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有什麼

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5 05:15:05

Ⅰ 什麼是農村金融體系

農村金融體系應當是指一切為農村經濟服務的金融制度、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及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以農村貨幣流通與信用活動實現同一為其形成標志,又以二者的相互滲透及向證券信託、保險等新領域的不斷延伸為其顯著的發展特徵;它的健康運行必須也能夠滿足農村經濟主體的正常金融需求,必須也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必須也能夠維護國民經濟的平穩、有序運轉

Ⅱ 農村民間金融的籌資方式有哪些信用問題如何解決

農村民間金融的籌資方式有借貸、投資入股、企業或個人提供擔保借款,信用問題可以找金融機構解決。

農村金融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帶動貧困戶脫貧,方式上主要採取發放金融補貼及給貧困戶發放種養補貼,如以牲畜幼崽的形式發放給貧困戶,或者發放小額低息貸款。

金融籌資好處:

擴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滿足民營企業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是金融機構的重要責任,也是各級政府的現實義務。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隨著中小企業生命成長周期的不同,呈現周期變化趨勢。同時,中小企業權益融資與債務融資的渠道多種多樣,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也表現出階段性特徵。

Ⅲ 農村金融保險知識】

1.1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保險公司可以依靠現有的機構覆蓋優勢,通過建立農村保險服務網路和支持地方金融組織創新,為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作出貢獻。一是健全農村保險服務網路。通過引導保險公司將機構延伸到鄉鎮地區、推廣駐村保險服務員制度,大力發展農村保險中介服務渠道。同時可以探索成立地方性農業保險公司、農村保險互助合作組織等措施,進一步完善農村保險服務體系,解決農村保險市場主體較少、競爭不充分等問題。二是通過加強與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聯合成立一站式金融服務場所,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三是支持地方金融機構改革與創新。通過參股等方式積極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揮保險在風險防範、人員培訓、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支持村鎮銀行運作試點。
1.2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化農村金融資源配置
保險公司可以進一步發揮自身的金融職能,著力解決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一是擴大業務范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升級。通過創新大宗農產品、特色農產品、高附加值農產品生產等特色農業保險,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創新企業等提供風險管理與轉移服務,為農產品出口提供信用保險的融資服務。二是完善農村金融產品體系與服務形式,滿足農民保障與理財需求。開發面向「三農」的人身險、財產險等產品,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可靠保障;穩步發展理財類保險,為農村閑置資金提供保值增值服務;發揮駐村保險營銷員的作用;為農民提供金融咨詢服務。保險業是體制機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都比較早的金融行業,在市場營銷、風險管理、投資理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在優化配置農村金融資源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是降低農村金融運行成本。推動農村金融資源的整合,探索建立保險與信貸等金融機構之間業務交叉代理模式,以達到節約運行成本、提高金融機構收益的目的。二是合理引導民間資金流向。發揮正規金融機構的政策導向作用,引導民間資金向符合政策方向的領域流動;指導農民將閑散資金按照合理的比例,投向保險、儲蓄、證券等金融渠道。
1.3加強農村金融風險控制,推動農村金融環境建設
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推動農村信用、法制、政策和社會等環境建設,為農村金融市場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一是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落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加大對涉農企業和農民的信用教育與宣傳,提高其誠信意識。在保險公司內部逐步建立農村信用檔案,及時記錄相關企業和個人的騙保騙賠、違法犯罪等信息,條件成熟時可與銀行信貸徵信體系對接。區別涉農企業和農戶的信用狀況,給予不同的服務待遇。二是爭取有利於金融發展的支持政策。加強與縣、鄉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協調,提高政府機構對金融工作的認識,促成出台相關扶持政策,協助解決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的突出問題。三是擴大金融機構在農村中的影響降低農村金融風險。加強保險機構與信貸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動解決信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和不良貸款問題,促進農村小額貸款的安全發放。四是通過推廣貸款人的人身保險業務、為貸款項目提供配套風險保障服務,以及與擔保機構、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合作,適當發展農村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為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創造條件。
2金融發展理論最新進展及對保險在金融改革
