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境外人壽保險外匯

境外人壽保險外匯

發布時間:2021-06-15 15:09:23

㈠ 海外人壽保險公司倒閉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85條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分立、合並外,不得解散。任何國家的保險公司都可以倒閉,但幾百年來,人壽保險公司倒閉只會給股東產生經濟損失,而對壽險客戶的保障是沒有影響的(唯一受影響的是保單紅高低的問題)。就算是人壽保險公司破產了,國家監管機關會指定還在正常運作的壽險公司兼並或於國家接管。如: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因沒有得到美國政府100億美金貸款而宣告破產,該銀行沒有買存款保險的儲戶全軍覆沒;同樣處在次貸危機面臨破產的美國最大保險公司AIG因得到政府1000億美金的貸款而轉危為安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屬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公司及其子公司構成我國最大的國有金融保險集團。業務涵蓋財產險、壽險、養老險、資產管理、海外業務、電子商務等多領域。服務電話:95519。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關於境外買保險限制

3月22日,國家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在當日出席的國家外匯局新聞發布會表示內地居民到境外購買分紅險不合規。下面是新聞發布會內容的部分摘要:
「有些境外機構在規避外匯管理局的相關政策,因此外匯局請相關收單機構進行調整。境內居民個人到境外買保險分兩種情況:
如果是旅行、商務活動、留學等需要購買個人人身意外險、疾病保險的屬於服務貿易類交易,在外匯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許和支持的。
而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是不被允許的,這項交易在外匯管理上是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交易,尚未得到政策支持。」
「香港部分保險公司目前已經暫停接受內地人以銀聯卡通過內地第三方支付渠道來繳交保費」
消息一出,正打算到香港購買保險的小夥伴開始打退堂鼓了,那些已經買了香港保險的小夥伴更是擔心起來。那麼,到底怎麼理解外匯管理局的發言?香港保險還能繼續買嗎?已經買了的小夥伴怎麼辦呢?
其實近期隨著國內經濟下滑,美元加息等多因素影響,國內資金流出嚴重,外匯儲備下降,人民幣預期貶值壓力加大,所以外匯局和銀聯已經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多次收緊外匯管制,尤其是對內地人投資香港保險的管制。
外匯局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限制內地居民到香港購買保險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基於下面幾個方面的考慮:
數額巨大,外匯流出壓力大增。2015年全年,大陸居民通過香港保險流出的數額高達316億港幣,而且設個數字還在高速增長,對外匯流出,人民幣貶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國內大力反腐倡廉需要。對於貪官富豪來講,香港保險除了避稅避債,資產傳承等優勢外,還可以逃避國內相關部門的追查和監管,無疑對國內的不明資金提供了良好的避風港灣。這部分資金數額不明,不堵不行。
對內地保險業造成壓力。由於香港保險對大陸保險的天然優勢,大陸居民赴港投保從2009年的30億港幣,增長到2015年的316億,6年間猛增了10倍之多,不能不對內地保險業造成巨大壓力。
到底香港保險還能不能買呢?
目前香港各大保險公司相應的收緊了內地客戶的刷卡額度,主要是針對年交5萬美金以上的大額保單。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的規定,內地居民每年有5萬美元的外匯兌換額度。所以對於低於5萬美金保費的中低額保單,都可以跟以前一樣購買。至於大額保單,就無法通過內地銀行卡購買,但是如果有境外銀行戶口,還是可以不受限制的購買的。
至於法律方面,內地沒有不準大陸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法律,內地保監會也沒有限制。外匯管理局主要是負責外匯收支、買賣等國際結算業務,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等實行的管理措施,所以只要不違背外匯局5萬美金的限制,赴港投保就不存在任何違規問題。
在香港法律方面,對於香港保險有如下規定:
《香港法例》第41章保險公司條例:任何在香港獲授權之保險公司,在香港推介人壽保險均屬合法,不論銷售對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國人士或中國內地人士。」(摘自保險業監理處復函檔桉號INS/ADM/7/1)
香港《保險公司條例》第41章46條:除非法庭另有命令,否則清盤人須繼續經營保險人的長期業務,目的是將該業務作為正營運中的事業而轉讓給另一保險人。
因此,未來內地是不是會出台香港的法律,嚴禁購買香港保險,這個真不敢說,但是至少從現在來看,內地居民還是可以放心購買香港保險的。
已經買了的小夥伴怎麼辦?
既然現在香港保險都可以繼續購買,那已經購買了的小夥伴就更不必擔心了。如果將來真的出台了禁止大陸人赴港買保險的法律,根據法律的時間效力原則,也是從法律出台後開始執行,對於已經購買了香港保險的的,就無需擔心了。
其實,早在2004年香港保險業就開放內地居民香港購買保險,到現在搜已經10多年了,才發現不合規,這反映也太慢了點吧?所以此時發布不合規,主要是配合當前的國內形勢,購買了香港保險的小夥伴自不用擔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㈢ 香港人壽保險與國內保險有什麼區別

