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還本續貸如何考驗銀行風控體系
2018年8月4日晚間,新聞聯播頭條報道了一家位於山東省德州生產辣醬的企業,貸款到期後,通過無還本續貸的方式直接辦理了續貸,從而節省了500多萬元的費用。山東德州銀監分局副局長王國恩則表示,目前辦理無還本續貸業務後,還沒有發現一筆不良貸款。
在傳統信貸模式中,銀行往往會由於各種原因而拒接給小微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這也使得貸款到期前尋求成本高昂的過橋貸款還貸成為這類企業的常態。按照原銀監會要求,借新還舊,或者需通過其他融資方式償還的貸款,應被列入關注類貸款。對於小微企業而言,如果直接向銀行申請借新還舊,貸款便會被降一級至關注類。倘若銀行不再續貸,可能會導致這類小企業資金更為緊張甚至迅速「死亡」。
對此,原銀監會在2014年7月發布的《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中指出,銀行應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對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符合條件的,可以辦理續貸,提前按新發貸款的要求開展貸款調查和評審。這一文件無疑是為了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在此後的文件中,監管部門明確,辦理無還本續貸業務後,無需下調貸款評級,同時也是在要求銀行不抽貸、不斷貸。
在董希淼看來,無還本續貸業務有一定作用,對經營比較正常、產品和服務市場有競爭力的企業來說,解決了它「倒貸」問題,也就是臨時資金周轉的問題,也一定程度降低了財務成本,對這樣的企業來說有意義的。
一位城商行人士則認為,小微企業的很多需求是小而雜的,但銀行不可能給他們提供類似於大企業的精細化定製服務。銀行會根據小企業的需求整理出各個產品包,比如說類似於無還本續貸業務的產品包,企業有需求可以申請,銀行根據情況審批。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對於可以適用無還本續貸政策的企業,銀行的界定標准還是比較主觀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中心特聘研究員王劍則對無還本續貸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銀行實操過程中,可能會有道德風險或操作風險,怕銀行拿這個隱藏不良。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隱藏不良在操作上是有可能的,但這考驗的就是每家銀行的風控體系。倘若銀行的分支機構既有審批權,又有放款權,同時還做業務,那是有可能出現風險的。但是風險隔離如果做的好,那還是可控的。
該人士還指出,從其所在的銀行來看,對於這塊業務,不能說銀行的意願特別強。確實有部分客戶有這樣的需求,那麼銀行就做成這個產品包放在這里,企業有需求可以來提出申請,但是批不批那是銀行的事。銀行提供這樣的產品並不是說所有的小微企業都能夠獲得,也不是說銀行一定會做什麼壞事,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讓客戶來申請,然後銀行再根據風控、授信、資金情況等來確定是否批准。
在談到如何判斷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財務狀況時,一位開展過類似業務的城商行人士告訴澎湃新聞,銀行可以通過小微企業的水電煤數據,法院訴訟數據,相關人員徵信情況,以及整個行業發展狀況等來作出判斷。還有一點是,小微企業的抵押物,不管是什麼樣的產品,無非是一種服務,銀行核心還是抓住抵押品,保證抵押品持續價值足額覆蓋。
董希淼也表示,無還本續貸業務需要防止泥沙俱下,有些經營本就很困難、產品也沒有市場競爭力、杠桿很高的企業貸款到期之後,銀行就不應該同意續貸。否則,對企業來說,雖然延續了它的生命,但是低質量的;對整個社會來說,杠桿率降不下來;對銀行來說,推遲了不良率的爆發,這些都不好。
㈡ 監管機構曾多次發文推銀行無還本續貸嗎
監管機構曾多次發文推銀行無還本續貸。
㈢ 銀行為何不願宣傳無還本續貸
對於央視新聞聯播宣傳德州無還本續貸,山東地區一地方城商行支行行長表示頗為驚訝。
「我們銀行去年開始做『無還本續貸』業務,不過和大部分銀行做這一業務的銀行一樣,我們並沒有宣傳,因為這一政策可能讓一些企業不守信用,公開不還。如果企業確實經營不錯而還款困難,我們允許其『無還本續貸』,但不會告訴企業是『無還本續貸』,而是告訴企業是『借新還舊』。」該支行行長表示,其所在銀行要求不能將這一措施公開宣傳。
㈣ 銀行推出無還本續貸對小微企業有何幫助
