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跪求 原材料價格上升跟勞動力價格上升對企業的影響
1原材料上升對企業的影響
原材料價格的上升是通過產業鏈條傳遞的,離原材料生產企業越遠的行業,所受到的影響越小。拿石油為例,現在國際原油價格高企,它對中國石油企業的影響是最大的。當然這並不一定會是企業虧損,雖然中國和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倒掛,但是由於財政的補貼,是中國石油企業並沒有虧損,甚至出現贏利。(現在很多地方都不能用純粹的市場經濟的機制來分析,因為有形的手即政府總是有動力即維護市場穩定發展而出手干涉市場。這種情況即便在歐美國家也有。在美國的次級債危機中,美國政府就拿出了千億美圓救市,而不是袖手旁觀任由市場自行調節。)
在石油企業原材料價格上升的過程中,企業一般是不會輕易提高銷售價格的,在中國這種情況比較特殊,因為中國石油企業的壟斷地位,使得他們有能力在提高價格時,仍舊占據他們的市場份額,他們希望提價,但其價格是受國家管制的。目前中國經濟通貨膨脹程度很高,如果再提高汽油等基礎產品的價格,勢必會加大通貨膨脹風險。所以政府就通過補貼維持石油企業相比國際上較低的油價。不過,中國政府剛剛宣布汽油和柴油價格將上調最多18%,電力價格將上調近5%。
在石油價格升高後,石油企業會部分的提高價格向下游的企業提供原材料,如化工企業。打個比方,如果原材料從100元漲到200元,那麼上游企業通常會自己消化一部分上漲的成本(100元),可能向下游企業提高的價格會是50元。後面以此類推。所以原材料上漲對不同產業鏈的上的企業不同,不過大體都是成本上升的影響。
2勞動力價格對企業的影響
這個同樣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不過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影響也不一樣。例,對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他們的生產成本中,勞動力成本的佔比很大,這就使他們的整個生產成本上升幅度較大。但在金融領域,人力成本的上升對企業的影響就較小,因為人力成本在整個生產成本中佔比較小。
B. 資源產品價格持續上升對經濟的影響
資源產品價格持續上升, 導致製造業成本上升,運輸行業成本上升,人的食品消耗價格上升。如果你工資不上升,你就得少買東西,少坐車,企業賺的就少了。從而會出現裁員,然後惡性循環。如果企業是中石油這樣的資源型,就可以借機漲價,提高員工福利。但是這樣的企業畢竟是少數。所以總體經濟環境會惡化。拙見,僅供參考。
C. 資源產品定價將引入補償機制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能源定價機制改革愈演愈烈,在水、電、氣、煤等資源性產品價格全面上漲的同時,昨天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的表態終於給低收入階層吃了一顆定心丸。昨天,馬凱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今年國家將繼續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的形成機制,但是會對低收入階層採取適當的補償措施。
「目前,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不能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環境成本。」在馬凱看來,現在中國實行的低價能源體系不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也不利於可持續發展。他認為,我國能源價格亟須進行與市場化相配套的改革,使之能夠反映市場的供求狀況。
昨日調查發現,被懷疑可能含有致癌物質的英國新安怡……
他的觀點在近兩年中國電、煤、氣等能源出現不同程度漲價的現實中,也得到了印證。去年6月30日,國家發改委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提高2.5分/千瓦時。12月22日,北京召開民用天然氣價格聽證會,將居民生活用氣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15元,調幅7.9%。而根據國家發改委連續三年對36個大中城市進行的水價跟蹤調查顯示,水價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上漲。
與馬凱不謀而合的是,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在其此前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很多以窮人的名義制定的政策,窮人並沒有得到太多好處,而富人卻搭了便車。「例如油價,中國當前汽油價格相對較低,但是不能提價,說是窮人負擔不起。」但他認為,實際上在馬路上開車的大部分人並不是窮人,低油價受益最多的是富人。湯敏認為,要補助就補助窮人,應該讓有限的社會資源向真正的弱勢群體傾斜,讓中產階層和富裕人群按照正常的價格來購買服務。
但是,如何在價格新機制實行的同時給予低收入階層補助,國家行政學院經濟教研部主任周紹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了建議。他說,資源價格上漲,會導致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利益受損,國家採取相應的補償措施是必要的。「但是,補償對象不能是個人,這關繫到公平問題。也不能簡單地在價格上直接補償,這樣達不到限制資源消費的目的。」周紹朋認為,應該在消耗資源的公共產品上進行補貼,比如利用補貼公共交通的辦法抵消成品油價格的上漲,而降低公交票價,使消費者從中受益。
D. 國內泛濫,國外稀缺的資源出口,會導致該資源價格上漲嗎
國內泛濫,國外稀缺的資源出口,會導致該資源價格上漲的,因為國外的價格貴,那麼就會大量出口,所以國內的價格也是會上漲的,因為有人願意更高的價格買。
E. 為什麼不可再生資源的價格從長期來看是上漲的
不可再生資源由於其稀缺性價格長期來看是上漲的,盡管全球部分地區出現了人口負增長,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在增加的。人口增長,資源需求就在哪,而且需求量還越來越大。只有價格上升,需求與供給相平衡才能夠維持市場,所以價格上漲。(此處的需求不是指使用需求,指經濟學的需求,即有使用需求,同時具備購買能力,才是真實的需求,也就是說,價格上漲,需求減少)
