,迫切需要我國銀行和金融企業能夠跟進,為它們提供便利的貿易結算、貿易融資、資金匯兌、本幣和外幣貸款、投資理財等全方位金融服務。最近幾年,我和很多企業家談到我國銀行和金融走出去戰略,企業的需求非常急切。從亞洲到歐洲、到北美、南美和非洲,我國企業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它們對跨國金融服務的需求自然越來越強。
⑵ 金融集團和金融控股公司是一個概念嗎、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張志柏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義及分類
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從一個更廣泛的現象——金融集團化中進行考察。隨著新經濟的興起、經濟和金融的日益全球化,特別是金融競爭的日趨激烈,金融機構間的跨行業、跨國界收購、合並,以及金融機構的多樣化經營,金融集團化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潮流。
金融集團是一種以金融業為主的企業聯合體,它具有完整的內部組織和管理架構,一般表現為由一個公司擁有或控股若干個子公司,集團的業務在每個子公司之間分配。金融集團化則是指金融集團興起的現象。金融控股集團公司則是指:集團以金融業為主;一般以一個金融企業為控股母公司,全資擁有(或控股)專門從事某些具體業務(如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等)的各個子公司;這些子公司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都有相關的營業執照,都可獨立對外開展相關的業務和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集團公司董事會有權決定或影響其子公司最高管理層的任免決定及重大決策。通過內部的資源配置,集團實際上可以從事多樣化經營(包括全能制經營)。很多金融控股集團在金融業之外,還兼營其他產業,如信用卡、網路通訊、房地產、貿易、建築、機械等其他實業和服務業。
附鏈接:http://www.stock1.com.cn/q/b12162681.htm
⑶ 縣區的金融控股公司有必要嗎真的符合當地的發展路徑及經濟規模嗎真實的業務又是什麼融資擔保嗎
政策引導,國家或者地方政策引導成立各種金融機構,最終目的還是通過這些方式將資金引導實體經濟上,發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嗎,新的自然需要錢去推動。各地政府都在干這活。
⑷ 請問一下金融控股公司是什麼意思
一、公司法中沒有關於集團的概念。但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版,存在集團公司的概念。集團公司,在國權家有關規范性文件中均稱為企業集團,但在工商注冊時,一般稱為某某集團公司。第二、最早關於設立企業集團,並對企業集團給出定義的國家規范性文件,是這樣定義企業集團的:第一企業集團是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一種具有多層次組織結構的經濟組織。它的核心層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照章納稅、能夠承擔經濟責任、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第二.企業集團是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名牌優質產品或國民經濟中的重大產品為龍頭,以一個或若干個大中型骨幹企業、獨立科研設計單位為主體,由多個有內在經濟技術聯系的企業和科研設計單位組成;它在某個行業或某類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較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具有科研、生產、銷售、信息、服務等綜合功能。法律依據:《企業集團登記管理暫行規定》第三條 企業集團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企業集團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⑸ 金融集團和金融控股公司是一個概念嗎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張志柏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義及分類
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從一個更廣泛的現象——金融集團化中進行考察。隨著新經濟的興起、經濟和金融的日益全球化,特別是金融競爭的日趨激烈,金融機構間的跨行業、跨國界收購、合並,以及金融機構的多樣化經營,金融集團化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潮流。
金融集團是一種以金融業為主的企業聯合體,它具有完整的內部組織和管理架構,一般表現為由一個公司擁有或控股若干個子公司,集團的業務在每個子公司之間分配。金融集團化則是指金融集團興起的現象。金融控股集團公司則是指:集團以金融業為主;一般以一個金融企業為控股母公司,全資擁有(或控股)專門從事某些具體業務(如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等)的各個子公司;這些子公司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都有相關的營業執照,都可獨立對外開展相關的業務和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集團公司董事會有權決定或影響其子公司最高管理層的任免決定及重大決策。通過內部的資源配置,集團實際上可以從事多樣化經營(包括全能制經營)。很多金融控股集團在金融業之外,還兼營其他產業,如信用卡、網路通訊、房地產、貿易、建築、機械等其他實業和服務業。
附鏈接:http://www.stock1.com.cn/q/b12162681.htm
⑹ 央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
央行近日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意見。會議指出,做好明年的金融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必須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圓滿收官,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的金融工作,一方面,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注重以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降低民營小微企業社會融資成本,提高貨幣政策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改善信貸結構,加大金融對製造業和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建立較為完善的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體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統籌做好房地產金融調控。全力做好金融支持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依然是明年金融工作的一大重點。
央行表示,要鞏固攻堅戰前期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穩金融、穩預期。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穩妥處置突出金融風險點,壓實各方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金融風險底線。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統籌做好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控股公司、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加快補齊制度短板,完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從治標逐步向治本過渡。
日前召開的銀保監會黨委擴大會議則明確明年需要重點防範的金融風險具體領域,包括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壓實各方責任,穩妥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不良資產核銷力度,對影子銀行業務進行一致性、穿透式、全覆蓋監管,堅決清理整頓各類假創新、偽創新;分類處置重點金融控股集團風險;完善房地產融資統計和監測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規行為;持續推進網路借貸等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高發勢頭。
此外,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也有具體部署。央行會議指出,落實好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優化金融體系結構,深化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改革。通過創新資本工具等多種渠道,進一步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提高中小銀行放貸能力。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金融業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