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地震強度和烈度的分別
地震烈度表
度數:--1
感覺:--無感
主要標志:--只有用儀器才能記出
度數:--2
感覺:--很弱
主要標志:--在完全靜止中才感覺到
度數:--3
感覺:--弱
主要標志:--類似馬車馳過的震動
度數:--4
感覺:--中度
主要標志:--地板、窗欞、器皿發出響聲。類似載重卡車疾馳而過的震動
度數:--5
感覺:--相當強
主要標志:--室內震動較強。個別窗玻璃破裂
度數:--6
感覺:--強
主要標志:--書籍、器皿翻倒墜落。灰泥裂開。輕的傢具受震移動
度數:--7
感覺:--很強
主要標志:--舊房屋顯著破壞。井中水位變化。土石有時崩落
度數:--8
感覺:--破壞
主要標志:--人難站住。房屋多有破壞。人畜有傷亡
度數:--9
感覺:--毀壞
主要標志:--大多數房屋傾倒破壞
度數:--10
感覺:--毀滅
主要標志:--堅固建築亦遭破壞。土地變形,管道破裂。土石大量崩滑
度數:--11
感覺:--災難
主要標志:--地層發生大斷裂,景觀改變
度數:--12
感覺:--大災難
主要標志:--地形強烈改變,所有建築物嚴重破壞。動植物遭到毀滅
地震烈度因距離震中的遠近不同而不同。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北京等地都受到影響,但其烈度沒有唐山大。地震的震級與烈度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由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而定的。用地震儀測定。國際上通用里氏震級,由0級、1級到8級、8.9級。小於3級的,人們感覺不到;3級以上的才有感覺,習稱有感地震;5級以上的能造成破壞,習稱破壞性地震或強烈地震。
我國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准,叫「里氏震級」,各國和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准不盡相同。
地震震級: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大於、等於7級的稱為大地震;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為8.9級,是1960年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強度: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四至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六至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九至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十至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B. 地震的強度用什麼單位來計量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國使用的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准,叫「里氏震級」。各國和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准不盡相同。
1.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2.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3.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
4.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
5.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
6.大於、等於7級的稱為大地震
7.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1.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2.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3.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4.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5.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6.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7.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C. 地震強度的級別是怎麼分的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標是震級。震級與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多少相關,根據地震儀器的記錄通過推算得出。以震級標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亞地方性地震時提出來的。