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做過全職和兼職外賣員的小哥,蜂鳥和美團眾包哪個更賺錢
① 美團眾包:訂單量適中,僅有美團平台訂單,價格適中,做了2個下午賺了100塊錢。注冊門檻低,暫時不用去實地培訓。但是美團沒做好的一點就是安全問題,比如眾包人員A搶單後,開始奔向商店取貨。這時候潛伏在眾包平台的人員B完全可以冒領商品,因為從我配送體驗來看,報上單號就可以,商家從未對我進行過驗證。其他幾個平台有的或多或少需要拍照\驗證碼驗證,但也能通過一定手段規避掉。
②蜂鳥眾包:餓了么的專用眾包配送平台,訂單量和美團差不多,但據網上說存在很多商家自己刷單的。
總體來說,美團、蜂鳥的體驗最好,尤其是美團眾包流程簡便,對眾包人員來說上手最快,但是同樣的犧牲了一些平台所關注的刷單等問題。
賺錢上:
從配送員的角度來看,單靠一家平台估計是很難賺到什麼錢的,一般同時做幾個平台的單子才能搶到更多訂單,比如本身就具有一定裝備,然後接人人快遞的蛋糕配送之類的。而且同時接著其他平台單子一路送過去,保證能不空載的情況才能有較大收入。隨著眾包人員的增多,訂單量遲滯不前,人均所能搶到的單子是越來越少了,再加上平台補貼日漸削減,可見將有一大批從業人員退出。
B. 餓了么起訴餓了嗎獲賠1萬元,一個字的差別有多大
餓了么起訴餓了嗎獲賠一萬元的事情登上微博熱搜,一個字的差距很大呀。大部分公司都很在意企業形象,他們上市之前或者推出公司系列產品時,就會在專門的專利商標網站注冊相關名稱。兩家外賣公司的名稱十分相似,而大部分人更願意接受餓了么,這使得另外一家外賣公司涉嫌侵權事件。假如餓了嗎的產品質量令人堪憂,大部分人就會認為餓了么,企業形象受到了極大的損耗。
侵權事件隨處可見
或許大城市的商店侵權現象並不多,然而,小城市和小縣城中卻多次出現蹭熱度和侵權現象。小縣城中的大部分商鋪都沒有獲得冠名權,可是小商鋪卻打著連鎖店的旗號售賣產品,這無異於侵犯了商品的商標權和連鎖店的合法權益。當人們發現小商店侵權時,大部分人會忽略小商店的侵權行為。畢竟小商店的營業額很低,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侵權行為。
事實上,公司起訴商標侵權和名稱侵權的現象並不少見,而獲賠一萬元恰巧可以說明國家和個人十分重視商標權。
C. 當初將餓了么賣給馬雲掙了665億的張旭豪,成功逆襲後,現狀如何
現在手機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手機點餐也成為了很多上班族的首選,現在網路點餐主要有美團、餓了么這兩大平台,而餓了么從發展到現在也只有12年。餓了么的創始人是張旭豪在2018年餓了么發展達到巔峰時把餓了么賣給馬雲掙了665個億,現在怎麼樣了?
現在在上海總部大廳里,還留有一輛當年張旭豪創業是用來送外賣的車,他希望他的員工看到這輛車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張旭豪五人創立「餓了么」歷程艱辛,也是青春一段很難忘的回憶,他們的成功經歷也將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創業,希望新一代年輕人能借鑒成功經驗,吸取教訓,取得創業路上的輝煌!
