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為什麼要實行外匯管理體制

為什麼要實行外匯管理體制

發布時間:2021-06-13 19:26:47

❶ 什麼是外匯管理改革的戰略目標

國際收支平衡是我國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之一,是保持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和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標志。因此,維護和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既是外匯管理的核心職責之一,也是長期以來外匯管理改革所要實現的戰略目標。

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基礎還不十分牢固。特別是隨著我國加速融入世界經濟,通過資本管制來緩解收支失衡的空間越來越窄,短期內雖仍有效,但長期實行,效果會減弱,影響正常的貿易和投資活動。這雖是我國經濟發展與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有現象,但與我國經濟發展較多依賴投資和外需、國內儲蓄投資關系沒有理順、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資本流出渠道不暢息息相關。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實事求是地推進制度創新,打好外匯管理改革攻堅戰。

❷ 各國為什麼要制定匯率制度呢

匯率制度是指一國貨幣管理當局就本國貨幣匯率水平、匯率政策、匯率形成機制、外匯管理機構等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交換的比例被稱為匯率。匯率不僅是不同貨幣之間交換比例,匯率還使商品、資產等所有有國際市場的被交易對象有了相對價格。比如石油既可以用美元標價,又可以通過匯率折算成以人民幣標價。這樣,一國開放條件下,匯率波動會對一國國民經濟運行產生影響(影響大小事開放程度而定)。比如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在鐵礦石一美元標價價格不變條件下,中國進口的鐵礦石支出就會加大,並且也可能所有進口品價格都有上升的可能,這樣很可能對國民經濟造成不良影響。各國都是如此,所以各國都要制定本國的匯率制度,制定匯率政策,協調與匯率有關的宏觀經濟政策、維持本國匯率秩序、管理和調節與匯率有關的經濟活動,使本國貨幣匯率的變動處在有利於本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態下。但是,由於本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往往是雙邊或則多邊的,即使匯率制度比較完備也不可能保證本國匯率總是處在對本國經濟有利的狀態中。
另外,這是一個很有難度的問題,可以找一本書系統的讀讀。

❸ 為什麼說外匯管理法是我國金融調控體系中的重要制度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首先,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貨幣資金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
其次,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現代經濟是由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其顯著特徵之一是宏觀調控的間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業是聯結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紐帶,它能夠比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萬個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同時,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金融手段又對微觀經濟主體有著直接的影響,國家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求,通過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運用各種金融調控手段,適時地調控貨幣供應的數量、結構和利率,從而調節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結構,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

❹ 如何進一步改革和健全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

改革外匯管理體制

充分利用國內資源而爭奪和佔領國際市場的對外開放戰略,需要政府根據需要而控制外匯,實行行政性外匯管理體制,防止外匯外流,將增加外匯儲備作為首要目標,但整合國際資源而開發國內市場的對外開放戰略,則要求政府放開對外匯的控制,實行自由性的市場化外匯管理體制,使外匯能自由進出,尤其是使中國資本走出去,因而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調整,需要我們大力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實行自由性的市場化外匯管理體制。

自由性的市場化外匯管理體制的首要特點是外匯買賣的自由,但是我國目前的外匯買賣並不自由,例如資本項目就根本沒有放開。為什麼我們沒有在外匯買賣上實行自由買賣的制度?據說有各種原因,例如害怕實行自由的外匯買賣會給國際炒家提供條件,不利於國家金融安全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資本外流,尤其是害怕民營資本外流。我們認為應該放開對外匯的政府管制,實行外匯買賣自由化。對於有人所講的擔心民營資本在放開外匯管制的開放條件下會外流的問題,我想我們的根本辦法是健全法治,真正保障民營資本的應有權益。中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國家,資本回報率也很高,對於逐利的資本來說,中國依然是最佳的投資區域,因而只要我們對民營資本實行真正的國民待遇政策,民營資本仍然會在中國投資,而不會流向國外的。最根本的辦法不應該是通過控制外匯而控制民營資本的外流,而是解決它們的不安全感的問題,從而使中國成為既是資本回報率最高的國家,也是資本最安全的國家。