其實不可再生資源是短期內不可在生,科技發展又不足以找到其替代品,所以價格是上漲的。比如稀土資源。(石油這東西和美元掛鉤,猜不透,這幾天不久降了,但是長期說還是會漲回去的)
F. 利用AS-AD模型分析資源類投入價格上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如下圖所示:
投入品價格上漲,廠商生產成本上升,利潤減少,產量減少, AS左移,導致價格P上升,產量Q下降。物價水平上升,收入會再分配,生產資源性的企業會收益,投入會增大,而以資源投入為主的企業會因為成本上升利潤受損,產品價格會因此上升,消費者利益會受損。長期看,可以點出可能出現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模型):將總需求與總供給結合在一起放在一個坐標圖上,用以解釋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考察價格變化的原因以及社會經濟如何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後凱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綜合派用於分析國民收入決定的一個工具,這個模型是在凱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將總需求和總供給結合起來解釋國民收入的決定及相關經濟現象,是對前兩個模型僅強調總需求方面的片面性進行的補充和修正。所以,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所依據的理論已經不是標準的或純粹的凱恩斯理論。
G. 中國礦產資源價格何時上漲大神們幫幫忙
△受需求拉動,今年前三季度,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等礦產產能進一步釋 放 △鐵礦石進口價同比下降7.2%、鎢出口價同比上漲42.85%,離不開國內礦 業開采秩序的整頓規范 △地質勘查業投資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西部地區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尤為活 躍 11月21日,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中國礦業聯合會在京舉辦2006年中國 礦產資源及礦產品供需形勢分析研討會。與會專家通過對去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度礦 業領域相關數據分析認為,我國礦業經濟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快速發展的礦業對我 國經濟發展的支持能力不斷增強。 大宗礦產供應能力持續增強 礦業是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產業。參加研討會的專家披露的有關 數據顯示,主導礦業的大宗礦產供應能力正在得到不斷增強。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的報告說,前幾年礦業領域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目 前已基本轉化為現實產能,這在去年已經體現出來。2005年,全國新增煤炭開采能 力1.84億噸/年、鐵礦石產能9211萬噸/年、銅采礦產能746萬噸/年,還新增氧 化鋁產能184萬噸/年。受需求拉動,今年這些新增產能進一步釋放,使得主要礦 產品生產態勢保持遞進式平穩增產,1-9月主要礦產品產銷兩旺。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會議材料顯示,今年1-9月全國原煤產量完成15.7 億噸,同比增加1.22億噸,增長8.4%;銷售15.5億噸,同比增加1.23億噸, 增長8.6%,煤炭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勢頭。該協會預計,今年全國原煤產量有可 能達到24億噸,預計比去年產量增加8%。在煤炭生產滿足需求的同時,煤炭庫存 持續上升,截至9月底,全國煤炭社會庫存1.5億噸,比年初增加1128萬噸,增長 8%。煤炭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同時指出,煤炭行業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 資883.41億元,同比增長36.4%。在煤炭市場供應量增長大於消費量增長的態勢 下,新投資產能的轉化,將進一步壓縮煤炭行業的利潤空間。 鐵礦投資形成的產能,在今年集中釋放。據統計,今年1-9月,全國鐵礦石產 量累計達4.06億噸,基本相當於去年一年的產量,同比增加37.7%,有效減輕了 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程度。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的研究報告說, 今年前三季度鐵礦石產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多了8.1個百分點,而生鐵、粗鋼和鋼材 產量增幅,卻分別回落了10.2、9.0和2.1個百分點,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結構調 整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顯現出初步效果。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處於重工業化階段,對石油和化工產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長 ,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連年擴大,國內石油天然氣行業承受著巨大壓力。中國 石油企業協會理事張漢平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生產原油1.37 929億噸,同比增長1.7%。在老油田增產困難、油氣接替區尚未有大突破的情況 下,我國原油產量保持增長,是一個不小的成績。