規定以距震中100km處「標准地震儀」(或稱「安德生地震儀」,周期0.8秒,放大倍數2800,阻尼系為0.8)所記錄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單振幅,以微米計)的常用對數為該地震的震級。後來,通過不斷發展,根據遠台及非標准地震儀記錄的換算也可以用來確定震級。根據用來計算震級記錄的震波類型,震級有面波震級(Ms)、體波震級(MB)、近震震級(ML),它們之間可以進行換算。 由於地殼的強度是有限的,所以積蓄能量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級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測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級為8.9級。1~8.9級地震的能量見表1。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按照震級的大小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①超微震:震級小於1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不能感覺,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②微震:震級大於1、小於3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也不能感覺,也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③小震:又稱弱震,震級大於3、小於5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可以感覺,故有時也稱有感地震,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④中震:也稱強震,震級大於5、小於7的地震。該級別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⑤大地震:震級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該級地震可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
D. 地震強度劃分標準是什麼
地震震級和烈度
地震研究部門在報道某地區發生的地震時,往往要冠以發生了XX級的地震,烈度達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級和烈度並不是一回事。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
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准,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愈大,震級的數字也愈大,震級每差一級,通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0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為12°,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
震級
震級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於30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8.9級。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以上發震時刻、震級、震中統稱為「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區的土質條件等有關。
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葯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是烈度。
我國把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於三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三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E. 地震強度參數主要有哪些,簡述其物理意義
震級參見:里氏地震規模地震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多少來劃分。目前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在通常所說的里氏地震規模。
F. 地震的強度級別是什麼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另一把叫地震烈度。舉個例子來說,地震震級好象不同瓦數的日光燈,瓦數越高能量越大,震級越高。烈度好象屋子裡受光亮的程度,對同一盞日光燈來說,距離日光燈的遠近不同,各處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樣。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國使用的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准,叫「里氏震級」。各國和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准不盡相同。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