自由性的市場化外匯管理體制不僅僅要求外匯買賣自由,而且也要求匯價能夠自由波動,完全由市場機制決定。我國長期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因而需要放開匯價,使匯價走向市場化。如何實現匯價市場化?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一種是一下子徹底放開匯價,一種是緩慢地逐漸放開匯價。有人認為應該實行一下子徹底放開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解決人民幣升值預期所形成的壓力,但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很大的條件下,尤其是在國家美元儲備很大,而且民眾也有較多美元儲蓄的條件下,會給國家和民眾帶來巨大的利益損失,特別是大量出口美國的中國企業也會受到巨大的成本上升的壓力,因而我們應該實行緩慢放開匯價,為國家、民眾、企業留下一段能進行自我調整的時間,從而減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所帶來的壓力。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我國自2005年7月起選擇了緩慢放開匯價的方式,使人民幣對美元緩慢實現升值,從而為國家、民眾和企業進行自我調整留下了有效的時間。當然,這種方式也使各方都存在著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並且誘發了國際上的「熱錢」試圖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我國,從而給我國經濟帶來了一些問題。但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實行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

調整國際政策

在充分利用國內資源而爭奪和佔領國際市場的對外開放戰略格局下,我們在國際政策上實行的是追求出口而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以及盲目吸引外資而限制中國資本走出去的資本流動政策,但在實行整合國際資源而開發國內市場的對外開放戰略的條件下,這些政策都要進行有效調整。

首先要調整國際貿易政策。一是要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降低退稅比例,甚至取消出口退稅,尤其是對那些高污染環境和高消耗資源的出口產品,不僅不能退稅,而且要提高出口關稅,從而減少過度的出口,減緩順差過大的壓力;二是要調整進口政策,降低進口關稅,尤其是對那些資源性和技術類的進口產品,應該大力降低進口關稅,甚至可以取消進口關稅,從而通過擴大進口而減緩順差過大的壓力。

其次是要調整外資政策和資本輸出政策。對於外資政策的調整,重點在於調整對外資的優惠政策,現在對外資的政策不應該是優惠政策,而應該是實行國民待遇政策,因而應該取消對外資的稅收優惠及土地優惠等,尤其是對那些沒有技術含量和品牌效應的外資,我們應該限制其進入。同時,我們應該鼓勵中國資本走出去,並從各個方面提供方便和優惠,這對我們整合國際資源和減輕人民幣的外匯占款壓力是很有作用的,可以促進我國國際收支的平衡,從而有效實現國內外經濟的平衡協調發展。

❺ 為什麼外匯管理制度使中國外匯儲備龐大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迄今已超過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外匯儲備的30%以上。
有人基於「藏匯於民」理念認為, 應當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民眾。然而, 這一建議中國外匯管理局已經否定, 因為那將在中國引發通貨膨脹。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著名經濟學者溫元凱教授表示,中國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正在被綁架在美國金融危機的戰車上」,中國擁有最多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已最夠所需, 剩餘的兩萬多億美元應該用來做以下幾方面的事情:

「首先就是改善民生。盡快實行中國的全民教育和全民醫療的基本免費系統;第二是要把外匯儲備拿出來到全世界去買資源。首先是買礦產資源、買發明創造、買專利、買高科技的公司、有核心技術的上市公司;第三個是買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第四有一個說法是利用大陸的經濟實力和台灣發生進一步的合作,形成一個大中華的經濟圈。讓整個中華民族在全世界進一步的崛起。」

有人計算,如果中國想購買國家,中國三萬多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能夠買下義大利;如果購買大宗商品,三萬多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購買可以滿足中國近13年的石油凈進口需求;如果買企業,中國可買下美國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中國著名財經評論人士葉檀近期曾表示,中國需要四五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足夠了, 因為將外匯數額控制在六個月的支出水平已經屬於合理范圍; 中國要想控制住外匯儲備的瘋狂增長,有效使用和管理, 藏匯於民是必須要做的。

