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汽車價格歧視

汽車價格歧視

發布時間:2021-10-19 00:11:15

1. 奧迪汽車銷售被指存在「價格歧視」是怎麼回事

進入2017年,購買奧迪小轎車的消費者發現,奧迪的銷售政策有了「歧視」的味道,不同身份的人享受的優惠不同。比如,公務員可以多享受1%—2%的折扣,個體戶卻不可以;對大學教授有優惠,中小學教師卻沒有……

2. 100萬豪車其實就值30萬 中美汽車差價為何如此巨大

對於中美汽車的售價差距之大,並非第一次談到這個問題,如中國售388萬的法拉利458Italia,美國147.5萬搞掂,售價差距263%,
奧迪R8
上述圖表中3.0升以上進口車進入中國,在經銷商還沒有銷售之前,其成本就已經是到岸價格的兩倍了。這些在中國成為財富和身份的象徵、動輒售價上百萬的豪華車在美國的價格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按照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換算,大部分價格僅為3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這在中國僅僅是一輛中級普通轎車的價格。進口汽車價格高,主要原因是高稅率。表面上看,中國關稅是25%,並不是很高,但是進口汽車還要交納17%的增值稅,最高為40%的消費稅,再加上關稅,汽車進口到岸綜合稅率(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為47.7%143.7%,其中排氣量3.0升到4.0升區間的的綜合稅率為95.4%,排氣量4.0升以上的綜合稅率為143.7%。所以完稅價=到岸價格+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完稅價雖已高的離譜,但是還是不能完全解釋進口車中國價格為美國價格的3倍左右這個事實,因為還有一倍左右的差價無法解釋。
這就必須用市場競爭和價格歧視來解釋了。盡管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但是如果將市場參與者分為國外品牌和國內品牌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市場並非完全競爭的市場。
實際上這就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價格歧視的問題。所謂價格歧視,是指廠商向不同的消費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消費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准。
實施價格歧視一般要滿足三個條件:市場競爭不完善、各個市場需求彈性不同以及市場分割。
豪華車市場恰恰滿足這幾個條件,市場競爭不完善上面已經論述,市場分割更是不用多說,值得一提的是需求彈性。
簡單的說,需求彈性可以理解為商品需求是否對價格敏感。如果消費者需求對價格非常敏感,一旦價格略有變動,需求就大幅增加或減少,這種情況稱之為需求彈性較大;反之,對價格不敏感,則說明需求彈性較低。
當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需求彈性較低的時候,廠商提高價格,而銷量並不會減少或不會減少太多,因而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廠商一般會選擇更高的售價。分析一下中國豪華車市場的購買者就可以發現,中國恰恰滿足需求彈性較低、實施價格歧視的條件。
中國豪華車市場的購買者除了少數企業主和民營企業家之外,主要的購買群體為黨政軍機關和事業單位以及國企央企等公費消費群體,這些群體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對價格並不敏感,這也給國外品牌的汽車廠商提供了實施高價格的條件。

3. 什麼是時間差別定價策略

所謂差別定價,也叫價格歧視,就是企業按照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反映成本費用的差異價格來銷售某種產品或勞務。差別定價主要有四種形式:
1.顧客差別定價
即企業按照不同的價格把同一種產品或勞務賣給不同的顧客。例如,某汽車經銷商按照目標價格把某種型號汽車賣給顧客A,同時按照較低價格把同一種型號汽車賣給顧客B。這種價格歧視表明,顧客的需求強度和商品知識有所不同。
2.產品形式差別定價
即企業對不同型號或形式的產品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但不同型號或形式產品的價格之間的差額與成本費用之間的差額並不成比例。
3.產品部位差別定價
即企業對於處在不同位置的產品或服務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即使這些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費用沒有任何差異。
4.銷售時間差別定價
即企業對於不同季節、不同時期甚至不同時間段的產品或服務,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

