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石油價格v史

石油價格v史

發布時間:2021-05-02 18:49:11

⑴ 石油價格是如何形成機制的

國際原油價格體系 隨著世界原油市場的發展和演變,現在許多原油長期貿易合同均採用公式計演算法,即選用一種或幾種參照原油的價格為基礎,再加升貼水?現貨相當於期貨而言,升水就是期貨價格相對目前現貨價格來說低,市場預期普遍看好,貼水則反之。,其基本公式為:

其中參照價格並不是某種原油某個具體時間的具體成交價,而是與成交前後一段時間的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或某報價機構的報價相聯系而計算出來的價格。有些原油使用某個報價體系中對該種原油的報價,經公式處理後作為基準價;有些原油由於沒有報價等原因則要掛靠其他原油的報價。石油定價參照的油種叫基準油。不同貿易地區所選基準油不同。出口到歐洲或從歐洲出口,基本是選布倫特油(Brent);北美主要選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TI);中東出口歐洲參照布倫特油,出口北美參照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出口遠東參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東和亞太地區經常採用「基準油」和「價格指數」相結合定價,並都很重視升貼水。
(1)歐洲原油。
在歐洲,北海布倫特原油市場發展比較早而且比較完善。布倫特原油既有現貨市場,又有期貨市場。該地區市場發育比較成熟,布倫特原油已經成為該地區原油交易和向該地區出口原油的基準油。該地區主要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東國家(如葉門)等。其主要交易方式為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1 Petro1eum Exchange,簡稱IPE)交易,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成交非常活躍,此外,其他衍生品在場外交易。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可分為兩種:即期布倫特現貨價(Dated Brent)和遠期布倫特現貨價(15 day Brent)。前者為指定時間范圍內指定船貨的價格;後者為指定交貨月份,但具體交易時間未確定的船貨價格,其具體交易時間需賣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買方。
(2)北美原油。
與歐洲原油市場一樣,美國和加拿大原油市場也已比較成熟。其主要交易方式為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1e Exchange Inc,簡稱NYMEX)交易,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成交非常活躍,也有場外交易。在該地區交易或向該地區出口的部分原油定價主要參照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WTI)。如厄瓜多出口美國東部和墨西哥灣的原油、沙烏地阿拉伯向美國出口的阿拉伯輕質油、阿拉伯中質油、阿拉伯重質油和貝里超輕油。
(3)中東原油。
中東地區原油主要出口北美、西歐和遠東地區。其定價中參照的基準原油一般取決於其原油的出口市場。中東產油國出口油定價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其基準油掛鉤的定價方式;另一類是出口國自己公布價格指數,石油界稱為「官方銷售價格指數」(「官價」,OSP)。阿曼石油礦產部公布的原油價格指數為MPM,卡達國家石油公司公布的價格指數為QGPC(包括卡達陸上和海上原油價格),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為ADNOC。這些價格指數每月公布一次,均為追溯性價格。QGPC和ADNOC價格指數基本參考MPM指數來確定。官價指數是1986年OPEC放棄固定價格之後才出現的。目前亞洲市場的許多石油現貨交易與OSP價格掛鉤。從OSP的定價機制可以看出,以上三種價格指數受所在國政府的影響較大,包括政府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和相應採取的對策。
(4)亞太原油。