此前,貸款到期後必須先還款才能再貸款。小微企業還貸多依靠過橋拆借。一位江浙地區出口企業負責人介紹,有段時期內還貸用的一度全部是過橋資金,過橋資金提供方是銀行幫找的擔保公司。「因為還款時間短,付的利息還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某股份制銀行山東地區一支行人士表示,從經濟穩定、企業發展角度看,「無還本續貸」積極影響更多。「在經濟形勢不佳的背景下,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不順暢,比如一些企業的下游給不了錢,這樣企業就不能還銀行的貸款,但實際企業經營狀況不錯。如果銀行硬是抽貸的話,企業可能破產,難道企業破產了,銀行的損失就少了嗎?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和小微企業互相『抱團取暖』,銀行給小微企業緩沖的時間和空間,既有利於當地的金融穩定,又能解決企業暫時的困難。」
㈤ 整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范經營自查報告
為貫徹落實銀監會整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范經營問題的工作部署和總行整治不規范經營問題視頻會議精神,****行黨委高度重視,行動迅速,2月13日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整治不規范經營問題專項工作,成立整治不規范經營問題工作領導小組,根據省分行實施方案,結合本行實際,研究制定了「****分行整治不規范經營問題工作實施細則」,進一步豐富和細化了活動內容,把各階段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和各崗位,把各階段的安排細化到每月和每周。按照有序、有力、有效的原則,扎實開展「不規范經營」問題專項整治活動。現將整治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黨委及時組織召開行務會議進行貫徹部署。組織學習了銀監會周慕冰副主席對全國銀行業開展不規范經營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動員講話和總行劉梅生副行長視頻會議講話精神,充分認識到此次整治工作關繫到我行形象品牌的樹立,關繫到我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關繫到我行支持「三農」的實效,做好此項工作意義重大。
二、加強領導,成立機構。成立了以******行長為組長、各分管行長、紀委書記為副組長,計劃信貸、客戶業務、財會信息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計劃信貸部,由****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整治不規范經營問題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負責落實銀監部門和總行的有關要求。
三、明確任務,細化措施。結合總行和銀監部門工作要求,成立了自查小組、以部室自查為小組,將清查任務層層分解。同時抽調人員組成檢查小組,對各部室開展情況按照時間和步驟進行督導檢查。重點要求各部門自查自糾,邊查邊改,規范經營,開展貸款行為和收費服務的自查自糾工作,要求自查面必須達到100%,同時加強對營業室自查發現問題整改的指導,幫助營業室規范收費服務,並以此自查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貸款行為和中間業務收費合規意識,更好地服務社會防範各類合規風險和重大負面輿情。
四、自查基本情況
(一)貸款業務收費自查情況
對照銀監會「七不準」要求,我行嚴格按照文件要求的「七不準」和「四個公開」對中長期貸款業務進行了自查自糾、情況匯總如下:
(1)不得以貸轉存。我行嚴格按照「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要求,在貸款敘做過程中嚴格貫徹實貸實付和受託支付原則,將貸款資金足額直接支付給借款人的交易對手,不存在將貸款資金轉為存款作為貸款受理、審批、簽約、授信、放款和貸後管理的前提條件。
(2)不得存貸掛鉤。我行以企業客戶在我行存款作為企業貸款受理的建議,但不存在作為受理、審批、簽約、授信、放款和貸後管理的前提條件。
(3)不得以貸收費。我行不存在企業貸款受理、審批、簽約、授信、放款和貸後管理過程中,強制企業客戶接受與貸款業務無關的服務項目並收費的情況。
(4)不得浮利分費。我行不存在收取企業貸款申請審批手續費和企業貸款資金安排承擔費,我行接通知後及時通知相關從業人員組織學習,禁止收取企業貸款申請審批手續費和企業貸款資金安排承擔費,嚴格約束,防止出現誤操作收取費用的行為。
(5)不得借貸搭售。我行不存在企業貸款受理、審批、簽約、授信、放款和貸後管理過程中,強制向企業客戶捆綁搭售理財、保險等金融產品,以及購買理財、保險等金融產品作為企業受理、審批、簽約、授信、放款和貸後管理的前提條件的情況。
(6)不得一浮到頂。我行不存在將企業貸款利率籠統上浮至最高限額的情況。
(7)不得轉嫁成本。我行不存在金融業務中銀行應承擔的盡職調查、押品評估等相關成本轉嫁給客戶,嚴格約束,防止出現收費的行為。
(二)結算業務收費自查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