4. 1完全壟斷的「價格歧視」案例分析

1.這是價格歧視中的三級價格歧視現象。
2.經營者的實行價格歧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獲取利潤,但是就這里來說,只是一種弱勢群體的福利政策,在國外一般是直接發放交通補貼,而非在終端上實行價格差別。
3.按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學來說實行三級價格歧視的條件是不同的消費者具有不同的價格彈性,但是在公共服務領域我們不能簡單的用市場經濟學來分析,如果硬要說來一般市民的消費價格彈性較低,也就是不管價格多少,公共汽車還是要做坐的。而老人、學生的消費價格彈性較低,也就是價格提高一點,就選擇別的交通工具(當然,公交是最便宜的,可能選擇步行或者不出門什麼的)。

5. 完全價格歧視

向每一位顧客收取其剛好願意支付的價格,在經濟學上稱之為「完全價格歧視」。

商人賣房子如此,賣汽車也是這樣。現在汽車商推出一種新車,往往是先出豪華型、大排量,瞄準對品牌熱誠度高的一部分消費者,而等到競爭對手新車型上市時再推出標准版,先賺高利潤,最後再一網打盡……

(來源:金企網 www.jinqi.com )

6. 北京市公共汽車對一般市民、學生、老年人收取不同票價,依據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是三級價格歧視。即對於同一商品,完全壟斷廠商根據不同市場上的需求價格彈性不同,實施不同的價格。

三級價格歧視中,製造商對每個群體內部不同的消費者收取相同的價格,但不同群體的價格不同。在每一個群體內部與統一定價相似,存在正的社會福利凈損失,與完全競爭相比降低了社會總福利。

(6)汽車價格歧視擴展閱讀:

價格歧視的實施必須滿足三個前提條件:

第一,企業必須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市場價格。

第二,企業必須有容易區別的、對產品有不同需求彈性的顧客群。只有具備這一條件,企業才有可能採用逆彈性定價法,在需求彈性大的市場上制訂較低的價格,在需求彈性較低的市場上制訂較高的價格,通過價格歧視獲得更多的消費者剩餘。

第三,企業必須有效地制止消費者的套利行為。即企業能夠成功地分離市場,以低價購買商品的消費者沒有途徑再以高價賣出。電信運營業基於網路而運營,同時又是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行業,具有自然壟斷的特性。這一特性使得電信運營商具有一定的價格影響能力。

7. 優化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算是價格歧視嗎如果不是,用了什麼經濟學原理

不是,停車差別收費是公共物品的定價問題,而價格歧視是私人物品的定價問題。價格歧視(同類商品邊際成本相同但售價不同)有三類:個體消費者歧視,購買量差別定價,群體消費者歧視。
公共物品由於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定價是根據垂直定價:每個消費者對公共物品的偏好決定了他的保留價格,但是每個消費者不會表達自己對公共物品的偏好,都想做」免費乘車」者,使得私人的邊際成本小於私人邊際收益。
本例中優化成本定價就是致力於解決」免費乘車」問題,即每個司機根據自己對停車場所的評價,選擇自己願意的出價,從而每個司機都能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自己停車場所。因此社會邊際成本等於社會邊際收益,使得社會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配置。

8. 成功實施價格歧視的條件有哪些

價格歧視及其難題
1. 使用范圍: 第六章 「壟斷市場」
2. 要考核的知識點: 價格歧視的含義及其表現
價格歧視的後果 實行價格歧視的條件
3.思考題:

(1) 就案例中的資料或現實中的事例,總結價格歧視的種類及其表現。

(2) 分析價格歧視對消費者或廠商的影響或後果?

(3) 如何理解執行價格歧視的結果是「劫富濟貧」式的重新分配財富的過程?

(4) 現實中進行價格歧視會都有效嗎?有什麼難處?要有效的話需要哪些條件?

(5) 你認為現實中的價格歧視都合法嗎?為什麼?