在亞洲地區除普氏、阿格斯石油報價外,亞洲石油價格指數(APPI)、印尼原油價格指數(ICP)、OSP指數以及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遠東石油價格指數(FEOP)對各國原油定價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原油長期銷售合同中定價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種以印尼某種原油的印尼原油價格指數或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加上或減去調整價;另一種以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的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加上或減去調整價。如越南的白虎油,其計價公式為印尼米納斯原油和亞洲原油價格指數加上或減去調整價;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出口原油,其計價公式由以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的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我國大慶出口原油的計價則以印尼米納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的印尼原油價格指數和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的平均值為基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出口原油既參考亞洲石油價格指數,也參考OSP價格指數。
國際成品油價格體系 相對來說,國際成品油市場的發展歷史較原油市場短,作價方式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場,即歐洲的荷蘭鹿特丹、美國的紐約以及亞洲的新加坡。各地區的成品油國際貿易都主要以該地區的市場價格為基準作價。此外,最近發展起來的日本東京市場對遠東市場的貿易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隨著新加坡成品油現貨和期貨市場交易的日益活躍,遠東地區基本上所有國家成品油定價都主要參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場的價格。
4.石油現貨市場國際石油現貨貿易隨著世界石油工業的產生而產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石油現貨市場最初是為了解決石油公司煉廠產品同市場需要不完全相同的問題而產生的。這些石油公司不得不在市場上出售或購進一部分產品以求保持自己的產品平衡。這一時期的現貨市場價格是按合同價格(通常打一定的折扣或有一定的溢價)成交,對石油價格走勢不產生什麼影響。石油現貨貿易量也不大。據估計,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現貨貿易量大約只佔總交易量的5%。
20世紀80年代以後,石油市場結構和價格形成機制都發生了變化。市場結構日益多元化,市場供需參與者都增加了。石油價格較以前低迷而又多變。1986年和1998年西得克薩斯中質油的價格曾暴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海灣戰爭期間又快速上漲。由於傳統的官價體系已不能反映發生石油沖擊後復雜多變的價格變動,更多的石油交易商從價格固定的長期合同轉向現貨市場交易。1985年,通過現貨市場進行的交易比例已增加到55%以上,具有規避風險作用的遠期市場也有很大發展。
世界石油現貨貿易市場的地方一般都擁有很大的煉油能力、庫存能力和吞吐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現貨貿易市場有:歐洲的鹿特丹、美國的紐約和墨西哥灣海岸、中東的波斯灣、亞太地區的新加坡等。
西北歐市場 西北歐市場分布在ARA(Amsterdam—Rotterdam—Antwer,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地區,是歐洲兩個現貨市場中較大的一個(另一個是倫敦市場),主要為歐洲5個大國中的德國、英國、荷蘭、法國服務。這一地區集中了西歐重要的油港和大量的煉油廠,原油及油品主要來源於原蘇聯,來自原蘇聯的粗柴油供應占總供應量的50%,另外還有北海油田的原油和ARA地區獨立煉廠的油品。鹿特丹是西北歐市場的核心。
地中海市場 分布在義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供應來源是義大利沿海岸島嶼的獨立煉廠,另外還有一部分經黑海來自原蘇聯。地中海市場比較平穩,是這一地區重要的油品集散地。
加勒比海市場 該市場是一個較小的現貨市場,但它對美國與歐洲的供需平衡起到了很重要的調節作用。該市場的原油及油品主要流入美國市場,但如果歐美兩地差價大,該地區的油品及原油就會流入歐洲市場,特別是柴油和燃料油。
新加坡市場 這是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市場。盡管只有十多年的時間,但它已成為南亞和東南亞的石油交易中心,主要供應來自阿拉伯海灣和當地新發展的煉廠所生產的油品。石腦油和燃料油在該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美國市場 美國是世界石油的消費大戶,盡管美國的石油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但它每年仍然要進口大量的原油,於是在美國瀕臨墨西哥灣的休斯敦及大西洋的波特蘭港和紐約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⑵ 每桶石油歷史最高價

