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國防裝備關鍵質量指標

國防裝備關鍵質量指標

發布時間:2021-08-26 12:00:47

Ⅰ 新形勢下國防建設關於軍隊質量建設的要求

雖然現在中國在有些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工『但是任務還是非常緊的呢;像,美國,印度,日本,他們的軍對都是我們的危脅的,由其是,印度。離我們又進他、雖是買的。但是人家先進呀,所以要有自己的先進武器,比如說;航母,第四代,五代戰機,和先進的導彈,軍隊的整體的建設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高興的是中國有了自己建造一系列的防空體系,

Ⅱ 國防關鍵技術的基本簡介

目前,在新技術革命深入發展、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從軍備競賽為主轉向以綜合國力競爭為主的情況下,以關鍵技術推動經濟發展和提高競爭力,保持武器裝備的質量優勢,在各發達國家已成為一種共識;針對本國經濟條件和科學技術基礎,以滿足國家近期需要為目標,選擇若干關鍵技術優先發展,已成為這些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國防科學技術的一項重要策略。例如美國國防部在1989年制定了國防關鍵技術計劃,並且根據世界形勢和需求的變化,經過多次修訂,目臻完善。

Ⅲ 收集並選擇最喜歡的國防軍事武器一兩件,詳細介紹其性能參數,寫明最喜歡的原因

不一定是單兵武器?
T95重型坦克

車體總長:11.1m
車體寬度:9.85m
車體高度:2.84m
坦克乘員:4人
戰斗全重:95t
車輛裝甲:正面裝甲厚305mm
車載火炮:T5E1型67倍105毫米口徑坦克炮,採用無炮塔結構,運用大長徑比、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備彈62發
方向射界:左11°,右10°,仰角+19.5°,俯角-5°
車載引擎:福特GAF V-8汽油機,410馬力(2600轉/分)最大時速8km/h,3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4個油箱總共可以攜帶400升汽油,最大行程100英里
車輛懸掛:履帶4條,行軍時外側2條可拆卸,每條寬19.5英寸[1]
理由:火力強勁,皮糙肉厚,二戰定點殺神
T34/85
主要性能數據
型號T-34/85
乘員5人
戰斗全重32000kg
單位功率11.5kW/t
單位壓力81.4kPa
車長
炮向前8.100m
炮向後7.520m
車體長6.100m
車寬3.000m
車高(至指揮塔頂)2.743m
火線高2.050m
車底距地高0.400m
履帶寬500mm
履帶中心距2.450m
履帶著地長3.850m
公路最大速度55km/h
越野最大速度43km/h
燃料儲備590L
公路最大行程550km
土路最大行程400km
涉水深(無准備)1.320m
爬坡度58%
側傾坡度47%
攀垂直牆高0.730m
越壕寬2.500m
最小轉向半徑1.5m
發動機型號B2-34或B2-34M
類型4沖程12V 60°水冷柴油機
功率/轉速368kW/1800r/min
傳動裝置
類型機械固定軸
前進檔/倒檔數5/1
轉向裝置類型離合制動
懸掛裝置類型垂直螺旋彈簧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85mm/Зис-с-53/線膛
並列武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7.62mm/дтм/機槍/1挺
航向機槍口徑/型號/類型/數量7.62mm/дтм/機槍/1挺
彈葯基數
炮彈58發
7.62mm機槍彈2394發
射速3~4發/min
理由:量產型號,火力不弱,裝甲得當,炮塔內部空間大,

Ⅳ 裝備製造業技術指標是什麼

裝備製造業預期中打算達到的指數、規格、標准。
裝備製造業又稱裝備工業,是為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而製造各種技術裝備的產業總稱。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其產品范圍包括機械、電子和兵器工業中的投資類製成品,分屬於金屬製品業、通用裝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信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裝備製造業7個大類185個小類。
裝備製造業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作用表現在:
(一)、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動機
裝備製造業佔全國工業各項經濟指標的比重高達20%以上。裝備製造業產品出口額佔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也高達25.46%。1953~1998年期間,我國gdp的年均增長率為7.8%、工業年均增長率為11.9%,而裝備製造業年均增長率為17.6%,比gdp的增長速度高出9.8個百分點,是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動機。
(二)、是吸納勞動力的重要載體。
我國裝備製造業全部從業人員約占工業總數的20%以上。如果考慮到製造業與其他流通業、服務業的關聯性,則製造業間接提供的就業比例更高。
(三)、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根本手段
我國正處在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時期,經濟增長方式的集約化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產量,而是注重效率和質量,以及節約資源和降低污染。集約化的決定性因素是加速技術進步,集約化的物質基礎是開發先進、高效的技術裝備。裝備製造業承擔著為國民經濟各行業和國防建設提供裝備的重任,帶動性強,波及面廣,其技術水平不僅決定了各產業當前競爭力的強弱,而且決定了今後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用先進裝備改造傳統產業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手段。因此,裝備製造業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和通道
裝備製造業是科學技術和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響的產業。技術裝備作為技術載體,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媒介和橋梁,是科研成果從潛在效益轉化為現實效益的重要手段。技術裝備是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產業關聯度大以及出口貿易利益較大的商品。因而,技術裝備是工業發達國家,以至工業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競相角逐的重點,也是世界貿易的主導商品和增長速度最快的商品。
(五)、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重要基礎
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進程中無不高度重視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即使進入信息化社會,仍十分重視以裝備製造業為核心的製造業。以作為裝備製造業工作母機的精密機床為例,它是西方國家對華禁運的重點。1999年5月,美國政府公布的考克斯報告提出要控制對華出口機床;2000年10月12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針對中國等國家的《控制高技術機床出口》的法案。這說明高精度機床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重要。

Ⅳ 國防關鍵技術的主要特點

國防關鍵技術的選擇是由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以及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所決定的。對於不同的國家,國防關鍵技術的內容和發展指標有很大不同。美國是經濟實力和軍事 實力最強、科學技術水平最高的國家,其軍事戰略的目的是稱霸世界,因此把「保證美國武器系統長期質量優勢」作為選擇國防關鍵技術項目的總的標准,並按照這個標准提出幾條具體原則,例如要求應用這些技術能夠 提高現有武器系統的性能,提供新的軍事能力,降低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成本和使用維護費用,能廣泛用於多種重要武器的研製和生產以及有利於加強工業基礎等。能滿足其中一條或幾條原則的技術被判定為國防關鍵技術。美國確定的國防關鍵技術實際上都是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的高技術。