和發展中發揮作用的啟示當前保險在農村金融改革中發揮的作用仍存在以下不足:①目前農村金融改革與市場化仍有一定差距;②保險對於促進經濟主體貸款成功的作用仍較小,現有的農村金融市場中,貸款成功更多取決於資本、資歷甚至關系;③政府對於保險在金融改革中發揮的作用的認識仍有不足。依據Schumpeter的創新理論,創新應成為新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核心變數。在「三農」領域,支持「三農」應明確界定為: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三農領域內的創新,方能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形成持續有效的支撐,如生產方式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等,這些又直接或間接依賴於農村金融的支持和發展。保險公司依靠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尤其是企業家精神,在新農村建設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①保險是合理配置農村金融資源的重要渠道。在後稅費時代,農村基層組織與農民的直接聯系相對減少,農村融資渠道轉變為保險及銀行機構。相較而言,保險公司的機構覆蓋優勢更明顯,農村保險服務網路和支持地方金融組織創新,為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做出貢獻。同時保險公司具有較強的市場信息收集和把握能力,更加懂得運用現有的農村有限資源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②保險是保障調整產業結構的主導力量。保險公司擁有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處於外部市場與農業生產互動之節點上。他們頭腦靈活,觀念前衛,在之前農業保險產品設計中擁有大量農業數據,熟悉市場行情,對市場信息敏感,有一定的市場發展趨勢的預見性,知道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與方式;同時,保險公司利用信息資源優勢不斷與市場磨合,以市場為導向創新推出合理的保險產品,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結構調整的盲目性帶來的損失。以上分析說明,從現階段中國的狀況來看,如果農村金融發展著眼於向具有企業家精神並且在農業金融創新中具有比較優勢的保險公司提供支持,則將有利於提高中國農業的生產效率和促進中國農村金融結構的完善。
3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基於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和企業家精神的理論視角,重新審視和反思我國的農村金融改革實踐,並運用該理論框架實證檢驗了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對保險業發展的作用。本文研究發現,現有農村改革在不斷推進的同時仍需改進,由於忽略了對農村金融市場核心功能的討論,特別是放大了農村金融的功能而帶來扭曲。基於最新的金融發展理論,我們提出應該在農村金融改革的過程中,重視對保險業企業家精神的發展,最終在提高農村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具體到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對保險業作用檢驗顯示:近幾年來的農村金融改革對保險業企業家精神發展的影響仍有限,保險公司的創新行為仍需得到更多的財政及金融支持,據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3.1完善差異化補貼政策,發揮保險強農惠農富農作用
各級財政還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保險的支持力度,推動建立適度多元化的農業保險體系。對於大宗農產品保險,要重點加大支持力度,健全大宗農產品風險保障體系,結合實際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促進及時恢復再生產。對於特色農業保險,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其發展,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中央財政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財力狀況和地方開展情況等,選擇部分關系國計民生、符合國家戰略、具備可行條件的險種,如漁業保險等,研究相關的支持政策並開展試點。
3.2保險公司要不斷開拓創新,促進農業保險多元化服務
推進產品多樣化,不僅要繼續認真做好大宗農產品保險,還應加強產品創新,因地制宜地研發特色農業保險品種。探索保障多層次,結合農戶需求與農業發展需要,通過附加險等多種方式,提供多層次的風險保障。開發符合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需求的保險條款。同時,推進農業保險條款的通俗化,以便於農戶理解和工作開展。還應當加強金融協同性。拓展農業保險服務內涵和外延,積極推進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等農村金融手段的結合與創新,加強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
3.3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政策,推動農村保險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完善農業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制度。建議有關部門結合農業保險實踐和基層工作需要,落實中央強農惠農精神。同時,從財務管理角度,進一步規范基層服務體系的發展。二是研究推動農業保險法制化建設。考慮到基層服務體系制度、漁業互保協會法律定位等問題,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農業保險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建議結合農業保險業務、政策等特殊性,進一步推動制定農業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農業保險的經營規則、政策支持、各方權責利關系等作出規定。
4結語
為了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經濟活動中給予政策支持,為農民企業家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鼓勵德才兼備的農民企業家參與基層行政管理,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形成崇尚先進與進步的精英文化氛圍,培育大批的現代農民企業家,充分發揮其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農村銀行金融機構人工現金支付是什麼