我們可以花費10元錢看成龍的最新電影「神話」,但在校外的電影院看同樣的電影卻要花30-50元。海淀圖書城附近的餐館,如果有人下午3點以後來就餐就能以6-8折的價格享用到中午要付原價的同樣一餐飯。許多大商場為了促銷,常常打出買100送50元現金(或購物券)或買200送100元現金(或購物券)的廣告。在廣州很容易以750元左右的價格買到從廣州到濟南的經濟倉飛機票,但是在濟南只能買到1420元的從濟南到廣州的經濟倉飛機票,乘的是同一航空公司的飛機,甚至是同一架飛機,同樣的機組,時間里程也一樣,價格雖然相差如此懸殊。總之,這些同樣商品向不同人群索取不同價格的作法叫做價格歧視。它暗示著壟斷勢力的存在,所以在經濟上是無效率的,並常常是非法的。然而社會上價格歧視不僅普遍,而且還是社會隱蔽地、非預期地再分配消費品的重要方法,多數情況下,是由富人到窮人來分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價格歧視是對同樣商品向不同群體索取不同價格的作法。在現代社會中,單一定價市場占統治地位,但稍微考慮一下,我們就會確信多重定價市場也是非常重要的。價格歧視可用來增加公司的利潤。不管怎樣,它對具有壟斷力的單—定價公司的產量與福利的影響是明顯的。另外,多數影響趨於使消費品在各收入階層中的分配更均等。讓我們看看這是怎樣發生的。

—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避免混淆。基於成本的價格區別很重要,但在這兒我們關注的不是它。對一個法國葡萄酒製造商來說,在北京比在巴黎向消費者索價更高也許僅意味著運送成本更高。基於成本的價格區分是合法的,為社會所接受的,也不含有難題或悖論。我們感興趣的那種價格歧視依靠這樣的事實:即不同的人對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判斷不同,因此價格差別由於需求不同而非成本不同而發生。價格歧視是需求刺激的,並產生前面已提及的令人困惑的結果。

因為在一個單一價格市場中買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即他的預期價格通常不同於他不得不支付的市場價格。市場價格和預期價格的差距產生了消費者剩餘,對於賣者來說它是潛在的利潤來源。在一個單一價格市場中有大量消費者剩餘,因為市場中全部商品的價格來源於消費者對消費的最後一單位商品的價值判斷,因此在較早消費的價值較大的商品中產生消費者剩餘。這反映出對於任何商品或服務的需求遵從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因此隨著價格的下降,越早消費的商品價值越大,越晚消費的商品價值越小。例如,對小李來說,水最重要的用途是飲用,以維持他的生命,不太重要的用途是洗臉洗衣服和涮洗衛生間,更不重要的用途是給狗洗澡和清除汽車道上的油及葉子。但是小李為水花的錢很少,每噸水的價格很低,這反映出水的總體消費者的最後商品效用。像小李一樣的人從所有較早使用的水(洗衣服、沖廁所、喝等等)中得到剩餘,集中在一起我們叫做總體消費者剩餘。賣者成功地構建價格歧視策略以誘使消費者顯示他們的預期價位,從而賣者增加了利潤。因為價格歧視暗示著和壟斷勢力聯系在一起的產量限制,所以它的存在意味著產出小於理想產出,並存在無效率。然而,因為相對於無價格歧視策略,價格歧視策略能增加產出,卻又不需要增加產出,所以它們的配置效率對於具有壟斷勢力的單一定價公司的影響是不確定的(Katz&Rosen,1991:484-486)。雖然如此,價格歧視已招致意義重大的立法,為的是在美國阻止它。

1914年的克萊頓(Clayton)法案,稍後由1936年的羅賓遜一帕特曼(Robinson-Patman)法案加以修訂。克萊頓法案禁止未基於製造、銷售或運輸成本的價格歧視,禁止削弱或阻礙工業內自由競爭的價格歧視。該法案也阻止間接價格歧視,如偽造經紀人傭金以及為取悅消費者而提供促銷津貼和服務。該法案允許賣者降低價格來迎合特定的消費者,但不能打擊他人的競爭性定價行為(Blair&Kasserman,1985:58-60)。

這些法律主要是由商業間的利害關系促成的,並且在實踐上,它們已被企業用來反對其他企業的定價行為,而不是由零買的消費者用來針對向其他消費者提供優惠價格的商人的。因此,零售上的價格歧視很普遍。即使這樣,它也不是到處都有,因為,在買者間實行的價格歧視是為了增加賣者的利潤,有幾個條件須遵守。