Ⅵ 現代軍事裝備材料的特點

新材料在軍事工業中的應用與發展

一 前言

新材料,又稱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是指新近研究成功的和正在研製中的具有優異特性和功能,能滿足高技術需求的新型材料。人類歷史的發展表明,材料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先導,而新材料則是社會進步的里程碑。

材料技術一直是世界各國科技發展規劃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它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一起,被公認為是當今社會及今後相當長時間內總攬人類全局的高技術。材料高技術還是支撐當今人類文明的現代工業關鍵技術,也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國防工業往往是新材料技術成果的優先使用者,新材料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對國防工業和武器裝備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 軍用新材料的戰略意義

軍用新材料是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物質基礎,也是當今世界軍事領域的關鍵技術。而軍用新材料技術則是用於軍事領域的新材料技術,是現代精良武器裝備的關鍵,是軍用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對軍用新材料技術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加速發展軍用新材料技術是保持軍事領先的重要前提。

三 軍用新材料的現狀與發展

軍用新材料按其用途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兩大類,主要應用於航空工業、航天工業、兵器工業和船艦工業中。

1 軍用結構材料

1.1 鋁合金

鋁合金一直是軍事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結構材料。鋁合金具有密度低、強度高、加工性能好等特點,作為結構材料,因其加工性能優良,可製成各種截面的型材、管材、高筋板材等,以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力,提高構件剛、強度。所以,鋁合金是武器輕量化首選的輕質結構材料。

鋁合金在航空工業中主要用於製造飛機的蒙皮、隔框、長梁和珩條等;在航天工業中,鋁合金是運載火箭和宇宙飛行器結構件的重要材料,在兵器領域,鋁合金已成功地用於步兵戰車和裝甲運輸車上,最近研製的榴彈炮炮架也大量採用了新型鋁合金材料。

近年來,鋁合金在航空航天業中的用量有所減少,但它仍是軍事工業中主要的結構材料之一。鋁合金的發展趨勢是追求高純、高強、高韌和耐高溫,在軍事工業中應用的鋁合金主要有鋁鋰合金、鋁銅合金(2000系列)和鋁鋅鎂合金(7000系列)。

新型鋁鋰合金應用於航空工業中,預測飛機重量將下降8~15%;鋁鋰合金同樣也將成為航天飛行器和薄壁導彈殼體的候選結構材料。隨著航空航天業的迅速發展,鋁鋰合金的研究重點仍然是解決厚度方向的韌性差和降低成本的問題。

2 鈦合金

鈦合金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441~1470兆帕),較低的密度(4.5g/cm3),優良的抗腐蝕性能和在300~550oC溫度下有一定的高溫持久強度和很好的低溫沖擊韌性,是一種理想的輕質結構材料。鈦合金具有超塑性的功能特點,採用超塑成形-擴散連接技術,可以以很少的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將合金製成形狀復雜和尺寸精密的製品。

鈦合金在航空工業中的應用主要是製作飛機的機身結構件、起落架、支撐梁、發動機壓氣機盤、葉片和接頭等;在航天工業中,鈦合金主要用來製作承力構件、框架、氣瓶、壓力容器、渦輪泵殼、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及噴管等零部件。50年代初,在一些軍用飛機上開始使用工業純鈦製造後機身的隔熱板、機尾罩、減速板等結構件;60年代,鈦合金在飛機結構上的應用擴大到襟翼滑軋、承力隔框、起落架梁等主要受力結構中;70年代以來,鈦合金在軍用飛機和發動機中的用量迅速增加,從戰斗機擴大到軍用大型轟炸機和運輸機,它在F14和F15飛機上的用量占結構重量的25%,在F100和TF39發動機上的用量分別達到25%和33%;80年代以後,鈦合金材料和工藝技術達到了進一步發展,一架B1B飛機需要90402公斤鈦材。現有的航空航天用鈦合金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多用途的a+b型Ti-6Al-4V合金。近年來,西方和俄羅斯相繼研究出兩種新型鈦合金,它們分別是高強高韌可焊及成形性良好的鈦合金和高溫高強阻燃鈦合金,這兩種先進鈦合金在未來的航空航天業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陸軍部隊需求具有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多功能的先進加榴炮系統。先進加榴炮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新材料技術。自行火炮炮塔、構件、輕金屬裝甲車用材料的輕量化是武器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保證動態與防護的前提下,鈦合金在陸軍武器上有著廣泛的應用。155火炮製退器採用鈦合金後不僅可以減輕重量,還可以減少火炮身管因重力引起的變形,有效地提高了射擊精度;在主戰坦克及直升機-反坦克多用途導彈上的一些形狀復雜的構件可用鈦合金製造,這既能滿足產品的性能要求又可減少部件的加工費用。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鈦合金由於製造成本昂貴,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近年來,世界各國正在積極開發低成本的鈦合金,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要提高鈦合金的性能。在我國,鈦合金的製造成本還比較高,隨著鈦合金用量的逐漸增大,尋求較低的製造成本是發展鈦合金的必然趨勢。

1.3 復合材料

先進復合材料是比通用復合材料有更高綜合性能的新型材料,它包括樹脂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和碳基復合材料等,它在軍事工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復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耐燒蝕、抗侵蝕、抗核、抗粒子雲、透波、吸波、隱身、抗高速撞擊等一系列優點,是國防工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類工程材料。

1.4.1 樹脂基復合材料

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藝性、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低的密度、抗疲勞性、減震性、耐化學腐蝕性、良好的介電性能、較低的熱導率等特點,廣泛應用於軍事工業中。樹脂基復合材料可分為熱固性和熱塑性兩類。熱固性樹脂基復合材料是以各種熱固性樹脂為基體,加入各種增強纖維復合而成的一類復合材料;而熱塑性樹脂則是一類線性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溶解在溶劑中,也可以在加熱時軟化和熔融變成粘性液體,冷卻後硬化成為固體。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制備工藝容易實現,原料豐富。在航空工業中,樹脂基復合材料用於製造飛機機翼、機身、鴨翼、平尾和發動機外涵道;在航天領域,樹脂基復合材料不僅是方向舵、雷達、進氣道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以製造固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的絕熱殼體,也可用作發動機噴管的燒蝕防熱材料。近年來研製的新型氰酸樹脂復合材料具有耐濕性強,微波介電性能佳,尺寸穩定性好等優點,廣泛用於製作宇航結構件、飛機的主次承力結構件和雷達天線罩。

