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德貨運公司在英德什麼位置
英德市位於清遠市東北部,地處廣東省中北部、珠江三大支流之一——北江中游。跨北緯23°53′37″~24°33′11″,東經112°45′11″~113°55′36″,東與翁源縣、新豐縣接壤,南與佛岡縣、清新縣毗鄰,西南界清新縣,西北臨陽山縣,北連韶關市曲江區、乳源瑤族自治縣。 英德歷史悠久。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間,漢高祖在英德之地設置湞陽(今英德市英中、英東地區及翁源縣和新豐、佛岡縣部分地區)、含洭(今英德市英西地區)2縣。先後設州、郡、府、路。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英州為英德府,自始得英德之名。1994年1月,撤縣設市(縣級)。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英德位踞五嶺山脈南端,主要是由中、低山地圍繞的構造盆地,大部分是石灰岩地質。北部與曲江區交界的船底頂,海拔1586米,為全市最高峰。地勢北高南低,從東到西由泥山向石山層過渡,主要包括英德盆地區和南部丘陵低山區兩大地質區。 處於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1.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1.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9℃。多年平均無霜日312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837.2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1663.5毫米,多年平均日照1631.7小時。災害性氣候種類多,出現頻繁,主要有:低溫陰雨、倒春寒、高溫、寒露風、霜凍、雷暴、大風、颮線、冰雹等。 英德是廣東省陸地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劃,東西廣120公里,南北袤83公里,面積5671平方公里(850.65萬畝)。2007年末,下轄23個鎮1個街道,4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56個村民委員會,市政府駐英城街道,戶籍人口108.77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1.58萬,占戶籍人口的19.8%。境內人口以漢族為主,有少量瑤族等少數民族。境內多講客家話,但東、中、西部客家話口音有區別。 水陸交通便利,自古就是進出廣東的交通要道。南距廣州138公里,北距韶關10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國道106線縱貫英德東部地區,京珠高速公路設有大鎮、魚灣2個出入口;英德西南部重鎮九龍鎮距清連一級公路(國道107線)10公里;市區由42公里的英佛一級公路連接京珠高速公路和國道106線、由83公里的銀英公路連接廣清高速公路。北江、滃江、連江在境內交匯,500噸貨輪可達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京廣鐵路復線縱貫境內90公里。 地域廣闊,自然資源豐富。河流縱橫,河床落差大、水流急,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條,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約35萬千瓦。初步探明的礦產有37種,儲量較大的有硫鐵礦8000多萬噸、鐵礦3000多萬噸、煤礦1.3億噸、大理石和花崗石10億立方米,石灰岩面積80多萬畝。有林地面積27.2萬公頃(408萬畝),森林覆蓋率63.3%,林木蓄積量1280萬立方米。有高等植物300多科980多屬2200多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桫欏、觀光木、穗花杉等19種。