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門戶網站性能保障指標都有哪些
門戶網站性能保障指標沒有絕對的說法的,根據網路公司的規模大小,整體技術水平提供保障也都是不一樣的,我知道的一家互聯在線公司,他提供的保證好像還蠻全面的,可以參考一下,以下僅供參考:
網站穩定性:
網站平均無故障時間可高達10000小時(即一年之內基本只會出現一次左右的伺服器故障,機房正常維護或自然條件引起的伺服器故障除外)
網站並發處理能力:
一台Web負載均衡伺服器、一台Web應用伺服器、一台DNS伺服器、一台主資料庫伺服器、一台從資料庫伺服器的情況下可處理10萬級別的並發訪問,日處理訪問量在5000萬量級,如果增加Web應用伺服器數量的話,可使目前處理能力翻倍提升;
網頁的響應速度:
整個系統採用多層緩存機制,針對網通與電信用戶進行雙網雙線訪問策略控制,使網頁平均響應時間控制在3秒之內;
SEO優化:
所有頁面均採用DIV+CSS進行設計優化,嚴格按SEO標准進行關鍵字、內容、圖片、鏈接、頁面描述、頁面標題、內容標題等重要項進行優化設置,確保Google與網路等大型搜索的收錄與排名;
易用性:
整個系統的設計嚴格遵循「實用、易用、好用」的原則,且任何環節均配有聯機幫助,通過聯機幫助使操作者一目瞭然;
友好性:
整個系統的所有表單均通過精心設計,以提供良好的用戶體檢,使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完成操作任務;
可移植性:
整個系統採用JAVA語言開發,具有極強有跨平台性,所有介面採用WebService開發,與任何異構系統實現無縫集成,為後續的擴展與升級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可維護性:
整個系統的重要參數均在後台管理系統中進行配置,並有相應的操作說明,使得整個平台實現更加靈活與穩健,便於系統管理員的日常維護工作;
B. 伺服器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CPU、內存、硬碟、帶寬、共享或獨享
C. 開發一個網站,就要考慮到網站性能,網站包括哪些性能這些性能指標是多少用什麼工具來測試網站性能
你把自己當作是用戶,去訪問你的網站
1、域名解析,解析速度,用哪家的DNS
2、伺服器的運行速度(靜態的沒有)
3、伺服器帶寬(內容顯示速度)
4、IIS並發連接數
D. 什麼是網站的性能分析
網站性能分析就是對網站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多視角的對比。
從性能指標的角度查看網站整體的運行情況。
從區域的視角查看網站的整體運行情況。
從主機的角度分析網站的運行情況。
從錯誤的角度分析各種運行問題。
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同一時刻,同一測試終端),對比2個網站的性能效果,以便發現差距,找到影響性能的短板。同時針對競爭對手的體驗效果,進行定向優化,使自己能很快脫穎而出。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採納。
E. web伺服器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web伺服器常用性能指標如下:
【吞吐量】 固定時間間隔內的處理完畢事務個數。通常是1秒內處理完畢的請求個數,單位:事務/秒(tps)。
【響應時間】一次事務的處理時間。通常指從一個請求發出,到伺服器進行處理後返回,再到接收完畢應答數據的時間間隔,單位:毫秒。
【CPU佔用率】1-CPU空閑率,表示CPU被使用情況,反映了系統資源利用情況。
F. 網路性能管理的指標有哪些
1.故障管理:檢查、隔離、更改網路上出現的問題,並且修復出現的網路問題; 2.性能管理:收集統計信息,確定各方面性能和日誌,在更改和維護系統服務; 3.配置管理:從網路中收集必要的信息、並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對設備進行相對配置,通過配置,實現對網路設備配置的集中管理; 4.計費管理:計算網路上各種資源的利用情況(如設備器材的成本,網路的利用率),設置算數的度量、確定開銷多少、向網路使用用戶收費; 5.安全管理:採用多種防護手段降低侵擾和破壞的幾率,快速恢復被破壞的數據和網路,快速檢測不法入侵與使用,以各種方式降低損失。 故障管理可以通過連通性測試程序(ping)、路由跟蹤程序(traceroute)和MIB變數瀏覽器這些網管工具獲取。 性能管理可以通過traceroute,arp,GUI集成監控工具獲取。 配置管理可以通過各種操作系統,管理軟體中獲取。 計費管理可以通過各種計費設置軟體,硬體中獲取。 安全管理可以通過360安全衛士,NOD32等殺毒防毒軟體中獲取。 參考資料: http://www.fsstu.com
G.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性能指標從不同的方面來度量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速率