1.4.3 金屬基復合材料

金屬基復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強度、高的比模量、良好的高溫性能、低的熱膨脹系數、良好的尺寸穩定性、優異的導電導熱性在軍事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鋁、鎂、鈦是金屬基復合材料的主要基體,而增強材料一般可分為纖維、顆粒和晶須三類,其中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已進入型號驗證,如用於F-16戰斗機作為腹鰭代替鋁合金,其剛度和壽命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增強鋁、鎂基復合材料在具有高比強度的同時,還有接近於零的熱膨脹系數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成功地用於製作人造衛星支架、L頻帶平面天線、空間望遠鏡、人造衛星拋物面天線等;碳化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和抗磨損的特點,可用於製作火箭、導彈構件,紅外及激光制導系統構件,精密航空電子器件等;碳化硅纖維增強鈦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溫和抗氧化性能,是高推重比發動機的理想結構材料,目前已進入先進發動機的試車階段。在兵器工業領域,金屬基復合材料可用於大口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彈托,反直升機 / 反坦克多用途導彈固體發動機殼體等零部件,以此來減輕戰斗部重量,提高作戰能力。

1.4.5 陶瓷基復1.4.6 合材料

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以纖維、晶須或顆粒為增強體,與陶瓷基體通過一定的復合工藝結合在一起組成的材料的總稱,由此可見,陶瓷基復合材料是在陶瓷基體中引入第二相組元構成的多相材料,它克服了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已成為當前材料科學研究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方面。陶瓷基復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強度高、熱機械性能和抗熱震沖擊性能好的特點,是未來軍事工業發展的關鍵支撐材料之一。陶瓷材料的高溫性能雖好,但其脆性大。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方法包括相變增韌、微裂紋增韌、彌散金屬增韌和連續纖維增韌等。陶瓷基復合材料主要用於製作飛機燃氣渦輪發動機噴嘴閥,它在提高發動機的推重比和降低燃料消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7 碳-碳復材料
碳-碳復合材料是由碳纖維增強劑與碳基體組成的復合材料。碳-碳復合材料具有比強度高、抗熱震性好、耐燒蝕性強、性能可設計等一系列優點。碳-碳復合材料的發展是和航空航天技術所提出的苛刻要求緊密相關。80年代以來,碳-碳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入了提高性能和擴大應用的階段。在軍事工業中,碳-碳復合材料最引人注目的應用是太空梭的抗氧化碳-碳鼻錐帽和機翼前緣,用量最大的碳-碳產品是超音速飛機的剎車片。碳-碳復合材料在宇航方面主要用作燒蝕材料和熱結構材料,具體而言,它是用作洲際導彈彈頭的鼻錐帽、固體火箭噴管和太空梭的機翼前緣。目前先進的碳-碳噴管材料密度為1.87~1.97克/厘米3,環向拉伸強度為75~115兆帕。近期研製的遠程洲際導彈端頭帽幾乎都採用了碳-碳復合材料。

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發展,飛機裝載質量不斷增加,飛行著陸速度不斷提高,對飛機的緊急制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碳復合材料質量輕、耐高溫、吸收能量大、摩擦性能好,用它製作剎車片廣泛用於高速軍用飛機中。

1.5 超高強度鋼和先進高溫合金

超高強度鋼是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分別超過1200兆帕和1400兆帕的鋼,它是為了滿足飛機結構上要求高比強度的材料而研究和開發的。超高強度鋼大量用於製造火箭發??壓容器和一些常規武器。由於鈦合金和復合材料在飛機上應用的擴大,鋼在飛機上用量有所減少,但是飛機上的關鍵承力構件仍採用超高強度鋼製造。目前,在國際上有代表性的低合金超高強度鋼300M,是典型的飛機起落架用鋼。此外,低合金超高強度鋼D6AC是典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材料。超高強度鋼的發展趨勢是在保證超高強度的同時,不斷提高韌性和抗應力腐蝕能力。

高溫合金是航空航天動力系統的關鍵材料。高溫合金是在600~1200oC高溫下能承受一定應力並具有抗氧化和抗腐蝕能力的合金,它是航空航天發動機渦輪盤的首選材料。按照基體組元的不同,高溫合金分為鐵基、鎳基和鈷基三大類。發動機渦輪盤在60 年代前一直是用鍛造高溫合金製造,典型的牌號有A286和Inconel 718。70年代,美國GE公司採用快速凝固粉末Rene95合金製作了CFM56發動機渦輪盤,大大增加了它的推重比,使用溫度顯著提高。從此,粉末冶金渦輪盤得以迅速發展。最近美國採用噴射沉積快速凝固工藝製造的高溫合金渦輪盤,與粉末高溫合金相比,工序簡單,成本降低,具有良好的鍛造加工性能,是一種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制備技術。

1.6 鎢合金

鎢的熔點在金屬中最高,其突出的優點是高熔點帶來材料良好的高溫強度與耐蝕性,在軍事工業特別是武器製造方面表現出了優異的特性。在兵器工業中它主要用於製作各種穿甲彈的戰斗部。鎢合金通過粉末預處理技術和大變形強化技術,細化了材料的晶粒,拉長了晶粒的取向,以此提高材料的強韌性和侵徹威力。我國研製的主戰坦克125Ⅱ型穿甲彈鎢芯材料為W-Ni-Fe,採用變密度壓坯燒結工藝,平均性能達到抗拉強度1200兆帕,延伸率為15%以上,戰技指標為2000米距離擊穿600毫米厚均質鋼裝甲。目前鎢合金廣泛應用於主戰坦克大長徑比穿甲彈、中小口徑防空穿甲彈和超高速動能穿甲彈用彈芯材料,這使各種穿甲彈具有更為強大的擊穿威力。

