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綜合指標的概念

綜合指標的概念

發布時間:2021-05-02 21:15:10

㈠ 綜合指數體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不知你指的是哪方面的綜合指數體系?
(1)指數體系的概念
廣義上說,指數體系是由若干個經濟上具有一定聯系的指數所構成的一個整體。
狹義上說,指數體系是指經濟上具有一定聯系,且具有一定的數量對等關系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指數所構成的一個整體,強調指數間的數量對等關系。
例如:商品銷售額指數=商品價格指數×商品銷售量指數
產品總成本指數=產品產量指數×產品單位成本指數
具有類似上述等式中數量對等關系的相應指數,可以形成一個指數體系,一般在算式的左邊是待分析的指數,一個算式中只有一個。算式右邊是反映某一因素變動的指數,叫因素指數,這類指數在一個指數體系中可以是多個。狹義的指數體系是進行因素分析的基礎。

(2)指數因素分析方法
事物現象間的普遍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是因素分析的基礎。指數因素分析是利用指數體系,對現象的綜合變動從數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響的方向、程度及絕對數量。
指數因素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①按分析對象的范圍大小不同,可以分為簡單現象因素分析和復雜現象因素分析。
簡單現象因素分析的基礎是個體指數及其指數體系;
復雜現象因素分析的基礎是總指數及相應的指數體系。
②按影響因素的多少不同,可分為兩因素指數分析和多因素指數分析。
例如:商品銷售額指數=銷售量指數×價格指數
對商品銷售額變動的因素分析是銷售量與價格兩指數的分析,為兩因素指數分析。
原料費用總額指數=產品產量指數×單耗指數×原材料價格指數
對原料費用總額變動的因素分析為產品產量、單耗、原材料價格三個因素指數分析為多因素指數分析。

(3)指數因素分析法的步驟
①確定分析的對象和影響因素,此步驟要從研究的目的、任務出發,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有關科學理論和知識確定。
②確定分析對象指標和影響因素指標,並列出其關系式。
③建立分析指數體系及絕對增減量關系式。
④分析各因素變動對對象變動的影響。

(4)綜合指數體系因素分析
若分析的對象是復雜總體,應採用反映多項事物綜合變動的指數體系,即綜合指數體系。

㈡ 普華綜合指標是什麼

普華永道?

㈢ 項目綜合評估指標體系 定義

指標體系指的是若干個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所組成的有機體
項目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的若干個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所組成的有機體

㈣ 指標的含義

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概念。例如,在工業普查中,所有工業企業構成總體,工業企業總數、工業職工總數、工資總額、平均工資、固定資產總值、利潤總額等就是指標,它們都從不同的方面反映總體的數量特徵。 指標一般由指標名稱和指標數值兩部分組成,它體現了事物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兩個方面的特點。比如,經統計調查得知某企業固定資產原值為9.1億元人民幣,這就是指標,是說明總體綜合數量特徵的,它包括指標名稱即固定資產原值、指標數值即9.1億元人民幣兩個方面。 指標和標志是不同的,不能混為一體。兩者的區別有二:第一,指標說明總體的特徵,而標志則說明總體單位的特徵。第二,指標只反映總體的數量特徵,所有指標都要用數字來回答問題,沒有用問題回答問題的指標;而標志則既有反映總體單位數量特徵的,也有反映總體單位的品質特徵的,只有數量標志才用數字回答問題,品質標志則用文字回答問題。第三,指標數值是經過一定的匯取得的,而標志中的數量標志不一定經過匯總,也可直接取得。第四,標志一般不具備時間、地點等條件,但作為一個完整的統計指標,一定要講時間、地點、范圍。

㈤ 綜合物種指數的概念

綜合指數是總指數的綜合形式,反映復雜總體的綜合變動情況。

編制綜合指數需要注意的兩個要點:第一是引進同度量因素對復雜總體進行綜合;

第二是將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變動的影響。

㈥ 綜合指數的概念及編制綜合指數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綜合指數是總指數的綜合形式,反映復雜總體的綜合變動情況。

編制綜合指數需要注意的兩個要點:
第一是引進同度量因素對復雜總體進行綜合;
第二是將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變動的影響。

㈦ 什麼是統計指標 統計指標的特點

統計指標簡稱「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總體現象數量特徵的概念和數值。指標名稱反映一定的社會經濟范疇,指標數值是根據指標名稱的內容所計算的統計數字,同一名稱的指標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可以表現為不同的指標數值。

特點:

1、數量性

所有的統計指標都是可以用數值來表現的,這是統計指標最基本的特點。統計指標所反映的就是客觀現象的數量特徵,這種數量特徵是統計指標存在的形式,沒有數量特徵的統計指標是不存在的。

2、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統計指標既是同質總體大量個別單位的總計,又是大量個別單位標志差異的綜合,是許多個體現象數量綜合的結果。統計指標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從個體到總體的過程,它是通過個別單位數量差異的抽象化來體現總體綜合數量的特點的。

3、具體性

一是統計指標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數字,而是一定的具體的社會經濟現象的量的反映,是在質的基礎上的量的集合。這一點使社會經濟統計和數理統計、數學相區別。

二是統計指標說明的是客觀存在的、已經發生的事實,它反映了社會經濟現象在具體地點、時間和條件下的數量變化。這點又和計劃指標相區別。

(7)綜合指標的概念擴展閱讀:

常用指標:

1、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經濟總產出或人均產出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是一個寬泛、綜合的概念,狹義的經濟增長主要指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DP)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

2、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也稱作完全就業,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假設,是指在某一工資水平之下,所有願意接受工作的人,都獲得了就業機會。充分就業並非100%的就業。

3、物價穩定

作為反映社會總供求狀況的「晴雨表」,物價是觀察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方面。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維護物價穩定,即抑制通貨膨脈、避免通貨緊縮、維護幣值穩定。

貨幣的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被稱為通貨膨脹,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㈧ 綜合指數有什麼概念

綜合指數是編制總指數的基本形式

㈨ 綜合指標

在水質分析中,除了測定單個組分的含量外,往往還需要測定地下水的一些綜合性指標,或者根據單項指標的分析結果對地下水質的某些綜合指標進行計算。這些綜合指標不僅可以反映水的某些方面的性質,更多的則是反映了地下水水質的綜合性質。這些指標包括pH值、氧化還原電位、總溶解固體、含鹽量、硬度、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總有機碳、鹼度、酸度等。

4.1.5.1 pH值

pH值取決於水中所含H+的濃度,H+濃度愈高,pH值愈低。pH值是衡量水溶液酸鹼性質的一個綜合性物理化學指標,它對化學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地下水與圍岩的相互作用有著重要的影響。水溶液的pH值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主要包括溶液的化學成分、溫度、壓力(特別是CO2和H2S等氣體的分壓)等。

天然地下水pH值可以從0.45~1的強酸性水變為pH值為10~11.5的強鹼性水,但大部分地下水的pH值介於6~8.5之間。最低的pH值(0.45~3)一般與水中存在自由硫酸或自由鹽酸有關,pH值介於3~6.5的水除含自由硫酸外,可能與有機酸和碳酸氣(CO2)有關,中性和弱鹼性水(pH=6.5~8.5)以含Ca(HCO32,Mg(HCO32為特徵,pH增至8.5~10.5的水則大部分與存在Na2CO3,NaHCO3有關,而pH值到最高的11.5時僅在少數熱水中才能遇到。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規定飲用水的pH值應在6.5~8.5之間,pH值在此范圍之內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如果水的pH值過高,將會導致水中溶解鹽類的析出,使水的感官形狀惡化,而且還會降低氯化消毒的效果。如果水的pH值過低,則使水有較強的腐蝕作用,增強了水對金屬(鐵、鉛、鋁等)的溶解。

4.1.5.2 氧化還原電位

氧化還原電位(Eh)是表徵水體氧化還原狀態的一個綜合性物理化學指標,其單位為V或mV。天然水體中的氣體、無機物、有機物和微生物共同組成了一個復雜的氧化還原平衡體系,氧化還原電位即是這種作用的表現和結果。水體的氧化還原條件對元素在其中的存在形態以及元素的遷移、富集和分散有重要的影響,一些元素在氧化環境中有較強的遷移能力,而另外一些元素則在還原條件下的水體中更容易遷移。水體的氧化還原電位對環境因素的變化很敏感,溫度、pH值以及溶解氣體含量的變化都會對其造成很大影響。因此,Eh值一般都在現場使用專門儀器進行測定。

4.1.5.3 總溶解固體

總溶解固體(TDS)是指水中溶解組分的總量,包括水中的離子、分子及絡合物,但不包括懸浮物和氣體。總溶解固體可通過在105~110℃時把水蒸干,對所得到的乾涸殘余物的總量進行稱重而得到,其單位為mg/L或g/L。除了可直接測定外,也可以根據水質分析結果進行計算,方法是把所有溶解組分(溶解氣體除外)的含量加起來再減去