第一,賣者必須有一些壟斷力——對要價的控制。除了完全競爭公司外所有公司都滿足這個條件。第二,賣者必須能根據對一產品的不同需求強度來鑒別購買者或購買者群。如果買者間不存在可辨別的需求強度,價格歧視將無法增加賣方利潤。第三,和單一價格策略相比多重價格策略會產生預期的利潤增量,該增量必須高於用需求差別來區分買者所需的交易成本。第四,賣方必須能確切地區分買者,以至於他們索要的不同價格不會導致低價位買者向高價位買者再次出售。第四種情況通常不會在服務業中遇見,因為服務本身無法被重復出售,而且能夠重復出售的服務合同,例如汽車擔保,多數情況下不能使市場得到發展。如果位置、知識、個人情況或個人品味的差別可鑒別,並在購買者或購買者群中間相對穩定,而且這些差別能導致大體上不同的支付願望,那麼在商品市場上也能遇到第四種情況。

這四個條件出現在美國為數眾多的市場中,且價格歧視有三種類型。當每一獨立購買者在給定產品市場中支付他們願意支付的價格時,第一類價格歧視就發生了。在這種情況下賣方得到了全部的消費者剩餘,對於賣方來說,需求曲線變成邊際收入曲線。真正意義下的第一類價格歧視實際上不可能實現,因為對於賣方來說,判斷每一購買者願意為一單位商品付什麼價錢所需成本太高,參與狀況良好的拍賣也許代表了最近似的情況,但即使這里獲勝的購買者也許願意為贏得的標的支付更高的價格。協議價格市場也是第一類價格歧視的近似情況,它包括草坪服務和收集私人垃圾的協議價格。在這些市場中,由於某些服務(例如汽車擔保)或法律禁止的第一類價格歧視(例如生命和醫療保險規則)的可交易契約的缺乏,購買者間進行有關價格/質量特徵的系統性交流變得異常困難,從而區分買者變得可行。

當在一給定市場中公司依據可消費的數量索要不同價格時,第二類價格歧視就發生了。既然消費者有一條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他們對數量多的商品比對數量少的商品付的錢少。一個人買得越多每單位要價越低,這叫數量折扣,這是公司獲得單一定價策略放棄的那些消費者剩餘的一種典型方法。在這里,買者有不同的需求水平,允許賣者用多重定價策略佔有消費者剩餘,來獲得更多利潤。這里存在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生產額外產品的邊際成本更低,賣者也有給數量折扣的激勵。在典型情況下,邊際成本不像產出增加那樣有連續性或增長性,但是邊際成本在商業企業給出數量折扣時不因誘因的刺激而剛烈波動。第二類價格歧視是關於商業行為的,因為大型零售公司對資源供給者擁有市場影響力,它們可以為得到數量折扣簽訂協議,從而使自己比較小的競爭對手有成本優勢,小公司無法合算地吸納如此多的供給。因此,數量折扣能導致產業競爭缺乏,在羅賓遜一帕特曼法案中,許多案例被引用來闡述這一問題。

當在分市場中買方發生變化或進行產品定位以吸引具有不同需求彈性的購買者群時,第三類價格歧視就出現了。

我們能看出對於賣者來說可獲利的價格歧視策略的關鍵是,鑒別出對一種產品具有不同需求的群體或市場,並向需求更缺乏彈性的群體或市場索要更高價格。一天汽車租賃費比周租費按天計算出的費用要高,因為汽車出租公司認為,單天汽車出租市場相應地比按周出租的汽車市場有更多的商務旅行者和那些需求更強烈或需求更缺乏彈性的人。航班上,工作日時載客率較高,相應地周六載客率較低,依據這一情況,同樣的購買者群被定為目標。在服裝店高價購進最新款的成衣為的是吸引這樣一群購買者,他們的需求缺乏彈性,這反映出他們想趕時髦。那些等待的人在減價時買同樣的衣服花的錢少得多,但大多數減價預先已被計劃好,以便獲得隨價格歧視策略而來的最大的利潤。同樣,餐館、汽車旅館和其他服務行業的贈券和打折是商家能夠用以進行價格歧視、提高利潤的另一種重要方法。異常珍惜時間的人以及/或者對打折作法不感興趣的人將支付高價,即使這種價格比在單一定價體系中高很多。