然而,,藏匯於民不等於說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民眾:

「分給民眾呢不恰當。實際上造福於民很關鍵。而且下一階段我認為很大的問題是富民政策。而且讓富民優先,尤其是政府不要與民爭利,包括國企、央企。這是下一階段改革的大問題。」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解釋,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百姓, 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發鈔票, 擴大貨幣的發行量, 其結果就是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 而在於民眾持有外匯的意願。

❻ 外匯管理的含義

(1)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必須持有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

(2)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按規定為客戶開立賬戶,辦理有關外匯業務。

(3)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應按規定交存外匯存款准備金,遵守外匯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並建立呆賬准備金。

(4)外匯指定銀行辦理結匯業務所需的人民幣資金,應當使用自有資金。

第一種是嚴格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實行管制,實行這種外匯管制的國家通常經濟比較落後,外匯資金短缺,市場機制不發達,因而試圖通過集中分配和使用外匯以維持穩定的匯價、保障國際收支平衡、維護民族經濟的發展;

第二種是部分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的外匯交易原則上不加限制,但對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進行一定的限制。如日本、丹麥、挪威、法國、義大利等約20個國家;

第三種是完全自由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均不進行限制,外匯可自由兌換、自由流通、自由出入國境,實行金融自由化。這類國家有美國、英國、瑞士、荷蘭、新加坡和外匯儲備較多的石油輸出國(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

❼ 人民幣為什麼不能自由兌換外幣,為什麼要進行外匯管制

中國不是不想人民幣自由兌換,而是還不敢,或者說不具備實力。

因為中國政府既追求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又想控制對國際貨幣美元匯率的穩定。那麼,根據蒙代爾不可能定理,資本勢必無法完全自由流動,也就出現了外匯管制,俗稱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

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國內貨幣政策自主獨立性、匯率穩定性、資本自由流動,三者不可共存,又稱「三元悖論」

內貨幣政策:必須自主,尤其是核動力印鈔機不能停。另外,加息/降息(基準利率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升降(貨幣乘數)、信貸政策松緊度等等,GOV都不忍心不牢牢把控,並隨心所欲、隨機應變的朝令夕改

匯率穩定性:美聯儲是世界人民的央行,而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的錢袋子,是購買中國不足物資和技術的保障,同時可以抑制國內同類型物資(尤其食品)的價格上漲。所以,外匯儲備必須保,匯率也必須保,若匯率崩,則意味著輸入性通脹,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威脅到工業生產和民生領域,是不可承受之重

三元保二棄一。即只能選擇限制「資本自由流動」,亦即如題「暫時幾年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外匯以防攜款潛逃勢態擴散」 。而 退一步理解這個邏輯,也可以認為是「中聯儲」(央行)的一片良苦用心吧

❽ 外匯管理的重要性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回款、財政部庫券、長短答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重要性有以下幾點:
1。維護本國貨幣的匯價水平的穩定

2。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保證本國經濟獨立自主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實行外匯管理體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
短期理財性基金 瀏覽:648
第五套人民價格表 瀏覽:353
大步集團掌握重工 瀏覽:84
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的融資比例較低 瀏覽:17
外匯交叉盤跟只哦按有什麼區別 瀏覽:688
融資許可證哪裡辦 瀏覽:362
銀行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資料保留 瀏覽:676
高杠桿買房下跌 瀏覽:11
理財基金裡面取錢要多久到賬 瀏覽:491
分散材料價格走勢 瀏覽:350
日元6月份匯率是多少 瀏覽:851
稀有貴金屬胩 瀏覽:40
南京中國平安金融公司 瀏覽:863
股票瘋狂時刻 瀏覽:470
負責融資的人的職稱 瀏覽:456
公司理財收益應繳什麼稅 瀏覽:749
有用的費力杠桿 瀏覽:279
上汽集團roe開頭汽車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