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的中美匯率戰爭是什麼回事
中國囤積了大量美金外匯,但美金由美聯儲發行,不由國家控制,且不與實物(黃金)相掛鉤,所以當美國想減少自己債務的時候便貶值,其他國家自然就得到廢紙一堆,,相當於你買一橘子五塊,想賣出去的時候發現就值三塊了,你賠錢賣出,美國一收,在提高匯率,再以五塊往外賣,就是在賺錢,損傷外匯儲備國經濟
2. 3.26中美貿易戰對黃金有什麼影響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美之間貿易摩擦不斷加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是個很大的問題
3. 中美貿易戰和黃金走勢有什麼關系
亂世藏金。
4. 美元與黃金的價格關系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網路知道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清院流水
新手
4月17日 17:22 美國的進口依存度60% 而平均每人每天的石油消費23桶 進口的出產地
中美 美國內以沒有開采可能! 利弊里可想
那麼黃金同理!是象徵
揪錯 ┆ 評論 ┆ 舉報
5. 國際金價暴跌,那麼中美匯率有可能回升么
這是相對來說不一定的,因為現在社會上說在幾年前美國經濟牛逼,所以美元與黃金掛鉤,可等到後來美國經濟逐漸衰退,美國中央政府停止了掛鉤,所以現在的美元並沒有與黃金掛鉤,因此按道理來說可能不會。
6. 「中美」號黃金謎團是什麼
瘋狂淘金潮
加利福尼亞是美國西海岸的第一大州,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盛產黃金,因此又稱「黃金之州」。1542年,葡萄牙航海家羅德里·奎茲首次抵達加州;1768年,西班牙在此建立了殖民統治;1848年,詹姆斯·馬歇爾在一座鋸木場附近發現了黃金礦藏,由此引發了規模空前的淘金潮;1850年,加利福尼亞加入美國聯邦。
加利福尼亞風景優美,有迷人的海灘,壯麗的峽谷,峻拔的山峰,美麗的湖泊,然而,這一切都比不上黃金的魅力。1834年,一位瑞士商人奧古斯特·蘇特為了逃避債務來到美國,經過五年的艱辛創業,他成了加利福尼亞的養牛大王和一位頗有名望的人。當時加利福尼亞還屬於剛剛從西班牙獨立出來的墨西哥,一位叫做胡安·阿爾瓦拉多的墨西哥總督便將薩克拉門托河流域的大片土地贈給了他。在蘇特的悉心經營下,這里很快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也就是今天加利福尼亞首府薩克拉門托的雛形。1847年冬,蘇特繼續擴展自己的產業,他准備建造一座鋸木場,並請當地一位木匠詹姆斯·馬歇爾來幫忙。為了方便原料和成品運輸,鋸木場建在河邊。1848年1月,馬歇爾在勘測鋸木場周圍環境時,偶然在河中發現了金光閃閃的不明物,他用鐵鍬撈起仔細看時,發現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金礦粒和石英礦粒。馬歇爾立即策馬趕到蘇特家中報告此事,數日後蘇特親自前往進行考察,證明馬歇爾的發現屬實,他們悄悄開始商量淘金的事。
當時為蘇特駕車的馬車夫雅格布·維特梅是一個腦袋有些不太清楚的酒鬼,經常在喝醉之後胡言亂語,他逢人便說鋸木場里發現金礦的事。結果數日之內,瘋狂的人們便成群結隊地湧向蘇特的鋸木場,一陣燒殺搶掠之後,此處瞬間被夷為平地。無可奈何之下,蘇特帶著唯一的紀念品——用馬歇爾第一次發現的金子鑄成的一枚金戒指,黯然離開了加利福尼亞。
淘金潮很快席捲整個加利福尼亞以及美國北部地區,甚至波及到整個世界。所有企圖一夜之間僥幸暴富的人都聚集到了這里,商人、農民、士兵、流浪漢,他們全都丟下自己的老本行,風塵僕僕趕到這里,然後就是挖、挖、挖,幾乎挖遍了每一寸土地。當時生活條件非常艱難,物價飛漲,瘧疾流行,為了礦石的爭奪和斗毆時時發生,有因此而死的人,也有藉此發了大財的人,比如運金的和賣水的。
據說在1848年後的10年中,加利福尼亞出土的黃金抵得上西班牙人數個世紀里在南美洲搜刮的財富總量。據當時一家負責黃金運輸的「太平洋郵政公司」統計,在它營業的前4年裡,就運出了相當於1.22億美元的金粉和金條,而美國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加州金礦的支撐。
神秘黃金湖
在狂熱的淘金潮中,人人都在做著異想天開的黃金夢,其中就有一位叫做理查德·斯托達德的報社記者。當他於1848年12月的一天在報紙上看到關於加利福尼亞金礦的報道後,第二天便辭了職,孤身一人帶著簡單的裝備來到了加利福尼亞。