◢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
◢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
◢大於、等於7級的稱為大地震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為8.9級,是1960年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G. 地震的強度怎樣劃分
地震是指大地突然發生的震動。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隕石沖擊地震等。構造地震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受地球構造運動影響,發生破裂、錯動,長期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引起地表的震動。構造地震發生的機會最多,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火山地震是指因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是指由於巨大的岩溶洞穴或礦井突然塌陷引起的地震。隕石沖擊地震是指巨大隕石降落時沖擊地球表面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是指因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大型水庫蓄水、深井高壓注水等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一般強度較低,影響范圍較小,破壞較輕。天然地震,特別是構造地震,突發性強,危害范圍廣,常常造成十分嚴重的損失。
地震除直接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破壞房屋及其他工程設施外,還常引起火災、水災、煤氣和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和放射物擴散以及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從而進一步加重災害損失。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標是震級。震級與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多少相關,根據地震儀器的記錄通過推算得出。以震級標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亞地方性地震時提出來的。規定以距震中100km處「標准地震儀」(或稱「安德生地震儀」,周期0.8秒,放大倍數2800,阻尼系為0.8)所記錄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單振幅,以微米計)的常用對數為該地震的震級。後來,通過不斷發展,根據遠台及非標准地震儀記錄的換算也可以用來確定震級。根據用來計算震級記錄的震波類型,震級有面波震級(Ms)、體波震級(MB)、近震震級(ML),它們之間可以進行換算。
由於地殼的強度是有限的,所以積蓄能量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級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測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級為8.9級。1~8.9級地震的能量見表1。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按照震級的大小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①超微震:震級小於1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不能感覺,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②微震:震級大於1、小於3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也不能感覺,也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③小震:又稱弱震,震級大於3、小於5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可以感覺,故有時也稱有感地震,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④中震:也稱強震,震級大於5、小於7的地震。該級別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⑤大地震:震級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該級地震可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
