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互換交易案例

互換交易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23 16:39:28

⑴ 金融互換的舉例(越短越好)

從生活中考慮,某一店鋪購物券對你沒用,但剛好別人要去這店鋪,而你要回去的恰好是那個人有購物答券的店鋪。所以你們兩個人把購物券交換,各自取得最大利益。
以這種思路運用但金融互換上,貨幣,幾率,匯率互換等。相信這么聰明的你應該能夠寫明白把
全手打

⑵ 利率互換 實例介紹一個

以利率互換交易價格的報價為例,在標准化的互換市場上,固定利率往往以一定年限的國庫券收益率加上一個利差作為報價。

例如,一個十年期的國庫券收益率為6.2%,利差是68個基本點,那麼這個十年期利率互換的價格就是6.88%,如果這是利率互換的賣價,那麼按此價格報價人願意出售一個固定利率為6.88%,而承擔浮動利率的風險。如果是買價,就是一個固定收益率6.2%加上63個基本點,即為6.83%,

按此價格報價人願意購買一個固定利率而不願意承擔浮動利率的風險。由於債券的二級市場上有不同年限的國庫券買賣,故它的收益率適於充當不同年限的利率互換交易定價參數。

(2)互換交易案例擴展閱讀:

人民幣利率互換通常表現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或者浮動利率與浮動利率的交換。人民幣利率互換浮動端利率包括最優貸款利率(LPR)、人民銀行定期存貸款利率(1年期)、Shibor利率(隔夜、3個月品種)、銀行間7天回購定盤利率(FR007)四大類。

利率互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兩個前提條件:

1、存在品質加碼差異

2、存在相反的籌資意向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名義本金的最小金額不低於50萬元,最小遞增單位10萬元,交易期限至少為3個月,最長不超過十年,工行可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對上述要求進行調整。

⑶ 跪求:外匯掉期交易實例

甲出口企業收到國外進口商支付的出口貨款500萬美元該,企業需要將貨款結匯成人民幣用於國內支出,但同時該企業需要進口原材料並將於3個月之後支付500萬美元的貨款。

此時,該企業就可以與銀行辦理一筆即期對3個月遠期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即期賣出500萬美元,取得相應的人民幣,3個月遠期以人民幣買入500萬美元。通過上述的交易,該企業可以軋平其中的資金缺口,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外匯掉期是金融掉期產品的一種。金融掉期又稱金融互換,是指交易雙方按照預先約定的匯率、利率等條件,在一定期限內,相互交換一組資金,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掉期業務結合了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避險操作,為規避中長期的匯率和利率風險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作為一項高效的風險管理手段,掉期的交易對象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負債;可以是本金,也可以是利息。

(3)互換交易案例擴展閱讀

掉期外匯交易明顯地具有下述特點:

1、一種貨幣在被買入的同時即被賣出,或者是一個相反的操作;

2、買賣的貨幣幣種、金額都一致;