香港保險的優與劣
香港保險的賣點:
香港保險的賣點:保費低、收益高,對內地高收入者很有吸引力。
一般來說,保險的費率是按照當地的人口壽命、疾病發病率、死亡率等各種因素精算出來的。香港人口平均壽命為85歲,內地人口則大約為75歲,由於內地人口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數值偏高,因此在相同保障內容下,香港保險的保費要比國內的保費低。香港保險全球運營,投資范圍不像大陸保險那樣有監管限制,投資收益更高,同時風險也更大。所以香港的分紅險回報率更加誘人,去香港買保險就成了內地居民的新選擇。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務在適用法律、監管政策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內地居民「舍近求遠」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不能盲目跟風。
香港保險的五大風險:
法律方面:首先,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其次,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
外匯方面: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元、美元等幣種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貨幣匯兌風險。
收益方面: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退保方面:香港保險是完全市場化的,沒有「保底」設置,保險公司一旦破產,投保人很可能「血本無歸」。如果想要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香港監管部門對保險產品的現金價值無具體要求,大多數長期期交保單在保單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2年甚至為零。
具體條款方面: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表述方式與內地不盡相同。投保人需認真閱讀保險條款,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
給大家的忠告:
買保險就是把保費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把風險拿走。我們購買保險的初衷是規避風險,希望風險出現時能有人替自己頂著。保險,讓不幸的人幸福起來,讓幸福的人一直幸福下去。如果您長期居住香港,可以購買香港保險,否則還是買大陸保險更靠譜一些。
私聊本人,提供免費的保險咨詢專業服務!

㈣ 國人可以購買境外人壽保險嗎

一般會去香港買,友邦和保誠,但是香港保險在內地理賠的話,可能會遇到不必要的麻煩,建議在國內還是買國內的保險,可補充境外高端醫療險

㈤ 香港保險交美元現金

從銀行審核的角度,香港是屬於境外,外管局是有規定的,境內個人不可以到境外購買保險(包括壽險和財險),境內個人因到境外旅行、留學和商務活動等購買的個人人身意外險、疾病保險,屬於服務貿易類的交易,在外匯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許和支持的,但境內個人到境外購買的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均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
另外,即使你是用現金,將來理賠的時候,香港保險公司肯定是通過匯款或者以支票形式給予賠付,那麼你的境內銀行收到這種收款報文也是會拒收。
所以綜上所述,要考慮清楚,不要被騙。

㈥ 海外如何買人壽保險

買保險是沒問題的.保險公司巴不得有我們這樣的客戶. 我們在國外住久了,不知道國內現在的情況,很容易就上當了.您可以看看我的空間里的文章<中國人壽行騙記>,是我的親身經歷.他們騙人就當兒戲一樣.連法律都不顧.原以為只是個別人的行為,可是打起官司來才知道整個保險公司都是那麼不講道理.所以,我給您提個醒,千萬小心.其實買保險沒必要非要沒中國保險公司的啊.我就在美國買過紐約人壽的 WHOLE LIFE 保險. 我已經回中國7年多了.感受很難言表啊.呵呵. 祝您好運.

㈦ 內地居民可以合法地買境外人壽保險嗎

您好,可以的,但是境外保險不受國內法律保護,而且理賠很麻煩,還會有匯率風險,謹慎購買,建議還是買國內保險。歡迎咨詢

閱讀全文

與境外人壽保險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的融資比例較低 瀏覽:17
外匯交叉盤跟只哦按有什麼區別 瀏覽:688
融資許可證哪裡辦 瀏覽:362
銀行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資料保留 瀏覽:676
高杠桿買房下跌 瀏覽:11
理財基金裡面取錢要多久到賬 瀏覽:491
分散材料價格走勢 瀏覽:350
日元6月份匯率是多少 瀏覽:851
稀有貴金屬胩 瀏覽:40
南京中國平安金融公司 瀏覽:863
股票瘋狂時刻 瀏覽:470
負責融資的人的職稱 瀏覽:456
公司理財收益應繳什麼稅 瀏覽:749
有用的費力杠桿 瀏覽:279
上汽集團roe開頭汽車 瀏覽:819
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居間協議模板 瀏覽:931
什麼是股票增發價格 瀏覽:638
縣域金融機構經營理念 瀏覽:987
阿里媽媽的團長傭金比率 瀏覽:456
osc指標通達信公式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