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企業按規模大小分組的兩種標準是什麼
按照2003年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財政部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我國企業按規模大小劃分主要取三個指標:職工人數;銷售額和資產總額,其中對於工業行業,大型企業是職工人數>2000,銷售額>3億,資產總額>4億的企業;中型企業是300<職工人數<2000,3千萬<銷售額<3億,4千萬<資產總額<4億的企業;小型企業是職工人數<300,銷售額<3千萬,資產總額<4千萬的企業
㈡ 工業企業十大財務指標
常用十大財務指標分析
研究和分析公司的經營態勢和發展前景,是投資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而要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作出判斷,就一定要熟悉和了解常用的財務指標。如何動態地跟蹤分析有關財務指標,就能較容易地找到企業財務狀況變動的原因;如果和同行業企業之財務指標作比較,就能掌握本企業在同行業中的地位;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使企業的財務狀況良性循環。這些財務指標包括: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資產總額、凈資產或股東權益、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比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1.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是一家公司在某一時段內通過生產、銷售或提供服務等方式所取得的總收入。如一家電器商店,一年內銷售了各種家用電器共2萬台,平均每台價格2000元,則這家電器商店的營業收入就是4000萬元;一家旅館,全年收住宿費300萬元,這300萬元就是它的營業收入;
一家工廠,每年產銷鋼材200萬噸,每噸價格3000元,則其營業收入就為60億元。
一些初入市的股民往往容易將營業收入與凈收入混為一談,其實營業收入只是一家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收的帳款,它未扣除成本消耗及應交的稅收等;而凈收入是一定公司在經營中扣除各項成本開支及稅項後的凈得。一旦企業開始營運,它總能取得一定的收入,所以營業收入總是正數,而凈收入則有可能是負數。
2.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是一家公司在營業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營業稅後的剩餘,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盈利,它與營業收入間的關系為: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
當利潤總額為負時,企業一年經營下來,其收入還抵不上成本開支及應繳的營業稅,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發生盈虧。
當利潤總額為零時,企業一年的收入正好與支出相等,企業經營不虧不賺,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盈虧平衡。
當利潤總額大於零時,企業一年的收入大於支出,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盈利。
3.凈利潤。
凈利潤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後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率。企業的所得稅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稅率愈高,凈利潤就愈少。我國現在有兩種所得稅率,一是一般企業33%的所得稅率,即利潤總額中的33%要作為稅收上交國家財政;另外就是對三資企業和部分高科技企業採用的優惠稅率,所得稅率為15%。當企業的經營條件相當時,所得稅率較低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要好一些。
如上面那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營業收入為4000萬元,平均每台家用電器的平均進價為1500元,員工一年的工資100萬元,房屋租賃等開支為400萬元,營業稅率為3%,則這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總成本為:
總成本=家用電器的總進價+員工工資+房屋租賃費用=2×1500+100+400=350 0(萬元)
營業稅=營業額×營業稅率=4000×3%=120(萬元)
則這家電器商店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
=4000-3500-120=380(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33%時,其凈利潤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380×(1-33%)=254.6(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15%時,其凈利潤為:
380×(1—15%)=323(萬元)
很明顯,所得稅率低時,企業的盈利就大。對於同一家公司,其稅利潤在享受15%的所得稅率時就比33%的所得稅率要高26.84%。
4.資產總額。
資產總額是一家公司進行經營時所能動用的資產總和,它包括公司自有資產與借貸資產。
如一家股份公司,在建設時以每股2元的價格發行股票500萬股,所籌集的1000萬元都用於廠房的建設及生產設備的購置。在正式開始生產時,該企業又向銀行貸款200萬元購買原料。這家股份公司的資產總額就是1200萬元,它包括自己的資產1000萬元與借貸而來的200萬元。
5.凈資產。
凈資產是一家公司的自有資本,而對於股份公司來說,凈資產就是股東所擁有的財產,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股東權益。凈資產就是資產總額減去公司對外的負債。如上述股份公司,那1000萬元就是其凈資產。
6.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股份公司中每一個單位股份所攤得的凈利潤或稅後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公司稅後利潤總和/總股本
7.每股凈資產。
每股凈資產為每一單位股份所攤得的凈資產,它是每一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凈值,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凈資產=公司凈資產(股東權益)/總股本
8.股東權益比率。
股東權益比率是股東的權益(公司的凈資產)在資產總額中所佔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股東權益比率=(公司凈資產/資產總額)×100%
9.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是公司的負債在資產總額中所佔的百分比,其計算公比為:
負債比率=(公司負債/資產總額)×100%
因股東權益與負債之和為公司的資產總額,所以股東權益比率與公司的負債比率之間的關系為:
股東權益比率+負債比率=1
10.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是單位凈資產在某時段的經營中所取得的凈收益,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收益/凈資產)×100%
凈資產收益率愈高,表明公司的經營能力越強。
若前述股份公司在第一年盈利150萬元,計算該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比率及凈資產收益率。
每股收益=公司稅後利潤總和/總股本
150/500
=0.3(元/股)
在年末時,由於該公司獲盈利150萬元,所以其凈資產(股東權益)就比年初增加了 150萬元,是1150萬元,所以:
每股凈資產=公司凈資產/總股本
=1150/500
=2.3(元)
這個數值比發股票時增加了0.3元,主要是由於經營獲利所致。但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規定,在年度報告中計算凈資產時,不能將當年的盈利加上,因為這部分凈資產屬於待分配利潤,所以在現在的上市公司年報中,每股凈資產不包含當年所實現利潤這部分。
股東權益比率=(公司凈資產/資產總額)×100%
=(1150/1350)×100%
=85.18%
在股東權益的計算中也包含上述問題,若不將當年所實現利潤計入,股東權益比例將要小一些。
股東權益比率=(1000/1200)×100%
=83.33%
凈資產收益率=(凈收益/凈資產)×100%
=(150/1000)×100%
㈢ 企業規模是指什麼