3、買與賣的交收時間不同。正因為如此,掉期外匯交易不會改變交易者的外匯持有額,改變的只是交易者所持有的外匯的期限結構,故名「掉期」。

掉期交易只做一筆交易,不必做兩筆,交易成本較低。

⑷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簡明案例

貸款條件:
銀行的貸款利率:
企業信用等級 固定利率 浮動利率 備注
AAA 7% 6%(市場基準利率) 兩種利率對銀行的預期收益相同、對企業的預期融資成本相同
BBB 8% 6%+0.25%
CCC 9% 6%+0.5% H公司,AAA級企業,向B銀行借款5000萬。固定貸款利率7%;
L公司,CCC級企業,向B銀行借款5000萬。浮動貸款利率6.5%;
中介機構:M投資銀行,按貸款金額分別向雙方收取各0.1%的費用。 在中介機構的協調下,雙方約定:
由L公司承擔H公司的1.75%,然後雙方交換利息支付義務,即互相為對方支付利息。每次付息由中介公司擔保、轉交對方,同時中介機構一次性收取0.1%的服務費。 1.H公司付浮動利率和中介服務費:7%―1.75%+0.1%=5.25%+0.1%=5.35%
(當初如借浮動利率貸款,付6%)
2.L公司付固定利率和中介服務費:6.5%+1.75%+0.1%=8.25%+0.1%=8.35%
(當初如借固定利率貸款,付9%)
雙方各取得了比當初貸款條件低0.65%的貸款。
3.假如市場利率沒變,
銀行本來應該得到:
要從L公司收取的利息(浮)=6.5%
要從H公司收取的利息(固)=7%
總共13.5%
得到:6.5%+5.25%+1.75%=13.5%
所以銀行的利息收入沒少。 總的免費蛋糕為1.5%。其中:H公司0.65%,L公司0.65%,中介公司0.2%。
是由高信用等級公司出賣信用帶來的。
具體計算:1.5%=(9%―7%)―(6.5%―6%) 中介公司的費用確實後,假如剩餘的免費蛋糕雙方各半,如何確定L公司的承擔部分?
免費蛋糕1.5%中,已經確定要給中介公司0.2%。剩餘還有1.3%,雙方要求各得0.65%。
從H公司來看,要求以固定利率換成浮動利率,並且再拿到0.65%的好處,也就是要用6%―0.65%=5.35%的浮動利率取得貸款。那L公司分擔的部分X應該是:
7%―X+0.1%=5.35%
X=7%+0.1%―5.35%=1.75% 利率互換不僅能避免利率風險,也可以為銀行帶來套利機會,減少籌資成本。從理論上可以將這種收益看成是比較優勢所帶來的好處。
假定兩家銀行的信用等級不一樣,一家銀行的信用等級為AAA,另一家為BBB。AAA銀行由於信用等級高,在長期和短期金融市場里它的融資成本都低於BBB銀行,然而,BBB銀行在短期市場的融資成本與AAA銀行在長期市場的融資成本相比,還是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也就是較少的不利)。從某種意義上說,BBB銀行在短期金融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AAA銀行在長期金融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通過利率互換,兩家銀行可以避免進入對它們來說具有比較劣勢的市場進行融資,同時又能轉變利息支付模式。 利率互換產生的原因利率互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兩個前提條件:
①存在品質加碼差異
②存在相反的籌資意向利率互換的優點①風險較小。因為利率互換不涉及本金,雙方僅是互換利率,風險也只限於應付利息這一部分,所以風險相對較小;
②影響性微。這是因為利率互換對雙方財務報表沒有什麼影響,現行的會計規則也未要求把利率互換列在報表的附註中,故可對外保密;
③成本較低。雙方通過互換,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同時也降低了籌資成本;
④手續較簡,交易迅速達成。利率互換的缺點就是該互換不像期貨交易那樣有標准化的合約,有時也可能找不到互換的另一方。利率互換的交易機制利率互換是受合同約束的雙方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金額的本金彼此交換現金流量的協議。在利率互換中,若現有頭寸為負債,則互換的第一步是與債務利息相配對的利息收入;通過與現有受險部位配對後,借款人通過互換交易的第二步創造所需頭寸。利率互換可以改變利率風險。
固定利率支付者: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支付固定利率;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接受浮動利率;買進互換;是互換交易多頭;稱為支付方;是債券市場空頭;對長期固定利率負債與浮動利率資產價格敏感。浮動利率支付者: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支付浮動利率;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接受固定利率;出售互換;是互換交易空頭;稱為接受方;是債券市場多頭;對長期浮動利率負債與固定利率資產價格敏感。

⑸ 能舉個互換期權的例子嗎謝啦

互換期權合約賦予期權買方在指定的日期或某一指定的日期之前,選擇是版否按照事先權約定的條件進行互換的權利。這種權利可在規定的期限內行使,也可以放棄。由此可見,互換期權為金融機構與企業進行資產負債管理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因為在互換期權沒有產生以前,人們只能通過利用支付債券的場內交易期權交易或場外期權交易進行利率避險。

互換期權本身的種類較多,如可贖回互換、可延期互換、可賣出互換、可取消互換等,它們的交易性質相同,都是在買權和賣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⑹ 有什麼金融互換交易的案例

