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易成本的特徵
而上述交易成本的發生原因,進一步追根究底可發現源自於交易本身的三項特徵。這三項特徵形成三個構面影響交易成本的高低。(Williamson, 1985)
交易商品或資產的專屬性(asset specificity)─交易所投資的資產本身不具市場流通性,或者契約一旦終止,投資於資產上的成本難以回收或轉換使用用途,稱之為資產的專屬性。
交易不確定性(uncertainty)指交易過程中各種風險的發生機率。由於人類有限理性的限制使得面對未來的情況時,人們無法完全事先預測。加上交易 過程買賣雙方常發生交易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交易雙方因此透過契約來保障自身的利益。因此,交易不確定性的升高會伴隨著監督成本、議價成本的提升,使交易 成本增加。
交易的頻率(frequency of transaction)交易的頻率越高,相對的管理成本與議價成本也升高。交易頻率的升高使得企業會將該交易的經濟活動的內部化以節省企業的交易成本。
2. 什麼是交易成本"科斯定理"的含義是什麼
一、什麼事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達成一筆交易所要花費的成本,也指買賣過程中所花費的全部時間和貨幣成本。包括傳播信息、廣告、與市場有關的運輸以及談判、協商、簽約、合約執行的監督等活動所花費的成本。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所謂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人們自願交往、彼此合作達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關系成本。它與一般的生產成本(人—自然界關系成本)是對應概念。從本質上說,有人類交往互換活動,就會有交易成本,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二、「科斯定理」的含義
科斯定理,是由羅納德·科斯提出的一種觀點,認為在某些條件下,經濟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過當事人的談判而得到糾正,從而達到社會效益最大化。
其主要內容如下:
在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不管權利如何進行初始配置,當事人之間的談判都會導致資源配置的帕雷托最優;
在交易費用不為零的情況下,不同的權利配置界定會帶來不同的資源配置;
因為交易費用的存在,不同的權利界定和分配,則會帶來不同效益的資源配置,所以產權制度的設置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
科斯定理的精華在於發現了交易費用及其與產權安排的關系,提出了交易費用對制度安排的影響,為人們在經濟生活中作出關於產權安排的決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希望採納
3. 交易成本的介紹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稱交易費用,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論的根本論點在於對企業的本質加以解釋。由於經濟體系中企業的專業分工與市場價格機能之運作,產生了專業分工的現象;但是使用市場的價格機能的成本相對偏高,而形成企業機制,它是人類追求經濟效率所形成的組織體。由於交易成本泛指所有為促成交易發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難進行明確的界定與列舉,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種類的交易成本。交易費用是指在完成一筆交易時,交易雙方在買賣前後所產生的各種與此交易相關的成本。
4. 交易成本經濟學的交易成本學說的意義
除了交易成本的度量方法以外,交易成本經濟學現已臻於完善。比如,有些人認為,研究交易成本是徒勞無益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度量交易成本。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從根本上來說,度量涉及到排列順序,只要我們能夠判斷某種交易成本在A狀態下低於B狀態下,交易成本就被度量了。
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評說,交易成本的概念現在被濫用了,凡是解釋不了的問題,都被歸結為交易成本。
但無論如何,交易成本在新制度經濟學中處於核心地位。新制度經濟學既然是研究制度的,而一切制度安排都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故新制度經濟學家特別重視交易成本分析。如科斯用交易成本來解釋企業的存在和外部性問題;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用度量成本(交易成本的一種)來解釋團隊生產問題和產權的重要性;張五常用交易成本來解釋各種合約的選擇(固定租還是分成租,計時工資還是計件工資),並把企業和市場都看成是不同交易成本下的合約選擇結果;威廉姆森用交易成本來解釋企業內部的等級結構。諾思用交易成本來解釋歷史上制度的演變和國家的興衰,等等。所以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經濟學解釋制度存在和制度運行的關鍵概念。
5. 中國的交易成本為什麼很大
企業生產需要與有工業聯系的其他企業打交道,還需要與地方服務行業(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產組織、職工培訓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資金 就比如一家服裝廠收購了向它供貨的紡織廠。這時服裝廠與紡織廠之間的交易由市場交易變成內部交易。考察對方、談判價格等市場交易成本轉變成管理、協調等內部交易成本。 綜合可知辦事效率低下 與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原因是交易成本大的主要原因 不過發達國家的成本會更高。。
6. 什麼是交易成本
購買者購買一種商品需要額外支付的一筆成本,而此支出並不是此商品的成本。它就是存在於此交易中的一個交易成本!