與原油相比,我國天然氣產量增 長迅速,1-9月全國生產天然氣43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3%。國土資源部 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車長波認為,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前景廣闊,產量有 望呈現跨越式增長,年均可望增加90億-110億立方米,2010年達到950億-1100億 立方米,並預計能夠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作為工業發展的原料,10種有色金屬和氧化鋁產量快速上升。中國有色金屬協 會的統計數據顯示,1-9月,我國銅精礦產量為51.53萬噸,產能增幅雖有所回落 ,但依然保持著7.4%的增長勢頭;鉛精礦產量49.7萬噸,同比增長10.88%; 鋅精礦產量157.7萬噸,同比增長18.69%;錫、銻、鉬精礦的產量也都呈現出良 好增長勢頭。另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對冶煉行業的統計,今年前9個月10種有色 金屬產量合計為1379.76萬噸,同比增長18%。其中,銅、錫、鋁生產增速分別為 21.4%、23.1%、18.5%,鉛和鋅分別增長了16.7%和14.3%。 貴金屬方面,黃金產量呈現加速增長勢頭。中國黃金協會統計,1-9月全國累 計生產黃金169.281噸,同比增長8.05%;而2005年與2004年相比,全年黃金產 量增幅是5.51%。預計今年全國黃金產量有望超過236噸。 礦業生產和經營秩序明顯好轉 目前鐵礦石進口價格攀升趨緩的態勢,不僅直接減少了國內企業的外匯支出, 而且為國內企業參加新一輪的鐵礦石談判增加了砝碼,這在很大程度上歸結為國內 鐵礦石產量的增加和鋼鐵行業生產秩序的好轉。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以來,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呈回落趨勢。1-9月 ,全國進口鐵礦石2.47億噸,同比增長24.2%,增幅同比回落了7個百分點。這 是自2003年以來,鐵礦石進口增幅首次在30%以下;進口鐵礦石平均價格為62.7 美元/噸,同比下降了7.2%。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此前在接受有 關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鋼鐵生產總量平穩及國內鐵礦石產量增加,是進口鐵 礦石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統計顯示,1-9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加 了24.2%,但為之付出的外匯僅僅增加了14.6%,鐵礦石進口成本下降由此可見 一斑。 與鐵礦石進口價格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我國的優勢礦產鎢的出口價格大幅攀升 ,中國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孔昭慶在題為《2006年我國鎢資源及鎢產品供需形勢簡 析》的發言中,不無自豪地說:「盡管受國家對鎢品出口政策調整(取消部分鎢品 出口退稅)和全球經濟發展增速減緩影響,但在國內外鎢需求增長、鎢開采總量控 制、鎢開采秩序整頓規范和行業自律的共同作用下,今年鎢市場價格一直處於高位 運行,且周期長、價格高、波動小,並創下了歷史新高。」 據他介紹,今年1-9月,全國累計出口鎢品金屬量2.27萬噸,比上年同期減 少0.21%;實現的出口額為7.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55%。記者粗算 ,相當於鎢出口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鎢出口創下的產值幾乎增加了近50%。而孔 昭慶的這番話可能更直觀:「與往年相比,今年出口一噸鎢品,相當於2005年的1 .5噸,相當於2004年的3噸,相當於2003年的4噸!」 孔昭慶說,國土資源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在嚴格鎢礦開采總量的同時,聯手重拳 打擊非法開采,整頓和規范鎢礦開采秩序,地方政府積極實施具體的整治方案和措 施,鎢礦開采秩序明顯好轉。中國鎢協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委開展鎢礦開采總量控 制指標執行情況檢查,使得鎢礦開采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據中國鎢協統計,今年1-9月,國內鎢精礦每標噸平均售價為10.92萬元,比 去年同期的每標噸8.55萬元上漲了27.7%;鎢製品出口綜合平均價為3.46萬美 元/噸金屬,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2.85%。占據國際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鎢,終於 在外國買家面前挺直了腰板。 礦業投資增長迅速 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國家有關部門採取各種措施加大礦業和礦產勘 查投入;礦業領域迅速增長的投資,顯示出礦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正在進一步增強。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采礦業投資 2568億元,同比增加33.4%;地質勘查業有關產業投資313億元,同比增長18.5 %,其中地質勘查投資47億元,同比增長27.1%。課題組評價,總體上看,在有 力的宏觀調控措施下,金屬冶煉加工業投資保持在較低的增長水平,黑色金屬采選 和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出現了負增長,去年火爆的采礦業投資增幅趨緩,但仍超 過全國平均水平。位於上游的地質勘查業及相關產業,則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 參加研討的不少專家認為,近兩年我國地質勘查業投資比較活躍,投資多元化 的格局初露端倪。有資料顯示,2005年國內地質勘查投資344億元,比2004年增加 9.9%。投資結構上,地方財政撥款已經超過中央財政投資,外商投資也在不斷增 長。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研究報告認為,西部地區的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 最為活躍。報告在對全國有效的勘查許可證以及今年1-8月新設立的勘查許可證進 行統計分析後得出結論,西部地區有效的以及新設立的勘查許可證,都明顯多於東 中部地區。 然而,相對於資源儲量的快速消耗,地質勘查業投資增長還難以滿足需要。煤 炭、冶金、黃金、有色金屬,甚至非金屬礦產,都面臨著資源探明儲量不足的壓力 。不少專家呼籲進一步加大地勘投入,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