陸生動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內,脊椎動物30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黃腹角雉、雲豹、豹、金貂、烙鐵頭、蟒6種。英德國家森林公園10.7萬公頃(160.50萬畝),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8.23萬公頃(123.39萬畝),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英石,又稱英德石,英德的傳統特產,主要產於城區東部25公里的望埠鎮的英山(英山所在地在清代一段時間稱為英石鄉),具有「瘦、皺、漏、透」特點,大者可獨立成景,中者可作園林景石,小者或堆砌盆景、或作案幾石。宋代即被列為貢品,到清代更與太湖石、靈璧石、黃臘石齊名,被列為全國四大園林名石之一。現存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縐雲峰」就是英石。 英德從唐朝起一直是廣東的產茶縣之一,明初,英德茶葉被列為貢品。英德紅茶與雲南滇紅、安徽祁紅並稱中國三大紅茶,遠銷70個國家和地區。20世紀90年代,成功引進和培育高香型茶,並創立新的品牌,如岩背岩霧尖、高山八仙茶等。英德是廣東乃至全國少有的完整加工6大茶類(紅茶、綠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和再加工茶(花茶、荔枝紅、茶多酚、咖啡鹼等)以及生產、製作苦丁茶系列產品(苦丁茶飲料、富丁含片等)的茶區,茶園面積、年產量、茶葉品種和質量均在廣東前列,是我國重要茶葉生產基地之一、大葉紅碎茶出口商品基地。 此外,筍竹、砂糖桔、桑、糧食、油料、糖蔗、木材、蔬菜、淡水魚等也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 旅遊資源豐富。有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形成「北江風景、英西峰林、自然生態」3條特色旅遊熱線和「溶洞、峰林、溫泉、山水、風情」5大旅遊品牌,主要旅遊景區(景點)有:寶晶宮、英西峰林、仙橋地下河、飛來峽漂流、英西峰林暗河漂流、天門溝、菜花峪、通天岩、茶趣園、石景河、茶葉世界、南山等。 英德先後被授予「中國英石之鄉」、「中國紅茶之鄉」、「中國砂糖桔之鄉」、「中國蠶桑之鄉」、「中國麻竹筍之鄉」、「中國女足之鄉」、「中國果蔗之鄉」稱號。2007年,又被評為「中國果蔗之鄉」、黎溪鎮被評為「中國砂糖桔名鎮」、西牛鎮麻竹葉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英金牌」水泥被列為「國家免檢產品」、「英洲牌」商標被評為「廣東省著名商標」。
Ⅱ 那個貨運碼頭離惠州永記生態園近
巽寮灣平遙碼頭
離惠州永記生態園近
惠州十景
蘇堤玩月
「蘇堤如帶五千尺」,惠州以西湖而著稱,西湖以蘇堤而出名。
蘇堤四季翠綠如茵,兩岸風光旖旎迷人。當年,謫居惠州的蘇東坡,念及民眾涉水過湖多有不便,資助獨山西禪寺希固築堤修橋。
而蘇堤最美的時刻在深夜。深藍的天空帷幕上掛著的一輪明月,銀色的月光輕輕灑在湖面,輕輕盪漾的湖水間,是月影在嬉戲。水天一色,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故稱「蘇堤玩月」。
玉塔微瀾
玉塔指泗州塔,始建於唐末,當年蘇東坡寓居惠州時對此塔情有獨鍾,稱之為「大聖塔」,並在其著名的《江月》詩中對湖光塔影有精彩的描繪:「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瀾,正似西湖上,涌金門外看」。
塔身八面,外觀為七層,然而內觀卻有十四層樓梯,而當明月東升的時候,微微的風輕輕吹散水波,塔影橫卧其間,若有若無,遂成就一幅難描難畫的微瀾玉塔圖。
留丹點翠
西湖點翠洲四面碧波瀲灧,曲折蜿蜒的九曲橋淺淺地飄在水面上。洲上幽靜宜人的景緻,有「翠點平湖,綠染南山,景若杭湖『三潭印月』」之說。洲上古樹蒼翠,尤以木棉最為引人注意。
沖虛古韻
相傳葛洪在羅浮山創建了東南西北四庵,南庵即是今天的沖虛觀,也即是道教在羅浮山的中心首府。屋檐雕梁畫棟,觀頂雙龍戲珠為清代佛山著名陶工吳奇玉所制。主殿周圍綠樹蒼蒼,但屋頂從無落葉,殿內亦無蛛網,令游者不禁嘖嘖稱奇。
白蓮翠影
白蓮湖位於羅浮山沖虛觀前,兩側樹木翠綠婆娑,映入水中更是倍添水色碧綠,故而得名「白蓮翠影」。該景純以自然取勝,景色渾然天成,自成一體。湖邊湖中,畫眉黃鸝啼叫,對鴨錦鯉戲水,靜中有動,動中顯靜,令人心曠神怡,不覺忘我。