2008年7月創下接近15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紀錄。
受亞洲金融危機、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適時宜的增產,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價。然後從1999年3月開始反彈並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時達到37.81美元/桶,短短18個月漲幅達3倍之多,創「海灣戰爭」 以來的油價新高。2003年之後,油價更是一路持續上漲,終於在2008年7月創下接近15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紀錄,並在5個月之後的2008年底戲劇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⑶ 歷史上原油價格最高是多少

國際上原油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價格。1983年,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推出了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一般稱為WTI原油,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同時NYMEX的WTI原油期貨又是最活躍的原油交易品種,所以漸漸地,約定俗成提及的「國際油價」或者「原油價格」,一般指WTI原油價格。歷史上,2008年7月11日,WTI原油盤中達到了歷史最高價格:147.27美元每桶,原因是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市場擔心全球原油供應不足。

英為財情擁有WTI原油推出以來的每日數據,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實時價格、查看價格走勢,也可以下載每一天的價格歷史數據。

⑷ 中國油價歷史最高時候多錢一升呢

最高的時候,發生在2012年。2012年11月左右。油價一度達到8.06元(中石油)。以下所有的價格均以中石油為例。
緊接著開始往下降,11月底就降到了7.8元。
13年有跌有漲,平均7.5元左右。這兩年都是比較油價高的,和現在差不多。
到14年的時候,前半年漲,漲到了7.8元左右,後半年降,一直降到了7.11元,緊接著,在10月底,直接降到了6元線,6.9元左右。
15年的油價一直比較低,絕大多數時間在6.5元以下。在一月份,二月份,以及後來的8月到12月,都是維持在5元線。最低時,甚至不到5.5元。

16年還是以不到6元的價值為多。

但是從17年開始,油價又開始新的一輪猛漲,前半年是6.5元左右,後半年就漲到了7元左右。
18年開始,又是一直在漲,你現在也看到了,接近7.5元了。

我為啥知道的這么詳細,我本人有車七八年了,一直有個習慣,每加一次油我都要記下來油價還有加油量等。我一般都是加中石化或中石油的。每個月加兩次油左右。所以,我知道近六七年的價格變化。

⑸ 對石油價格的歷史與分析

石油價格的特徵與其他商品的價格非常相似,在供應短缺和過剩時,都會發生波動。石油價格循環可能延續幾年,它可能會因歐佩克與非歐佩克成員的石油供應與全球實際需求而發生改變。在整個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美國石油工業通過規范化生產或價格控制,使得本國的石油價格始終處在嚴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按照2007年通貨膨脹的美元價值,美國的井口油價平均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價格控制的狀態下,美國的石油價格緊隨世界油價,達到了27.00美元/桶。同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時間段內,綜合美國產石油與全球的原油價格,美國的石油價格為19.04美元/桶。這意味著在1947—2007年期間,只有大約一半的時間段內石油價格超過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歐佩克一直把石油價格調整在22~28美元/桶的區間,石油價格只是在中東戰爭或沖突時才超過24.00美元/桶。2005年,歐佩克由於限制了自己的剩餘生產能力而無力繼續操控自己的石油價格,也無力控制全球的油價波動,它再也無法回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將全球石油供給和油價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態勢了。對更長歷史時期的觀察結果更為相似,自1869年以來,按照2006年的美元價值,美國的石油價格在這段歷史時期內的平均價格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價格為21.66美元/桶。在這個時間段內,約50%的時間里美國和全球的石油價格都低於16.71美元/桶。如果將這漫長的歷史觀察作為一種指征,則石油工業的上游部分應該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系統,以供獲利,這漫長歷史中的數據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數據表明:正常的石油價格遠低於當今的價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石油禁運發生之前。從1948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石油價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間波動,油價從1948年的2.50美元/桶漲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價值來看,就會得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價格波動的范圍為17~18美元/桶。顯然,20%的油價是由通貨膨脹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價格穩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準。但實際上,原油的價格從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時,對於國際石油生產者來說,1971年和1972年因為美元的疲軟而把原油價格的下降誇大了。

歐佩克於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等5個發起國組織成立。在成立大會上,兩個與會代表研究了美國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採用的限制生產來影響價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個國家加入了歐佩克:卡達、印度尼西亞、利比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歐佩克自成立以後,所有的成員都經歷了原油購買力持續下降的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石油出口國發現它們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購買力卻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當月,得克薩斯州鐵路委員會第一次按100%的比例進行了分配,這意味著得克薩斯州的生產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產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意味著對石油價格的控制力已從美國(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轉移到了歐佩克手中。換句話說,美國已不再擁有剩餘生產能力,所以就喪失了對石油價格控制的工具。在歐佩克成立的短短兩年間,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戰爭,它窺見了自己影響石油價格的能力。