H. 在經濟學中 使需求上升的5個因素對商品價格,資源和收入分別有什麼影響
,1,需求上升供不應求競相購買,價格上升2,一般價格上升會使需求下降,減少購買。,,3,對於不同商品需求量對價格反映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響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大。4,需求上升價格上漲,那麼互為替代品需求會增加,互補產品減少。5,由於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問清楚點嘛
I. 為什麼現在的物價一直往上漲
★一、物價上漲的十大原因 據專家分析,有以下10個理由,使我們對於我國的此輪物價上漲不敢輕視。 1、 世界經濟將繼續強勁增長,加大了全球通脹壓力。鑒於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的良好增長勢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5日將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4月的4.9%上調到5.2%,美國在第二季度已經重拾增勢;日本經濟復甦形勢良好,有望進入正常的增長軌道;歐元區經濟上半年明顯好於預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繼續快速增長,其中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增速尤為突出。在全球經濟持續強勁增長的情況下,供應限制因素增強,通脹風險增大。 2、 我國經濟仍將高位運行。從2003年開始,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的景氣周期,驅動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非常強勁,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達11.5%,創近12年來的同期新高,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溫,預計今後幾年我國都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刺激社會總需求上升,推動物價上漲。 3、 城鄉居民收入出現了少有的快速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8.5%;另外,有調查顯示,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11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和出售農產品收入增長較快,分別同比增長19.3%和17.3%,這表明由「民工荒」引發的工資上漲已從沿海地區蔓延到全國各地。勞動工資水平上升再加上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的擴大,一方面將直接抬高企業成本和產品成本,誘發成本推動型通脹;另一方面,將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導致需求推動型通脹。 4、 以股市、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持續上漲。今年上半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平均同比上漲5.95%。房價雖不直接計入CPI,但房價持續上漲將通過房租、水暖費、裝修材料等項目傳導到CPI之中。滬深股指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整後,在經濟快速增長、人民幣中長期升值預期、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上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繼續震盪盤升,屢創新高,目前已站上4700點的高位,市場成交量也有所放大。 5、 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反彈的壓力較大。今年上半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168億元,同比增長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雖然同比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較高的增長平台上,而且投資反彈的趨勢比較明顯,其中,6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5%,增速較1-5月份提高2.4個百分點。受房價大幅上漲的刺激,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加快,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8.5%,比去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因此,在利率偏低、貨幣信貸投放過多、企業盈利大幅增長、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推動等基本因素沒有根本性改觀之前,投資反彈的壓力較大。 6、 消費增長勢頭明顯回升。