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緊縮政策國債價格下跌

緊縮政策國債價格下跌

發布時間:2021-05-08 04:11:02

① 國債指數暴跌對基金公司有什麼影響

債券也是一樣,只要進入市場,就會形成價格,即使發行債券的人的信用很好,但是買債券的人也出現急需資金的情況,就會降低價格賣出從而套現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② 希臘債券如果批准緊縮措施,金價會下跌還是上漲

金價跌穿1000美元/盎司

過去幾年,黃金一直是表現相當突出的資產。黃金如此受追捧的原因很多,包括主權債務不確定性加劇、新興市場國家的基本面需求強勁,以及主權投資者、散戶和投機客對黃金的興趣日益濃厚。利率水平接近零也大大降低了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

但非常有趣的是,近期市場風向無論怎麼變,金價都會上漲——風險偏好上升,金價漲,投資者避險,金價也漲;擔心通脹,金價漲,憂慮通縮,金價也漲;經濟增勢喜人,金價漲,二次探底恐慌,金價還是漲。黃金便似乎與壞消息絕緣。

實際上,我們在全球資產配置組合中依舊建議超配黃金(貴金屬),認為2011年金價還大約有10%的上漲空間。

那麼什麼因素可能導致金價大幅跌破1000美元/盎司?我們的答案是利率上升。如果利率上升,黃金的吸引力將逐漸減弱,因為投資者可能會重新考慮進入債券市場,選擇收益率更有吸引力的債券。如果債券收益率上升反映的是經濟增長前景好轉,從而提振包括全球股市在內其他資產的回報率,那麼金價也可能走跌。不過如果收益率上升反映的是通脹或主權信貸風險,那麼作為規避不確定性和「尾部風險」資產的黃金或能保持它的吸引力。

黃金市場出現拋售大跌潮的第二種可能,是各方就解決歐洲信貸和銀行業危機達成一致決定。實際上,任何會降低「世界末日」風險的決議都可能削弱黃金的吸引力。當然,如果各大央行——首先是歐洲央行——決定出售黃金儲備,那麼也會壓低金價。

最後,金價還存在另一層面的下行風險。俗諺有雲:當開計程車的和修管子的也大談投資訣竅時,投資者就該警惕了。與上世紀90年代的網路股和2006年的美國房價類似,如今的黃金越來越接近這一俗諺描繪的景象……

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逾4.5%

2011年經濟形勢好轉,往往會推高公債收益率——2010年四季度已經出現過這種情況。不過,盡管經濟數據好於預期以及美國新出台的減稅政策支撐市場上調經濟增長預測值,但經濟實際增長和通脹率可能依舊低迷。充沛的閑置產能將令通脹預期維持在低迷水平,這應能限制公債收益率的回升幅度。

不過,如果2011年長債收益率進一步大幅攀升——例如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4.5%——會讓大多數投資者意外。即便投資者開始預計2012年美聯儲緊縮銀根(正如我們預期的),他們也只是預計美聯儲會逐步加息,因此只會為公債收益率創造出非常溫和的上行空間。

對於債券投資者而言,收益率急劇上升的影響很明顯——公債和可能還包括投資級企業債券投資者的總回報將大大縮水。就10年期美債而言,收益率從當前水平升至4.5%相當於使總回報變為-5.8%。

對於股票投資者而言,是好是壞取決於收益率上升的根源。增長預期提高幾乎肯定有利於公司盈利預測,因而也利好全球股市。即便對通縮的恐慌有所減退也可能成為利好。相反,如果推升債券收益率的原因是通脹預期升溫或對主權信貸風險的憂慮,那麼這肯定不利於全球股市。

油價漲至125美元/桶

2010年原油均價約79美元/桶,全年油價大部分都在68~86美元/桶這一相對窄的區間內震盪。不過最近油價已突破這一區間,目前已接近90美元/桶。

瑞銀的全球石油研究團隊預計,鑒於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增長1.5%以及空閑產能水平,2011年原油均價為85美元/桶。我們的分析師們還預計,如果油價突破100美元/桶大關,將嚴重打擊需求。鑒於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依舊脆弱,如果油價節節攀升,家庭和企業可能對喪失購買力特別敏感。

不過,如果全球經濟增長比我們預期的更強勁,原油價格也可能上漲。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隨著債券收益率的上升以及股市繼續上揚,原油價也微幅走高,這反映出投資者預計2011年經濟增長將更為強勁。