計算機發送出的信號都是數字形式的。比特(bit)是計算機中的數據量的單位,也是資訊理論中使用的信息量單位。英文字bit來源binarydigit(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鏈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也稱為數據率(datarate)或者比特率(bitrate)。速率的單位是b/s(比特每秒)或者bit/s,也可以寫為bps,即bitpersecond。當數據率較高時,可以使用kb/s(k=10^3=千)、Mb/s(M=10^6=兆)、Gb/s(G=10^9=吉)或者Tb/s(T=10^12=太)。現在一般常用更簡單並不是很嚴格的記法來描述網路的速率,如100M乙太網,而省略了b/s,意思為數據率為100Mb/s的乙太網。這里的數據率通常指額定速率。
2、帶寬
帶寬本上包含兩種含義:
(1)帶寬本來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例如,在傳統的通信線路上傳送的電話信號的標准帶寬是3.1kHz(從300Hz到3.1kHz,即聲音的主要成分的頻率范圍)。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赫茲。在以前的通信的主幹線路傳送的是模擬信號(即連續變化的信號)。因此,表示通信線路允許通過的信號頻帶范圍即為線路的帶寬。
(2)在計算機網路中,貸款用來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量「。這種意義的帶寬的單位是」比特每秒「,即為b/s。子這種單位的前面也通常加上千(k)、兆(M)、吉(G)、太(T)這樣的倍數。
3、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進場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顯然,吞吐量受到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例如,對於一個100Mb/s的乙太網,其額定速率為100Mb/s,那麼這個數值也是該乙太網的吞吐量的絕對上限值。因此,對100Mb/s的乙太網,其典型的吞吐量可能只有70Mb/s。
4、時延
時延指數據(一個報文或者分組)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也可以稱為延遲或者遲延。
網路中的時延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發送時延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時間。發送時延也可以稱為傳輸時延。發送的時延=數據幀長度(b)/發送速率(b/s)。
對於一定的網路,發送時延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與發送的幀長成正比,與發送數率成反比。
(2)傳播時延傳播時延是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數率(m/s)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5km/s。電磁波在網路傳輸媒體中的傳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間低一些,在銅線電纜中的傳播速率約為2.3×10^5km/s,在光纖中的傳播速率約為2.0×10^5km/s。
(3)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處理,分析分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部分、進行差錯檢驗、查到適當路由等,這就產生了處理時延。
(4)排隊時延分組在經過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的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產生了排隊延時。排隊延時通常取決於網路當時的通信量。
這樣數據在網路中盡力的總延時就是
總延時=發送延時+傳播延時+處理延時+排隊延時
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提高的僅僅是數據的發送數率而不是比特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荷載信息的電磁波在通信線路上的傳播速率與數據的發送速率並無關系。提高的數據的發送速率只是減小了數據的發送時延。
5、時延帶寬積