7. 交易成本的相關問答
交易成本指達成一筆交易所要花費的成本,也指買賣過程中所花費的全部時間和貨幣成本。包括傳播信息、廣告、與市場有關的運輸以及談判、協商、簽約、合約執行的監督等活動所花費的成本。這個概念最先由新制度經濟學在傳統生產成本之外引入經濟分析中。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稱交易費用。交易成本理論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他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認為交易成本是「通過價格機制組織生產的,最明顯的成本,就是所有發現相對價格的成本」、「市場上發生的每一筆交易的談判和簽約的費用」及利用價格機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
所謂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人們自願交往、彼此合作達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關系成本。它與一般的生產成本(人—自然界關系成本)是對應概念。從本質上說,有人類交往互換活動,就會有交易成本,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交易成本理論的根本論點在於對企業的本質加以解釋。由於經濟體系中企業的專業分工與市場價格機制之運作,產生了專業分工的現象;但是使用市場的價格機能的成本相對偏高,而形成企業機制,它是人類追求經濟效率所形成的組織體。 由於交易成本泛指所有為促成交易發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難進行明確的界定與列舉,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種類的交易成本。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系統化的工作是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森做的。威廉森最先把新制度經濟學定義為交易成本經濟學。他廣泛考察和研究了資本主義的各種主要經濟制度,包括市場組織、對市場的限制、工作組織、工會、現代公司(包括聯合企業與跨國公司)、公司治理結構、壟斷與反壟斷和政府監管等等,並開創性地把交易成本的概念應用到對各種經濟制度的比較和分析中,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分析體系。威廉森在1980年代初期出版《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一書,已成經濟學的經典名著,影響至今不衰。可以說,他是科斯思想的集大成者,如同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和集大成者一樣。
8. 在西方經濟學中,什麼是交易成本,給個具體的例子說明!!
交易成本指達成一筆交易所要花費的成本,也指買賣過程中所花費的全部時間和貨幣成本。包括傳播信息、廣告、與市場有關的運輸以及談判、協商、簽約、合約執行的監督等活動所費的成本。這個概念最先由新制度經濟學在傳統生產成本之外引入經濟分析中。
比如說:使用Internet來進行電子商務,最大的好處就是能降低交易成本。 Internet上有充足的信息,而你只要坐在計算機前,便可以到世界各地的網站搜索信息,因此Internet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中的搜索成本;由於Internet可以讓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省掉常規多層次的經銷體系,因此交易過程中的協商成本和契約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9. 為什麼會有股票交易成本,這有什麼意義
持有股票的成本(持倉成本)=購買時的股票價格+券商的傭金+印花稅
其中,券商的傭金和印花稅就屬於直接交易成本(狹義的股票交易成本)
廣義上講,資金的利息成本和投資其他項目可能帶來的收益(機會成本),也屬於交易成本的一種,一般情況股票交易成本指狹義的股票交易成本。
說明:
1、券商的傭金,是指為你提供買賣等服務的券商等機構收取的服務費用,在中國A股就是雙向收取的,就買賣都要按照交易金額的比例收取傭金。
2、A股印花稅,目前採取的是單向收取的機制,即賣出股票的時候收取,歷史上曾經也雙向收取過。
意義:
1、對於投資者而言,知道自己的股票持有成本,便於設定盈利目標和止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