地震活動引起一定范圍的地面發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因此對人類造成破壞。不同地點地面運動的強度有很大差異,這除了受地震活動能量(震級)控制外,尚與震源深度、與震中的距離以及地震波傳播的介質條件等諸多因素有關。正是由於這些條件的差異,使同一次地震事件在不同地區造成的破壞損失程度有很大不同。為了綜合反映這種變化,採用地震烈度來標示這方面特徵。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產生的實際影響,即地震活動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築物的破壞程度。地震烈度不是通過儀器測定的。而是根據人對地震感覺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築、器具等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確定的。
表1 里氏震級與地震能量對照
震級
1
2
3
4
5
能量(J)
2×106
6.3×107
2×109
6.3×1010
2×1012
震級
6
7
8
8.9
能量(J)
6.3×1013
2×1015
6.3×1016
1.4×1018
目前世界上對地震烈度的劃分很不一致。我國採用十二度表(表2)。
表2 地震烈度表
烈度
房屋
結構物
地表現象
其他現象
Ⅰ度
無損壞
無損壞
無
無感覺,僅儀器才能記錄到地震發生
Ⅱ度
無損壞
無損壞
無
個別非常敏感的,且在完全靜止中的人能感覺到
Ⅲ度
無損壞
無損壞
無
室內少數的完全靜止中的人感覺到振動,如同載重車輛很快從旁駛過;細心的觀察者注意到懸掛物輕微搖動
Ⅳ度
門窗和紙糊的頂棚有時輕微作響
無損壞
無
室內大多數人有感覺,室外少數人有感覺;少數人從夢中驚醒;懸掛物搖動,器皿中的液體輕微振盪,緊靠在一起的不穩定的器皿作響
Ⅴ度
門窗、地板、天花板和屋架木棒輕微作響。開著的門窗搖動,塵土落下。粉飾的灰粉散落,抹灰層上可能出現細小裂縫
無損壞
不流通的水池裡激起不大的波浪
室內幾乎所有人和室外大多數人有感覺,大多數人都從夢中驚醒;家畜不安;懸掛物明顯搖擺,少量液體從裝滿的器皿中溢出,架上旋轉不穩的器物翻倒或落下
Ⅵ度
Ⅰ類房屋許多損壞,少數破壞(非常壞的房、棚可能傾倒門
Ⅱ類房屋許多輕微損壞
磚石砌的牌坊、塔和院牆輕微損壞;
個別情況下,道路上濕土中或新填土中有細小裂縫
特別情況下,在潮濕、疏鬆的土裡產生細小裂縫;
個別情況下,山區中偶有不大的滑坡、土石散落和陷穴
很多人從室內跑出,行動不穩。家畜從廄內跑出;
器皿中的液體劇烈動盪,架上的書籍和器皿等有時翻倒或墜落,輕的傢具可能移動
Ⅶ度
Ⅰ類房屋大多損壞,許多破壞,少數傾倒;
Ⅱ類房屋大多損壞,少數破壞;
Ⅲ類房屋大多數輕微損壞,少數破壞
不很堅固的院牆少數破壞,可能有些倒塌,較堅固的院牆損壞;
不很堅固的城牆很多地方損壞,有些地方破壞,城牆少數倒塌,較堅固的城牆有些地方損壞;
牌坊、磚石砌的塔及工廠的煙囪可能損壞;
碑石和紀念物很多輕微損壞;
由於黃土崩滑,土窯洞的洞口遭受破壞;
個別情況下,道路上有小裂縫;路基陡坡和新築道路土堤的斜坡上,偶有塌方
干土中有時產生裂縫,潮濕或疏鬆的土中裂縫較多、較大、少數情況下冒出夾泥沙的水;
個別情況下,發生陡坎滑坡。山區中有不大的滑坡和土石散落。土質鬆散的地區,可能發生崩滑。水泉的流量和地下水位可能發生變化
人從室內倉皇逃出,駕駛汽車的人也能感覺;
懸掛物強烈搖擺,有時損壞或墜落,輕傢具移動,書籍、器皿和用具墜落
Ⅷ度
Ⅰ類房屋大多破壞,許多傾倒;
Ⅱ類房屋許多破壞,少數傾倒;
Ⅲ類房屋大多數損壞,少數破壞(可能有傾倒的)
不很堅固的院牆破壞,並有局部倒塌,較堅固的院牆局部破壞;
不很堅固的城牆很多地方破壞,有些地方崩塌,堞牆許我倒塌。較堅固的城牆有些地方破壞,磚、石堞牆少數倒塌;
牌坊許多損壞;
磚、石砌的塔及工廠煙囪遭受損壞;不很堅固者破壞、甚至倒塌;
不很穩定的碑石和紀念物移動或翻倒,較穩定的碑石和紀念物很多損壞、有些翻倒;
路堤、路塹和陡坡上有不大的塌方;
個別情況下,地下管道的接頭處遭受破壞
地上裂縫寬達幾厘米,土質疏鬆的山坡和潮濕的河灘上,裂縫寬度可達10厘米以上。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常有含泥沙水從裂縫或噴口裡冒出;
在岩石破碎、土質疏鬆的地區,常發生相當大的土石散落、滑坡和山崩;
有時河流受阻,形成局部積水;有時井泉乾涸或產生新泉
人很難站得住;
由於房屋破壞,人畜有傷亡;
傢具移動,並有一部分翻倒
Ⅸ度
Ⅰ類房屋大多數傾倒;
Ⅱ類房屋許多傾倒;
Ⅲ類房屋許多破壞,少數傾倒
不很堅固的院牆大部倒塌。較堅固的院牆大部破壞,局部倒塌;
較堅固的城牆很多地方破壞,堞牆許多倒塌;
牌坊可能破壞;
磚、石砌的塔及工廠煙囪很多破壞,甚至傾倒;
較穩定的碑石和紀念物很多翻倒;
道路上有裂縫。有時路基毀壞。
個別情況下,鐵軌局部彎曲;
有些地方地下管道破裂或損傷
地上裂縫很多,寬達10厘米以上,斜坡上或河岸邊疏鬆的堆積層中,有時裂縫縱橫寬度可達幾十厘米,綿延很長;
很多滑坡和土石散落、山崩;
常有井泉乾涸或新泉產生
傢具傾倒並損壞;
房屋倒塌,造成人畜傷亡
Ⅹ度
Ⅲ類房屋許多傾倒
牌坊許多破壞,石砌的塔及工廠煙囪大都倒塌;
較穩定的碑石和紀念物大都翻倒;路基和土堤毀壞,道路變形,並有很多裂縫,鐵孰局部彎曲;
地下管道破裂
地上裂縫寬幾十厘米,個別情況下達1米以上。堆積層中的裂縫有時組成寬大的裂縫帶,持續綿延可達幾公里以上,個別情況下,岩石中有裂縫;
山區和岸邊的懸崖崩塌,疏鬆的土大量崩滑,可阻塞扛河,形成相當規模的新湖泊;
河、池中發生擊岸大浪
室內傢具和用品大量損壞;房屋倒塌,造成人畜死傷。
Ⅺ度
房屋普遍毀壞
路基和土堤等大段毀壞,大段鐵軌彎曲;
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