把以上兩個網路性能的兩個度量,傳播時延和帶寬相乘,就等到另外一個度量:傳播時延帶寬積,即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帶寬
例如,傳播時延為20ms,帶寬為10Mb/s,則時延帶寬積=20×10×10^3/1000=2×10^5bit。這就表示,若發送端連續發送數據,則在發送的第一個比特即將達到終點時,發送端就已經發送了20萬個比特,而這20萬個bit都在鏈路上向前移動。
6、往返時間RTT
在計算機網路中,往返時間RTT也是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表示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對於上面提到的例子,往返時間RTT就是40ms,而往返時間和帶寬的乘積是4×10^5(bit)。
顯然,往返時間與所發送的分組長度有關。發送很長的數據塊的往返時間,應當比發送很短的數據塊往返時間要多些。
往返時間帶寬積的意義就是當發送方連續發送數據時,即能夠及時收到對方的確認,但已經將許多比特發送到鏈路上了。對於上述例子,假定數據的接收方及時發現了差錯,並告知發送發,使發送方立即停止發送,但也已經發送了40萬個比特了。
7、利用率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網路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網路利用率則是全網路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這是因為,根據排隊的理論,當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也就迅速增加。
如果D0表示網路空閑時的時延,D表示當前網路時延,可以用簡單公式(D=D0/(1-U)來表示D,D0和利用率U之間的關系。U數值在0和1之間。當網路的利用率接近最大值1時,網路的時延就趨近於無窮大。
H. 網站建設時選擇網站主機應關注哪些技術指標
一、主機容量:主機容量是指網站主機的物理存儲容量大小,就像更大的房子可以放置更多的物品一樣,理論上說網站空間大一些就可以放置更多的網頁、圖片、音頻視頻資料等。但是網站空間也不是越大越好,比較佔用網站空間的有音頻、視頻、圖片及下載文檔等,而一般的網頁、文本文字等並不需要太多的空間。即使是圖片,網站上使用的解析度也主要72dpi,一張顯示質量比較高的圖片,300Kb也已經足夠大了。如果不是特殊的網站,200-1000M虛擬主機空間已經可以滿足需求。
二、帶寬速率:這個概念雖然聽起來很深奧,其實相當容易理解。這和我們在公司使用的寬頻速度是一樣的道理,4M的寬頻肯定比2M的要快很多,更不用說現在很多電信運營商動輒高達10M的帶寬了。網站伺服器的帶寬速率和公司使用的寬頻一個道理,只不過在公司我們使用比較多的是下行帶寬,就是瀏覽網頁、下載數據使用。而伺服器需要更多的是上行帶寬,類似於我們上傳資料,因為伺服器多數是瀏覽者不斷發出請求,而後伺服器返回數據並發送給瀏覽者。這個概念上容易被忽悠的地方是,很多網路公司會說我們的伺服器帶寬達到幾百G,但這是骨幹網的總數據帶寬,而不是那一台伺服器所分別的帶寬。
三、並發連接數:並發連接數,就是在同一時間內,網站伺服器所允許並行訪問的人數。說的通俗直白一些,就是網站可以允許多少人同時訪問。這個概念對於常規的,訪問量不大的企業網站來說,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因為雖然不少網路公司說我們的伺服器並發連接數可以達到數千個,其實一個企業網站,怎麼可能在短短瞬間達到這么高的訪問量呢?如果有,那就只有一種可能,網站安全穩定運行的防線已經被突破, 網站遭受攻擊了。
四、主機流量:其實只要結合我們什麼發生的事情,這個也不難理解。現在像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對手機上網的用戶都是有流量限制的。比如5塊錢可以購買50M數據流量一樣,雖然我們在使用寬頻的時候沒有這個概念,但是流量是真實存在的。機房的伺服器當然也存在流量的概念,一般用於企業宣傳展示型網站,虛擬主機只要每個月有50G左右的力量就已經足夠大了。很多網站一個月,即使10G流量也是使用不完的,因為網站根本沒有多少人訪問。
相關網站伺服器的技術參數還有很多,比如伺服器接入線路、CUP使用率、操作系統、支持組件等等,但是提到的並不多。做網站購買主機,只要知道以上四個概念,基本上就夠了。其實,決定網站主機質量的,一般也就上面四個核心技術指標。在網站建設選擇網站主機的時候,很多網路公司往往有意隱藏一些核心參數,或者負責任的說,對用戶使用網站主機沒有任何限制。
I. 網路性能指標有哪些
詳細參見網路
http://ke..com/view/1270032.htm
按照我的理解
指標就倆 帶寬和延遲
J. WEB的性能測試的性能指標都包括哪些
基本的觀察點:TPS、事務成功率、每秒點擊量、吞吐量、系統響應時間等、當然有的web還要測試帶寬速度,比如視頻網站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