甲公司為建水電站項目,向國外融資了8000萬美元,期限分別為10年和15年。其中10年期5000萬美元為浮動利率LIBOR,15年期5000萬美元為固定利率,合同規定只能在貸款每次提款後針對提款金額確定固定利率。應債權方要求,甲公司對未償債務必須進行利率風險控制。為避免融資成本浮動帶來的投資風險,甲公司與境外銀行(互換的對方)進行了利率互換交易。與互換方進行浮動利率與固定利率的互換,把浮動利率成本轉換為固定利率成本。即對10年期的債務,在每年付息時,向掉期行支付6.2%的固定利率,同時接受互換行按LIBOR支付的浮動利率。實際清算時,則支付6.2%與LIBOR的差額,例如,在LIBOR為4.5%時,甲公司應按6.2%與4.5%之差向互換對方支付;當LIBOR為7%時,互換對方應按7%與6.2%之差向甲公司支付。金融互換交易是為了將風險控制納入資本營運戰略,降低籌資成本,企業越來越積極主動地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來規避匯率,利率等風險。

⑺ 貨幣互換機制的實例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所羅門兄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從世界銀行換得優惠利率的美元 。
為什麼中國沒有加入貨幣互換機制:
融危機以來,中國央行先後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
4月6日,美聯儲也與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宣布了總額近3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與人民幣各自進行的貨幣互換,兩者被賦予的「使命」截然不同。美聯儲寄望通過貨幣互換,維持美元的價值穩定和地位,而中國央行與多個經濟體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則是為人民幣參與國際貿易結算創造條件,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地位,繼而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奠定基礎。
2870億美元五大央行新貨幣互換
根據美聯儲的聲明,此次互換協議涉及總金額約為2870億美元,美聯儲可通過支出美元購買其他央行的貨幣儲備。具體來講,美聯儲將可從英國央行購買300億英鎊(約合450億美元)的儲備,從歐洲央行購買800億歐元(約合1080億美元)的儲備,從日本央行購買10萬億日元(約合990億美元)的儲備,從瑞士央行購買400億瑞士法郎(約合350億美元)的儲備。
五大央行當天發布的聯合聲明指出,如果需求增加,將通過這一新貨幣互換協議,向美聯儲提供相應的歐元、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聲明還強調,西方央行將繼續合作採取必要步驟促使全球金融市場穩定。
當天,《華爾街日報》撰文認為,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之所以希望設置這樣的貨幣互換額度,存在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某些假日美國市場處於休市狀態時,其他國家市場還在運作,這種情況下,在海外市場操作的美國機構可能會面臨暫時的資金需求。
另一個原因是讓已有的安排更具互惠性。過去幾個月來,根據之前已宣布的互換計劃,美聯儲向其他央行出借了數千億美元,這些資金隨後被提供給需要美元的外國金融機構。而這次的新安排是正式允許在需要的時候實現資金反向流動。
此外,這輪金融危機期間,外國金融機構對美元資金需求很大,這迫使其他國家央行轉向美聯儲,希望後者能對外出借美元。但美國金融機構並不存在嚴重需要外幣的情況,沒有必要向美聯儲求助獲得外幣貸款。
美元貶值風險較大貨幣互換為財富保值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為挽救實體經濟大舉發債。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8年美國國債凈增發額達1.47萬億美元,2009年美國增發國債規模勢必會更加龐大。高額財政赤字和美國貨幣當局本身已無限膨脹的資產負債表,使得美元未來走勢不容樂觀(圖5)。中長期看,美元貶值風險較大,而美元貶值的直接後果便是持有美國國債的國家財富縮水,因此繼續持增美國國債或意味著未來出現更大損失。在此次參與貨幣互換協議的西方央行中,包括持有美國國債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日本和英國央行(圖3)。基於此,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協議有規避匯率風險,財富保值的考慮。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同樣表示,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與人民幣不一樣,美元長期有貶值風險,貨幣互換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規避匯率風險(圖4),這是貨幣互換的一個目的,另外,通過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形成一個利益相關的整體,對抵禦經濟危機的沖擊,快速恢復經濟有積極作用。西方國家的經濟對美國有較大依賴,力挺美元對大家都好。
強勢美元受挑戰貨幣互換維護美元地位
「西方五大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有積極維護美元地位的意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如是說。