對於第三類價格歧視的一些類型講,對購買者群劃分的合法性和社會可接受性變得非常重要。很容易就能在購買者間基於性別、年齡、種族以及密切相關的差異作細分,但是在多數前後聯系的情況中這樣作細分既不合法又不為社會接受。銀行曾經能但現在已不能基於種族(或居住地,它是種族的代言物)的差別對待潛在的借款人,汽車經銷商也不能有組織地向女人比向男人索要更高價錢。無論如何,我們的社會認為一些商家的行為是社會可接受的、合法的。例如,對多數商品和服務,商家給上歲數的公民和孩子們打折,而且一些酒吧例如「女人們的夜晚」,根據性別提供免費的或打折的飲料。

對於買者來說檢測出大量第三類價格歧視很困難,因為面臨的有差異的價格也許部分反映著有差別的成本,所以利潤進一步增加了。無論怎樣,成本差別不能誘發價格歧視策略,差別需求可以做到。這方面的一個好例子是美國餐館中「早起的鳥兒」企圖捕捉價格更靈敏的市場而寧願提早吃飯。較早的晚餐通常量少,所以製作起來比正常標價的晚餐更便宜,這一情況倒是真的。無論如何,成本下降無法解釋「早起的鳥兒」策略的理由。即使當「早起的鳥兒」的消費者支付較低價格僅接受和晚上提供的食物完全相同的數量(和質量),只要來自「早起的鳥兒」的晚餐的額外收入比提供晚餐的額外成本高,餐館就會繼續「早起的鳥兒」策略。同樣的道理可以用來說明航班的多重價格策略。一等機艙中舒適度和服務的水平更高,對航空公司來說這意味著成本更高,但這些座位上更高的利潤邊際是來自於兩類坐飛機者的需求差異,是這個誘發了價格歧視策略。同樣的論述也能用於體育場和競技場的座位。更貴的座位比一般的座位的利潤邊際高得多,這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城市忙於興建、整修大型公共設施的一個原因。我們也在諸如遊艇、汽車和冰箱之類商品的市場上看到價格歧視,在這些市場上,一些購買者願意為身份或審美花更多的錢購買「頂級的」或有風格的產品,即使這些產品和較低價位的機型在功能上的差別微乎其微。

當然,人們可以認為在不同種類的消費者的意識中產品的差異構成了差別產品和差別市場的適當基礎。按這一觀點,第三類價格歧視根本不會發生。無論如何,由於用這種方法定義產品不會影響賣者多重價格策略的功效,語言上的用法就無關緊要了。賣者仍要留意前面提到的四個因素以決定多重價格策略是否將增加利潤,決定我們要稱它為價格歧視還是分開產品定價。

一般來講,為賺取利潤制定單一定價策略最簡單,但它遺漏了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這個最有用的信息。有關消費者需求的更多信息被混合成一個定價策略,使利潤更大化。這就是對賣方來說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強烈而持續的刺激,只要他們能做到就會實行價格歧視。闡明個體消費者支付意願的兩個極重要的可測變數是他的知識和收入水平,而偏好不可測量。

基於知識差別的價格歧視暗示著向知識較少的人徵收較高價格。在這種市場里,消費的再分配有利於在單一定價市場中知識較豐富的人。可以證明,人們的收入水平和他們的教育水平高度相關,而教育水平是知識的主要標志,因此許多由知識刺激的價格歧視策略趨於由窮人向富人來重新分配消費品。這種情況會出現在特定的市場中,這種市場的產品服務特徵觀察起來很復雜、很困難,且在這種市場中廣告和減價會連同信息在一起產生大量的噪音。像汽車、遊艇和冰箱之類的耐用消費晶及人壽保險、傷殘和健康保險至少部分基於消費者的知識,在價格上會有差異。

