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物流金融公司

物流金融公司

發布時間:2021-08-14 17:44:01

① 什麼是供應鏈金融與物流金融有何區別

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變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銀行向客戶(核心企業)提供融資和其他結算、理財服務,同時向這些客戶的供應商提供貸款及時收達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銷商提供預付款代付及存貨融資服務。(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物流金融(Logistics Finance)是指在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物流金融是為物流產業提供資金融通、結算、保險等服務的金融業務,它伴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而產生。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個主體:物流企業,客戶和金融機構,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聯合起來為資金需求方企業提供融資,物流金融的開展對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現實需要。物流和金融的緊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會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物流金融正成為國內銀行一項重要的金融業務,並逐步顯現其作用。

兩者最大的區別:
供應鏈金融是針對供應鏈上某個核心企業給予的金融支持,偏向於產品的製造、流通和過程中所涉及的企業。
物流金融是針對物流企業甚至物流產業中的某個企業提供的金融產品。

② 什麼是物流金融管理

物流金融在中國還是一個嶄新的商業活動,對於我國大部分企業目前還是一個新的概念。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物流金融是為物流產業提供資金融通、結算、保險等服務的金融業務,它伴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而產生。這種新型金融服務原本屬於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種,之所以稱之為物流金融業務,而不是傳統的抵押貸款或者質押融資,是因為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改變了傳統金融貸款過程中銀行、申請貸款企業雙方面的責權關系,也完全不同於擔保貸款中擔保方承擔連帶責任的三方關系。它越來越倚重於第三方物流企業,目前主要表現為物流企業的配套管理和服務,形成了銀行、物流企業、貸款企業的三方密切合作關系。
物流金融管理就是對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進行管理。

③ 現在在中國大陸有哪家銀行做物流金融的

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不僅可以減少客戶交易成本,對金融機構而言則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成為客戶與金融機構的「粘結劑」,而且成為物流企業的重要的業務模式。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已經廣泛的開展了這項業務。在國外市場,中小企業正是UPS金融服務模式最大的受益者。物流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優勢決定了其將是今後發展的一大趨勢。 物流金融運作模式主要有質押、擔保、墊資等模式,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可能是多種模式的混合。例如:在取貨時,物流企業先將一部分錢付給供應商,一部分倉單質押,貨到收款後再一並結清。既可消除廠商資金積壓的困擾,又可讓買家賣家兩頭放心。資金可由銀行提供,如果物流企業自有資金充足的話也可由物流企業全部墊資。 2 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的現實需求 2.1供應鏈上的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商品從原材料製造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整個供應鏈過程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庫存,雖然合理的庫存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應付供貨周期與製造周期的不匹配,但是庫存就意味著存在相應的資金成本。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流動資金不足,而存貨佔用的大量資金使得企業可能處於流動資金不足的困境。這種資金不足的風險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更加明顯,往往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信貸資金的缺乏和在資本市場上融資能力的缺乏使得許多企業產生了利用存貨融資的需求。 2.2降低資金需求方的融資成本 資金流運作過程非常繁瑣,供應商和消費者為了避免風險,多是通過銀行,藉助信用狀況進行交易。這種方式不僅手續繁瑣,而且還會產生不必要的成本--資金積壓產生的利息成本,設立收款中心產生的運營成本,加重中小企業資金周轉負擔。 2.3 降低金融機構風險的需要 在實際融資活動中對金融機構而言,如何降低風險最重要,而掌控著企業物流活動的機構應當成為最直接、最有效力的發言者。企業存在著分立、合並、兼並、重組、託管、聯營等方式進行產權、經營權的交易,但是作為實際商品的流通渠道是不變的。 作為金融機構的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就需要了解抵押物、質押物的規格、型號、質量、原價和凈值、銷售區域、承銷商等,要察看權力憑證原件,辨別真偽,這些工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超出了金融機構的日常業務范疇。 2.4 物流企業獲取新的競爭優勢的需要 物流金融業務使得物流企業得以控制全程供應鏈,保證特殊產品的運輸質量與長期穩住客戶。在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下,企業逐漸轉而強調跨企業界限的整合,使得顧客關系的維護與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物流管理已從物的處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可以為客戶提供金融融資的物流供應商在客戶心中的地位會大幅度提高,物流金融將有助於形成物流企業的競爭優勢。 3 物流企業開展金融服務的問題和對策