含量的二分之一。這里之所以要減去

含量的二分之一是因為在水樣蒸乾的過程中,約有二分之一的

轉化成了CO2氣體和H2O而散失掉,其反應如下:

地下水科學概論(第二版·彩色版)

按照反應方程式的化學劑量關系計算,2mol

分解為

時,將有1molCO2氣體和1molH2O產生,並在蒸干過程中散失,損失的摩爾質量基本上是

摩爾質量的二分之一。

除了

外,硝酸、硼酸、有機物等也可能損失一部分。與此相反,可能有部分結晶水(如石膏CaSO4·2 H2O)和吸著水保留在乾涸殘余物里。因此TDS的實測值與計算值常常有一些微小的差別。

礦化度是我國學者過去常用的術語,其含義與總溶解固體相同。礦化度的概念來源於蘇聯,其他國家的文獻中幾乎沒有出現過,近年來我國供水、環境等相關部門也已採用總溶解固體一詞。

4.1.5.4 含鹽量

含鹽量是指水中各組分的總量,其常用的單位是mg/L或g/L。該指標是計算值,它與總溶解固體的區別在於無須減去

含量的二分之一。含鹽量在灌溉水質的評價以及河流向海洋輸送風化產物的計算中經常用到。在海洋水化學研究中,常用含鹽度代替含鹽量,含鹽度的含義是海水中所有組分的含量占水的質量的千分數,以‰表示。

4.1.5.5 硬度

水的硬度反映了水中多價金屬離子含量的總和,這些離子包括Ca2+,Mg2+,Sr2+,Fe2+,Fe3+,Al3+,Mn2+,Ba2+等。與Ca2+和Mg2+相比,其他多價金屬離子在天然水中的含量一般很少,因此天然水的硬度往往主要是由 Ca2+,Mg2+引起的。硬度通常以CaCO3的mg/L數來表示,其數值等於水中所有多價金屬離子毫克當量濃度的總和乘以50(CaCO3的當量)。過去,我國一直用德國度來表示水的硬度,由於德國度是非法定計量單位,目前均已改用法定計量單位CaCO3的mg/L數來表示硬度。

根據水的硬度可將其劃分為軟水、微硬水、硬水和極硬水,見表4.1。

表4.1 水按硬度的分類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2013)

硬度可分為總硬度、碳酸鹽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總硬度即是以CaCO3的mg/L數表示的水中多價金屬離子的總和。碳酸鹽硬度是指可以與水中的

結合的硬度,當水中有足夠的

可供結合時,碳酸鹽硬度就等於總硬度;當水中的

不足時,碳酸鹽硬度就等於

的毫克當量數之和乘以50,也就是以CaCO3的mg/L數表示的水中

的總量。碳酸鹽硬度通常被稱為暫時硬度,因為這部分硬度可以與水中的

結合,當水被煮沸時即可形成CaCO3等沉澱而被除去。總硬度與碳酸鹽硬度之差稱為非碳酸鹽硬度或永久硬度,它指的是與水中Cl-

等結合的多價金屬陽離子的總量,水煮沸後不能被除去。

水的硬度在不同地區通常變化很大,一般情況下地表水的硬度要小於地下水的硬度。地下水的硬度往往反映了它所接觸的地層岩性,當表士層較厚且有石灰岩存在時,水的硬度一般較大,而軟水則一般出現在表士層較薄且石灰岩稀少或不存在的地方。

水的硬度對日常生活和工業用水都有一定的影響。如硬水可以與肥皂發生反應,減少泡沫的形成,降低洗滌效果。高硬度水在鍋爐、熱水管道容易形成水垢,增加燃料消耗,降低熱效率,堵塞管道。近年來,人們還發現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水的硬度之間有負相關關系,即飲用水的硬度愈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愈高。

4.1.5.6 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體中的微生物在降解水中有機物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氧的總量,以mg/L表示。它實際是一個替代指標,用以替代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含量,其值越高,說明水中有機污染物質越多。該指標常用於確定生活和工業廢水的污染程度,以及地表水體或地下水體遭受污染的程度,對於未遭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則很少用到。

BOD測定實質上是一個生物降解過程,在該過程中,微生物把一定量的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水等,並測定這一過程中消耗掉的氧的總量。這一過程的完成程度往往由溫度和時間所決定。從理論上講,把有機物通過生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時間很長,為了縮短檢測時間,同時保證測定的BOD值具有可比性,通常採用20℃下培養5天的測定結果來標定BOD,稱其為五日生化需氧量,並記為BOD5。一般來說,BOD5在總BOD中占相當大的比例,對於生活和工業廢水來說,可佔到總BOD的70%~80%,基本滿足反映水中有機物含量的需要。