他先是加入了一支探險隊,但探險隊的向導在試圖帶著他們走一條近路時迷失了方向,他們轉了幾圈也沒能到達目的地,反而水斷糧絕,很狽不堪。斯托達德就在這時和他的一個同伴離開了隊伍,一路打獵來到一處山間的小湖畔。當第二天早晨起來他們到湖邊洗刷時,卻猛然發現了湖中金光閃閃的波紋,這時太陽還沒有升起,他們一下子就想到了看見的東西,興奮得又跳又叫。湖底鋪滿了金沙!於是他們趕快撈了一些裝滿隨身攜帶的口袋,並對周圍的地形做了詳細的記錄,然後准備離開。
然而他們的行為驚動了這一帶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早就恨透了這幫到處騷擾他們土地和礦藏的白人,於是在隱秘的地方襲擊了他們。斯托達德的同伴中箭身亡,斯托達德也身負重傷,一瘸一拐,無法走遠,只得在一處小山洞裡躲避。隨後他將隨身攜帶的金子藏在那兒,獨自一人下山去尋找幫手。
在一處小酒館里,他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而黃金湖的消息也因此不翼而飛。媒體對此大為宣傳,致使附近一帶聚集了大量的圖謀不軌者。1850年2月,斯托達德身體康復後,秘密召集了一幫人馬准備前往尋金,但在出發時,卻發現不期而至者不是原先的十人,而是將近千人。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帶著所有的人向山中進發。也許是他當初逃命時情急之中沒有記清道路,也許是他實在不願意有這么多人去平分寶藏,斯托達德在帶領大家經過數晝夜的跋涉後,突然宣布他迷路了,無法再找到那座神秘的黃金湖。人們當然不會相信,但巧言善辯的斯托達德極力說服大家給他24小時的時間,讓他獨自出去探探路。在這樣危險的山林中,他自己是無法從這里活著出去的,於是人們放走了他,卻從此再也沒有看見他。看來,斯托達德是寧願死在叢林中,也不願意死在這幫貪婪殘忍的人們手上。從此,黃金湖成了個無人能破的謎。
悲慘淘金客
黃金湖的傳說像是一個小小的插曲,很快被人們忘記,而大多數人在危險的金礦上經過近十年的挖掘、爭奪,都有了一筆或大或小的積蓄,他們不願意再在這兒過這種非人的生活,收拾行囊准備返程了。他們計劃從舊金山乘船前住巴拿馬,再搭車穿越巴拿馬地峽,然後乘船回到紐約。東部美國才是人們嚮往的幸福生活的所在,因為當時東部的經濟較西部發達得多。人們一批一批地陸續返航了,1857年9月10日,又一批淘金客上了一條叫做「中美」號的汽船,他們大多數都是拖家帶口,最後這艘小小的汽船竟然搭載了750多人。人們在擁擠的船上憧憬著很快就會到來的幸福生活,個個神采飛揚,喜形於色。汽船起了錨,但是航行非常吃力,趔趔趄趄,在無風的海上,船舵都有些難以操縱,實在是因為人太多了,更何況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分量不輕的行李。
「中美」號在海上順利航行了兩天,到達一處氣候異常惡劣的海域,船長與水手個個精神高度緊張,全力以赴,堅守崗位,隨時准備應對突發事件。但一陣颶風掀起的惡浪還是在船艙上撕開了一道大口子,海水涌了進來,船體嚴重傾斜,並開始慢慢下沉,船員們漸漸感到難以應付。最終船長打算棄船。動力鍋爐被淹滅了,船上海上都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船員摸黑組織人們撤離,這時才發現問題原來比他們想像得更嚴重。
救生船隻根本不夠!汽船本已超載,而一直以來的麻痹大意更是罪魁禍首,此時後悔已經是毫無用處的了。誰走誰留,也不是這種危急時刻還能討論的問題。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價值不菲的黃金,只要逃過這一劫,等待著他們的將是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而且大家都是歷盡艱險才盼到這一天,誰也不比別人更有權利活下去。怎麼辦呢?這幫平時在金礦上為一點小事都會大打出手、在酒館里群毆的粗人,畢竟也有著與常人一樣的尊嚴和愛心,在危急關頭,他們毫不猶豫地決定,先送婦女和孩子上救生艇。在生離死別的哭喊中,婦女和孩子一批一批地被送上船。汽船已經有大半沉入水中,生的機會是越來越渺茫了,但是男人們絲毫沒有動容,直到海水慢慢地淹沒了他們的腳,淹沒了膝蓋,淹沒了胸部……勇敢的男人們和他們用心血換來的黃金,就這樣悄悄地沉入了海中。
「中美」號的沉沒給遇難的家庭帶來致命打擊的同時,又吸引了一大批來此打撈黃金的人們。逃離的婦女和孩子們無法記清茫茫大海上的確切方位,所以這艘沉船以及船上的寶藏再也沒有重現人間。也許讓那些勇敢的人們和他們的黃金寶藏一起永遠安息海底,是一個更好的結局!