數字人民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運營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具有優勢,與農村地區以現金交易為主的支付需求非常匹配,既能推進農村數字支付體系建設,又能提高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本文針對我國農村金融支付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數字人民幣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的優勢,提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應立足於農村場景、財政支持和基層人民銀行的管理,加快在城市和農村共同試點推進。
數字貨幣的誕生推動了貨幣制度和貨幣形態的變革。為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潮流,我國主動開發了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數字人民幣,不僅有利於優化國內金融體系和信用機制,也有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維護我國金融主權。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與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相比,央行數字貨幣在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高貨幣政策效果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優勢。為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我國採取了分批試點推行的策略。從2019年至今,數字人民幣試點逐步形成了上海、海南等十地和北京冬奧會場「10+1」格局,覆蓋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多個地區,涉及場景包括公用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零售商超、證券交易及政府服務等。但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從城市鋪開,較少觸及廣大的農村地區。而相比於城市地區,我國農村地區的結算需求以小額現金為主,與數字人民幣零售型貨幣的特點更加匹配,在鄉村振興戰略及數字鄉村建設大背景下,在農村地區推廣數字人民幣試點更為迫切。
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數字化發展現狀
我國農村金融支付業務主要由現金支付、卡基支付和移動支付三類方式組成。為解決偏遠地區農民小額取現、現金交易不便等難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有關部署要求,近年來持續推動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強化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向縣域下沉,建立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支付服務體系。
農村支付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依託央行支付清算系統開展跨行、跨區域資金清算結算業務,加快了農村地區資金流轉。截至2020年末,央行支付清算系統接入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49675家。另一方面,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綜合前置子系統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金融機構可在線上辦理的業務種類不斷增加,解決了客戶在櫃台辦理業務耗時長、效率低的問題。截至2020年末,在人民銀行開戶的3823家農村金融機構中,3440家已接入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綜合前置子系統,線上業務辦理佔比達89.98%。
農村特色支付服務不斷鞏固,支付產品不斷創新升級。近年來,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不斷鞏固。截至2020年末,農村地區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達89.33萬個,覆蓋了98%以上的村級行政區,其中20.08萬個服務點已載入了村級電子商務服務功能。圍繞鄉村振興,農村金融支付服務附加功能增加,支付結算與財政獎補、農產品銷售等相結合,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多樣性。
移動支付便民工程持續推進。近年來,為緩解農村支付服務「數字鴻溝」「金融排斥」等問題,人民銀行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切入點,選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產業特色強的地區進行試點,大力推廣移動支付服務,以期提升農村地區支付便利化水平。據《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0年)》披露,截至2020年末,人民銀行共開展了249項縣域及農村生活場景和236 項涉農生產場景建設工作,全國縣域地區雲閃付App累計注冊用戶達1.37億戶。
農村金融支付領域面臨的問題
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支付體系的發育速度明顯比城市緩慢,城鄉金融服務因此呈現二元化特徵。隨著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和第三方支付業務不斷推廣,農村地區的支付效率近年來有了一定提升,但其便利性、普惠性、安全性和隱私性較城市地區仍有較大差距。
便捷性和普惠性有待提高。一方面,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的基礎設施、人員配備及風控能力相對不足,導致農村支付結算業務的便捷性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縣級以下金融機構在進行跨行匯劃時,首先需要將資金通過行業系統匯劃至縣級以上金融機構,然後再進行跨行匯劃,不能實現資金跨行匯劃一步到位。另外,一些金融機構,如內蒙古某市郵儲鄉鎮52家代理網點,因尚未加入央行支付系統無法開展跨行業務。
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的支付服務成本較高,普惠性有待提高。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支付結算資金規模小、頻次高,導致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終端硬體運維成本較高。以貴州農村為例,2019年一台助農取款POS機的年平均運營成本超過400元,一台故障機具的年平均維護成本超過600元。這一維護成本還將隨著設施的老化進一步增加,並最終會轉嫁給用戶,造成支付服務的普惠性大打折扣。
農村居民的信息、資金安全和隱私難以保障。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超量收集客戶信息。例如,支付寶初期僅要求客戶提供姓名和身份認證信息,後來要求客戶提供個人輔助認證和工作生活信息。雖然名義上是為了驗證客戶信息,以保證支付系客戶本人操作,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和立體的服務,但實際上,其收集的信息已遠遠超過正常支付結算業務所必需的信息。
一些支付機構違規使用客戶信息。在利益的驅動下,在未經客戶同意或以隱晦手段「徵求客戶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客戶交易信息進行商業性分析,並據此與其他企業開展商務合作實施精準營銷。對客戶信息進行二次分析和利用,實質上侵犯了客戶的合法權益。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低、知識結構不完備,其合法權益尤其容易受到侵害。
