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而美國外匯儲備只有大概0.3萬億美金,我想問外匯儲備多不好么
一、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容易導致「通貨緊縮趨勢」,不利於貫徹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 ,不利於增加國內有效需求,不利於我國自身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根據筆者測算,我國適度 的外匯儲備1千億美元就足夠了,1千億美元需外匯占款約8200億元人民幣。但今年一季度外 匯占款高達25112億元,即是說這6年多來我國增加的國民儲蓄中有高達約13000億元用於增 加超額外匯儲備達2160億美元,這么一筆巨額外匯資本沒有及時用到國內經濟建設和發展上 來,怎能不造成通貨緊縮的趨勢,也不利於貫徹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不利於增加國內有效 需求。為此,筆者建議有關部門要研究把2160億美元的超額外匯資本盡快利用起來,比如可 用於扶持發展大型飛機製造業、電腦、電視、汽車工業、機械工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 術,扶持振興民族工業、民族高科技企業和扶持我國大型企業集團、民辦企業向國外擴張, 扶持西部地區重點建設項目的建設。只有把我國稀缺的巨額外匯資本及時充分地利用起來, 用於加快經濟建設,遠比增加外匯儲備的作用大得多。正如斯蒂格利茨指出的那樣,外匯儲 備投資於美國短期國庫券收益率目前為1.75%,而將這筆錢投資於國內經濟,回報率在10 %~20%之間。
二、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必然要相應增大過高的外匯儲備成本。根據筆者測算,我國超 額外匯儲備達2160億美元,向美國進行國債投資比發放貸款按要少收利息3個百分點計算, 一年要少收利息收入63億美元;我國向國外借外債1700億美元(其中國際商業銀行貸款900億 美元),向國外商業銀行的借款利率一般比存款利率高2~3個百分點,按高2個百分點計算, 一年要多支付利息18億美元,這樣一年要少收多支利息達81億美元。
三、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必然會增大外匯儲備的風險。由於外匯儲備往往由多種貨幣組 成,而且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資產上,因此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是外匯儲備無法規避的兩種風 險,例如1994年日元對美元升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高達30億美元的損失。最近,據有的學 者測算,我國外匯儲備中約60%~70%為美元,如按60%為美元儲備計算,從2002年11月以 來至今,美元對歐元眨值12%,我國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歐元眨值將造成達216億~234億美元 的損失。這種超額外匯儲備過多導致的賠本生意應引以為戒。
四、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會造成我國極為短缺的外匯資本資源的浪費,出現窮國反而向 富國輸出資本,支援美國等發達國家人民的高消費。斯蒂格利茨一針見血的指出:亞洲國家 巨額的外匯儲備「通常投資於美國的短期國庫券,它刺激了美國的過度消費,使資本從窮國 向世界上最富的國家轉移」。今年2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馬丁沃爾夫寫的「亞 洲為美國的大炮和黃油付錢」,文章指出,在2002年三季末,全世界總的外匯儲備為22940 億美元,其中73%是以美元形式儲備的。這些儲備的58%左右是亞洲各國和地區政府持有的 ,日本持有佔19.3%,中國大陸持有佔11.3%,大中華地區持有佔22.9%。文章接著尖 銳地指出,是亞洲人,而不是美國人,在執行「堅挺美元」的政策,間接地為美國展示國力 支付開支。這還不足以引起我國經濟金融理論界對我國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政策進行認真 的反思嗎?
