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達信的副圖量能飽和度指標怎麼用
由於在大智慧中沒有DRAWNULL(值為「空」)和NODRAW(b不輸出指標線)兩個函數,且它們為基礎函數,無法替換,故會有2個與通達信不同之處: 1、在通達信中
② 剩餘油飽和度計算
常用的剩餘油飽和度計算方法,由於種種限制,在本區的應用效果較差。采川岩心與流動單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利川流動帶指標計算剩餘油飽和度,其效果良好。
1.常用的剩餘油飽和度計算方法
在開發油田剩餘油研究中,測井資料以其精度高、縱向解析度高和資料豐富而得到廣泛的應川,利川測井資料確定剩餘汕飽和度,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電阻率,二是核測井(主要是碳氧比)但用這兩種方法計算剩餘油飽和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對r電阻率測井,水驅油藏進入開發中後期,常因現場條件所限,注入水礦化度變化不定,致使地下產層混合液電阻率變化大,目前還沒有一種令人信服的確定地層水混合液電阻率的有效方法,尤其對於注淡水開發的油藏,隨著注入水量的增加,電阻增大率對於含水飽和度的敏感性變差.使得利川電阻率測井資料確定剩餘油飽和度的置信度降低。對於核測井,其最大的弱點是探測深度淺,受井眼條件影響大。另外,測量條件較苛刻、作業復雜、成本昂貴,使得利川該種方法確定剩餘油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採用傳統的解釋方法評價水驅油層,無法克服以地層簡化宏觀體積模型為出發點、以阿爾奇公式及其變形、威利公式為依據的解釋方法本身與不斷提高的解釋精度間的矛盾,也難以求准油層水淹後地層混合液電阻率。
2.利用流動帶指標計算剩餘油飽和度
儲層流體流動單元是岩石物理特徵的綜合反映.同一流動單元具有相似的水動力學特徵。流動帶指標是把岩石結構和礦物地質特徵結合起來判定不同孔隙幾何相的一個參數,它與沉積微相,水淹特徵和剩餘油飽和度之間都存在著良好的對應關系。通過開展儲層流體流動單元的綜合分析研究,可以掌握全區流動單元的分布特徵,從而了解到區域上沉積微相,水淹特徵和剩餘油飽和度的分布狀況。新鑽的調整井,其測井響應是當前剩餘油飽和度,油層動川程度以及水淹狀況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在這些測井資料及生產動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剩餘油飽和度和水淹狀況分析研究是可以反映當前的實際情況的。但是,這些井的數量有限,分布上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油藏的分布特徵。通過流動單元分析,利用流動帶指標FZI把老井資料同新井資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研究剩餘油分布的一個有效的參數和手段。
遼河油區在高含水稀油區塊已鑽的動態密閉檢查井(如錦檢1井、沈檢2井等)的岩心分析資料均表明,物性好的儲層水洗後剩餘油飽和度仍比物性差的儲層剩餘油飽和度高。這是因為油層原始狀態的物性越好,原始含汕飽和度越高,經過水洗後仍保持了較高的剩餘油飽和度:物性差的儲層,其原始物性差,雖然其水洗程度較低,仍然是較低的剩餘油飽和度,岩心分析數據(圖7-7)表明,隨FZI的增大,剩餘油飽和度亦增大。而當FZI增到一定程度後,隨FZI增大,剩餘油飽和度有所降低。
當把歡2-13-315井分析的原始油飽和度隨FZI變化的趨勢線(如圖7-7中虛線所示)同剩餘油飽和度的變化規律進行比較時,可以看出,FZI值越高,則原始油飽和度與剩餘油飽和度的差別越大,相應的油層動用程度越高.同時剩餘油飽和度仍然較高。
據此建立FZI計算剩餘油飽和度的公式:
高含水油田剩餘油分布研究:以遼河油田歡26斷塊為例
該式相關系數Rn=0.93,相對誤差EPR=16.8%,絕對誤差EPS=4.86%,檢驗值F=83.12影響剩餘油分布的因素有沉積微相,砂體展布、構造特徵等等,測井曲線是這些因素的綜合響應,建立在測井資料基礎之上的流動單元FZI值也同樣是這些因素的綜合響應。
③ 本人用通達信,非常喜歡一個副圖指標,想把它做成一個選股指標,求助!!
XG:CROSS(EMA(C,8),EMA(C,20)) AND (C>=O) AND EMA((O+H+L)/3,4)>REF(EMA((O+H+L)/3,4),1);
④ 量能飽和度指標是否帶有未來函數
請展示公式源碼,我幫你檢查一下。
⑤ 哪些指標可以衡量市場飽和度
商品的價格決定商品的數量.反過來說商品的價格恆量著市場的飽和度
⑥ 一個簡化的 通達信「量能飽和度」副圖指標,哪位高手,能幫忙編寫成一個選股公式。
N1:=10,100,34;
N2:=N1*1.05;
N3:=N1+3;SAT:=(AMOUNT/C)/(HHV(AMOUNT,20)/HHV(C,20));
量能飽和度:=IF(SAT>1,1,SAT)*100,COLORLIBLUE;
xg:量能飽和度>=99;
⑦ led飽和度指標指的是什麼意思
LED是發光,這里的飽和度就是指光的色純度。光的色純度一般的積分球都有這個指標,像黃光,紅光的色純度基本是99% 藍光也有97-98%左右 綠光就會略低80%左右。
⑧ 道路交通飽和度如何計算
飽和度:實際交通流量與該車流的飽和通行能力的比值。由道路或交叉口的交通專流量除以該道屬路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而得。
飽和度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為V/C,其中V是最大交通量,C是最大通行能力,其比值即為交通飽和度。
(8)飽和度成交量副圖指標公式擴展閱讀
我國根據飽和度值將道路擁擠程度、服務水平分為以下四級:
1、一級服務水平:道路交通順暢,服務良好,V/C介於0至0.6之間。
2、二級服務水平:道路稍有擁堵,服務水平較高,V/C介於0.6至0.8之間。
3、三級服務水平:道路擁堵,服務水平較差,V/C介於0.8至1之間。
4、四級服務水平:道路交嚴重擁堵,服務水平極差,V/C大於1。
道路交通飽和度的影響因素:
1、行程速度及運行時間
2、交通受阻或受干擾程度
3、車輛行駛時的自由程度
4、氣候因素:如雨、霧、雪及台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