中東供油中斷1973年石油危機的原因:歐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回應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所實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贖罪日戰爭——阿拉伯世界實施石油禁運)。1972年,每桶原油的價格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價就翻了4倍,達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敘利亞的進攻,贖罪日戰爭贖罪日戰爭,又稱齋月戰爭,即眾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發的阿拉伯與以色列之間的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同年10月26日戰爭結束,是埃及和敘利亞率領著幾個阿拉伯國家結盟與以色列的戰爭,是埃及和敘利亞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贖罪日開打的。埃及人和敘利亞人跨過了設在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的臨時停火線,那裡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佔領。爆發。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表態支持以色列。這種支持的後果就是導致多個阿拉伯石油出口國實施了針對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運。當時阿拉伯國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產量削減了500萬桶,與此同時,其他地區的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0萬桶/日。1974年3月間,全球石油產量凈減少了400萬桶/日,佔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實施石油禁運時,世人還在懷疑掌控石油價格的能力是否能從美國人手中轉移到歐佩克手上。當石油價格在6個月內飆升40%時,價格對供給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顯。從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價格相對平穩,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間波動。在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時,那一時段的全球油價應該處於一個適度下降的時期。

減少當前高油價的萬能措施

未來將會有許多間接的市場擁有者(401K計劃、共同基金,甚至個人存款也是一種常規的投資方式,這一點並沒有被銀行認識到),螺旋式下降經濟的間接影響本身就可使未來的石油貶值。20世紀80年代初期,黃金與白銀所經歷的影響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機買賣市場上的情況都一樣,投資者的能力將會對所包含供給與需求比例的未來價格望而卻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給量則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況就是如此。當時,亞洲的石油市場崩潰(需求量減少),而伊拉克增產12%(增加供給/過剩)。這一時期的石油價格低至8美元/桶。未來依然是不確定的,但已知的歐佩克與其他石油生產國目前已經顯露出相當多的過剩產能。

⑹ 懸賞:如何能夠查到國際原油價格不同年月的歷史數據,最好同時能有曲線圖。

期貨行情軟體的數據不夠全面.

1986年1月2日-2008年3月7日 每日WTI原油價格:
http://tonto.eia.doe.gov/dnav/pet/hist/rwtcd.htm

1987年5月20日-2008年3月 每日布倫特原油價格
http://tonto.eia.doe.gov/dnav/pet/hist/rbrted.htm

要圖片的話給你一個EXCEL格式的,裡面有數據 自己可以做圖.
http://tonto.eia.doe.gov/dnav/pet/xls/pet_pri_spt_s1_d.xls

如還需要其他原油相關數據請聯系021-68401015

⑺ 歷史石油價格走勢

石油被稱為「黑色金子」, 是不可再生能源,全球存量日益減少,但需求卻日益增高,加上重大歷史事件對石油價格的影響,造成自2002年以來石油國際價格持續走高,最高時達到70美元/桶。由於價廉物美的替代石油產品沒有突破,需求這一推動力不可逆轉,預計將來石油價格將繼續走高,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將長期保持50-60美元/桶,甚至更高水平。預計人類以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耗模式還將持續50-80年,之後逐漸被替代能源取代。
從歷史上看,2002年前石油價格主要是受短暫重大歷史事件影響的,價格起伏非常大。但2002年後,影響價格的因素是需求和事件共同作用,且主要是需求和供應之間的矛盾。當然,將來與主要石油供應國相聯系的重大事件,勢必也會造成石油價格大起大落,石油這根「經濟神經」會 依然敏感。
再來看看「黃色金子」黃金的價格走勢,有意思的是從2002年開始黃金價格也開始持續走高,與石油價格趨勢一致。同樣說明,全球經濟發展造成持續的需求是價格上升的主因。但是,黃金價格走勢相對平穩的多,說明全球事件對黃金價格影響不大,沒有石油如此敏感。
其實,石油、黃金、煤炭、礦石等礦產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其全球價格持續增加是一種必然現象。畢竟,發達國家是少數,發展中國家是多數,他們的發展需要大量自然資源。由此可見,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要比發達國家的建設過程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全球資源競爭也比以往更加激烈。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6/09/the_chart_of_oil_price_from_1970_to_2006.html