7. 中美關系緊張對匯率的影響
5月9日至10日,在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期間,美方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從10%升至25%,並計劃對額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中美貿易再掀波瀾,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周之內貶值超千點,收於6.845,而且是在美元指數走弱的情況下大幅貶值。中美貿易戰下,人民幣匯率將向何處去?
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沖突迭起勢必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貶值的空間都沒有。而若中美貿易談判走向緩和,人民幣匯率仍將受到更多支撐:金融對外開放帶來外資流入,以及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區間,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兩個因素。
看形勢:中美貿易戰勢必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
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主要是市場供求推動的結果,其核心原因是中美談判取得積極進展提振了市場情緒,而與政策干預關聯不大。而人民幣匯率近期快速貶值,也與中美貿易談判的反復相吻合(圖1)。當前情境,與去年6月下旬美方決定加征關稅後,人民幣匯率的一波急貶有相似之處,但市場供求的主導性更強。當時,人民幣中間價的拆解中可以看到政策助推貶值的影子;而上周人民幣中間價的變化也呈現出這一跡象,但市場供求是主導因素,逆周期因子是否助推貶值有待觀察(圖2)。上周期權市場反映人民幣貶值預期快速躥升,體現中美關系反復導致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看法轉變。
看美元:人民幣與美元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美元震盪偏強但缺乏持續大幅上行的動能,因此人民幣匯率有階段性的、較有限的貶值壓力
當前,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變。近期受困於「火車頭」德國經濟的波折,歐洲經濟復甦之路依然蹣跚反復,只有美國經濟依然保持相對強勢的狀態。不過,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表現強勢,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中美貿易談判的轉圜、得益於全球風險偏好的回升;而一旦中美貿易關系走向惡化,這一切可能都會打個折扣。根據IMF的測算,對中美之間所有貿易徵收25%的關稅,將使美國的GDP下降0.3%-0.6%,使中國的GDP下降0.5%-1.5%。近期,美國經濟超預期的程度已持續弱於歐洲,其在中美貿易戰中面臨的「雙輸」沖擊,將會進一步限制美元指數上行的空間(圖3)。
看經濟:外部沖擊下需要人民幣匯率更有彈性,機械承諾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太可取
中美貿易戰最直接的沖擊就體現在出口上。2018年11月以來,全球出口增速大幅下挫,全球貿易向2015-2016年的形勢演化。2018年對美國對中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導致這部分商品出口增速從20%下挫至-10%左右;美方此番對中國商品全面徵收25%的關稅,將對中國出口產生重大沖擊。