④ 物流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有哪些,分別擔任什麼角色

涉及的主體則不僅僅是買賣雙方,還包括銀行、物流、商貿、保險、代理、咨詢機構等相關主體。 按照全球商業研究中心的分法,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共分成四類:
交易方、平台提供方、風險管理方和流動性提供方。這四類主體就像桌子的四條圈,共同支撐起供應鏈金融的業務范疇。如果把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活動比作一場戲劇, 那麼這四個類別就像四個主角。各種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公司、機構、組織就像是一個個演員, 這些演員你方唱罷我登場,分別在這場為中小企業融資的戲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飾演主角,有的飾演配角,有的大咖還能同時飾演多個角色。
01交易方
供應鏈交易方同時包括了買方和賣方。在產業供應鏈的交易中,買賣雙方通常不是手交錢一 手交貨的。因為在供應鏈網路中大家都很熟,即使不熟,議價能力弱勢的一方也要裝作很熟。議價能力強勢的一方為保持自身充足的現金流,交錢和交貨往往不是同時進行的。這就形成了一個零和博弈,一場交易要麼佔用買方資金,要麼佔用賣方資金,最後當然是議價能力弱的一方資金被佔用。弱勢一方往往是中小企業,這時候中小企業要用錢,就要通過借貸獲取資金,這也是供應鏈金融存在需求的主要原因。所以,扮演交易方這個角色的演員一般有兩個, 也就是交易中的買賣雙方,但也不排除個別情況下有更多交易方參與的情況。
02平台提供方
平台提供方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是為參與供應鏈金融的各個主體提供一個互動的場所,尤其是在交易雙方和金融機構之間充當平台或中介的作用。這一來,融資的需求方(交易雙方)和供給方(金融機構)在這個平台上互動,平台提供方利用收集整理出來的以往交易中的票據、訂單、財務狀況等信息,為供應鏈融資提供決策依據。二是如果遇到資料不全的情況,平台提供方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資料補全,包括開票、匹配、整合、支付、文件管理等操作。比如在淘寶上買東西,淘寶只是一一個平台提供方,賣家在平台上賣東西,買家在平台上付錢,淘寶不但給雙方提供了交易場所,還提供了溝通渠道(阿里旺旺)。這樣-來,淘寶就收集到了交易信息。如果你需要這些信息來證明哪一方的信用,淘寶就會把交易記錄、支付記錄、退換貨記錄,甚至聊天記錄等等這些信息統統整理出來,根據這些信息估算出一個信用等級。所以,在供應鏈金融中,平台提供方的主要作用是信息呈現和流程操作,為融資的信用提供風險管理服務。
03風險管理方
風險管理方要做的事情是將買賣雙方的交易數據、物流數據等跟融資活動相關的數據整合起來。因為在供應鏈金融中,融資依據主要是針對企業的流動性較差資產,比如半成品庫存什麼的,而交易中的物流就是這類資產的直接表現。風險管理方首生需要整合交易中的物流數據,並甄別這些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發性。因此,風險管理方需要具備物流管理的專業知識,以此來工確把握物流業務的運行狀態,避免出現信息偏差。
在供應鏈金融中,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是保證物流信息與融資活動完美結合的技術基礎。風險管理方還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收集來的海量數據進行綜合性的統計分析。根據交易的特點產品的性質等情況進行數據分析,把握交易的特徵以及各參與主體的行為狀態,以此全面了解供應鏈的運行狀況、控制融資風險。
在這個過程中,它還要監控真實交易的過程、監控產品的狀況,通過這種方式盡量控制融資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另外,這里需要分辨一下風險管理方和平台提供方的區別。平台提供方是負責收集和提供交易數據的;風險管理方是負責分析數據和監控交易的。
平台提供方就像菜市場,風險管理方就像飯店。平台提供方把需要的各種食材(信息)收集來,提供給風險管理方,再由風險管理方對這些食材(信息)進行甄別和加工,最後根據不同的口味要求做出定製化的菜餚(方案)。這兩者容易混淆,是因為很多時候扮演這兩個角色的是同一個演員。比如淘寶,一方 面它不僅收集買家的支付數據、退換貨數據、搜索數據,還收集賣家的發貨數據、銷售數據、庫存數據,以及買賣雙方交涉的信息數據:另一方面,它還分析這些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對買家或者賣家進行信用評級什麼的,並監控商品的物流狀況,比如快遞到哪了,預計哪天能送到,派件員是誰等等。此外,像蘇寧易購、亞馬遜這些大明星,也都同時充當著平台提供方和風險管理方。