1.7 金屬間化合物

金屬間化合物具有長程有序的超點陣結構,保持很強的金屬鍵結合,使它們具有許多特殊的理化性質和力學性能。金屬間化合物具有優異的熱強性,近年來已成為國內外積極研究的重要的新型高溫結構材料。在軍事工業中,金屬間化合物已被用於製造承受熱負荷的零部件上,如美國普奧公司製造了JT90燃氣渦輪發動機葉片,美國空軍用鈦鋁製造小型飛機發動機轉子葉片等,俄羅斯用鈦鋁金屬間化合物代替耐熱合金作活塞頂,大幅度地提高了發動機的性能。在兵器工業領域,坦克發動機增壓器渦輪材料為K18鎳基高溫合金,因其比重大、起動慣量大而影響了坦克的加速性能,應用鈦鋁金屬間化合物及其由氧化鋁、碳化硅纖維增強的復合輕質耐熱新材料,可以大大改善坦克的起動性能,提高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此外,金屬間化合物還可用於多種耐熱部件,減輕重量,提高可靠性與戰技指標。

1.8 結構陶瓷

陶瓷材料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技術材料,它已經由單相陶瓷發展到多相復合陶瓷。結構陶瓷材料因其耐高溫、低密度、耐磨損及低的熱膨脹系數等諸多優異性能,在軍事工業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國內外對軍用發動機用結構陶瓷進行了內容廣泛的研究工作,如發動機增壓器小型渦輪已經實用化;美國將陶瓷板鑲嵌在活塞頂部,使活塞的使用壽命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提高了發動機的熱效率。德國在排氣口鑲嵌陶瓷構件,提高了排氣口的使用效能。國外紅外熱成像儀上的微型斯特林製冷機活塞套和氣缸套用陶瓷材料製造,其壽命長達2000小時;導彈用陀螺儀的動力靠火葯燃氣供給,但燃氣中的火葯殘渣對陀螺儀有嚴重損傷,為消除燃氣中的殘渣並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需研究適於導彈火葯氣體在2000oC下工作的陶瓷過濾材料。在兵器工業領域,結構陶瓷廣泛應用於主戰坦克發動機增壓器渦輪、活塞頂、排氣口鑲嵌塊等,是新型武器裝備的關鍵材料。目前,20~30毫米口徑機關槍的射頻要求達到1200發/分以上,這使炮管的燒蝕極為嚴重。利用陶瓷的高熔點和高溫化學穩定性能有效地抑制了嚴重的炮管燒蝕,陶瓷材料具有高的抗壓和抗蠕變特性,通過合理設計,使陶瓷材料保持三向壓縮狀態,克服其脆性,保證陶瓷襯管的安全使用。

2 軍用功能材料

2.1 光電功能材料

光電功能材料是指在光電子技術中使用的材料,它能將光電結合的信息傳輸與處理,是現代信息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光電功能材料在軍事工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碲鎘汞、銻化銦是紅外探測器的重要材料;硫化鋅、硒化鋅、砷化鎵主要用於製作飛行器、導彈以及地面武器裝備紅外探測系統的窗口、頭罩、整流罩等。氟化鎂具有較高的透過率、較強的抗雨蝕、抗沖刷能力,它是較好的紅外透射材料。激光晶體和激光玻璃是高功率和高能量固體激光器的材料,典型的激光材料有紅寶石晶體、摻釹釔鋁石榴石、半導體激光材料等。

2.2 貯氫材料

某些過渡簇金屬,合金和金屬間化合物,由於其特殊的晶格結構的原因,氫原子比較容易透入金屬晶格的四面體或八面體間隙位中,形成了金屬氫化物,這種材料稱為貯氫材料。

在兵器工業中,坦克車輛使用的鉛酸蓄電池因容量低、自放電率高而需經常充電,此時維護和搬運十分不便。放電輸出功率容易受電池壽命、充電狀態和溫度的影響,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坦克車輛起動速度會顯著減慢,甚至不能起動,這樣就會影響坦克的作戰能力。貯氫合金蓄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耐過充、抗震、低溫性能好、壽命長等優點,在未來主戰坦克蓄電池發展過程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3 阻尼減震2.4 材料

阻尼是指一個自由振動的固體即使與外界完全隔離,它的機械性能也會轉變為熱能的現象。採用高阻尼功能材料的目的是減震降噪。因此阻尼減震材料在軍事工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外金屬阻尼材料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船舶、航空、航天等工業部門。美國海軍已採用Mn-Cu高阻尼合金製造潛艇螺旋槳,取得了明顯的減震效果。在西方,阻尼材料及技術在武器上的應用研究工作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一些發達國家專門成立了阻尼材料在武器裝備上應用的研究機構。80年代後,國外阻尼減震降噪技術有了更大的發展,他們藉助CAD/CAM在減震降噪技術中的應用,把設計-材料-工藝-試驗一體化,進行了整體結構的阻尼減震降噪設計。我國在70年代前後進行了阻尼減震降噪材料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阻尼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主要用於製造火箭、導彈、噴氣機等控制盤或陀螺儀的外殼;在船舶工業中,阻尼材料用於製造推進器、傳動部件和艙室隔板,有效地降低了來自於機械零件嚙合過程中表面碰撞產生的振動和雜訊。在兵器工業中,坦克傳動部分(變速箱,傳動箱)的振動是一個復雜振動,頻率范圍較寬,高性能阻尼鋅鋁合金和減振耐磨表面熔敷材料技術的應用,大大減輕了主戰坦克傳動部分產生的振動和雜訊。

2.5 隱身材料

現代攻擊武器的發展,特別是精確打擊武器的出現,使武器裝備的生存力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單純依靠加強武器的防護能力已不實際。採用隱身技術,使敵方的探測、制導、偵察系統失去功效,從而盡可能地隱蔽自己,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搶先發現並消滅敵人,已成為現代武器防護的重要發展方向。隱身技術的最有效手段是採用隱身材料。國外隱身技術與材料的研究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起源在德國,發展在美國並擴展到英、法、俄羅斯等先進國家。目前,美國在隱身技術和材料研究方面處於領先水平。在航空領域,許多國家都已成功地將隱身技術應用於飛機的隱身;在常規兵器方面,美國對坦克、導彈的隱身也已開展了不少工作,並陸續用於裝備,如美國M1A1坦克上採用了雷達波和紅外波隱身材料,前蘇聯T-80坦克也塗敷了隱身材料。