地面形成許多寬大裂縫,有時從裂縫里冒出大量疏鬆的、浸透水的沉積物;
大規模的滑坡、裂縫和崩塌,地表產生大量垂直和水平斷裂;地表水和地下水位劇烈變化
由於房屋倒塌,壓死大量人畜,埋沒許多財物
Ⅻ度
廣大地區內房屋普遍毀壞
建築設施普遍毀壞
廣大地區內地形有劇烈的變化;
廣大地區內地表水和地下水情況劇烈變化
由於江河湖海涌浪及山區內崩塌和土石散落的影響,人和動、植物遭到毀滅性破壞
註:(1)厲屋類型
I類:①簡陋的棚舍;②土坯或毛石等砌築的拱窯;③夯土牆或土坯、碎磚、毛石、卵石等砌牆,用樹枝、草泥做頂,施工粗糙的房屋。
Ⅱ類:①夯土牆或用紙及灰漿砌築的土壞、碎磚、毛石、卵石等牆,不有木柱的,或雖有細小木柱,但無正規木架的房屋;②老舊的木架的房屋。
Ⅲ類:①有木架的房屋(宮殿、廟宇、城樓、鍾樓、鼓樓和質量較好的民房);②竹笆或灰板條外牆,有木架的房屋;③新式磚石房屋。
(2)建築物的破壞程度
①輕微損壞—粉飾的灰粉散落,抹灰層上有細小裂縫或小塊剝落,偶有磚、瓦、土坯或灰漿碎塊等墜落,不穩固的飾物滑動或損傷。
②損壞—抹灰層上有裂縫,泥塊脫落,砌體上有小裂縫,不同的砌體之間(如磚牆與土坯牆間)產生裂縫,個別砌體局部崩塌。木架偶有輕微拔榫。砌體的突出部分和民房煙囪的頂部扭轉或損傷。
③破壞—抹灰層大片崩落,砌體裂開大縫或破裂,並有個別部分倒塌。木架拔榫,柱腳移動。部分屋頂破壞,民房煙囪倒下。
④傾倒—建築物的全部或相當大部分的塘築、樓板和房頂倒塌,有時屋頂移動。砌體嚴重變形或倒塌。木架嚴重傾斜,構件折斷。
地震烈度雖然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受震級和震源深度控制,即一般情況下,震級越高,震源越淺,烈度越大。因此,多數淺源地震的震中烈度與震級可大致對應(表3)。
表3 地震震中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對照
震源深度(km)
震中烈度
震級
5
10
15
20
25
2
3.5
2.5
2.0
1.5
1.0
3
5.0
4.0
3.5
3.0
2.5
4
6.5
5.5
5.0
4.5
4.0
5
8.0
7.0
6.5
6.0
5.5
6
9.5
8.5
8.0
7.5
7.0
7
11.0
10.0
9.5
9.0
8.5
8
12.0
11.5
11.0
10.5
10.0
H. 地震是怎樣測出強度的各個強度等級有何區別大神們幫幫忙
地震是指大地突然發生的震動。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隕石沖擊地震等。構造地震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受地球構造運動影響,發生破裂、錯動,長期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引起地表的震動。構造地震發生的機會最多,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火山地震是指因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是指由於巨大的岩溶洞穴或礦井突然塌陷引起的地震。隕石沖擊地震是指巨大隕石降落時沖擊地球表面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是指因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大型水庫蓄水、深井高壓注水等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一般強度較低,影響范圍較小,破壞較輕。天然地震,特別是構造地震,突發性強,危害范圍廣,常常造成十分嚴重的損失。 地震除直接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破壞房屋及其他工程設施外,還常引起火災、水災、煤氣和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和放射物擴散以及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從而進一步加重災害損失。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標是震級。震級與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多少相關,根據地震儀器的記錄通過推算得出。以震級標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C.F.Richter)於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亞地方性地震時提出來的。規定以距震中100km處「標准地震儀」(或稱「安德生地震儀」,周期0.8秒,放大倍數2800,阻尼系為0.8)所記錄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單振幅,以微米計)的常用對數為該地震的震級。後來,通過不斷發展,根據遠台及非標准地震儀記錄的換算也可以用來確定震級。根據用來計算震級記錄的震波類型,震級有面波震級(Ms)、體波震級(MB)、近震震級(ML),它們之間可以進行換算。 由於地殼的強度是有限的,所以積蓄能量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級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測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級為8.9級。