⑻ 2008年石油價格匯總

1. 原油 5月份,美元疲軟、奈及利亞供應問題和伊朗核爭端令油價進一步攀升。21日,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7月份WTI輕質原油期貨結算價達到創紀錄的每桶133.17美元。5月份,WTI、英國布倫特原油以及亞洲迪拜原油的現貨平均價格,分別為125.38、122.72和119.50美元/桶,較4月份分別大幅上升12.75、13.75和16.09美元/桶。 進入5月,油價大漲近4美元/桶,主要原因是美國較預期為佳的就業數據緩和了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憂慮;土耳其戰機對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叛軍發動空襲的消息,造成了市場對伊北部出口輸油管線可能受殃及的擔憂。隨後,奈及利亞產油設施再度遭到反叛分子襲擊,殼牌公司證實博尼輕質原油碼頭輸送管線遭破壞;法國馬賽港口工人計劃於5月9日進行為期一天罷工的消息也支撐了油價上漲。與此同時,面對西方國家的要求,伊朗繼續拒絕暫停核計劃,這也對油價上漲形成了支撐。其間,高盛還發表了未來6個月至2年內油價可能上漲至每桶150~200美元的言論,使原油價格連續5日創紀錄新高。9日,NYMEX 6月份WTI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125.96美元。 中旬,原油價格在高位震盪。一方面市場擔心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全球取暖油價格上漲以及市場對伊朗可能減產的推測,促使油價居高不下。19日以後,歐佩克暗示今年夏季不會做出增產決定,加上美國石油庫存下滑,受此影響,原油價格連續上沖。21日,NYMEX 7月份WTI輕質原油期貨結算價每桶上漲4.19美元,達到創紀錄的每桶133.17美元。這是原油期貨價格自3月26日以來以美元計價的最大單日漲幅。隨後,市場在連續4個交易日創新高後獲利回吐,油價回落。 月底,國際原油價格起起落落,波動較大。一方面是受到奈及利亞管線被襲消息的影響,價格上揚;另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原油和油品需求減少令市場擔憂,價格大幅下挫。30日,NYMEX近月價格回落至127.35美元/桶。 2. 成品油 5月份歐美取暖油和汽油價格屢創新高。取暖油價格的走強,證明全球汽油/柴油供應趨緊,也成為推動原油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5月下旬,全美常規自助式汽油均價達到創紀錄的每加侖3.94美元,較上年同期上漲0.73美元。隨著汽油價格攀升,美國汽油需求出現疲軟的跡象。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美國消費者的汽油需求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7%,至今尚未出現汽油需求的季節性增長。此外,隨著海外市場對餾分油的需求有所減弱,月底,美國餾分油需求也有所下降。 5月份新加坡油品價格連續創下紀錄新高。因需求強勁且流入亞洲市場的歐洲套利船貨有限,石腦油價格上漲。餾分油價格上升。燃料油價格繼續突破紀錄高點,貿易商將其歸因於美國取暖油價格較高、中東和歐洲的燃料油需求旺盛以及原油期貨可能上漲等。 預測 1. 原油 受發展中國家需求強勁增加、供應增長緩慢以及一些重要生產國動盪局面的影響,NYMEX原油期貨自年初首度突破100美元/桶以來已經攀升了近40%,自5月以來上漲了18%。目前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已經漲到讓許多分析師瞠目結舌的價位。即使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可能中止,美元會有所反彈,油價也僅僅短暫回調,之後迅速站穩並突破130美元/桶的歷史關口,並首次收在133美元/桶上方。在原油供應憂慮的大背景下,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創新高幾乎成為常態。這也使要求歐佩克增產的呼聲日益高漲。雖然歐佩克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聲明,近期油價飛漲是由於股市低迷和美元貶值導致的,並不存在原油供應不足的情況。不過歐佩克也表示,如果市場表明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的話,該組織隨時准備增產。 美國石油需求減少,反映了創紀錄高位的油品價格以及美國經濟疲軟導致石油消費縮減。 地緣政治因素繼續推高油價。自2006年以來,非洲第一產油大國奈及利亞石油主產區尼日河三角洲地區針對石油設施的襲擊和綁架事件頻發,迄今有超過200名外國人在當地被綁架。