美元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全球性金融危機重新點燃了市場對創立新的儲備貨幣的興趣。從4月2日20國峰會落幕那天起,美元強勢的地位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20國集團增發2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SDR)的規定以及預備於今年9月在紐約討論建立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問題,毫無疑問,在短期內對美元的走勢將不利。
丁志傑認為,美國與西方四大央行簽署貨幣互換是出於各自利益考慮,西方經歷經濟危機後正在衰退,這個時候需要合作而不是各自為戰,貨幣互換就是合作的最佳體現。新興市場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在積極呼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應對來自中國等國的挑戰首先要在西方確立美元的優勢地位,因為從當前看,無論歐元還是日元都無法取得美元的地位,與其內部競爭分散美元的優勢不如一致行動做強美元,其次,通過西方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輻射美元影響,美元的地位鞏固了,西方各國的經濟利益也鞏固了。尤其是英國和日本,他們與美國息息相關。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同樣認為,金融危機後美元預期貶值,美元地位受到其他貨幣挑戰,G20前,中國、俄羅斯等國倡導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更是對美元地位的挑戰。此次五方貨幣互換,是在一大利益集團內維護美元的地位,同時憑借西方五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重要作用,鞏固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同是貨幣互換人民幣與美元使命不同
作為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的美元從流動性過剩到緊缺,出現了借貸困難和匯率風險,因此區域內自然產生了本幣互換貿易結算的需求。
此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央行已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圖6)。此外中國央行正積極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央行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磋商。
「同為貨幣互換,但兩者被賦予的使命截然不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如是說。
在呂隨啟看來,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是一種創新形式,其運作機制是,央行通過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於支付從對方進口的商品,藉以減輕因美元流動性缺乏帶來的貿易融資萎縮,也推動了人民幣在區域范圍內的流通程度。
此外,中國央行對於交易夥伴亦有自身考慮,從實際情況看,主要是選擇周邊經濟體,特別是經貿往來密切的經濟體,比如選擇馬來西亞、韓國、白俄羅斯等等。就是因為中國是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同時也顯現出人民幣開始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潛力。長期來看,周邊地區以及本地區外國家開始以人民幣進行貿易定價,也將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及國際地位(圖1)。
「具體來說,中國貨幣互換協議順序為『先周邊,後拉美』。」丁志傑表示,與阿根廷的互換,人民幣在貿易中充當支付結算的角色;白俄羅斯則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與韓國的互換,主要作用是方便韓國在華企業進行融資;與香港互換,是由於香港是人民幣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備在香港發債,貨幣互換主要是為滿足資金供給;與馬來西亞和印尼互換,是用於雙方的商業貿易結算。
美聯儲與數家央行重啟臨時貨幣互換機制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日啟動與歐洲中央銀行、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等四家央行的臨時貨幣互換機制,以幫助緩解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元流動性壓力。
美聯儲當天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機制旨在改善美元融資市場的流動性情況,防止緊張局勢蔓延到其他市場和金融中心。」美聯儲說,中央銀行將繼續密切合作,共同應對融資市場的壓力。
美聯儲說,這些貨幣互換協議期限為2011年11月,有關細節將盡快發布。
此外,日本中央銀行也旋即宣布,向市場注入216億美元資金,以應對希臘債務危機對日本金融系統的影響。
在2007-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期間,美聯儲曾與這些中央銀行採取了同樣的美元流動性互換機制。
因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情況惡化,近日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市場對美元的需求顯著增加。