隱身材料有毫米波結構吸波材料、毫米波橡膠吸波材料和多功能吸波塗料等,它們不僅能夠降低毫米波雷達和毫米波制導系統的發現、跟蹤和命中的概率,而且能夠兼容可見光、近紅外偽裝和中遠紅外熱迷彩的效果。

近年來,國外在提高與改進傳統隱身材料的同時,正致力於多種新材料的探索。晶須材料、納米材料、陶瓷材料、手性材料、導電高分子材料等逐步應用到雷達波和紅外隱身材料,使塗層更加薄型化、輕量化。納米材料因其具有極好的吸波特性,同時具備了寬頻帶、兼容性好、厚度薄等特點,發達國家均把納米材料作為新一代隱身材料加以研究和開發;國內毫米波隱身材料的研究起步於80年代中期,研究單位主要集中在兵器系統。經過多年的努力,預研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該項技術可用於各類地面武器系統的偽裝和隱身,如主戰坦克、155毫米先進加榴炮系統及水陸兩用坦克。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製的第四代超音速殲擊機,其機體結構採用復合材料、翼身融合體和吸波塗層,使其真正具有了隱身功能,而電磁波吸收型塗料、電磁屏蔽型塗料已開始在隱身飛機上塗裝;美國和俄羅斯的地對空導彈正在使用輕質、寬頻帶吸收、熱穩定性好的隱身材料。可以預見,隱身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已成為世界各國國防技術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四 我國軍用新材料的產業化趨勢

應用於軍事工業中的新材料均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因而軍用新材料的產業化速度普遍比較緩慢。世界范圍內的軍用新材料正向功能化、超高能化、復合輕量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由此看來,鈦合金、復合材料和納米材料在軍事工業中具有十分良好的產業化前景。

4.1 鈦合金

鈦是20世紀五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性能優異、資源豐富的金屬。隨著軍事工業對高強低密度材料需求的日益迫切,鈦合金的產業化進程顯著加快。在國外,先進飛機上鈦材重量已達到飛機結構總重的30~35%。我國在「九五」期間,為滿足航空、航天、艦艇等部門需要,國家把鈦合金作為新材料的發展重點之一,預計「十五」將成為我國鈦合金新材料新工藝的高速發展時期。

4.2 復合材料

軍事高技術的發展要求材料不再是單一的結構材料,在這種條件下??國在先進復合材料的研製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它在「十五」期間的發展會更加引人注目。21世紀復合材料的發展方向是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

4.4 納米材料

納米技術是現代科學和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不僅涉及到現有的一切基礎性科學技術領域,而且在軍事工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未來戰爭突然性的急劇增大,各種探測手段越來越先進。為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隱身技術在軍事領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納米材料對雷達波的吸收率較高,從而為兵器隱身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Ⅶ 誰能幫我詳細分析一下目前我過的軍事裝備以及國防戰鬥力指數 不要吹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中國軍力排名世界第二的報告近日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再過10年,2020年的中國軍力是否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選擇了三個評估要素:軍費、人員、裝備。而評估方式只看數量、不論質量。比如,在對軍費的評估中,只看到軍費大幅度增長,沒有看到,除去還舊賬、養人員、搞訓練、戰場建設和設備維修外,真正發展裝備剩不下幾個錢。在對人員的評估中,其實人數越多越應減分而不是加分,因為人員多說明裝備落後,需要耗費的軍費多。而且還應計算軍隊人員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個人經歷、實戰經驗等等,很明顯,這些方面中國軍隊全都不佔優勢。裝備也不是靠數量取勝的。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擁有10759艘艦艇,可現在只有283艘,你能說美國海軍的軍力下降了嗎?況且,核武器正在面臨大削減,坦克、飛機、艦艇這樣的作戰平台不再是衡量軍事力量的重要指標,相反,C4ISR(指揮、控制、通信、情報、計算機、偵察監視)、信息戰、精確打擊武器和新概念作戰平台才是衡量一支現代化軍隊力量強弱的重要指標。

綜合權衡上述各要素,如果對2020年中國軍力進行一下世界排名的話,我認為屆時中國綜合軍事力量應排在美、俄、英、法之後,位居第五。細分來看,在核力量方面,無論是在導彈運載工具還是分導彈頭方面,中國不會排在上述四國前面。第二炮兵在C4ISR、信息戰、精確打擊武器和新概念作戰平台等要素方面也排在第五。

在海軍力量方面,由於中國海軍缺乏萬噸級以上的水面戰斗艦艇,排名只能屈居第八,排在美、俄、英、法、日、意、印之後。潛艇兵力由於中國海軍核潛艇數量少,應排在美、俄、英、法之後,居第五。

在空軍力量方面,由於中國空軍缺乏超音速巡航和隱身能力的四代戰機和高性能無人機,只能排在美、俄、英、法、日、印之後。這個排名,隨著美國四代機的大量外售和俄印五代機的研製及裝備,中國空軍軍力的排名可能還要往後順延。

在陸軍力量方面,由於缺乏大量先進的直升機和無人機,排名大幅後延,排在美、俄、英、法、日、印之後,居第七。

目前,中國軍隊正處在從半機械化向機械化轉型的過程中,信息化剛剛起步。到2020年,中國軍隊基本上實現機械化。信息化有了較大的發展,在信息化方面的排名差不多在第七位。

我認為,如果再過30年,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0周年的時候,中國的軍事力量才有可能上升到第二位。
補充回答: 根據國際裁軍組織2005年的世界軍事實力排名

中國的綜合戰爭實力排世界3位(美國、俄羅斯、中國)
綜合軍事力量排世界4位(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
常規軍事力量排世界7位(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
核軍事力量排世界5位(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
陸軍軍事力量排世界2位(俄羅斯、中國、美國、)
空軍軍事力量排世界6位(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中國)
海軍軍事力量排世界6位(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法國、中國)

*注1 :國家的綜合戰爭實力包括很多方面(軍事力量、國防動員能力、戰爭潛力等等)。綜合戰爭實力及表示一個國家的戰爭能力。

*注2 :陸軍排名並不是只重視技術,數量也是影響排名的重要方面。
(數量是最普遍的優勢——[德]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注3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能自行設計生產軍用飛機的國家。(殲10 和FC-1的設計和生產使中國成為了真正的空軍強國)