上半年,我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044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增幅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根據歷史數據,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中的40%左右將逐步轉化為消費資金,近幾年高速增長的投資資金必然釋放出巨大的消費能力,而強勁的出口也會提高企業的效益和就業崗位,另外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的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實際收入水平,這些因素累積起來將共同促進消費增長。 7、 食品價格上漲有蔓延之勢。受國際糧食庫存下降、國際價格傳導等因素的影響,近期國內糧價有可能繼續保持小幅上漲趨勢。而糧食又是食品生產鏈的源頭,能在較大程度上決定食品價格的走向。一方面,前期大幅上漲的豬肉、雞蛋等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三部委會商後認為豬價偏高和豬肉供應偏緊的局面,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另一方面,由於成本上升,近期方便麵、乳製品、快餐等都在紛紛漲價,呈現蔓延之勢。 8、 市場流動性充裕,貨幣信貸投放過多。物價上漲終究可以歸結於貨幣現象。由於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居高不下,導致經由外匯占款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持續多增。6月末M2同比增長17.06%,增幅比5月末高0.32個百分點,也超出年初確定的目標增速1.06個百分點。同時,信貸投放也有較大增幅,上半年新增貸款2.54萬億元,創歷史同期紀錄。充裕的資金終將會形成購買力,促進物價水平上揚。 9、 國際原油價格飆升和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在高位波動,給我國帶來較大的價格上漲壓力。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震盪盤升,但我國一直對成品油價格實行嚴格管制,目前國內成品油與國際油價倒掛,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因素沒有在我國CPI中充分反映出來。據悉,國內三大石油巨頭已幾次上書要求成品油漲價,如果油價得到相應的調整,我國CPI會受到直接影響,並成為通脹的主要壓力之一。 10、 資源價格和服務價格改革的全面推進,會推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從而直接或間接地促使未來價格總水平上升。為了限制「兩高一資」行業的發展,今後國家將加快稅制改革進程,並陸續開征燃油稅、排污費、污水處理費等,以鼓勵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而且,資源價格對服務價格有明顯的傳導性,服務價格的漲幅中有一半左右來自資源價格的傳導,因此,資源價格的上調,必然會帶動服務價格的整體上升,使公共交通等服務價格的潛在上漲壓力得到釋放。 ★二、物價持續上漲的深層次原因 1、 新漲價因素增多。目前我國經濟逐漸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市場物價也逐步開始恢復性回升,投資和耗材性生產需求有增無減,需求過旺、價格上漲將使房地產業預期利潤率上升,社會資金更多流入房地產開發,從而刺激鋼材、水泥等建材價格堅挺,房屋銷售價格的上漲水平創下幾年來的新高,部分城市已經形成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從2006年開始,各地上調公共服務價格的措施有所增加,帶動了服務價格的上漲,其中水、成品油、計程車、公共汽車等價格的上漲將成為2007年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的重要因素。 2、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將會從成本和需求兩方面促進價格上漲。主要是受糧食價格恢復性上漲並帶動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水、電、煤和燃料,供需成本、價格倒掛的現象十分嚴重,地方政府不堪補貼的重負,供貨單位也承受著不能提價的種種壓力,因而此類價格上調的意願十分強烈。 3、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拉動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漲。煤、電、油等資源性基礎產業價格上漲,已經逐步傳導到居住類價格上來,居住類價格比去年末上漲3.2%,成為推動價格上漲的另一重要原因。有資料顯示,鋼材價格已經平均上漲15%左右,據最新調查,縲紋綱平均每噸上升500元左右,已遠遠超過2000年經濟過熱時期每噸4000-4200元的高位。 4、 糧食價格是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近幾個月糧食價格一直攀高,隨著糧食入庫,糧食價格再度大幅上揚的空間不大,導致飼料類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目前豬肉和雞蛋等養殖業價格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而且漲價勢頭較為迅猛,成為帶動目前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另外雞蛋、豬肉的價格上漲也受南方市場的影響。 5、 糧食價格一定程度受國外糧食價格影響。去年末國內價格總水平出現跳躍式上漲,主要就是由國際市場食用油價格波動引起的。有關資料顯示,2007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仍然上漲,這對我國糧食價格上漲將繼續產生直接影響,盡管近兩年我國糧食雖然增產,但集約型規模養殖和工業用糧大幅度增加,目前糧食供給還沒有達到明顯供大於求的寬松狀態,僅僅是偏緊狀態下的供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