萬一油價飆升至125美元/桶的水平,預計會給市場造成以下影響:首先,能源股將跟隨油價而走高;同時消費和交通相關板塊則下跌。此外,能源漲價通常會推高農業生產成本。因此,比較合理的預期是食品價格將加速上漲。最重要的是,油價上漲會加大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壓力,可能令人擔心這些經濟體會有過熱風險。

歐元區主權債務違約

瑞銀的歐洲經濟研究團隊一直在強調,歐洲可能最終會有國家必須重組主權債務,比方說希臘。市場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這一預期。根據主權信貸違約掉期的價格水平,例如,希臘債務違約的概率現在大約是25%;而且相應的,市場預判的愛爾蘭或葡萄牙債務違約概率也在上升。歐元區內沒有優先權的銀行債權人已面臨嚴重的「削發」(債務重組時還債額縮減)風險。

不過,2011年出現主權信貸違約事件可能性似乎不大。部分原因是希臘和愛爾蘭都已經正式獲得融資,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因流動性不足引發公債市場暴跌進而違約的風險。雖然尚不確定,但看來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願意——在必要時——介入,給予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式援助。

因此,如果2011年歐元區的確出現主權債務違約,可能折射出政治意願的分崩離析。這或許是因為債務國找不到政治措施來恪守財政緊縮政策,導致市場對這些國家喪失信心以及歐盟和IMF不願意提供正式援助。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債權國(例如德國、荷蘭或奧地利)國內出現反對出資進行更大規模的主權「拯救」的政治阻力。換言之,2011年主權債務違約的風險既是經濟或金融層面的,也是政治層面的。

雖然目前市場價格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違約風險,但歐元區成員國一旦違約,債務對市場的影響可能相當嚴重,對避險資產(例如美國國債、瑞士法郎和黃金)的需求將猛增。由於恐慌,違約國的銀行存款將備受壓力,因為民眾恐慌違約將導致本國退出歐元區。金融股、整體股市和其他風險資產幾乎肯定會喪失價值。

股票引伸波幅跌至11%~12%

瑞銀預計2011年美國股票將溫和上漲,但2011年投資環境的特點是市場間接性波動。因此,股票引伸波幅將難以跌至並維持在11%~12%的水平。不過,股市升幅也可能更加強勁和持久,從而大大壓低股票波幅。為何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增長意外強勁上行或權益風險溢價急劇下滑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前者可能是由於銀行放寬信貸條件以及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恢復。商業銀行上繳給美聯儲或歐洲央行過多的准備金屆時將迴流到實體經濟中去,刺激經濟和就業增長。企業再杠桿化和收並購活動也可能加速增長。

股市上漲常常——但非總是——伴隨著引伸波幅的下降。前者的實例包括1992年中到1996年,以及2004年末到2007年中再次出現的情況。這兩個階段的特點都包括就業穩定增長以及積極的采購經理人指數。

在這種環境下,由於央行沒有緊縮寬松的銀根,因此債券收益率可能上升。最終信貸息差可能也會拉大,因為公司往往會重新提高財務杠桿。

但引伸波幅低的另一種可能則源自截然不同的原因。具體而言,盡管經濟增速及企業盈利好轉,但公司可能不會重新提高財務杠桿。雖然這可能導致股票回報環境不及前一種假設情境,但這種情況很有可能使得引伸波幅出現持續時間更長的下降。為何?如我們在先前的研報中所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股票引伸波幅取決於企業杠桿和股票估值。具體而言,杠桿比率較低的公司通常股價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幅較小,因為它們的盈利流杠桿率低——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此外,低杠桿公司不太可能有高水平的估值倍數。我們先前的研報也顯示,引伸波幅往往會更加推高市盈率倍數而非內在價值,但如果公司沒有財務杠桿,那麼就很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美國國債信用評級遭下調

現在,信貸評級機構給予美國國債最高評級。這並不令人意外,但美國國債評級會被下調嗎?盡管聯邦財赤龐大且債務/GDP比率飆升,美債評級下調仍不太可能,因為美國政府正在通過寬松銀根來填補財赤。在其他因素中,美元作為主流儲備貨幣的地位以及其他國家購買美國國債以防本幣升值的意願也使美國融資財赤的成本低,並讓美債榮膺最高信貸評級。

但在州一級和地方政府財政方面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以及在市政債券市場。具體來說,市政債券市場有些固有特點可能會讓投資者喪失信心。首先,市政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因此,少量賣出就可能導致市政債券價格猛跌。其次,市政債券市場基金通常有財務杠桿。因此如果贖回基金,可能放大價格跌幅。