目前,動盪的局勢使奈及利亞的原油日產量僅為200萬桶左右,比高峰期260萬桶的日產量減少了約1/4。另外,面對西方國家的要求,伊朗繼續拒絕暫停核計劃,這也對油價形成了支撐。 投機基金在市場上仍然交易頻繁。投機基金已經源源不斷地湧入包括原油在內的商品市場,並將其作為對沖通貨膨脹的一個工具。在美國國會議員要求打擊投機商的壓力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表示將加強市場監管。 隨著美國進入自駕游旺季,汽油用油高峰來臨,對於汽油供應的擔憂,將有可能使國際油價再創新高。從目前來看,地緣政治因素、投機活動以及美元匯率仍將在未來數月甚至可能數年內繼續影響油價。 EIA發布的《短期能源市場展望》預計,今年WTI現貨均價在每桶109.53美元,較2007年增長51%,較之前預計的全年均價每桶100.61美元高9%。EIA還預計,今年二季度WTI現貨原油均價在每桶112.19美元,第三和第四季度甚至會升至每桶114美元。 高盛公司5月份也發表報告稱,供應短缺將令油價在兩年之內漲至每桶150~200美元。或許在未來某一天,當亞洲經濟發展也開始減緩時,油價才會下跌。高盛還上調了對近幾年油價均價的預測:其預測的2008年的均價從每桶96美元上調至108美元,2009年從每桶105美元上調至110美元,2010年到2011年從每桶110美元上調為120美元。 2008年5月底,路透社在對多家咨詢機構調查中再度上調油價預估值,主要是考慮到石油市場長期供應可能有限,且新興市場需求旺盛。接受路透社調查的金融分析機構普遍預期,200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WTI價格分別為113.04美元/桶和112.82美元/桶,布倫特價格分別為111.82美元/桶和112.32美元/桶。預計2008年WTI價格為107.13美元/桶,比上個月調查的預測價格高10.27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為每桶106.12美元,比上次調查的估值高10.72美元/桶。 自今年年初以來,油價已累計上漲40%,5月下旬WTI期貨盤中一度漲至超過135美元/桶。油價大幅上升勢頭超出分析機構預計,也迫使這些機構不斷上調油價預測值。分析機構紛紛表示,目前預測油價變得越來越困難。從5月份開始,WTI和布倫特期貨原油轉至正價差,意味著近月原油比遠月原油要便宜,鼓勵交易商增加庫存。遠期合約價格上漲可能與生產商回補空頭頭寸有關。遠期合約走高所透露出的信息是,人們預期原油價格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保持高水平。 5月份主要研究機構的供需報告摘要如下。 EIA發布《短期能源市場展望》認為,盡管美國原油需求會有所放緩,但全球需求增加、正常季節性庫存水平、非歐佩克產油國供應增長緩慢以及剩餘產能較少等因素均對油價構成強勁支撐。不過該機構認為,油價創新高和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原油需求產生的影響將比此前預估的更大。這份報告預計,與一年前相比,美國今年原油需求將下降19萬桶/日,至2051萬桶/日,降幅為0.9%,這也將是自1991年以來的最大年度降幅。而該機構上月預計美國今年原油需求僅會下降9萬桶/日。報告預計,美國今年原油需求可能會降至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國際能源機構(IEA)5月份的月報認為,由於油價高漲,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美國以及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放緩,世界石油需求2008年的增幅預計將小於預期。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預計為103萬桶,較之前預估少23萬桶。不過,2008年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增幅仍維持於3.7%,即每日增長140萬桶,由中國以及中東地區領漲。IEA表示,石油需求增長疲軟,將使得對於歐佩克組織原油需求量的預估降至每日3130萬~3160萬桶。 歐佩克在其公布的最新市場報告中預測,今年全球原油預測需求量將比上月的預測略有降低。報告估計,2008年全球原油預測總需求量為平均每日8695萬桶。這一數字比歐佩克4月所公布的預測需求量減少了2萬桶。歐佩克估計,今年美國的原油需求量不變,而其他工業國家的原油需求會略有降低。但一些非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新興工業國家的原油需求會繼續迅速增長。歐佩克在其報告中稱,預計所有預期需求增幅都來自諸如中國、印度、中東國家和拉丁美洲等非OECD國家。 2. 成品油 中國四川省發生地震後,相關的空中運輸繁忙,預計中國將增加對航空煤油的采購量。