D. 餓了嗎,在a股上市啦嗎
目前還沒有上市, 屬於獨角獸概念,以後會上市的
E. 美團和餓了么的區別是什麼
1、戰略不同:美團外賣是T型戰略,團購為橫,外賣等其他垂直領域為豎。餓了么是專注垂直縱深戰略。
2、成立時間不同:餓了么的成立比美團外賣要早。美團成立時間是2010年3月4日,餓了么成立時間是2008年。
3、加入門檻不同:餓了么的門檻低,魚龍混雜,衛生方面不及美團的店家。
1、美團和餓了么相比,優勢主要集中在提供服務多樣化、市場佔有率高,流轉資金充足。
2、餓了么專注於打造數字化餐飲生態系統,對餐飲外賣最為重視,不同的餐飲商家可以和其他平台獨家合作,也可以都進行合作。
F. 張旭豪稱餓了么仍在燒錢是怎麼回事
央廣網博鰲3月24日消息,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正在舉行,3月23日晚,餓了么CEO張旭豪在參加完分論壇後接受記者采訪,並就餓了么的盈利時間點、上市計劃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問題做出了回答。
正朝生活服務領域拓展 高頻場景很關鍵
2017年年初,餓了么與Today、上蔬永輝、屈臣氏、7-Eleven等4家便利店優質品牌達成合作。以外賣服務起家的餓了么,最近幾年已經將品類拓展到便利店、生鮮甚至醫葯領域。張旭豪坦言,餓了么正在朝向提供本地生活服務發展。央廣網記者問及o2o垂直領域的巨頭逐漸橫向拓展是否成為一種趨勢時,張旭豪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然而,不少一開始就定位於o2o生活服務的平台卻處於重重困境之中。此類平檯面臨著眾包物流帶來的沉重壓力,持續「燒錢」卻難以盈利,最後不得將部分上門服務的業務板塊砍掉。張旭豪表示做o2o生活服務的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但前提是平台需要具有高頻的應用場景,流量匱乏、物流網路落後的平台很難做好上門類的生活服務。
行業整合為時尚早 上市充滿不確定性
「行業才剛剛開始,三萬億的餐飲市場,去年我們幾家加在一起才有1200億左右,整體的滲透率只有5%,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張旭豪表示,零售市場增長也很快,現在談整合還為時尚早。
餓了么此前曾表示計劃在2018年上市,張旭豪告訴央廣網記者當時提出2018年是因為剛好創業十年。目前行業的市場滲透率還比較低,充滿著不確定性,投資人和股東也沒那麼急於上市,「上市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沒人強求也沒人給壓力。」張旭豪說。
G. Postmates估值達18.5億美元,「美國版餓了么」能否走好上市路
月15日,據外媒報道,"美國版餓了么"Postmates將於今年9月上市,其實早在今年2月,這家公司就已經悄悄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上市申請。雖說上市計劃有所推遲,但這也意味著Postmates這家外賣巨頭將成為外賣市場的第二個平台,只是它能夠甩開其它對手順利登頂嗎?
為了降低營收結構單一的風險,Postmates也在積極發展新業務拓展新的營收增長點。目前它推出了一種新的免費送貨服務,名為Postmates Party,以及新型自動送貨漫遊車Serve。對於Postmates來說,在配送業務上有新的嘗試也能為它帶來其它市場需求,未來等它在外賣市場占據更多份額,也可以嘗試在酒店、旅遊、票務等方面有一些動作,畢竟這些需求還是跟用戶的需求密切相關,一旦形成一個閉環的消費生態,這將給Postmates帶來更多想像空間。
H. 餓了么會借殼上市么
這個只有老闆知道,但是如果公布的財務數據不理想,想上都難
I. 餓了么是哪一年創辦的
「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
餓了么以「Everything 30min」為使命,致力於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務平台,推動了中國餐飲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將外賣培養成中國人繼做飯、堂食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
2018年10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餓了么和口碑會師合並組成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台。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王磊(花名昆陽)將擔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並兼任餓了么CEO。
(9)餓了么上市價格擴展閱讀:
「餓了么」的發展歷程:
1、2008年,張旭豪、康嘉等人創立餓了么;
2、2009年04月,餓了么網站正式上線;
3、2009年09月,推出餐廳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
4、2010年09月,訂餐范圍覆蓋全上海;
5、2010年11月,手機網頁訂餐平台上線;
6、2011年07月,成立北京分公司,杭州分公司;
7、2012年03月,成立廣州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團隊規模超過100人;
8、2012年04月,iOS版餓了么APP 1.0上線;
9、2012年12月,團隊規模達到200人;
10、2014年5月 獲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投資;
11、2015年1月 完成由中信產業基金領投,騰訊、京東、大眾點評和紅杉資本跟投的3.5億美元E輪融資;
12、2015年8月 完成由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領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跟投的6.3億美元F輪系列融資;
13、2015年8月,成立全國性即時配送體系——蜂鳥配送;
14、2016年4月,獲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12.5億美元投資;
15、2017年4月,服務於蜂鳥配送的注冊配送員突破3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