雖然這種情況在電商零售領域比較常見,但是在產業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間的交易流程和物流信息更加復雜,阿里、京東這樣有實力的平台又太少,所以很多時候分別由不同的主體來充當平台提供方和風險管理方。這些主體有的時候可能是專門的服務機構,如物流公司、商貿公司,有的時候可能是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如成品生產企業、大型零售商。
04流動性提供方
流動性這個概念比較復雜,可以理解成資金,或者是答應提供資金的一一個承諾。流動性提供方可以理解成商業銀行、保理公司、投資公司這類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流動性提供方的主要職責是直接提供貸款融資,或者為貸款融資做擔保。雖然有風險管理方給它們提供了分析結果,但融資決策還是要自己來做。貸款放出去了能不能順利收回來,這個過程中能不能盈利、會賺多少、會賠多少,這些責任都需要做出決策的一方來背負。且風險發生,承擔風險的還是流動性提供方,因此這個角色也叫作風險承擔方。叫什麼不重要,融資後能順利獲益才重要,所以流動性提供方自己也要進行一定的技術分析, 並且根據交易情境和自身情況設計業務模式。
很多情況下,金融機構並不直接參與供應鏈運營,難以有效掌控上下游企業間的真實交易。金融機構如果要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需要盡展脫人產業供應鏈的協作體系內。了解供應鏈網路業務周的交易特徵,為金融決策提供支持。當臨很多金雕機構都在構建自己的資金整合合管理平台,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未來不僅可以扮演流動性提供方,還有可能扮演平台提供方或者風險管理方的角色。一些嵌 入供應鏈網路內的、具有強大資金實力的企業,原本是扮演交易方、平台提供方或風險管理方的角色,也開始利用自身充沛的現金流承擔起了流動性提供方的角色。比如阿里、京東等電商平台,以及一些大型生產 企業,在很多時候都會利用自有資金,為其上下游的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業務。這樣一來可以開展一項新的盈利業務, 二來能夠保障自身與上下游的交易順暢,三來還能鞏固自己在供應鏈網路中的核心地位。供應鏈金融這場戲劇中主要有四個主角,但扮演這四個主角的演員卻有很多。因此,在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活動中,一般情況 下是由不同的企業來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也不排除實力強大的企業「一人飾多角」的情況發生。
05環境影響方
如果我們再把眼界放開一點,開展供應鏈金融需要構建供應鏈的商業生態系統,供應鏈金融業務需要依託在商業生態系統之上.在這個系統中,除了涉及我們上述的四個主角,還存在若干配角,這些配角有意無意的行為,都會多少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造成影響,它們充當著環境影響者的角色,主要體現在制度環境和技術環境兩方面,這也符合權變理論。
先說制度環境的影響方。按照制度理論的說法,制度環境對組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管制、規范和認知三方面。管製表現在法律法規上,規范表現在行業監管上,認知表現在行業認同上。首先,因為供應鏈金融業務涉及很多動產質押、應收賬款等方面的活動,我國的《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動產抵押登記辦法》《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等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對約束和推動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次,相關部門的行業監管、行業內誠信體系的建立,以及電子檢查監視系統的建設,會對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行為產生規范作用;再次,因為供應鏈網路是一一個 長期協作交易的體系,上下游企業對相互關系以及網路整體的認同,也會對其行為形成約束,這種認同是基於一種長期形成的文化慣例。