⑼ 全球石油價格多維分析

傳統的數據倉庫展現,一般是通過建立數據倉庫、設定維度、預先計算,然後向客戶端展現多維分析的結果。在本系統中,則採取了與之不同的另一種數據倉庫構建的思路,即在系統的數據倉庫展現中嘗試利用多維數據表之間的關聯性來實現實時的多維分析功能。

在多維數據結構中,事實表和維度表之間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聯系在一起的。對於某張表中某條記錄的選取,可以在其他相關聯表之間查詢到與之相關聯的數據記錄,並可以對選取的數據和相關聯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到這些數據的分布、趨勢等分析結果,並且可以在設定了多維分析的維度之後,按照維度之間的層次關系對數據從各個不同的組合角度進行分析,形成實時的多維分析。

數據倉庫展現的開發內容一般可以分為數據倉庫的設計和多維分析的實現兩部分。數據倉庫的設計包括星型模式的搭建、數據抽取方式的確定、數據轉換凈化的實現,以及多維數據的存儲等內容。多維分析的實現則包括多維分析維度的選取、度量值的定義、維度變換方式、鑽取路徑的定義、鑽取數據顯示方式的確定等內容。

本系統在開發過程中,由於原型系統帶來的需求不確定性和數據齊備性等因素的制約,如何設計出良好的結構來更好地進行多維數據展現以及採取何種形式進行展現是一個重點問題。前文已經討論過系統中數據倉庫的架構模式、多維數據結構的定義等內容,討論了系統原始數據源中存在的復雜性、數據完整性和數據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多維分析的設計包括維度之間的關聯、事實數據展現的內容和形式、數據鑽取等內容。

5.3.2.1 維度表關聯性分析

數據源表結構中包括一張事實表和數張維度表。針對這些維度表可以設計用於多維分析的維度,分別為油品、交易市場、交易類型、價格單位和價格日期維度。維度數據和中間事實表之間存在直接關聯,維度數據之間通過中間事實表而產生簡潔的關聯關系。從而可以在既有事實數據的基礎上,對維度之間的關聯關系進行可視化展現。

圖5.29中顯示了4個維度的內容數據,並列出了各維度中所具有的欄位取值,這些欄位通過事實表產生關聯。在選擇了Crude Oil油品之後,其他3個維度中的欄位取值背景出現變化。白色背景表示在事實表中存在與Crude Oil相關聯的交易市場,分別為Cushing,OK和Europe Brent,這表明事實表中存在有Crude Oil在這兩個市場中的價格數據,沒有在其他市場上的價格數據。