*注4 :海軍是中國最薄弱的環節。 繼續追問: 繼續繼續 還不夠客觀 還有 中國陸軍除了人多外 戰斗已經不如美國大兵了 國防動員能力更不用說,幾乎是全亞洲最差的 「 *注3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能自行設計生產軍用飛機的國家。(殲10 和FC-1的設計和生產使中國成為了真正的空軍強國)」 純屬中國政府吹出來的 大陸空軍連台灣都比不上 我要最客觀最真實的 補充回答: 這已經很客觀了,中國沒你想像的那麼弱。戰斗已經不如美國大兵,不知道你在哪裡聽說的,國防動員能力在汶川大地震是就可見一斑了,全國人民上下一心,要真打起仗來,中國人民會很團結的。殲10 已被國際公認為3代半戰機,雖說不是最先進的,但也算是在世界前列,台灣要不是進口美國殲擊機連空軍都沒有,跟大陸根本沒法比。這是最客觀的了,根據國際裁軍組織的世界軍事實力排名,中國排第三,況且還是2005年,希望你別太小瞧自己的祖國!!!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補充回答: 1、 美國:全球戰略進攻型軍隊,公認的超級大國,其建立在最發達的工農業生產上,地緣環境好,抗制裁能力超強,其良好的硬體和形象對世界各地精英有強大的吸引力。憑借2戰和戰後中東地區的沖突,在5大洲都有駐扎大量精銳部隊,控制了歐亞多國的政局。(海軍和空軍武器質量總體領先全球,數量是西歐和日本的總和),信息技術先進,空間技術一流,具有太空戰實力,海空軍實力優勢明顯,作戰理念先進,特點是先發制人,深入敵國作戰,把威脅(包括對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的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中俄實行談判-遏制政策,盡量避免直接作戰,對其他國家,實行非友即敵政策,設法盡量軍事打擊敵對國,此戰略在911後在國內受到更多支持。在做為頭號強國的幾十年內,在全球范圍內多次發動中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勝多敗少,有時陷入泥潭,但對其自身利益不構成致命影響。

2、 俄羅斯:亞歐大陸戰略進攻型軍隊,技術基礎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數量上仍跟美國不相上下,但是工農業生產相對落後,國內資源非常豐富,抗制裁能力超強,軍人素質一流,且能吃苦耐勞,紀律嚴明,空間技術優勢明顯,但近年落後於美國。本土外作戰的能力一直偏弱,海空軍因為多國的戰略包圍而活動受限制。

3、 法國:全球性軍隊,微型超級大國,工農業非常發達,體系完整,但因為國小人少,戰略資源缺乏,抗制裁能力較弱,北約內部獨立的軍事大國,海空軍隊戰鬥力強而靈活,空間技術在歐洲優勢明顯,國內精英渴望制定政策協調歐盟各國的利益使歐洲一體化最終統一,以遏制大國對西歐的控制,(2004-2005年獨力控制非洲一個跟伊拉克實力相當的國家,這點較美國成功)。

4、 英國:全球性軍隊,但軍工業體系欠完整,太空作戰發展相對落後,故常擔當美、法等國的追隨者,工業發達,國內戰略資源比較豐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歐各國中最強,20世紀90年代以後英國空間、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總體實力有回升勢頭,軍隊作戰思想非常先進,文化底蘊深厚,重視情報收集,持久戰、反游擊戰歷史悠久。

5、 德國:歐洲地區性的軍隊,工業生產力非常強,技術尖端,但因美、法的雙重控制體系欠完整,因為國小封閉,抗制裁力很弱,其國民素質一流,文化深厚,戰斗意志和戰術思想聞名世界而富有創造力,陸軍戰鬥力在歐洲首屈一指。

6、 日本:地區性軍隊,戰後在美國的重點支持下,工業生產非常發達,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但抗制裁能力較弱,在未被完全孤立的情況下能在短時間內武裝為亞洲超強的戰鬥力,民性兇悍而殘忍,組織紀律性很強。

7、 義大利:明顯受制於美國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性的軍隊,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令美國在戰後對其重點培養,使其在戰後由弱小而半分裂的弱國成為軍事實力和潛在武器生產力名列世界前列的強國。

8、 韓國:東北亞重要軍事力量,但受制約於美日,地方狹窄,抗制裁能力很弱,新興發達的工業和技術大國,國民民族意識非常強,民性兇悍,組織紀律一流。

9、 西班牙:類似於義大利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性軍隊,曾經被國際孤立,加入北約和歐盟時間較晚,近年海空軍力量在美國和歐盟的支持下發展迅速,非常積極地參加美國和法國主導的對國際熱點地區的控制,擴展勢力范圍很快。

10、 中國大陸:防禦性的大國軍隊,軍事工業部門比較齊全,初步具有空間戰和信息戰的能力,但軍隊總體科技水平偏低,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主要高新技術常依靠對國外產權的引進,而任何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輸出設限重重。國民重視教育,有很強的創造力和靈活性,然而自身發明創造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而常被別國利用。因為人多優質地少,周邊強弱敵對勢力林立,且缺少對海外資源的控制,國內資源現已經超負荷運用,抗制裁封鎖的能力較弱,民性比較溫良,過分依賴和相信聯合國,遵循與鄰為善,缺乏侵略性,官方對政治學習的重視程度甚於提高技戰水平。但由於人民勤勞堅韌,文化底蘊深厚,在國民生存權受威脅之時,智慧能充分用到戰爭中,國家維系了數千年不倒。

11、 以色列:以攻為守的小國先進軍隊,國家很小,生存環境惡劣,周邊強敵林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不被國際社會支持。國民重視教育,文化底蘊深厚,重視軍事而不濫用武力,武器和戰術的創造性非常強,在長期戰爭中屢戰屢勝。

12、 澳大利亞:地區性的軍隊,軍工業技術比較先進而生產規模較小。而且門類比較單一,海上力量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居重要地位,由於資源豐富且國民素質很高,抗制裁力和潛在戰鬥力很強