1~8.9級地震的能量見表1。根據不同強度地震的破壞能力,按照震級的大小進—步劃分為5個級別:①超微震:震級小於1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不能感覺,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②微震:震級大於1、小於3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也不能感覺,也只有用儀器才能測出。③小震:又稱弱震,震級大於3、小於5的地震。該級別地震人們可以感覺,故有時也稱有感地震,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④中震:也稱強震,震級大於5、小於7的地震。該級別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⑤大地震:震級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該級地震可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 地震活動引起一定范圍的地面發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因此對人類造成破壞。不同地點地面運動的強度有很大差異,這除了受地震活動能量(震級)控制外,尚與震源深度、與震中的距離以及地震波傳播的介質條件等諸多因素有關。正是由於這些條件的差異,使同一次地震事件在不同地區造成的破壞損失程度有很大不同。為了綜合反映這種變化,採用地震烈度來標示這方面特徵。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產生的實際影響,即地震活動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築物的破壞程度。地震烈度不是通過儀器測定的。而是根據人對地震感覺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築、器具等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確定的。 表1 里氏震級與地震能量對照 震級 1 2 3 4 5 能量(J) 2×106 6.3×107 2×109 6.3×1010 2×1012 震級 6 7 8 8.9 能量(J) 6.3×1013 2×1015 6.3×1016 1.4×1018 目前世界上對地震烈度的劃分很不一致。我國採用十二度表(表2)。 表2 地震烈度表 烈度 房屋 結構物 地表現象 其他現象 Ⅰ度 無損壞 無損壞 無 無感覺,僅儀器才能記錄到地震發生 Ⅱ度 無損壞 無損壞 無 個別非常敏感的,且在完全靜止中的人能感覺到 Ⅲ度 無損壞 無損壞 無 室內少數的完全靜止中的人感覺到振動,如同載重車輛很快從旁駛過;細心的觀察者注意到懸掛物輕微搖動 Ⅳ度 門窗和紙糊的頂棚有時輕微作響 無損壞 無 室內大多數人有感覺,室外少數人有感覺;少數人從夢中驚醒;懸掛物搖動,器皿中的液體輕微振盪,緊靠在一起的不穩定的器皿作響 Ⅴ度 門窗、地板、天花板和屋架木棒輕微作響。開著的門窗搖動,塵土落下。粉飾的灰粉散落,抹灰層上可能出現細小裂縫 無損壞 不流通的水池裡激起不大的波浪 室內幾乎所有人和室外大多數人有感覺,大多數人都從夢中驚醒;家畜不安;懸掛物明顯搖擺,少量液體從裝滿的器皿中溢出,架上旋轉不穩的器物翻倒或落下 Ⅵ度 Ⅰ類房屋許多損壞,少數破壞(非常壞的房、棚可能傾倒門 Ⅱ類房屋許多輕微損壞 磚石砌的牌坊、塔和院牆輕微損壞; 個別情況下,道路上濕土中或新填土中有細小裂縫 特別情況下,在潮濕、疏鬆的土裡產生細小裂縫; 個別情況下,山區中偶有不大的滑坡、土石散落和陷穴 很多人從室內跑出,行動不穩。家畜從廄內跑出; 器皿中的液體劇烈動盪,架上的書籍和器皿等有時翻倒或墜落,輕的傢具可能移動 Ⅶ度 Ⅰ類房屋大多損壞,許多破壞,少數傾倒; Ⅱ類房屋大多損壞,少數破壞; Ⅲ類房屋大多數輕微損壞,少數破壞 不很堅固的院牆少數破壞,可能有些倒塌,較堅固的院牆損壞; 不很堅固的城牆很多地方損壞,有些地方破壞,城牆少數倒塌,較堅固的城牆有些地方損壞; 牌坊、磚石砌的塔及工廠的煙囪可能損壞; 碑石和紀念物很多輕微損壞; 由於黃土崩滑,土窯洞的洞口遭受破壞; 個別情況下,道路上有小裂縫;路基陡坡和新築道路土堤的斜坡上,偶有塌方 干土中有時產生裂縫,潮濕或疏鬆的土中裂縫較多、較大、少數情況下冒出夾泥沙的水; 個別情況下,發生陡坎滑坡。山區中有不大的滑坡和土石散落。土質鬆散的地區,可能發生崩滑。水泉的流量和地下水位可能發生變化 人從室內倉皇逃出,駕駛汽車的人也能感覺; 懸掛物強烈搖擺,有時損壞或墜落,輕傢具移動,書籍、器皿和用具墜落 Ⅷ度 Ⅰ類房屋大多破壞,許多傾倒; Ⅱ類房屋許多破壞,少數傾倒; Ⅲ類房屋大多數損壞,少數破壞(可能有傾倒的) 不很堅固的院牆破壞,並有局部倒塌,較堅固的院牆局部破壞; 不很堅固的城牆很多地方破壞,有些地方崩塌,堞牆許我倒塌。較堅固的城牆有些地方破壞,磚、石堞牆少數倒塌; 牌坊許多損壞; 磚、石砌的塔及工廠煙囪遭受損壞;不很堅固者破壞、甚至倒塌; 不很穩定的碑石和紀念物移動或翻倒,較穩定的碑石和紀念物很多損壞、有些翻倒; 路堤、路塹和陡坡上有不大的塌方; 個別情況下,地下管道的接頭處遭受破壞 地上裂縫寬達幾厘米,土質疏鬆的山坡和潮濕的河灘上,裂縫寬度可達10厘米以上。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常有含泥沙水從裂縫或噴口裡冒出; 在岩石破碎、土質疏鬆的地區,常發生相當大的土石散落、滑坡和山崩; 有時河流受阻,形成局部積水;有時井泉乾涸或產生新泉 人很難站得住; 由於房屋破壞,人畜有傷亡; 傢具移動,並有一部分翻倒 Ⅸ度 Ⅰ類房屋大多數傾倒; Ⅱ類房屋許多傾倒; Ⅲ類房屋許多破壞,少數傾倒 不很堅固的院牆大部倒塌。