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出口凋敝已經構成中國經濟減速的一條主線。2012年,中國出口增速從20%下挫至8%,當年中國GDP增速目標不再「保8」(從9.5%下降到7.9%),而是把新增就業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首要目標。國內政策也只進行了有限的寬松,繼續踐行房地產調控,當年4月12日人民幣匯改也進行了一次比較實質性的改革,將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從0.5%擴展到1%;2015年,中國出口增速從6%下挫至-3%,當年8月11日的匯改引入了人民幣中間價的市場定價,國內政策在寬松基礎上又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
回顧過去,至少有兩個啟示:1)出口減速是倒逼中國加速改革調整的因素;2)出口減速要求人民幣匯率更有彈性。
當前中美貿易談判正酣,美國率先加征關稅,而中國不加干預,讓人民幣按市場供求方向貶值,是短期博弈的一個層面。但中美貿易談判只要繼續,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貶值的空間都沒有:大幅升值,不符合當前人民幣匯率並未明顯低估的基本面,也會顯著削弱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並可能加劇不利的資本流動壓力;大幅貶值,不符合秉持重商主義理念、施壓中國迅速削減對美貿易順差的美方訴求。目前來看,中美匯率協議的大框架或與《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的匯率部分相似:更加註重匯率(調整)規則的「公平」,而不以促成美元大幅貶值為目的。何況,人民幣也不是美元指數的構成貨幣!
如果中美貿易談判走向緩和,那麼人民幣匯率仍將受到支撐。
第一個支撐是,金融對外開放帶來外資流入。2019年,受益於MSCI提高A股納入因子、富時羅素GEIS指數集合納入A股、彭博巴克萊指數納入中國債券,海外資金被動流入將大幅增加,規模保守估計在1000億美元以上。對比2018年中國國際收支總差額為1087.7億美元,該體量不容小覷。而且,海外還可能繼續主動增配中國。目前,全球資金對美國資產的配置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超高配),但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已經超過60%,中國又是新興市場的佼佼者,海外資金的重新配置有望帶來可觀的外資流入。
第二個支撐是,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區間。
隨著美聯儲暫停加息並於5月啟動停止縮表計劃,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震盪下行;倘若中美談判走向緩和,以當前中國經濟展現出的「韌性」,以及中國政府不「走老路」的決心,中國利率下行速度應不會太快。短期內,中美利差能夠提供一定緩沖,但其走向取決於中美貿易戰的形勢
8. 中美GDP對現貨黃金價格影響走勢有什麼關系
GDP是指一個國家(國界范圍內)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GDP==Gross Domestic Proct 中文意思就是國內生產總值。
首先,從消費角度上講,GDP增長放緩預示著較低的消費需求從而抑制黃金價格,但美國的消費需求與GDP增長率的關聯性相對較小從而使得當GDP增長放緩是實際上對黃金價格的負面影響較小。
另一方面,從市場影響角度上講,當美國GDP增長放緩時,往往會引發資本市場的回調以及避險情緒的產生,這反而會在短線尺度上推升黃金價格。因為黃金的消費需求較為穩定而避險需求往往會導致金價出現超調,所以綜合影響就是:當GDP小於預期或者較前期明顯放緩時,將會金價形成短線支撐,反之亦然。
因為黃金的消費需求較為穩定而避險需求往往會導致金價出現超調,所以綜合影響就是:當GDP小於預期或者較前期明顯放緩時,將會現貨黃金價格形成短線支撐,反之亦然。
各地區GDP對黃金的影響
美元區的GDP與黃金卻恰好成反比,歐元區的GDP與黃金卻恰好成正比,中國的GDP與黃金對比美元區也可算正比。
這里說的是美國GDP數據對黃金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中國GDP和黃金走勢是成「正比」,但是2016年初全球陷入了避險情緒,中國GDP數據疲軟,推動黃金避險需求,反而對黃金可能是「利好」。
9. 中美黃金儲備對比
美國8130噸,中國18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