企業規模是指按有關標准和規定劃分的企業規模。企業規模一般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業規模指對企業生產、經營等范圍的劃型。2003年5月,國家統計局根據原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統計局4部委聯合發布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制定了《統計上大中小型企業劃分辦法(暫行)》,並於2003年統計年報開始執行。
2011年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原國家經貿委、原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統計局2003年頒布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應答時間:2021-05-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概念和衡量指標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全部國有企業(在工商局的登記注冊類型為"110"的企業)和當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含)的非國有工業企業。
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是指當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在工商局的登記注冊類不為"110"的企業)
㈤ 求大神~請問在中國統計年鑒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指標登記注冊類型中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是不同所有制
這和公有成分的多少,無必然聯系。只要是有非公有成分,無論是否控股,都歸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換句話說,全部公有的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國有獨資公司;有別的成分摻和的,就是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㈥ 最新的規模以上大中小型工業企業劃分標準是什麼
最新企業劃分標准如下:
一、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須同時滿足所列指標的下限,否則下劃一檔;微型企業只須滿足所列指標中的一項即可。
二、企業劃分指標以現行統計制度為准。
(1)從業人員,是指期末從業人員數,沒有期末從業人員數的,採用全年平均人員數代替。
(2)營業收入,工業、 建築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以及其他設置主營業務收入指標的行業,採用主營業務收入;限額以下批發與零售業企業採用商品銷售額代替;限額以下住宿與餐飲業企業採用營業額代替;農、林、牧、漁業企業採用營業總收入代替;其他未設置主營業務收入的行業,採用營業收入指標。
(3)資產總額,採用資產總計代替。
(6)中國規模工業企業指標擴展閱讀
劃分方法
一、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結合統計工作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辦法。
二、本辦法適用對象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各種組織形式的法人企業或單位。個體工商戶參照本辦法進行劃分。
三、本辦法適用范圍包括:農、林、牧、漁業,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15個行業門類以及社會工作行業大類。
四、本辦法按照行業門類、大類、中類和組合類別,依據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或替代指標,將我國的企業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種類型。具體劃分標准見附表。
五、企業劃分由政府綜合統計部門根據統計年報每年確定一次,定報統計原則上不進行調整。
六、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國家統計局2003年印發的《統計上大中小型企業劃分辦法(暫行)》(國統字〔2003〕17號)同時廢止。
㈦ 什麼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規模以上----這個是統計口的企業分類標准吧,一般指大型的企業。
企業大中小微的劃分標准供參考。。
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制定本規定。
二、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准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
三、本規定適用的行業包括:農、林、牧、漁業,工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批發業,零售業,交通運輸業(不含鐵路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住宿業,餐飲業,信息傳輸業(包括電信、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他未列明行業(包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
四、各行業劃型標准為:
(一)農、林、牧、漁業。營業收入2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
其中,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
營業收入5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
營業收入5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二)工業。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
其中,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
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
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㈧ 大中小型工業企業劃分標准
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根據勞動力,勞動手段,勞動對象和產品在企業的集中程度,工業企業劃分為特大型,大型(分為大型一檔、大型二檔),中型《分為中型一檔、中型二檔》和小型四類。
一般簡化分組可分為大型(包括特大型和大型),中型,小型三類。凡按生產能力劃分的大型企業,除生產能力要達到標准外,還應具備固定資產原值二千萬元以上的條件。
(8)中國規模工業企業指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企業要明確區分學習與培訓:教育行為針對的是受教者的思想和心態方面,使之明了道理,培訓行為針對的是受訓者的個人技能素質方面,使之掌握提升技能。
2、避免理論實際方面的脫節:企業內訓的講師往往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都是自學成才,所以一切都靠刻苦鑽研,就會學習很多的理論,用來指導企業的實踐。
3、業相應原則不能改變:做講師不是因為做老闆、並且有成就了出來發表演講,那樣就可以信馬由韁。
㈨ 統計上劃分規模以上工業的指標是工業企業全年的什麼
根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 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
工業企業
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其中:從業人數指的是期末人數,營業收入指的是年營業總收入
㈩ 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1 資產類指標無正常原因不能起伏過大
2 流動資產平均余額應大於應收帳款加產成品
3 省外應收帳款不能為零
4 主營業務收入不應大於產值減產成品增加額
5 資產合計應大於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6 主營業務收入原則上不能大於產值
7 主營業務收入於銷售產值應大致相當,不能完全一樣
8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應等於應交增值稅的10%
9中間投入占總產值的比重在65%-85%之間比較合理
10應付工資是把這個月的工資數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