⑤ 物流金融與金融物流的區別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在學校的時候老師講過一些,但是也是出於個人觀點
物流回金融可以答從廣義與狹義角度出發來理解,狹義的物流金融是指,包括動產質押,保理業務等,其實就是供應鏈金融。
廣義的物流金融除了包含上面的部分外將物流企業自身融資問題也加進來了,
金融物流呢是涉及金融領域的物流,例如貨幣運輸、生產等等。
個人理解,可能不是很到位,湊合看吧。

⑥ 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有什麼區別

物流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有什麼區別?

從定義、運作主體、運作模式來看二者區別

物流金融:

1、定義。物流金融(Logistics Finance)指在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2、運作主體。從定義可以看出,物流金融主要涉及三個主體: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和貸款企業(客戶)。貸款企業是融資服務的需求者;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為貸款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三者在物流管理活動中相互合作、互利互惠。

3、運作模式。根據金融機構參與程度的不同,物流金融的運作模式可分為資本流通模式、資產流通模式及綜合模式。其中資本流通模式是金融機構直接參與物流活動的流通模式,包含四種典型模式:倉單質押模式、授信融資模式、買方信貸模式和墊付貸款模式;資產流通模式是金融機構間接參與物流活動的流通模式,其流通模式有兩種:替代采購模式和信用證擔保模式;綜合模式是資本和資產流通模式的結合。

供應鏈金融:

1、定義。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一個專業領域(銀行層面),也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一種融資渠道(企業側面)。指銀行向客戶(核心企業)提供融資和其他結算、理財服務,同時向這些客戶的供應商提供貸款及時收達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銷商提供預付款代付及存活融資服務。(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供應鏈金融是為某供應鏈中一個或多個企業的融資請求提供服務,它的出現避免了供應鏈因資金短缺造成的斷裂。在具體融資過程中,物流企業輔助金融機構完成整條供應鏈的融資,供應鏈金融模式不同其參與程度也不同。由於面對整條供應鏈的企業,金融機構易於掌握資金的流向及使用情況。

2、運作主體。供應鏈金融主要涉及三個運作主體: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其中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是融資服務的需求者,金融機構為融資服務的提供者;物流企業僅作為金融機構的代理人或服務提供商為貸款企業提供倉儲、配送、監管等業務。

3、運作模式。從風險控制體系的差別以及解決方案的問題導向維度,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分為存貨融資、預付款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採取的標准範式為「1+N」,即以核心企業「1」帶動上、下游的中小企業「N」進行融資活動,「+」則代表兩者之間的利益、風險進行的連接。