五、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根據IMF的有關規 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以從「信託基金」中提取相當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 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獲取相當於本國份額16 0%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相反,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 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從上述超額外匯儲備過多種種弊端來看,超額外匯儲備過多是弊大於利、得不償失。但 要想妥善解決此問題,必須要靠有關決策部門對我國到底應執行什麼樣的外匯儲備政策統一 認識。我國這樣一個資本資源極為短缺的不發達國家,是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的政策好? 還是應該執行適度的外匯儲備政策好?這個大政方針必須要通過深入的討論,充分權衡其利 弊得失,取得統一認識,才能正確指導實踐。筆者認為:象我國這樣一個資本資源極為短缺 的不發達國家,當家過日子必須要精打細算,要力爭做到以最小的外匯儲備成本,能確保防 范外匯風險、確保外匯收支周轉的需要,執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的政策是違背我國國情的。
我國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應該是多少
我國適度的外匯儲備是多少?筆者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特里芬的進口比率法和國際收支差 額論兩種理論結合起來測算:按三個月進口額計算需外匯儲備600億美元;按15%的外債備 付金計算需要外匯儲備255億美元;對國際收支逆差打了145億美元的備付金,綜合上述三個 因素,提出我國適度的外匯儲備可考慮在1000億美元左右。這個適度的外匯儲備數是不低的 ,對多種外匯需求因素都包括進去了,對動用IMF「信託基金」的低息貸款因素還未打入在 內,這一千億美元的高額外匯儲備也足以抗擊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我國香港特區政府成功 擊敗國際投機資本的瘋狂沖擊實例,是長國人志氣的生動範例。當然,這一千億美元的適度 外匯儲備規模是一個動態概念,當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外匯收支發生重大變化時,適應客觀形 勢的變化,對適度外匯儲備規模可進行相適應的調整。(本文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研究 部兼體改辦公室原主任,中國金融學會原副秘書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和西南財經大學 兼職教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金融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㈡ 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了萬億美元 他標志什麼 同樣會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
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引人矚目。這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天翻地覆: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有1.67億美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持續增長,貿易高速發展,外匯儲備迅猛增加。近兩年,我國外匯儲備更是以每年2000億美元的速度攀升,今年2月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國。
外匯儲備是一國財富的積累和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1萬億美元巨額儲備,意味著我國有著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我國足以影響世界的經濟實力。自2005年7月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中國在外匯管理方面的任何動作,都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大的反響。
外匯儲備多,固然意味著國力的增強,但長期無限制攀高也並非好事。如果外匯儲備構成不合理或者增長超過適度區間,就不可避免地降低資源使用效率,甚至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
就國內而言,近兩年來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持續積累,外匯大量流入導致外匯占款不斷增高,貨幣環境寬松、流動性充裕,給銀行擴張信貸提供了資金條件,加大了金融宏觀調控的難度。而目前外匯儲備的增與減,也密切關系著匯率、貿易等多方政策的調整。
從國際上看,與日俱增的中國外匯儲備在吸引世界關注的同時,也為一些國家提供了壓制中國貿易的口實,可能會造成更多的貿易摩擦。突破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更是容易觸動國際上早已綳緊的這根「神經」。
受上述多重因素影響,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由此帶來一些「棘手」的現實問題:採取哪些有效措施,逐步減少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維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如何盡量避免引發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合理運營巨額外匯儲備,最大化地實現收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有喜亦有憂。中國外匯管理部門對此問題早就高度重視,並已明確表示出政策取向,要降低外匯儲備增速,有效利用外匯資源,改進外匯管理。
原則既已明朗,如何實現政策效果,人們拭目以待。
㈢ 少了多少整整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跟我有關嗎
什麼是外匯儲備?
首先,還是和往常一樣,我們先來用人話翻譯一下,到底什麼是外匯儲備?
根據官方的定義:外匯儲備是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這句話可能還是很難理解,我們不如舉個例子來解釋,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了!那麼其實外匯儲備就相當於地主家的余糧,假設中國是一個比較有錢的地主,他平時賺到了很多錢,但是他很會理財,不會大手大腳的把錢給花出去,於是這些錢就存了起來,如果到了需要的時候,就把這些存起來的錢取出來,拿出去用,這個就是最為通俗的外匯儲備的解釋
那我們國家這么多的外匯儲備從哪裡來的呢?
任何的金錢都不會憑空的產生出來,中國的外匯儲備肯定也不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辛勤勞動所創造的財富的一部分。
二、外匯儲備減少了對我們普通人會有什麼影響呢?
相信關注中國經濟的朋友都應該記得,曾幾何時中國的外匯儲備是非常多的,在2014年的時候中國的外匯儲備一度曾高達四萬億,當時的這么多的錢,其實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外匯儲備太多了。但是,不到三年的時間內,一度讓我們很發愁的錢多了現象不僅消失了,而且是錢少了,少了多少?整整一萬億美元!