較堅固的院牆大部破壞,局部倒塌; 較堅固的城牆很多地方破壞,堞牆許多倒塌; 牌坊可能破壞; 磚、石砌的塔及工廠煙囪很多破壞,甚至傾倒; 較穩定的碑石和紀念物很多翻倒; 道路上有裂縫。有時路基毀壞。 個別情況下,鐵軌局部彎曲; 有些地方地下管道破裂或損傷 地上裂縫很多,寬達10厘米以上,斜坡上或河岸邊疏鬆的堆積層中,有時裂縫縱橫寬度可達幾十厘米,綿延很長; 很多滑坡和土石散落、山崩; 常有井泉乾涸或新泉產生 傢具傾倒並損壞; 房屋倒塌,造成人畜傷亡 Ⅹ度 Ⅲ類房屋許多傾倒 牌坊許多破壞,石砌的塔及工廠煙囪大都倒塌; 較穩定的碑石和紀念物大都翻倒;路基和土堤毀壞,道路變形,並有很多裂縫,鐵孰局部彎曲; 地下管道破裂 地上裂縫寬幾十厘米,個別情況下達1米以上。堆積層中的裂縫有時組成寬大的裂縫帶,持續綿延可達幾公里以上,個別情況下,岩石中有裂縫; 山區和岸邊的懸崖崩塌,疏鬆的土大量崩滑,可阻塞扛河,形成相當規模的新湖泊; 河、池中發生擊岸大浪 室內傢具和用品大量損壞;房屋倒塌,造成人畜死傷。 Ⅺ度 房屋普遍毀壞 路基和土堤等大段毀壞,大段鐵軌彎曲; 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 地面形成許多寬大裂縫,有時從裂縫里冒出大量疏鬆的、浸透水的沉積物; 大規模的滑坡、裂縫和崩塌,地表產生大量垂直和水平斷裂;地表水和地下水位劇烈變化 由於房屋倒塌,壓死大量人畜,埋沒許多財物 Ⅻ度 廣大地區內房屋普遍毀壞 建築設施普遍毀壞 廣大地區內地形有劇烈的變化; 廣大地區內地表水和地下水情況劇烈變化 由於江河湖海涌浪及山區內崩塌和土石散落的影響,人和動、植物遭到毀滅性破壞 註:(1)厲屋類型 I類:①簡陋的棚舍;②土坯或毛石等砌築的拱窯;③夯土牆或土坯、碎磚、毛石、卵石等砌牆,用樹枝、草泥做頂,施工粗糙的房屋。 Ⅱ類:①夯土牆或用紙及灰漿砌築的土壞、碎磚、毛石、卵石等牆,不有木柱的,或雖有細小木柱,但無正規木架的房屋;②老舊的木架的房屋。 Ⅲ類:①有木架的房屋(宮殿、廟宇、城樓、鍾樓、鼓樓和質量較好的民房);②竹笆或灰板條外牆,有木架的房屋;③新式磚石房屋。 (2)建築物的破壞程度 ①輕微損壞—粉飾的灰粉散落,抹灰層上有細小裂縫或小塊剝落,偶有磚、瓦、土坯或灰漿碎塊等墜落,不穩固的飾物滑動或損傷。 ②損壞—抹灰層上有裂縫,泥塊脫落,砌體上有小裂縫,不同的砌體之間(如磚牆與土坯牆間)產生裂縫,個別砌體局部崩塌。木架偶有輕微拔榫。砌體的突出部分和民房煙囪的頂部扭轉或損傷。 ③破壞—抹灰層大片崩落,砌體裂開大縫或破裂,並有個別部分倒塌。木架拔榫,柱腳移動。部分屋頂破壞,民房煙囪倒下。 ④傾倒—建築物的全部或相當大部分的塘築、樓板和房頂倒塌,有時屋頂移動。砌體嚴重變形或倒塌。木架嚴重傾斜,構件折斷。 地震烈度雖然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受震級和震源深度控制,即一般情況下,震級越高,震源越淺,烈度越大。因此,多數淺源地震的震中烈度與震級可大致對應(表3)。 表3 地震震中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對照 震源深度(km) 震中烈度 震級 5 10 15 20 25 2 3.5 2.5 2.0 1.5 1.0 3 5.0 4.0 3.5 3.0 2.5 4 6.5 5.5 5.0 4.5 4.0 5 8.0 7.0 6.5 6.0 5.5 6 9.5 8.5 8.0 7.5 7.0 7 11.0 10.0 9.5 9.0 8.5 8 12.0 11.5 11.0 10.5 10.0
I. 地震強度怎麼判定的
地震強度指地震能量的大小,可用震級來表示。也指地震影響的大小,用烈度來表示。
J. 地震震級和地震強度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
地震強度指地震能量的大小,可用震級來表示。也指地震影響的大小,用烈度來表示。
地震強度根據人們觀察到的地震對人、建築物和自然地物影響來確定的。隨著觀察者相對於震中位置的變化,地震強度在震區內的不同地點各不相同。
地震震級是度量地震本身強度大小的指標,它是地震的基本參數之一,用符號M表示。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是里氏震級。
里氏震級
地震波是地震引起的震動在地球上的傳播;地震波的記錄運用的是稱為地震儀的儀器。地震儀記錄下來的曲折的跡線表示地震儀下面的大地振幅的不同。靈敏的地震儀對大地的運動進行放大,因而能夠探測到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強烈地震。
地震的時間、地點以及量級都可以通過地震儀上記錄的數據來確定。
里氏震級由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查爾斯·F·里克特創立於1935年,它是一種比較地震大小的數學方法。震級的確定依據的是地震儀記錄的地震波幅的對數,震級計算公式中還包含了為補償地震儀與震中之間距離的不同所作的種種調整。
在里氏震級中,地震量級是用整數和十進制小數來表示的。例如,5.3級可以被估算為中度地震,6.3級可以被定為強度地震。
由於里氏震級是通過對數原理來計算的,整數增加一倍即表示所測量到的波幅擴大了十倍;作為對能量的估計,整數增加一級則表示釋放出的能量比前一個相關的整數值擴大了31倍。
許多大地震,如1964年發生在阿拉斯加的「黑色星期五」地震的震級達到了8.0級或者更高,在全世界,平均每年都要發生一次這種規模的地震。雖然里氏震級沒有上限,目前已知的最大規模的地震只達到了8.8級到8.9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