圖5.29 多維分析維度列表

在默認情況下,維度列表顯示了全部可能的維度取值。而在選擇了某一維度之後,比如選擇產品名稱中的Crude Oil值,則在其他維度中高亮顯示與此維度選中值通過油價數據關聯起來的維度值。通過維度之間的關聯顯示,可以分析出源數據中隱藏的一些分布模式。在本示例中就可以看出系統中具有Crude Oil在Cushing,OK和Europe Brent兩個市場的Spot Price FOB價格,而價格時間則從1986年到2008年都存在,油價的單位名稱只存在Dollar per Barrel一種形式。多維分析的維度關聯性分析,還允許在一次分析基礎之上繼續縮小選擇值的范圍。

5.3.2.2 維度表和事實表的關聯性分析及展現

在實時多維分析中,除了可以進行維度表之間的關聯性分析,也可將維度表和事實表關聯起來進行分析。在此類分析中,除了可以在界面左側展示維度表之間的關聯之外,還可以在界面主體部分顯示出事實表數據以及以事實表數據為基礎的一些統計分析。圖5.30中展現的是全球石油價格不同交易類型的對比分析,反映出對各石油品種在現貨交易、期貨交易等方式下的價格對比情況,分析的結果可以隨左側維度選擇的變化實時變動。

圖5.30 交易價格比較分析

對於事實表的展現,除了按照默認的維度順序進行統計分析,維度之間的順序也可以直接通過在界面中拖動維度的位置來完成維度的變換,實現多維分析旋轉功能,在此不再贅述。

5.3.2.3 事實表數據鑽取

多維分析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數據鑽取。在實時多維分析中,數據鑽取的功能可以更為豐富。出於分析的目的,我們預先定義了鑽取路徑:

市場→價格類型→價格年份→產品名稱。

這樣就可以按照這樣的路徑對油價進行鑽取分析。第一次默認按照市場名稱來統計歷史油價,在選擇了一個市場之後就向下鑽取兩層,就可以得到按照價格年份來統計的歷史油價。這里的鑽取分析可以和維度關聯性分析結合起來使用,從而更靈活地實現數據鑽取(圖5.31,圖5.32)。

圖5.31 數據鑽取分析一

圖5.32 數據鑽取分析二

5.3.2.4 價格趨勢分析

價格趨勢分析可以作為價格預測的一種補充,它的功能展現過去時間的不同油品、不同交易類型及價格單位等相關信息,以此來直觀表達油品的未來走向與趨勢。這一塊已經有了單獨的模型程序模塊來完成(圖5.33)。

圖5.33 多維價格趨勢分析

通過在數據倉庫展現中利用實時多維分析中的維度表關聯性以及維度表和事實表之間的關聯性,可以更好地拓展多維分析的功能。而對多維分析的需求確定可以考慮採取原型法來進行,利用數據倉庫的實時多維展現來發現數據的內涵和數據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幫助確定需要分析的維度、度量值、展現方式等內容,並反向影響到數據源表結構的設計。

⑽ 國際石油歷史價格

www.wdqh.com
直接上去下個軟體,」博弈大師「,裡面的紐約能源裡面有原油的價格K線圖。

閱讀全文

與石油價格v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拜訪大麥融資租賃 瀏覽:649
東方證券logo 瀏覽:739
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公司工資待遇 瀏覽:744
並購貸款信託 瀏覽:279
杠桿開戶楊方配資開戶 瀏覽:94
58貨運信託擔保交易 瀏覽:633
典當行非法融資 瀏覽:999
金融服務收入的定義 瀏覽:816
中國金融資本市場 瀏覽:698
融資融券不產生利息 瀏覽:781
車e估融資 瀏覽:452
北京熱電融資租賃 瀏覽:531
匯信融資擔保公司 瀏覽:989
台州有無抵壓貸款嗎 瀏覽:153
重慶鼎域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62
曲江文投信託 瀏覽:891
信託業保障基金誰參與了 瀏覽:373
揚州比高集團 瀏覽:235
長安信託戰略合作 瀏覽:348
貿易融資聲譽風險管理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