⑻ 怎麼進行貨幣互換舉個例子好嗎

貨幣互換
貨幣互換的特點

又稱「貨幣掉期」,是指交易雙方在一定期限內將一定數量的貨幣與另一種一定數量的貨幣進行交換。

功能

貨幣互換是一項常用的債務保值工具,主要用來控制中長期匯率風險,把以一種外匯計價的債務或資產轉換為以另一種外匯計價的債務或資產,達到規避匯率風險、降低成本的目的。早期的「平行貸款」、「背對背貸款」就具有類似的功能。但是無論是「平行貸款」還是「背對背貸款」仍然屬於貸款行為,在資產負債表上將產生新的資產和負債。而貨幣互換作為一項資產負債表外業務,能夠在不對資產負債表造成影響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目的。

例如,公司有一筆日元貸款,金額為10億日元,期限7年,利率為固定利率3.25%,付息日為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96年12月20日提款,2003年12月20日到期歸還。

公司提款後,將日元買成美元,用於采購生產設備。產品出口得到的收入是美元收入,而沒有日元收入。

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公司的日元貸款存在著匯率風險。具體來看,公司借的是日元,用的是美元,2003年12月20日時,公司需要將美元收入換成日元還款。那麼到時如果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相對於期初匯率),則公司要用更多的美元來買日元還款。這樣,由於公司的日元貸款在借、用、還上存在著貨幣不統一,就存在著匯率風險。

公司為控制匯率風險,決定與中行敘做一筆貨幣互換交易。雙方規定,交易於96年12月20日生效,2003年12月20日到期,使用匯率為USD1=JPY113。這一貨幣互換,表示為:

1、在提款日(96年12月20日)公司與中行互換本金:

公司從貸款行提取貸款本金,同時支付給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向公司支付相應的美元。

2、在付息日(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公司與中行互換利息:

中國銀行按日元利率水平向公司支付日元利息,公司將日元利息支付給貸款行,同時按約定的美元利率水平向中國銀行支付美元利息。

3、在到期日(2003年12月20日)公司與中行再次互換本金:

中國銀行向公司支付日元本金,公司將日元本金歸還給貸款行,同時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向中國銀行支付相應的美元。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於在期初與期末,公司與中行均按預先規定的同一匯率(USD1=JPY113)互換本金,且在貸款期間公司只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正好用於歸還原日元貸款利息,從而使公司完全避免了未來的匯率變動風險。

關於貨幣互換,有幾點需加以說明:

貨幣互換的利率形式,可以是固定換浮動,也可以浮動換浮動,還可以是固定換固定。期限上主要外幣一般可以做到10年。

貨幣互換中所規定的匯率,可以用即期匯率(Spot Rate),也可以用遠期匯率(Forward Rate),還可以由雙方協定取其他任意水平,但對應於不同匯率水平的利率水平會有所不同。

在貨幣互換中,期初的本金互換可以省略,即上例中的a)步驟可以沒有,但對應的美元利率水平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樣,對於那些已經提款使用的貸款,仍然可以使用貨幣互換業務來管理匯率風險。

辦理程序

憑經公司法人代表或有權簽字人簽字、加蓋了公章並有原貸款銀行簽字同意的辦理利率互換申請書,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書,並由原貸款人提供互換交易項下的延續性擔保,到銀行詢價交易。(中外合資、合作以及股份制公司還要提交董事會決議書)

互換權

互換權是帶有一個期權結構的利率互換或貨幣互換交易。具體地說,期權交易雙方就一筆利率互換或貨幣互換交易的各項有關內容達成協議,但期權購買一方有權在未來某一日期(歐式期權)或未來一段時間之內(美式期權),決定上述互換交易是否生效。作為獲得這一權利的代價,期權購買方需要向期權出售方支付一定量的手續費。

利用這一產品,債務人可以在支付一定費用的前提下,獲得一個比較靈活的保護,即當市場向不利方向發展時,可以按照事先約定的水平令互換交易生效,從而鎖定風險;而當市場條件向有利方向發展時,又可以選擇不執行期權,以便在更有利的時機鎖定風險。

⑼ 貨幣互換協議的實例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所羅門兄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與世界銀行環的優惠利率的美元。

閱讀全文

與互換交易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證期貨合肥營業部 瀏覽:436
萬鑫金融是詐騙公司嗎 瀏覽:37
華誼集團燃料電池 瀏覽:313
金融機構與稅務檢查 瀏覽:303
增強金融機構吸引力 瀏覽:466
外匯管理局屬於哪個單位管理 瀏覽:350
2014年5月美元對港幣匯率 瀏覽:233
銀行卡有風險買理財產品 瀏覽:960
銀行金融機構部是分管什麼的 瀏覽:350
深圳恆通金融貸款公司 瀏覽:745
潤靈環球上市公司 瀏覽:22
新黃埔期貨公司 瀏覽:243
杠桿的省力情況有幾種 瀏覽:334
四川美瑋邦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844
鶴崗蘿北融資 瀏覽:334
規定金融資產達300萬 瀏覽:281
慈善信託展望 瀏覽:204
債權融資計劃案例解析 瀏覽:905
金融企業服務農村 瀏覽:718
操盤芝加哥外盤期貨交易筆記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