如果是少了點也不是什麼事情,但是少了一萬億美元恐怕是一個誰都無法忽視的問題了,那麼外匯儲備減少了這么多,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一是大家的錢會變少了。
前些時候,我們一直在擔心說「李嘉誠跑了」、「曹德旺跑了」,這些所謂的有錢人跑了就是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都把國內的錢投到國外去了
二是想要賺錢變得更難了。
其實為什麼外匯儲備會減少,資本會外流,在某些方面都是因為中國缺少合適的投資產品,說股市,股市不景氣,說債市,債市去年出了大問題,說基金,基本上誰買誰虧,那麼只有買房子了,所以催生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三是企業的經營可能會變得困難了。
因為外匯減少,資本溜走了,對於進出口企業來說意味著更加嚴格外匯管理,對於國內企業來說,不僅是借錢難了,而且投資也變少了,企業的經營將會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㈣ 中國外匯儲備真有3萬億美元嗎
人民銀行3月7日更新的官方儲備資產表」及「2014年6月-2016年2月中國外匯儲備走勢圖」顯示,截至今年2月,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23.21億美元,較1月末的32308.93億美元,減少了285.72億美元。
在2014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逼近4萬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2015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大幅減少1079.22億美元,創歷史最大單月跌幅。
㈤ 中國的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怎麼算出來的為何不用在國計民生上
外匯儲備,實際上應該叫做國際儲備,就是一個國家實在的對外償付能力。主要來源有兩個大頭:貿易順差、國外投資,兩個小頭,自己生產出來的貴金屬和前三個東西實行金融運作的得利。
先說順差,我一個企業,生產了800萬元人民幣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人沒有人民幣,就給了你100萬美元。可是你不想要美元,因為中國國內美元沒法流通,那麼你就必須到發行人民幣的中國外匯管理機構,把這800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你把100萬美元給了銀行,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量就多了100萬美元,同時,銀行給了你800萬人民幣,那麼國內的流通貨幣總量就多了800萬人民幣。
再說投資,國外看好你的經濟發展,給你投資。他沒有人民幣,只能給你美元,給了你100萬美元,美元你沒法花,還要到外匯管理機構去,給他100萬美元,拿回800萬人民幣。這800萬人民幣也是新增的貨幣總量,國家外匯儲備總量增加100萬美元的同時,國內貨幣總量也同時增加了800萬人民幣。
那麼外匯儲備是干什麼用的呢?我就舉一個例子:我要買100萬美元的外國產品,但是我沒有美元,因為國內流通的是人民幣,我就拿出800萬人民幣給銀行,它收回這800萬人民幣,給我100萬美元,我就可以到國外去買100萬美元的貨物進口了。此時,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額減少了100萬美元,同時,國內的貨幣總量也減少800萬人民幣。
總結就是:外匯儲備總量的增長和國內貨幣總量的增長是同步的,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外匯儲備,國內貨幣總量就要增加相應的數量。
貨幣總量的增加,必須有相等的商品總量的增加作基礎,否則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進口順差帶來的國內貨幣總量的增加,其產品出口到了國外,此時它的表現形式就成了趴在外匯管理局賬面上的外匯儲備了,它也是一種商品,特殊的商品,隨時可以換回國外生產的產品的特殊商品,它的總量等於國內上述領域增發的貨幣的總量。有了它,增發的貨幣就可以買到商品,也就是先換成外匯儲備,然後買到國外的商品——那也是商品!沒有它,增發的貨幣就買不到相應的商品,因為國內的商品總量沒有增加,後果是什麼呢?通貨膨脹。
我們國家的國際儲備總額超過了2萬億美元,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國,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國家發行的貨幣中,至少有15萬億人民幣的信用保障,來自這堆外匯,如果沒有它們,這15萬億人民幣,就是廢紙了,摺合全國每人11400塊廢紙。
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國家的資產,但不是凈資產,不是能拿來花的。這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國內已經表現成了15萬億人民幣的新增貨幣,而國內的改善基礎建設,增加人民福利,大力興辦教育等等的錢,只能從這15萬億內幣里出,這15萬億人民幣之所以能存在,就是那2萬億美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已經花過的錢,不能再花第二次了。
如果想用在國內,可以這么理解:外匯管理局把自己的儲備外匯,比如說1萬億美元,賣給自己,因為只能賣給自己,別人那裡買不到人民幣。得到7.5萬億人民幣,投入到國內經濟建設中去,具體就是增發了7.5萬億人民幣,用於投資。而此時,外匯儲備是左手進右手出,既沒有變多,又沒有變少,還是10萬億美元。國內貨幣總量憑空增加了7.5萬億人民幣,而沒有對應的商品出現。呵呵,7.5萬億啊,這個通貨膨脹的比例,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說,想死有很多種方法,這么有創意的死法,簡直華麗到呆了(去年我國多發行了6萬億的人民幣,今年國內各種生活物品的漲價壓力就很大,通脹明顯)。