其次,在美國中期選舉後,延長「建設美國債券」(BAB)計劃受到質疑。BAB有助於州和地方政府通過聯邦補貼來降低融資成本。2010年迄今,BAB在發行的市政債券總量中約佔30%。如果發行BAB受到限制並用傳統債券取代BAB,那麼市政融資的成本可能會上升。融資成本上升可能使得原本就面臨融資難的發債人「雪上加霜」,尤其是如果2011年地方政府所獲其他形式聯邦援助遭到削減的話。

市政債券市場若爆發全面拋售潮,會否蔓延至美國國債市場?對地方政府進行代價高昂的拯救可能把風險轉移給聯邦政府。雖然直接調降美國國債的可能性似乎仍很小,但評級機構也的確有可能發布評級調降預警或把美國債列入(可能調低評級的)「觀察」名單。

出現這種情況肯定利空全球股票和美元。不過市場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地方政府債務違約,而非美國國債信用評級下調。

金融股跑贏大市

過去4年裡,每年金融板塊都跑輸全球股票大市,累計跑輸41%。雖然鑒於金融危機「餘波」尚存這並不令人意外,但鑒於金融股在全球股指中的比重超過20%,因此這樣的跑輸幅度仍相當可觀。

雖然金融股跑輸大市令該板塊估值低於平均水平,但對監管風險(巴塞爾協議Ⅲ、Frank-Dodd法案等)的擔憂、資產價格繼續下跌(例如,低迷的美國房價)以及依舊存在的補充資本需要使我們維持對金融股配置的「中性」建議。有鑒於此,如果2011年金融股跑贏大盤會讓我們感到吃驚。

但為什麼還是可能出現這種意外?經濟增長更加強勁肯定會支撐存款和貸款利率差進一步拉大,從而可能加大凈息差。信貸需求也可能增加,提振整個金融行業收入。此外,歐元區的金融機構十分歡迎各方齊心協力應對歐洲主權債務挑戰,這些機構持有大量的歐洲國家政府公債。監管准則進一步明朗化也將是利好催化劑並可能使金融股增加派息、估值上升。

因此金融股跑贏大市將是全球股票市場整體最樂觀的假設之一。就股票而言,2011年到底會是「還行」抑或「很棒」的一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融股的相對表現。

2011上半年美聯儲加息

市場對於中國的普遍看法是:經濟增長穩健,而且整體而言對全球復甦做出了積極貢獻。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計,201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約9%,而且2011年一季度通脹率將見頂,因此信貸環境不會大幅收緊。

因此風險情境是「硬著陸」,也就是說2011年經濟增速將跌至——比方說5%~7%。

這可能是由於政府各部門一致收緊政策來應對日益加大的通脹壓力,或房地產和建設活動陷入更為嚴重的衰退周期。這些情況可能還伴隨著投資者再次擔心全球復甦的可持續性(即「避險」)。這些天——打個比方——投資者擔心中國打個「噴嚏」,世界其他地區可能會「感冒」。

周期性大宗商品受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沖擊特別大。整體而言全球股票也將受到打擊,亞洲新興市場股票將下跌。這可能帶來另一個令市場意外的情況:如果中國經濟「硬著陸」,發達市場股票可能會跑贏新興市場股票。

中國經濟「硬著陸」

在2010年夏中期,美國「雙底衰退」是許多投資者心目中的基礎情境。美國實際GDP在2009年末和2010年初分別穩健增長5.0%和3.7%後,在夏季月份中美國經濟活動明顯放緩,二季度增長一度跌至只有可憐的1.7%。這些數據導致市場認為美國經濟有雙底衰退的風險,並刺激美聯儲著手大規模購買資產,即第二輪量化寬松(QE2)。

不過自那以後,數據變得更為積極。非農就業人口數據有所好轉,製造業調查仍舊穩健,消費者支出反彈,從而使我們的美國經濟增長意外指數連連上升。此外,美國延長布希政府時期的減稅政策並降低工資稅也提高了對2011年的預期。

因此,2011年若出現雙底衰退對市場來說明顯是利空的意外。雙底衰退可能會逆轉近期市場走勢——因預期公司盈利更低迷且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債券收益率可能會暴跌而風險資產價格必將調整,股票引伸波幅也會激增,對雙底衰退的擔憂有所減弱。

美國經濟雙底衰退

對於許多讀者而言,認為美聯儲2011年加息——更不用說上半年——的預測過於離譜,根本不值得考慮,即便在意外假設中也是如此。對此我們表示理解——想讓未來6個月美聯儲考慮加息,除非發生重大變化不可。

