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加強黨的領導,打造富裕一方的戰斗堡壘討論
一是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活動,全市黨員參學率力爭達到99%以上。加大黨務工作者培訓力度,2016年計劃分類型舉辦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組工幹部培訓班,全年培訓4期730人次。
二是深化基層組織建設活動,深入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聚力工程。進一步健全黨建工作述職考評機制,落實市(組織部)、鄉、村三級黨建「三級連述連評聯考」機制;抓好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黨組織評星定級考核指揮棒作用。持續開展相對後進黨組織整頓轉化工作,做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落實「三建四關心」、「五必訪」等服務黨員機制,照章依規處理失聯黨員、不合格黨員。
三是持續深入開展「五送兩帶一幫」主題實踐活動。連續第七年深入開展「五送兩帶一幫」機關幹部下基層主題實踐活動,結合實際明確活動內容,進一步擴大聯系服務群眾覆蓋面,嚴格落實每周四群眾工作日制度,著力凸顯機關幹部下基層工作成效。
四是扎實開展「雙增雙減」專項行動,以黨建工作促脫貧攻堅。創新村集體三資管理模式,積極申報銀川市發展壯大村集體專項資金項目,爭取實現40個「空殼村」脫殼增收,脫殼率達到90%,完成年度脫貧攻堅任務。切實發揮群眾工作委員會作用,做好鄉村矛盾糾紛排查工作,著力解決一批信訪突出問題,力依法化解疑難信訪積案,使進京非訪、越級上訪、群體性上訪明顯下降。
五是扎實做好鄉鎮、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按照自治區、銀川市安排,完成鄉鎮、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優化村幹部隊伍。舉辦新當選村幹部、村民代表培訓班,村黨支部書記專題培訓班,力爭培訓5期840人次。
六是扎實開展慶祝建黨95周年系列活動。精心謀劃慶祝建黨95周年系列活動,評選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營造抓黨建工作的良好氛圍。
② 如何加強黨的領導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
1、加強黨的領導,是要把全體黨員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三中全會精神上來,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利益觀,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堅定不移落實中央改革決策部署。
2、加強黨的領導,需要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3、加強黨的領導,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拜人民為師,向實踐學習。
③ 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什麼
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年10月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概括起來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黨的基本路線,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須臾不可偏離、絲毫不可偏廢,必須全面堅持、一以貫之。
④ 如何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實現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從實際出發,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推進金融改革發展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穩步推進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對金融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1985年9月,中共中央在「七五」計劃建議明確了對金融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方向。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首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提出了金融體制改革要實現的四個目標:建立以間接調控為主要特徵的有力、靈活、分層次的金融控制和調節體系;建立以銀行信用為主體,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多種信用工具籌集和融通資金的信用體系;建立以中央銀行為領導、各類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建立金融機構現代化管理體系。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在20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1993年12月,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了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實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建立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競爭、嚴格管理的金融市場體系;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協調外匯政策、貨幣政策。
從1994年起,國家開始全面推進金融體制的市場化改革。一是推進國有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為全面深入推進改革創造條件。1994年,國家分離政策性金融業務,先後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8年,成立了信達、華融、長城、東方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發行國債充實資本金。二是從2003年開始,著力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國有商業銀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並成功上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行並不斷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分別實行上下限管理,金融機構定價自主權不斷擴大;政策性銀行改革穩步推進;積極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上建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一是金融機構體系多元化。由改革開放初期「大一統」國家銀行體制,逐步發展為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主體,由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金融租賃、財務公司等機構組成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機構的資本實力、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二是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先後建成了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市場交易量快速增長。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走過了發達國家一百多年的路程,先後建立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商品期貨市場得到發展,平穩解決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創業板、股指期貨順利推出。截至2010年底,共有2062家上市公司,1.3億戶投資者,股票總市值世界第二,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保險業不斷發展壯大,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現代保險市場體系逐步完善。2010年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1萬億元,是1980年的2421倍。三是金融法制建設成效顯著。適應金融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推進金融立法、執法工作,以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等為核心的基本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同時,堅持依法行政,嚴格監管,有效保護了金融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是金融業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切實履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關金融開放的承諾,同時根據經濟金融發展需要積極主動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在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金融市場和業務准入、境外戰略投資者引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實施了開放措施,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的所有非審慎性限制。同時,我國金融機構境外發展也非常迅速。人民幣經常項目實現了自由兌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不斷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正在逐步提高。五是我國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影響力顯著增強。我國在1980年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在2008年實現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的增資,份額排名從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積極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主動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改革協調與國際金融標准制定。積極推動地區金融合作,維護地區金融穩定。
⑤ 怎樣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
1、加抄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襲設。要求做到a,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b,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c,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d,調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e,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2、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
a突出當得思想建設;b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組織培養領導力量,最根本你的是: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領導幹部隊伍。
3、推進黨的作風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4、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⑥ 人民日報:如何加強黨的領導,打好扶貧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是實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保證。確保黨在農村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切實把黨管「三農」工作煩要求落到實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完善機制,強化考核,確切落實黨中央關於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加強建設基層黨委的農村工作部門,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參謀、研究、落實、督查等方面的作用,各部門協同配合,加強指導,強化支持,形成鄉村振興工作的合力。
依靠黨組織隊伍建設優勢,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實績優秀的幹部,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三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扶貧攻堅的課題之一,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把農村真正管理好才能取得扶貧工作的勝利。
⑦ 怎樣加強金融人員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
加強金融人員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的前提就是,熱愛崗位,遵紀守法。
⑧ 如何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歷史和現實一再告訴我們,執政黨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會損害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甚至失去民心,喪失政權。對黨的作風狀況要有清醒的全面的估計,看不到主流,悲觀失望,是錯誤的;看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喪失警惕,不下大氣力加緊解決,是危險的。所以要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使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緊緊圍繞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樣,黨就能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⑨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決維護什麼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要把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首要原則,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擺在講政治的首要位置。
要在思想上高度認同,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9)加強黨的領導擔當金融服務重任擴展閱讀
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在實現偉大夢想的奮斗歷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毅然決然擔當起了歷史的重任,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黨領導人民開辟中華民族闊步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領導人民在推進歷史性變革中取得歷史性成就,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⑩ 黨章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正確行使人民賦予權力,什麼,依法辦事
黨章明確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領導幹部是掌握權力的關鍵少數,要做到依規用權、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處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權和責的關系。
正確行使權力,必須依規用權。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黨紀嚴於國法。領導幹部首先要在黨紀黨規范圍內,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紀律、規矩意識,依規履職,依矩用權。
要常思權力從哪裡來、該怎麼用,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自覺用黨紀黨規約束和規范用權行為,決不能超越黨紀黨規搞我行我素、自行其是。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自覺接受紀律條規的制約,克服和抵制違紀違規行為,權力才會回歸為民的本質,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10)加強黨的領導擔當金融服務重任擴展閱讀
正確行使權力,必須廉潔用權。廉潔自律是用權的底線。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好廉潔從政這道關,擔起廉政建設這份責,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制金錢、物慾、美色的誘惑,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
要立家規正家風,切實加強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管教、提醒和約束,不優親厚友、厚此薄彼,不為「小圈子」「自己人」「身邊人」利益而打「擦邊球」「越紅線」,不借公權謀私利。自覺接受社會各方面監督,堅決防止暗箱操作現象,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