盡管這樣,多數第一類和第三類價格歧視策略和消費者收入水平與財富水平相關。多數商品為正常商品,因此收入水平較高或財富較多的消費者偏好的更多。諸如草坪服務和收垃圾的協議價格在低收入社區通常較低,公司差旅人員比錢較少的休閑旅遊者在租車和航班座位上花的錢多,贈券用戶和折扣用戶比不要這些的消費者收入低,歲數大的公民和小孩子們比其他年齡段的人群收入低得多,當「早起的鳥兒」的食客和減價購物者也比那些不這樣做的人掙的錢少。格調和審美喜好可以促使高收入/高學歷購買者比低收入/低學歷購買者支付更多的價錢。任何價格歧視策略如果對一種商品或服務向一類購買者群體索要更高價格以購買有了些變化的商品,而這些變化所需成本很小,卻傳達了身份地位或提高了審美情趣, 那麼和對低收入購買者定價較高的單一定價策略相比,這些價格歧視策略就向那些收入較少的人們重新分配了實際消費晶。價格歧視降低了總體消費者剩餘,比公司沒有壟斷力的單一定價市場配置效率低。無論如何,大多數價格歧視策略帶來的產品特徵變化和產品組合隨後的多樣化,增加了由具有壟斷力的公司組成的單一定價市場上的產出和福利。另外隨著收入驅動的價格歧視策略,產生了消費品實質上的重新分配。既然一個成功的第一類或第三類價格歧視策略的明顯效果,是使支付較低價格的群體比他們在單——價格策略中花的更少買的更多,那麼向著低收入階層就有一個實際消費品的再分配過程。即使傳統的經濟學理解無法根據背景來承認這些策略的可取之處,僅根據經濟效率來否認它,社會仍可以將這種重新分配認作社會上和政治上可取的。測量消費重新分配的類型是—個難以估測的任務,這任務無疑巨大,但至少在美國大體上極有可能是使以知識為基礎的策略占統治地位。如果這樣(對於擁有壟斷力的公司),多重價格策略不僅可以增加產出和經濟福利,它們也使消費分配比單—價格策略更加公平。

9. 我要買車,經銷商都要問我上哪裡牌照。裡面有價格歧視嗎感覺他們區別對待的,本人是上海的。

上本地牌照和上外地牌照完全是兩回事,這不是價格歧視而是流程不同,您買車,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重點掌握,否則買了車無法上路。

10. 汽車不同款收不同價算價格歧視嗎

價格歧視:又稱價格差別,指廠商在同一時期對同一產品索取不同價格的行為。價格歧視既可以是對不同購買者索取不同價格,也可以對同一個購買者的不同購買數量收取不同價格
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准。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就同一種商品或者服務,對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售價,則構成價格欺詐行為。價格歧視是一種重要的壟斷定價行為,是壟斷企業通過差別價格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定價策略。

閱讀全文

與汽車價格歧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理財的基本環節 瀏覽:801
2017年5月純鹼價格 瀏覽:426
紐威股份的市盈率 瀏覽:906
浦發萬傭金不上怎麼辦 瀏覽:994
華升股份重組失敗 瀏覽:922
股票還st嗎 瀏覽:422
金融控股公司服務實體經濟 瀏覽:169
投資理財專業屬於什麼類別啊 瀏覽:458
廣西南寧金融服務公司外包 瀏覽:745
澳瑞克外匯保本跟單 瀏覽:219
敘永證券公司電話 瀏覽:936
長投學堂是一家金融服務機構 瀏覽:398
上海電器股票價格查詢 瀏覽:132
廣東信託破產案的總結 瀏覽:103
美金支票匯率 瀏覽:675
天使輪融資對企業 瀏覽:322
金融機構應對附屬機構 瀏覽:686
深圳旺金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客服電話 瀏覽:974
泰興方興信託 瀏覽:424
直銷銀行理財要視頻認證什麼意思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