但這也並非毫無可能。近幾個月美國經濟增長數據上行幅度超出預期,而且盡管上月的就業報告令人失望,私營部門收入和支出率先回升。這多少反映出經濟復甦勢頭將更加可持續。此外,假設華盛頓的減稅法案獲得通過成為法律,美國經濟在2011年將獲得提振,因為政府削減了累退的工資稅,把可支配收入還給那些最可能花出去的消費者。隨著總體所得稅不確定性的消除,家庭和企業信心或將得到提高;而且企業再杠桿化也可能刺激商業支出增加,以及提振股價。

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讓美聯儲考慮加息。至少,美聯儲可能在2011年中期結束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

最後,懷疑這一意外的人應注意到,過去12個月美聯儲已經「徹底轉向」過一次。2009年這個時候,美聯儲反復強調結束首次臨時性的資產購買計劃並大談之後它將退出量寬政策的方法(還記得「回購准備金」嗎?)。不過在美聯儲結束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計劃的6個月內,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其他袞袞諸公居然出爾反爾,轉而力陳必須採取後續政策(QE2)。如果2010年美聯儲敢徹底轉向,誰能擔保2011年它不會呢?

美聯儲過早加息對市場的主要影響是美國長債收益率進一步上升。起初,在美聯儲通過實際加息來證實自身預期發生變化前,國債收益率曲線將很陡峭,但美聯儲加息最終會拉平曲線,尤其是2年期~10年期這一段。股市可能暫時盤整,但未必大跌,前提是投資者並不擔心美聯儲過早加息並冒著犯政策錯誤的風險。畢竟,美聯儲加息的前提毫無疑問肯定是經濟穩健和持續增長——這利好股市。

③ 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回籠貨幣,使貨幣流通量減少,為什麼就會導致利息率上長升

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央行實行財政緊縮政策,也就是減少貨幣流通量,發行國債只是一個方面,比如還有增加存款准備金等等。貨幣流通速度減少,在老百姓的立場上存款利率一定是上升,這是相對上面的存款准備金上調所說的。銀行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存放中央銀行的准備金高了,銀行的存款目標也要跟著上去,因為銀行要有錢貸出去,所以就要拉攏資金。當然這只是從銀行的角度出發的
如果從國家的角度出發,首先要知道為什麼會出現財政緊縮政策:比如經濟發展的速度過快,明顯出現了斷層(就像去年);國家自然會出台辦法來減慢經紀發展的速度。說的更民間一點就是國家不想讓人們的手裡有太多的錢。因為有了錢就會亂投資,讓一些產業出現白熱化(如去年的房產牛市,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所以一下抬高了貸款利率,抬高了存款利率。這樣就能減少貨幣在市場的流通量。讓那些想通過貸款做投資的人就會多掂量一下,因為貸款利息太高了,風險加大而不再馬上投資。這樣可以穩定市場。存款利息增加可以鼓勵人們把手中的錢先存在銀行,這樣也可以穩定市井。
總之,這樣的問題不能只考慮銀行,這是很片面的。因為銀行只是國家政策的執行者。一定要從大的方面來考慮這樣的問題一。
累死我了!

④ 緊縮性財政政策為什麼要少發國債

在健全的經濟體制下,國債不是讓個人買的,而是主要面向金融機構,比如商業銀行,銀行可以用存款准備金購買國債。當中央財政發行國債量減少時時,銀行的大部分法定準備金就只能困死在銀行里。社會上實際流通的總資金量就少了,抑制了生產部門的再生產。
中央財政由此達到緊縮性的目的。
但是我國的國債利率高與銀行利率,且面向個人發行,實際上是不規范的,實際並沒有發揮國債應有的功能,所以正在調整過程中。也就是說,規范情況下,只有少數幾種特殊的,最低利率的國債對個人開放,也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吸引力了。

⑤ 美聯儲縮減QE為何會引起債券價格下跌

由於美聯儲縮減QE實際上就是收緊貨幣的流動性使利率上升,而債券一般是採用固定票面利率來進行發行的(就算是浮動利率即俗稱的浮息債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只是影響呈度相對於固定票面利率即俗稱的固息債要低),而債券本身的面值也是固定的,也就是債券投資的未來現金流在不違約的前提下是可預期的,對於債券投資的債券估值是利用現金流折現模式進行的(也就是說利率與價格成反比關系),而一般來說債券投資很多時候是十分看重那一個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所謂的長期利率就是指持有至到期收益率),由於債券的現金流這些固定性導致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比關系的,如果未來利率上升會導致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會通過債券市場交易中的債券價格的下降會體現在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上升。故此美聯儲縮減QE會引起債券市場債券價格的下跌。