13、 瑞典:歐洲防禦性的軍隊,非北約成員國,國家規模很小,軍工業非常發達,能自主研製和大規模生產先進武器,主張和平和中立,國民素質非常高,軍內民主、平等、廉潔,紀律嚴明,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勇猛異常,這是中國軍隊的典範。

14、 奧地利:歐洲防禦性的軍隊,國家規模很小,國小封閉,資源極其匱乏,但集中了美歐以及國際社會大量的科研機構,使其軍事工業非常發達,歐洲中世紀後極權思想的故鄉,民性兇悍而好戰,納粹勢力在此屢次死灰復燃,但都在美法的壓力下被平息。

15、 荷蘭:進攻性的全球化軍隊,但都是追隨西方其他大國,經濟發達而軍工業欠發達,但具有系統性,大量購買美歐先進的武器,民主自由思想深厚,在強敵入侵之時總能打出賞心悅目的持久戰、游擊戰。這也是我國軍隊學習的模範。

16、 烏克蘭:東歐防禦性的軍隊,資源豐富,處於戰略地理位置,軍事工業基礎很強,但缺乏有效管理,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長期游移不定,政治上的缺乏主見讓其在軍事思想、技術走向後繼發展上趨向緩慢。

17、 加拿大:國情跟澳大利亞差不多,海空軍相對落後,地面部隊較強。

18、 中國台灣:防禦性的軍隊,技術比較先進,而且長期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和大陸人一樣,民性比較溫和,缺乏侵略性,但在生存權受威脅的時候能頑抗到底,軍內缺乏團結和民主風氣,訓練懈怠,腐敗嚴重,使美國人的支持大打折扣。

19、 印度:只有防禦實力的軍隊,俄羅斯長期為其提供最先進的武器,國家大人口多,但民性不好戰,先進的技術只被少數人掌握,軍隊規模大而總體落後,政府喜歡講大話、空話,缺乏戰爭勝利的歷史,在強敵面前長期只是少數人的抵抗,近年經濟發展迅速,但未能解決邊境地區的沖突。

20、 巴基斯坦:防禦性的軍隊,伊斯蘭世界中頭號強國,相對印度國內經濟和軍工業生產更落後,但得到中、美兩大國以及伊斯蘭世界長期支持,政府運轉穩健,講究現實主義,國民文化素質很低,崇武而好戰,跟印度形成南亞兩個均勢的對立大國 繼續追問:
要看清自己的不足才能獲得最大的發展! 戰機厲害怎樣? 大陸最好的駕駛員比不上台灣最差的,台灣的駕駛技術是世界公認的 早在打越戰的時候要不是人家老蔣派兩架戰機低空飛行 一直炸到越南首都,要不是這樣,老毛哪有打的那麼順利?! 其實大陸軍隊弊端多多 要真打起仗來 我國一定會淪陷 還有,我國現在的海軍足以和美軍的太平洋艦隊抗衡了 要是不能再客觀點的話就算了
繼續追問: 那20點就差不多了 雖然我們的見解不同,但我相信我們都是為了祖國未來的發展的。有時間的話我們多點交流交流吧。OK? 補充回答: 那就先把我選為滿意答案再交流吧、OK? 繼續追問: 沒問題~~~~

Ⅷ 什麼是國防高科技

國防高科技名詞
國防高技術 (defense high technology) 國防高技術是特指根據國防現代化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那部分高技術,是高技術武器的基礎。高技術武器則是國防高技術綜合集成的物化形式。國防高技術又是整個 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科技發展史上,基於國防的特殊需要,科學技術成果往往是產生於並首先應用於軍事領域,然後再逐漸推廣到民用領域。國防高技術通常都是前沿的高技術,對整個高技術的發展起著先導和帶動作用。實際上,大部分高技術都具有軍民兩用性。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深入發展,「軍用」與「民用」的界線已變得越來越模糊。一方面,現有絕大部分國防高技術都有用於民品生產的潛力,為發展經濟服務;另一 方面,市場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先進民用技術適合軍事需要。國防高技術的內容十分廣泛。從目前情況看,發展 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航天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技術群,而生物技術和海洋技術的未來 發展也將在國防高技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概括地說,國防高技術應包括兩個層次的技術。一是支撐高技術武器 裝備研製的共性基礎技術,如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和動力技術、 模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二是針對武器裝備功能需要的應用技術,如探測技術、精確制導技術、C(U3)I系統 技術、電子對抗技術、隱身技術、反隱身技術、航天技術、核武器技術和先進防禦技術等。 #國防關鍵技術 (defense critical technology) 在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進程中,客觀存在著這樣一些 技術,它們對提高武器裝備、航天系統的性能,對形成新的軍事能力、增強威懾能力以及對提高研製工作的效率 ,都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對國防科學技術以至整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有較大的帶動作用。這些技術稱為國 防關鍵技術。目前,在新技術革命深入發展、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從軍備競賽為主轉向以綜合國力競爭為主的情 況下,以關鍵技術推動經濟發展和提高競爭力,保持武器裝備的質量優勢,在各發達國家已成為一種共識;針對本 國經濟條件和科學技術基礎,以滿足國家近期需要為目標,選擇若干關鍵技術優先發展,已成為這些國家發展科 學技術特別是國防科學技術的一項重要策略。例如美國國防部在1989年制定了國防關鍵技術計劃,並且根據世界 形勢和需求的變化,經過多次修訂,目臻完善。國防關鍵技術的選擇是由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以及經濟實力和科 學技術水平所決定的。對於不同的國家,國防關鍵技術的內容和發展指標有很大不同。美國是經濟實力和軍事 實力最強、科學技術水平最高的國家,其軍事戰略的目的是稱霸世界,因此把「保證美國武器系統長期質量優 勢」作為選擇國防關鍵技術項目的總的標准,並按照這個標准提出幾條具體原則,例如要求應用這些技術能夠 提高現有武器系統的性能,提供新的軍事能力,降低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成本和使用維護費用,能廣泛用於多 種重要武器的研製和生產以及有利於加強工業基礎等。能滿足其中一條或幾條原則的技術被判定為國防關鍵技 術。美國確定的國防關鍵技術實際上都是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的高技術。 #數字化戰場 (digitizing the battlefield — DB) 海灣戰爭以後,美國陸軍根據未來戰爭的要求,提出 一項「21世紀部隊」的現代化計劃。實現戰場數字化是這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數字化戰場,是以計算 機信息處理技術為基礎,把文字、話音、圖象等多種形式的信息都變成數字編碼,通過無線電台、衛星通信、 光纖等傳輸手段,把戰場指揮部、各參戰部隊。單件武器直至單兵以及後勤分隊聯系起來,形成縱橫交錯的戰 場計算機通信網路,實現上下左右近實時的信息交換,最大限度地實現戰場信息共享,使陸軍各級部隊更快、更 有效地利用信息,及時掌握戰場態勢,優化指揮控制功能,提高部隊的戰鬥力、生存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例如 ,在這個通信網路中,陸軍通用地面站接收從衛星、偵察機和地面偵察系統獲取的目標信息,通過數字化系統迅 速傳輸給指揮中心,使指揮官及時了解戰場態勢,迅速做出決策,下達作戰命令。把信息直接傳輸給武器系統,可 幫助射手及時發現和摧毀目標。又如,車際通信系統可溝通戰車之間的聯系,某輛戰車發現目標,可及時通知處 在有利射擊位置的另一輛戰車進行攻擊。單兵數字化裝備又稱「士兵C(U3)系統」,包括士兵計算機、無線電台 、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微型攝像機等,可在士兵之間、士兵與其他武器和指揮部之間傳輸數字信息,及時通 報敵情,同時幫助士兵辨別方向、識別敵我和進行精確射擊。實現戰場數字化,使戰場的透明度增加,作戰指揮 效能大大提高,反應速度加快,部隊協同作戰能力增強,後勤保障更加有力。信息技術是戰場數字化的基礎。利 用數字化設備對現有武器系統進行數字化改造,是實現戰場數字化的有效途徑。美國陸軍正在實施戰場數字化 計劃,1994年已組建第一個營級試驗性數字化部隊,1996年將建成數字化旅,1997年建成數字化師,到2010年實現整個陸軍數字化。美國海軍和空軍,以及其他發達國家的軍隊也有類似的計劃。未來戰爭是以信息戰為特徵的戰爭,實現數字化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