一些支付機構違規使用客戶備付金。隨著第三方支付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客戶將現金留存在「虛擬錢包」中,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規模因此越來越大。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違法挪用備付金「賺取利差」。例如,2019年深圳瑞銀信科技和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因挪用備付金違法獲利530萬元,被監管部門查處。
現金交易不利於保障農村居民財產安全。一是假幣流通嚴重危害農村居民財產安全。農村居民識別假幣的能力相對較弱,尤其是多數農村老年人不具備識別假幣的經驗和能力,極易受到侵害。部分居民即使能識別假幣也可能心存僥幸不會自覺上繳,致使假幣再次進入流通,將損失轉嫁給其他人。二是火燒、蟲咬和霉變等自然災害也容易造成農村居民重大損失。由於很多農村的人口結構失衡,留守老人和兒童成為農村人口的主體。老年人習慣於在家存放現金以滿足日常貨幣需求,其現金存在被火燒、蟲咬、霉變的可能。《中國人民銀行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辦法》規定,殘損幣票面剩餘面積超過3/4的按全額兌換,剩餘1/2以上3/4以下的按半額兌換、剩餘1/2以下的不予兌換。2020年,山東省菏澤市特殘幣兌換客戶中,93%是農村客戶,兌換原值230萬元,兌換比例為72%,損失金額達64.4萬元。
農村地區數字金融試點推進緩慢。截至2022年3月末,我國已在深圳、上海等十個城市和北京冬奧會場進行數字人民幣試點,在農村地區的試點則僅有安新縣老河頭鎮、容城縣和長沙縣三地。與城市相比,縣域數字人民幣試點推進時間晚、過程慢。
數字人民幣在農村支付領域的應用優勢
有助於提高農村支付結算便捷性。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16〕261號)規定,銀行和支付機構不得為入網不滿90日,或者入網後連續正常交易不滿30日的特約商戶提供「T+0」資金結算服務。農村地區支付結算頻率與農忙季節性高度重合,農閑時節,部分農村地區的商戶可能無法通過銀行POS機或第三方支付工具收付款。數字人民幣具有「支付即結算」的特性,支持離線交易,與農村商戶小規模、高頻次的支付結算需求高度匹配,有助於提升其資金周轉效率。
有助於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降低交易成本。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有助於拓展金融服務覆蓋面。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已有98%的行政村實現了通光纖、通4G,其中貧困村通寬頻比例達到99%。但偏遠地區仍然存在網路信號差、智能手機普及率低等問題,難以支撐傳統商業銀行支付體系和第三方支付體系。數字人民幣的離線支付技術在沒有網路實時覆蓋的偏遠地區仍能有效滿足居民的支付需求。同時,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有助於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從商業銀行(指定運營機構)角度看,數字人民幣與實物人民幣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銀行不向商業銀行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從客戶角度看,商業銀行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兌出、兌回服務費,數字人民幣還節省了實物現金的損耗,可有效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
有助於保障農村居民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數字人民幣是以國家科技能力為基礎、以國家信用作背書,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貨幣,具有無限法償性。數字人民幣綜合使用數字證書體系、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存儲等技術,實現不可重復花費、不可非法復制偽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2021),央行對數字人民幣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避免農村客戶信息泄露和假幣流通,從而保障農村居民的信息和財產安全。
政策建議
數字人民幣試點應堅持農村發達地區與偏遠地區同步推廣。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實現金融服務的均等化,數字人民幣在農村地區的試點應用需要加快推進,要堅持在農村發達地區和相對貧困的地區同步推廣。在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可選擇示範村進行試點。例如,已具備一定規模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擁有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村落,這些區域具有較高的非現金支付和數字支付使用需求,便於集中推廣應用,可依託產業鏈、供應鏈形成帶頭示範效應。在相對貧困的地區,應同步開展小規模試點。可以將數字貨幣試點納入信用村評價體系,提高相對貧困試點區域對數字貨幣的關注和接受程度。
堅持以「農業補貼+日常消費」場景為基礎。應用場景是推廣數字人民幣的重要基礎。與農村居民有資金往來的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和農村商戶,因此可以圍繞「政府+農戶」「農村商戶+農戶」搭建「農業補貼+日常消費」應用場景。一方面,以地方財政部門為核心,圍繞「政府+農戶」搭建農業補貼場景。鼓勵地方財政部門通過數字人民幣進行涉農補貼資金發放,既有利於財政部門精準管理補貼資金,也有利於農戶提高對數字人民幣的認可度。另一方面,以農村商戶為核心,圍繞「農村商戶+農戶」搭建日常消費場景。農村的現金支付主要集中在農戶用於購買農資或日常生活用品的小額日常消費,農村商戶不僅要承擔處理破損人民幣、假幣的成本,還要承擔防止細菌傳播的健康衛生成本,因此對於推廣使用數字人民幣更有動力。
發揮基層人民銀行主導地位。基層人民銀行的職能及其在農村支付領域的主導地位,決定其能夠成為推廣數字人民幣的核心節點。一方面,基層人民銀行要做好數字貨幣在農村的宣傳普及,在農村地區持續開展支付知識宣傳與培訓教育工作,將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知識及時納入防假幣、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工作中,加快培育農村居民數字貨幣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基層人民銀行要精準定位試點主體。年輕的返鄉創業「新農人」將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農村商戶則是農村經濟社會人員流動的重要節點,因此數字貨幣試點工作要重點瞄準青年創業群體和農村商戶群體。
發揮財政的激勵作用。推行數字人民幣是國家戰略,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情。針對央行數字貨幣試點可能存在的困難,有必要發揮財政激勵措施。一方面,與數字人民幣推廣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財政補貼。建議試點期間由商業銀行為農村商戶升級智能POS機等支付終端、為相關農戶提供指紋IC卡或手環等數字貨幣支付介質,費用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攤,以調動商業銀行、農村商戶和農戶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試點對於通過數字人民幣渠道使用信貸資金的農村商戶和農戶,由財政給予部分貼息,在嚴格防範道德風險的前提下,鼓勵農村地區推廣使用數字人民幣