此外,服務對象、風險等也有所區別

⑦ 誰知道什麼是物流金融

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不僅可以減少客戶交易成本,對金融機構而言則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成為客戶與金融機構的「粘結劑」,而且成為物流企業的重要的業務模式。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已經廣泛的開展了這項業務。在國外市場,中小企業正是UPS金融服務模式最大的受益者。物流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優勢決定了其將是今後發展的一大趨勢。 物流金融運作模式主要有質押、擔保、墊資等模式,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可能是多種模式的混合。例如:在取貨時,物流企業先將一部分錢付給供應商,一部分倉單質押,貨到收款後再一並結清。既可消除廠商資金積壓的困擾,又可讓買家賣家兩頭放心。資金可由銀行提供,如果物流企業自有資金充足的話也可由物流企業全部墊資。 2 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的現實需求 2.1供應鏈上的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商品從原材料製造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整個供應鏈過程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庫存,雖然合理的庫存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應付供貨周期與製造周期的不匹配,但是庫存就意味著存在相應的資金成本。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流動資金不足,而存貨佔用的大量資金使得企業可能處於流動資金不足的困境。這種資金不足的風險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更加明顯,往往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信貸資金的缺乏和在資本市場上融資能力的缺乏使得許多企業產生了利用存貨融資的需求。 2.2降低資金需求方的融資成本 資金流運作過程非常繁瑣,供應商和消費者為了避免風險,多是通過銀行,藉助信用狀況進行交易。這種方式不僅手續繁瑣,而且還會產生不必要的成本--資金積壓產生的利息成本,設立收款中心產生的運營成本,加重中小企業資金周轉負擔。 2.3 降低金融機構風險的需要 在實際融資活動中對金融機構而言,如何降低風險最重要,而掌控著企業物流活動的機構應當成為最直接、最有效力的發言者。企業存在著分立、合並、兼並、重組、託管、聯營等方式進行產權、經營權的交易,但是作為實際商品的流通渠道是不變的。 作為金融機構的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就需要了解抵押物、質押物的規格、型號、質量、原價和凈值、銷售區域、承銷商等,要察看權力憑證原件,辨別真偽,這些工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超出了金融機構的日常業務范疇。 2.4 物流企業獲取新的競爭優勢的需要 物流金融業務使得物流企業得以控制全程供應鏈,保證特殊產品的運輸質量與長期穩住客戶。在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下,企業逐漸轉而強調跨企業界限的整合,使得顧客關系的維護與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物流管理已從物的處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可以為客戶提供金融融資的物流供應商在客戶心中的地位會大幅度提高,物流金融將有助於形成物流企業的競爭優勢。 3 物流企業開展金融服務的問題和對策 3.1 物流企業開展金融服務注意的問題 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無論是對客戶、金融機構、客戶的客戶,還是物流企業本身來說,都是一個多贏的選擇。但是,作為物流金融服務的主體來說,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1 物流金融服務風險問題。物流金融服務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例如倉單質押業務有五種潛在風險:一是客戶資信風險。選擇客戶要謹慎,要考察其業務能力、業務量及貨物來源的合法性(走私貨物有罰沒風險);在滾動提取時提好補壞,有壞貨風險;還有以次充好的質量風險。二是倉單風險。現在系統多以入庫單作質押,和倉單的性質相同,但倉單是有價證券,也是物權憑證,因此必須有科學的管理程序,保證倉單的唯一性與物權憑證性質。三是質押品種要有選擇。要選擇價格漲跌幅度不大、質量穩定的品種,如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大豆等。四是提單風險。目前大多由貨主和銀行開提貨單,要逐步轉向倉單提貨。由貨主與銀行共開提貨單的,要在合同中註明倉單無提貨功能。同時要有鑒別提貨單真偽的措施。五是內部操作風險。嚴防內部人員作案和操作失誤。 3.1.2 物流金融服務的效率問題。質押貸款手續復雜、所需時間長,無疑降低了資金流的周轉速度,並且增加了倉單質押的風險,所以物流企業要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使倉單質押變成一種簡便、可控性好的融資模式,是物流企業今後開展金融服務的發展方向。 3.2 對策 3.2.1物流企業與客戶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物流金融服務的基礎是對客戶有充分的了解,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更有利於提高效率,防範物流金融風險。 3.2.2 加強對客戶的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現代企業的核心管理內容之一。信用作為買賣雙方交易完成的根本保障,構成了契約關系的最重要基礎。在物流企業金融服務過程中,通過對客戶的資料收集制度、客戶資信檔案管理制度、客戶資信調查管理制度、客戶信用分級制度、合同與結算過程中的信用風險防範制度、信用額度稽核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等,對客戶進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3.2.3 建立與金融機構的長期合作關系。通過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取得銀行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決在金融服務中的效率問題。目前已有企業開展的統一授信的方式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同時再造了企業的信用。統一授信就是銀行把貸款額度直接授權給物流企業,再由物流企業根據客戶的需求和條件進行質押貸款和最終結算。物流企業向銀行按企業信用擔保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擔保,並直接利用這些信貸額度向相關企業提供靈活的質押貸款業務,銀行則基本上不參與質押貸款項目的具體運作。該模式有利於企業更加便捷地獲得融資;減少原先質押貸款中一些繁瑣的環節;也有利於銀行提高對質押貸款全過程的監控能力,更加靈活的開展質押貸款服務,優化其質押貸款的業務流程和工作環節,降低貸款的風險。統一授信這種方式在實踐中也已被廣大的金融機構所接受。通過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的合作,可以有效減少金融服務風險。 3.2.4實施有效的過程監控。在物流過程中,對企業和市場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對商品的市場價值、企業的運營狀況必須作充分的了解和監控,方可防範物流金融的風險。

閱讀全文

與物流金融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期金價格暴跌 瀏覽:664
泰國的外匯儲備多少 瀏覽:63
深圳前海達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融資情況 瀏覽:695
中銀國際證券北京分公司 瀏覽:655
對沖性融資投機性融資 瀏覽:600
期貨銷售手段 瀏覽:309
北斗共享聯盟網路融資 瀏覽:955
威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68
天業股份投資項目 瀏覽:775
證券公司作息時間 瀏覽:68
公司如何增發股份 瀏覽:745
2015年3月29日歐元匯率 瀏覽:122
融資城董銘起訴 瀏覽:179
中華企業網貸款 瀏覽:301
期貨能在蘋果手機上購買嗎 瀏覽:971
江西金融租賃公司電話 瀏覽:645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期末賬面價值 瀏覽:762
步森股份又停牌 瀏覽:872
外匯期權合約要交保證金 瀏覽:428
金融街融景城是哪個開發公司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