Ⅸ 現代國防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現代國防的基本特徵:

1、現代國防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現代國防,已成為綜合國力的對抗。綜合國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經濟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國防力等組成。

2、戰爭潛力能否轉化為戰爭實力是現代國防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

3、現代國防既是一種國家行為又是一種國際行為:現代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把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安全與發展利益同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日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已成為整個人類的共同奮斗目標。

4、現代國防具有多層次的目標體系:政治、經濟對現代國防影響程度的不斷加深,使現代國防呈現出多層次的目標體系。從范圍上,可分為自衛目標、區域目標和全球目標。

(9)國防裝備關鍵質量指標擴展閱讀:

按照1997年《國防法》的規定,國防的目的是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不難看出,主要是聚焦捍衛國家的生存權。按照2015年《國家安全法》對國家安全的規定: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這是對國家發展的戰略空間狀態進行的重新認識和規劃,需要國防為戰略空間拓展提供安全保障。可見,國防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和挑戰變了,國防目的也必須隨之改變。

Ⅹ 國軍標質量體系認證機構有哪些聽說有七家

有資格發國軍標認證的機構有4家,軍工行業內比較權威
1.北京天一正認證中心
北京天一正認證中心有限公司(BTCC)1995年成立,是最老牌的國軍標認證機構,2002年經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批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是具備國家認可資格的第三方管理體系認證機構。公司是以中國航天系統下屬708標准化研究所為依託,從事GJB認證。軍方認可度高
2、新時代認證
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在1992年由原國防科工委組建,後劃歸解放軍總裝備部屬事業單位,現隸屬於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合同監管局。是國家最早開展GJB認證的單位,也是目前參與編制GJB9001C-2017標准單位,軍工行業認可度高。目前只對軍工企業以及整機生產企業進行認證。。新時代只受理強制認證目錄之內的產品。如果你的產品不此目錄內,即使花錢,新時代也是不會受理的。因為新時代的認證是免費的,由國家撥款,也就是說不受理民營私營企業的GJB認證
3、軍友認證
北京軍友誠信質量認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友認證」)隸屬於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原協作配套中心)。是原國防科工委授權(科工人〔2007〕314號)開展軍工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第三方認證機構。2010年11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科工人〔2010〕1638號文)授權開展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2015年11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許可辦函〔2015〕567號)進一步授權為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機構。
軍友認證開展GJB認證由於其自身隸屬國防科工局,而中國12家軍工企業全部隸屬於國防科工局,因此軍友認證是目前除新時代認證之外,軍工行業認可度高的單位。軍友認證要求比較嚴格,審核流程時間比較長。公司目前狀況及條件暫不適合申請軍友認證。
4、賽寶認證
賽寶認證中心(以下簡稱賽寶認證)是國內最早的認證機構,其前身為成立於1956年的「中國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研究所」審查部,該研究所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從事產品質量與可靠性研究的國家級科研機構。現隸屬於國家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通過對以上幾家認證機構分析,認可度最高的是新時代認證,公司的現狀不能申請新時代認證;
其次是北京天一正認證中心,最後剩餘二家認證機構中認可度高的是賽寶(僅限於認證范圍通用性高,專業性在電子行業最高,其他行業一般),

閱讀全文

與國防裝備關鍵質量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企業服務農村 瀏覽:718
操盤芝加哥外盤期貨交易筆記 瀏覽:818
最近出事的21家金融機構 瀏覽:680
5迦納對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628
比特幣合約5x杠桿怎麼計算 瀏覽:913
7月21汽油價格 瀏覽:734
去融資公司貸款讓先給費用 瀏覽:684
國葯控股融資租賃副總 瀏覽:350
常見的理財產品類型有哪些 瀏覽:489
貸款購車金融公司黃了怎麼辦 瀏覽:578
員工傭金如何入賬 瀏覽:14
客人傭金收稅 瀏覽:162
期貨公司資金挪用 瀏覽:586
韓國keb外匯銀行 瀏覽:246
交易開拓者畫k線 瀏覽:295
君正集團股票漲停 瀏覽:536
國信期貨蘋果版 瀏覽:588
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考試 瀏覽:627
收入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瀏覽:976
西水股份為何大漲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