Ⅳ 農村金融有哪些特點

農村金融的特點是:存款類金額小,活期較多。貸款類金額小,但抵押物較少,以聯保方式較多。理財產品基本不涉及。ATM機使用率較少

Ⅵ 怎樣才能增加農村的金融機構

有以下幾種途徑可以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

1. 政府引導和推動

政陸鬧答府可以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鼓勵各地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擴大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開展招標、招商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速進入農村,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2. 激勵和支持機構創新

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補貼、獎勵等方式激勵金融機早慧構進入農村市場。政府部門也可以出台相關政策,支持創新型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開展業務,鼓勵發展更加適合農村經濟特點的金融產品。

3. 加強金融人才培養

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不能離開優秀的金融人才。政府可以通過投入資金、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等方式,提高農村金融人才的素質和數量。同時,政府可以扶持農村金融協會等組織,增強金融從業人員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4. 加大金融服務普及力度

政府可以通過開展普及金融知識、推廣金融服務等活動,提高農村居民對金融服務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加大彎伏金融宣傳力度,提高金融服務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強農村居民對金融服務的信任和支持,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

Ⅶ 什麼是農村政策性金融、農村商業性金融和農村合作性金融各有何特徵

農業政策性金融,就是在國家和政府支持下,以國家信用為基礎,運用各種特殊的融資手段和優惠的存貸利率,嚴格按照國家政策的界定,以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主要職責,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國家對農業和農村經濟支持和扶持政策的一種特殊的資金融通行為。

商業性金融是指在國家 產業政策 指導下,運用市場法則, 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和 貨幣資金 合理流動等經濟行為而產生的一系列貨 幣商業性金融活動的總稱。