總之,一個國家有點紙成金的能力(印鈔),但是卻並沒有無限使用這種能力的權力,不按市場流通需要來盲目印鈔,就會出現貨幣貶值(如民國後期的法幣)。
在美國,他的外匯儲備就是以黃金儲備為主的,因為它不能儲備美元,這是它的內幣,而也不能過多儲備比自己貨幣弱勢的外幣——那就剩下黃金了。
㈥ 如何正確看待外匯儲備逼近3萬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主要作用作為支付的備用手段。中國每年的進口總額不過1.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即使中國2年完全不出口創匯,外匯儲備都夠應付(無非是把債券變現)。更不要說中國每年的外貿出口超過1.5萬億美元,在源源不斷地創收外匯。因此,即使外匯儲備再下降一半都足夠用。所以,即使外匯儲備再下降1.5萬億美元,外匯安全仍然是可以保證的。
㈦ 外匯儲備基本達到4萬億美元,對我國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㈧ 中國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如何花
有專家預測,本月中國的外匯儲備有望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儲備達到這個驚人數字的國家. 中國是否需要這么大的外匯儲備?瑞信區域經濟學家陶東認為,按保守估計,中國有3,600億美元外匯儲備就足夠應付短期進口和債務的需要了.中國外匯儲備投資於美國國債,或其它流動性強的證券,它們可以隨時變現,但投資回報不高. 不僅如此,中國目前資金過於充裕的問題也和龐大的外匯儲備有關.由於目前政策要求出口商結匯,人民銀行從他們手裡買入外匯的同時向市場投放人民幣,進一步加重了資金過剩的問題. 龐大的外匯儲備,雖然給中國築起了一道經濟萬里長城,但也使得中國損失了大量的潛在收益,甚至在流動性過剩的大環境下成為了燙手山芋.有專家學者建議,不如想辦法花掉一部分外匯儲備,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 **投資,除壞賬和買黃金** 有人建議把這筆錢投入國內建設.中國還是個窮國,為何要自己勒緊褲帶,把錢以低廉的利率借給美國消費者?但是,中國的投資佔GDP的比例已經高達40%左右,進一步增加投資只會造成經濟過熱. 還有人提議,撥款清理中國企業的壞賬.瑞銀的區域經濟學家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認為這么做沒有必要,中國銀行系統的壞賬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國有企業最壞的日子也已經過去. 購買黃金,建立石油儲備是否可行?根據安德森計算,中國只要拿出不到兩個月新增的外匯儲備,或者是目前外匯儲備總額的2.5%,就可以買下全球一年的黃金產量,因而買黃金對目前外匯儲備影響不大.購買石油儲備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增加社會保障** 花旗集團的區域經濟學家黃益平建議,可撥出部分外匯儲備,用來提高社會保障.中國內需不振的關鍵因素就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老百姓不願花錢消費. 最近幾年來,財政部投入教育衛生等社會保障項目的經費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並沒有下降.但因為過去欠帳過多,因此投資顯得不足.如果要補上過去的欠賬,必須投入比其它國家多幾倍的錢.政策制定者明白增加社會保障能夠解決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但他們未必願意為了長期效益,而犧牲短期經濟增長. 最近傳出的上海社保基金被挪用的丑聞更提高了加強社會保障的緊迫性."社保最終國家要花一大筆錢,而現在正好有這個錢,何必不劃一點過去?"黃益平說.劃錢給社保,原來放在美國國債的美元,劃去後還是投入於在美國國債,不過從一個口袋轉到另一個口袋.這么做可以維護國家外匯儲備的穩定性,也不至於造成國際市場的大幅波動.最重要的是,此舉有望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值得政策制定者權衡.(完)
㈨ 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真是個坎兒嗎
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不能算是坎兒。外匯儲備的主要作用作為支付的備用手段。中國每年的進口總額不過1.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即使中國2年完全不出口創匯,外匯儲備都夠應付(無非是把債券變現)。更不要說中國每年的外貿出口超過1.5萬億美元,在源源不斷地創收外匯。因此,即使外匯儲備再下降一半都足夠用。所以,即使外匯儲備再下降1.5萬億美元,外匯安全仍然是可以保證的,說明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的確不能算是坎兒。手頭的外匯太多了,會導致外匯占款太多,甚至會影響到人民幣的流動性,反而成為負擔。
㈩ 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將超過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包括哪些錢所有權歸誰水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