⑥ 緊縮的貨幣政策對債券型基金有何影響

在央行連續調高存款准備金率背景下,金融機構資金緊張下會適當壓縮債券投資比例,而隨著4季度災後重建的啟動,長期國債發行量將會增大,債券市場資金面也不樂觀。因此,預期債券市場階段性更多維持高位震盪走勢,在債券收益率曲線相對平坦化的背景下,建議在期限選擇上適當收縮期限,側重選擇投資中短期限品種、流動性控制較好的債券型基金產品。

信貸緊縮將刺激企業發行債券籌集資金,企業債、公司債等信用類債券發行規模下階段會繼續有所增加,公司債和企業債的收益率相對於國債、金融債等券種收益較高,同時部分優質公司尤其是國有特大型企業發行的信用類債券違約風險極小。而且,我們看到今年來可分離交易型轉債發行呈現擴張趨勢,上半年9隻可分離債發行,在權證上市大幅溢價的情況下申購可分離債的收益較為可觀。因此,信用類債券(包括可分離交易型轉債)仍將是債券基金下階段提高收益的重要品種選擇。

綜合比較固定收益類品種的收益率水平以及新股(包括可分離債)網上/網下申購的總體收益情況,並考慮流動性因素,維持已經輕裝上陣(純債券型基金股票倉位由一季度末的2.25%進一步下降到二季度末的1.50%)的純債券型基金(包括適當參與新股投資產品)與定期儲蓄相比具備比較優勢的看法,此類產品適合低風險偏好或有階段性避險需求的投資者參與。具體品種上,建議關注華夏債券基金、博時穩定價值債券基金、交銀施羅德增利債券基金等相對側重配置信用類債券並適當參與新股投資的純債券型基金產品以及普天收益債券基金、大成債券基金等注重流動性控制、操作穩健的純債券型基金產品。

⑦ 為什麼利率越高,債券價格越低

利率高,債券的利息優勢小其實都是國家採取的緊縮性財政政策。
國家的債券是國家為了發展經濟而發行國債使社會的閑散資金匯聚到政府,政府用這些錢來投資推動經濟發展,高的債券利息自然會吸收更多的資金,資金多政府的投資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所以一個國家的經濟過熱了,政府就會進行宏觀調控,使經濟的發展速度降下來,那政府就會使社會上的流動資金減少,進而使經濟過熱的情況緩解。使社會上的資金減少,政府就會讓銀行的利率升高,吸收社會的閑散資金就會變多,而政府此時的債券利息也會降低,因為政府沒有這么多的投資了所以不用籌集那麼的資金了!!!

⑧ 政府若是實施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國債行市是如何變動的

政府實施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國債的交易價格一般會上升。但現在央行宣布會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進行微調,並且新股IPO和央行發行的票據等已經對市場的資金有所收緊,現在國債指數在這段時間已經有所下滑。

⑨ 國債為什麼會下跌還有上漲

只要國債上市交易,通過市場交易就會產生價格漲跌,跟股票一樣的;影響國債價格的因數很多,如市場利率、市場風險、貨幣市場、金融政策等。
用經濟學的原理可以解釋。例如商品的價值並不等於價格,一個農民種西瓜,他付出的勞動、以及種子、化肥等,可以算成西瓜的成本或者價值,但是賣出的時候,可以依據市場的稀缺程度,選擇不同的價格。
債券也是一樣,只要進入市場,就會形成價格,即使發行債券的人的信用很好,但是買債券的人也出現急需資金的情況,就會降低價格賣出從而套現。

閱讀全文

與緊縮政策國債價格下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典當行非法融資 瀏覽:999
金融服務收入的定義 瀏覽:816
中國金融資本市場 瀏覽:698
融資融券不產生利息 瀏覽:781
車e估融資 瀏覽:452
北京熱電融資租賃 瀏覽:531
匯信融資擔保公司 瀏覽:989
台州有無抵壓貸款嗎 瀏覽:153
重慶鼎域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262
曲江文投信託 瀏覽:891
信託業保障基金誰參與了 瀏覽:373
揚州比高集團 瀏覽:235
長安信託戰略合作 瀏覽:348
貿易融資聲譽風險管理 瀏覽:255
柳鋼股份4月12日 瀏覽:894
擴張期權對財務杠桿的影響 瀏覽:558
一般購買什麼風險的理財產品 瀏覽:493
同花順融資余額查詢 瀏覽:739
68家信託公司聯系方式 瀏覽:13
東方園林融資副總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