農村合作金融是人們在農村經濟與社會活動中,為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獲取融資服務,按照自願人股、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原則組織起來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

拓展資料:

農業政策性金融包括政府所有性質、半官半民性質、民間合作性質和商業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

(1)純政府所有的政策性金融。如美國農民家計局、商品信貸公司、農村電氣化管理局,印度國家農業和農村開發銀行,日本農林漁業金融公庫。這類金融機構被政府嚴格控制,政策性濃厚,一般不吸收存款,從政府獲得較多資金,主要發放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提供的貸款。

(2)政府官辦和民間協作相結合的政策性金融。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即是一個典型例子。它的中央機構國家農業信貸銀行是國家金融機構,資金由法蘭西銀行提供和國家預算撥款獲得。而省級農業互助信貸銀行和地方農業互助信貸合作社均為合作性質,實行自治,有自己的管理審理機構和專門的權力機構,不是國家農業信貸銀行在各級的執行機構。美國農業合作金融體系最初也是這種模式。

(3)民間合作性質的政策性金融。這類金融具有群眾性、非盈利性、貼近農區、了解農民需要和經營情況,適應農業生產和農業資金運動的特點。起初該類機構資金基本上是靠農民自身籌措,由於難以滿足需要,所以後來各國政府都給予資助。因此合作金融機構實際上已成為政府貫徹實施農業政策的工具和提供低息貸款的窗口,具有了政策性金融的性質。如日本農林中央金庫是日本農林協同組織從事信貸活動的中央機構,以它為首的農業合作金融機構依靠政府的保護、資助,本著互助原則,對農業部門融通資金。

(4)商業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該類政策性金融業務通過商業金融機構經營,政府通過貼息、稅收優惠等措施給與實施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支持。

Ⅷ 縣域金融怎樣服務三農,服務農村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

Ⅸ 6、請說出長沙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站站點本身可以為村民提供哪些服務,請說出三種

農村金融服務站是金融服務向農村拓展延伸的平台和載體,更是打通農內村金融服務「最後容一公里」的有效途徑。

在這里,村民可以享受小額取款、轉賬、現金匯款、定活互轉、余額查詢、社保繳費等服務。

服務站同時還是政府財政性資金收支撥付、支取流轉的重要窗口,所有涉及政府財政性資金,包括對村級集體和村民個人的各種資金、補貼,都可以通過金融服務站來發放,村民的醫保、社保、糧食直補、農機直補等,也可以通過這個窗口來收取支付。

Ⅹ 農村金融有哪些作用

(1)調劑資金。農民在擴大生產規模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出現資金短缺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可以幫助農民辦理聯戶擔保貸款、小額社員信用貸款,幫助農民實現脫貧致富。

(2)組織理財。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參加理財儲蓄,合理調劑生產和生活,防止閑置資金的浪費和流失。

(3)提供服務。在農民生產交易的過程中,農村金融部門可以為其提供快捷的結算方式,加速資金的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農村金融部門可以根據自身優勢為其提供各種經濟、生產信息,幫助農民發展生產,提高收益。

(4)保護權益。在現實的商品交易和經濟往來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講信用,侵犯對方經濟利益的行為。農村金融部門處於信用中介地位,具有監督信用行為的職能,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規定,幫助農民挽回或減少損失。

閱讀全文

與農村金融服務方式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盈虧平衡點 瀏覽:913
國元證券滬深股市交易費用 瀏覽:548
股票杠桿比率丿楊方配資平台 瀏覽:839
付國外傭金如何做賬 瀏覽:12
央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 瀏覽:41
廈門金融開發公司 瀏覽:100
股票多久擴股 瀏覽:667
股票里多了融創服務 瀏覽:388
國債期貨收益率計算 瀏覽:249
歐洲股票崩盤 瀏覽:290
匯改前固定匯率 瀏覽:924
大眾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755
金融保險公司詐騙案 瀏覽:484
龍泉驛區金融公司 瀏覽:719
上海小型金融公司電話 瀏覽:767
動畫跳杠桿舞視頻 瀏覽:416
支付寶理財和天天基金網 瀏覽:47
產業對股票的影響 瀏覽:251
台幣兌英鎊的匯率 瀏覽:633
招行購買理財產品指紋支付密碼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