九重遠眺
如果說環山而爬只能管中窺豹,那麼「九重遠眺」則無疑提供了最好的認識南崑山的機會。登上觀景台,重巒疊嶂便直撲眼簾。抬頭一望,只見南崑山最高峰——天堂山之頂雲靄繚繞;俯身而就,只見綠樹蒼茫間,忽現一片屋宇,錯落有致;觀景台四周茂林修竹,鳥語花香,空氣清新,風光甚是艷麗。舉手極目遠眺,只見群山奔涌,或碧或青,層層相疊,山勢連綿起伏,由遠而近,氣勢萬千。
石河奇觀
石河奇觀得名於南崑山獨有天然的峽谷溪流與溪石。延續十幾公里的獨有石勢,或怪或奇,在水流沖刷間,遂成石河奇觀。踏著石階往下行,「嘩嘩「的流水調頻把聲音詮釋得清晰而響脆。河裡一連有七個小水潭,水潭裡總有婀娜多姿的石頭,給人無限遐想。相傳,這是當年七仙女下凡戲水的地方。
香溪泛舟
香溪河位於增江河上游,全長22公里,彎曲延伸,就像一條絢麗多彩的帶子,緊緊系住沙逕鎮的整個綠色生態球。河水清澈透明,河底的砂石清晰可見,每到三四月間,還有幾百隻白鷺群飛而至,遊人可從旁劃行而相安無事。香溪河床有些特別,一段沙石帶後接著是一段鵝卵石帶,兩者交替出現,甚是有趣。在清代,香溪河曾是廣州到惠州龍門的水路必經之處,至今還保留著古代的碼頭。
風濤摧磨
「風濤摧磨」位於巽寮,得名來源於獨特的岸邊岩石群,兩塊重逾百噸的巨大石頭上下相疊,遠看就好像一個巨大的石磨。石磨旁邊的海水裡,一個巨大的岩石上面寬闊舒展、往下漸漸收縮,像一顆巨大的「海上靈芝」。這里有各種各樣形態奇特的岩石,有的岩石上被海水沖刷留下的痕跡,竟然形成一幅駿馬奔騰的圖景。
天賜白堤
美麗的巽寮灣是粵東數百公里中海水最潔凈的海灣之一,向來以「水奇清、沙奇白、石奇美」而著稱。這里的海水蔚藍潔凈,清澈見底,甚至站在海邊的岩石上,都可以看到奇幻的海底世界。據當地的漁民說,這海邊近百米內水深不過1.5米,堪稱天然的海濱浴場。
延錦出去兩三公里的白色沙灘,遠遠望去,像是輕挽在海的女兒脖子上的一根銀色的飄帶。
Ⅲ 平均每天有多少火車車次經過新疆昌吉站(客運貨運都算在內)有人知道沒
昌吉火車站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的一個鐵路車站,郵政編碼831100。車站建於1985年,有北疆鐵路經過該站,現僅辦理貨運,不辦理客運業務,車站及其上下行區間均為電氣化區段。車站距離烏魯木齊火車站41公里,隸屬烏魯木齊鐵路局,是四等站。
發展
編輯
而北疆鐵路公司4月18號開通的雙層豪華旅遊列車,使得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在絲路草原文化風情游中占據了一席之地。賽里木湖正以「大海遺落在陸地的一顆眼淚」吸引眾多的遊客游完博州再游伊犁。列車開到了家門口,博州黨委書記王偉信心十足,准備依託鐵路開發雙休日旅遊精品線。他說:「如果烏魯木齊火車站能過晚上發車,遊客就能在周六、周日兩天來博州,游賽里木湖,逛口岸,看怪石河,洗溫泉浴。」
黃金路線
編輯
1990年建成的北疆鐵路,如今即將成為新疆和西北地區的黃金線路。由此
北疆鐵路
而來的財富將不是鋼材、化肥,而是新興的旅遊產業。有關單位正在改善鐵路和公路的運輸條件,以便遊客能夠方便快捷的到達古代的綠洲,駱駝運輸隊所經之地和文化勝地。烏魯木齊至奎屯的列車、西安至奎屯的列車、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的旅遊列車,以及正在加緊施工的烏奎高速公路使得出行成為可能。絲路北線,新疆境內始於哈密。當年張騫、班超出使西域的馬隊;唐玄奘去西天取經的一行;馬可.波羅去中原的駱駝;以及歷朝歷代數不清的使者、商人,都曾經在此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綠洲,哈密同外界有著良好的公路、鐵路聯系。但是去古戰場巴里坤草原、駱駝商路木壘以及絲都吉木薩爾則受到交通的制約,遊客只能乘汽車前行。到達烏魯木齊之後,出行再次變得便利起來。僅烏魯木齊到墾區石河子、奎屯的火車從早上9點到晚上23點就有五個班次。汽車就不用提了。沿奎屯往西,是古時候另一個綠洲伊犁,唐朝的絲綢重鎮弓月城和清代的全疆軍事中心惠遠古城就在這里
烏魯木齊鐵路局運營情況
全年貨物發送量完成5921.8萬噸,超計劃11.8萬噸;旅客發送量完成1325.4萬人,超計劃0.4萬人;換算周轉量完成836.9億換算噸公里,超計劃2.9億換算噸公里;運輸收入完成118.8億元,同比增長3.9%;阿拉山口過貨量完成1203.7萬噸,出口貨物突破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