4.1.5.7 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採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物和還原性無機物所需消耗的氧的量,單位為mg/L。在COD的測定過程中,無論有機物能否被生物降解,它都被氧化劑氧化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因此COD一般要大於BOD。COD測定的最大缺點就是它不能對生物可降解與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機質進行區分,而且它不能提供可降解有機物在天然條件下達到穩定狀態的任何速度信息。其優點是測定所需的時間短,只需約3個小時,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都用COD來代替BOD。在同時積累了很多COD和BOD資料並建立了它們之間相關關系的情況下,可用BOD值對COD資料進行解釋。

COD測定過程中通常採用的氧化劑為高錳酸鉀(KMnO4)和重鉻酸鉀(K2Cr2O7),分別採用CODMn和CODCr來表示測定結果。

4.1.5.8 總有機碳

總有機碳(TOC)是水中各種形式有機碳的總量,以mg/L表示。由於水中有機物的種類很多,目前還不能全部進行分離鑒定。TOC是一個快速檢測的綜合指標,它以碳的數量表示水中含有機物的總量,可通過測定高溫燃燒所產生的CO2來確定,也可使用專門的TOC儀進行測定,與COD和BOD相比,它屬於直接測定指標,而非替代指標,測試精度較高,能夠更好地反映水中有機物的總含量。由於傳統的燃燒法測定程序較為煩瑣,而且難以排除無機碳的干擾,在水中有機碳含量較低的情況下,測試結果准確度較差,在以往的水質分析結果中,TOC的資料較少。隨著TOC儀的逐漸普及和測試成本的下降,TOC測試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水質分析中。

4.1.5.9 鹼度

鹼度是表徵水中和酸的能力的一個綜合性指標。天然水的鹼度主要由水中的弱酸鹽類引起,當然弱鹼和強鹼也有一定的貢獻。一般情況下,碳酸鹽和重碳酸鹽是鹼度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他的弱酸鹽,如硼酸鹽、硅酸鹽和磷酸鹽的含量通常很少。極少數有機酸(如腐殖酸)所形成的鹽類也對天然水的鹼度產生影響。雖然很多物質都對天然水的鹼度有影響,但水的鹼度主要由氫氧化物、碳酸鹽和重碳酸鹽三類物質所引起。

鹼度的測定一般使用強酸標准溶液(如硫酸),通過滴定法來測定,並用CaCO3的mg/L數來表示。

由碳酸鹽和重碳酸鹽所引起的鹼度通常被稱為碳酸鹽鹼度。碳酸鹽鹼度可以根據水質分析結果來進行計算,其方法是用50(CaCO3的當量)乘以

的毫克當量濃度之和。

4.1.5.10 酸度

酸度是表徵水中和鹼的能力的一個綜合性指標。組成水中酸度的物質可歸納為三類:①強酸,如HCl,HNO3,H2SO4等;②弱酸,如CO2,H2CO3

及各種有機酸等;③強酸弱鹼鹽,如FeCl3,Al2(SO43等。水中這些物質對強鹼的總中和能力稱為總酸度。總酸度與水中的H+濃度並不相同,H+濃度是指水中呈自由離子狀態的H+數量,而總酸度則表示中和過程中可以與強鹼反應的全部H+數量,其中包括了已電離的和將要電離的兩部分。已電離的H+數量稱為離子酸度,其負對數值即是水溶液的pH值。與鹼度一樣,酸度通常也用CaCO3的mg/L數來表示(沈照理等,1993)。

閱讀全文

與綜合指標的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拜訪大麥融資租賃 瀏覽:649
東方證券logo 瀏覽:739
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公司工資待遇 瀏覽:744
並購貸款信託 瀏覽:279
杠桿開戶楊方配資開戶 瀏覽:94
58貨運信託擔保交易 瀏覽:633
典當行非法融資 瀏覽:999
金融服務收入的定義 瀏覽:816
中國金融資本市場 瀏覽:698
融資融券不產生利息 瀏覽:781
車e估融資 瀏覽:452
北京熱電融資租賃 瀏覽:531
匯信融資擔保公司 瀏覽:989
台州有無抵壓貸款嗎 瀏覽:153
重慶鼎域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62
曲江文投信託 瀏覽:891
信託業保障基金誰參與了 瀏覽:373
揚州比高集團 瀏覽:235
長安信託戰略合作 瀏覽:348
貿易融資聲譽風險管理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