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貨幣供給機制和內生性是什麼
銀行和居民對經濟做出的反應改變了貨幣乘數和中央銀行對貨幣總量進行控制的能力,從而影響了貨幣供給,使之具有很強的內生性.
原因在於企業投資軟預算約束和中央銀行作為金融體系最後擔保者!被迫向銀行系統追加貸款的貨幣供給倒逼機制以及在結售匯條件下人民銀行外匯占款增加而引起對基礎貨幣擴張缺乏有效的自主控制能力。
按照標準的貨幣經濟學分析,貨幣供給是由公司、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共同決定的.簡單地說,公眾為了獲得經濟效益維持經濟活動,在商業銀行進行資金存貸,在資本市場進行證券買賣投融資,決定存款規模;商業銀行利用各種創新性金融,根據市場環境和經營風險開展存貸業務,決定貸款規模,中央銀行以穩定物價、經濟增長和實現充分就業為目的,使用貨幣政策手段進行宏觀經濟調節決定銀行准備金率。
暈,這么回答還不給我紅旗?那我再好好答過,一定要給我加分哦!純手工的腦力活啊。
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問題包括2個方面:中央銀行債權與國外凈資產的內生性問題。
我國央行的債權主要是對中央政府的債權和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債權。我國基礎貨幣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內生性主要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預算借款與財政預算存款的差額。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與貨幣概覽關系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上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差額與其他所有金融機構對中央政府債權之和就是貨幣概覽中對中央政府債券凈額。對中央政府債權內生性問題實質體現在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占每年基礎貨幣投入比重的多少。中央銀行的資產運用是創造貨幣的第一個關鍵環節,當中央銀行資產運用方對其他各方面債權都無彈性可言時候,因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增加而增的中央銀行資產數額最後都反映在負債方的增加貨幣放行上。財政赤字能導致基礎貨幣的嚴重擴張,並由此引起對中央政府債權增加而產生的貨幣供給內生性。而基礎貨幣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內生性從本質上說,是來自於財政體制的軟約束性。
我國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主要是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尤其是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債權。因此,分析中央銀行對各類金融機構債權的內生性問題,主要矛盾就集中在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存款貨幣銀行行為和形成其不良債權的分析。我國國有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的最大約束條件就是由於國企制度改革而形成的大量不良債權。在我國,國企的軟約束轉化為信貸軟約束,惡化了信貸質量。國有銀行資產質量惡化進一步加重了中央銀行對其債權的虛弱性,當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相當一部分形成不良債權後,中央銀行只有向國有商業銀行注入更多基礎貨幣增量才能維持其正常運營,這就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實際上也說明了中央銀行基礎貨幣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內生性。
我國國外資產運作的內生性集中體現在,外匯管制制度變化後對國外凈資產運作所產生的影響,使外匯占款增長過快,直接形成貨幣擴張壓力。1994年的外匯制度改革形成了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其主要特徵是以控制企業結售匯來控制外匯需求,以及中央銀行被動收購外匯作為國家外匯儲備,這兩個方面對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具有決定作用,但使我國貨幣供給產生了內生性。現行外匯制度,一方面有效刺激了出口,使貿易順差增加,另外一方面使資本流入快速上升,這兩方面都使得國際收支順差增加,國外凈資產增加,而這種國外凈資產的增加並不完全是市場機制的產物,而是內生制度的變更引起的。隨著國外凈資產占貨幣供應量的比重和外匯占款佔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比重的上升,我國外匯制度變更形成的國外凈資產增長對基礎貨幣增長已經具有支配作用。
中央銀行債權的內生性和國外凈資產內生性的問題,似的我國貨幣供給機制發生深刻變化,不再像過去,僅僅局限於國內金融資產運行決定貨幣供給,而是由國外凈資產和過呢一信貸共同決定貨幣供給。
❷ 外匯儲備屬於什麼貨幣類型M2還是M3
外匯儲備是一國擁有的,可以用來進行國際償付的貨幣資產,包括:可自由兌換貨幣,黃金,IMF特別提款權等。它不是m2或者m3,但可以轉化為m1,m2或者m3。比如:某國如果希望減少外匯儲備規模,就可以把部分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進行拋售,換取本幣,投放到市場上。如果直接已貨幣形式投放,就轉換成M1了,如果存放到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就轉換成M2了...
❸ 2005世界外匯儲備排名前八的國家和地區
新華網香港8月8日電 香港金融管理局8日公布,連同未交收遠期合約在內,香港於2005年7月底內的官方容外匯儲備資產為1219億美元。
據悉,這一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的6倍多,約占港元貨幣供應量M3的43%。
今年6月底,香港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為1220億美元。
目前,香港的外匯儲備額低於日本、中國內地、中國台灣、韓國、俄羅斯和印度,在全球排名第七。(完)
❹ 回答被採納將有百分獎勵,看此帖會使你終身受益,回此帖定能全家幸福!
關鍵要看該危機是否波及到此國家及此幣種!以及當時世界經濟最強國的經濟戰略意圖!
影響各國幣種的基本面因素
影響美圓的基本面因素
Federal Reserve Bank (Fed):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美聯儲,美國中央銀行,完全獨立的制定貨幣政策,來保證經濟獲得最大程度的非通貨膨脹增長。Fed主要政策指標包括:公開市場運做,貼現率(Discount Rate),聯邦資金利率(Fed Funds rat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主要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包括每年制訂8次的關鍵利率調整公告。FOMC共有12名成員,分別由7名政府官員,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以及另外從其他11個地方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中選出的任期為一年的4名成員。
Interest Rates: 利率,即Fed Funds Rate,聯邦資金利率,是最為重要的利率指標,也是儲蓄機構之間相互貸款的隔夜貸款利率。當Fed希望向市場表達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時,會宣布新的利率水平。每次這樣的宣布都會引起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較大的動盪。
Discount Rate: 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因儲備金等緊急情況向Fed申請貸款,Fed收取的利率。盡管這是個象徵性的利率指標,但是其變化也會表達強烈的政策信號。貼現率一般都小於聯邦資金利率。
30-year Treasury Bond: 30年期國庫券,也叫長期債券,是市場衡量通貨膨脹情況的最為重要的指標。市場多少情況下,都是用債券的收益率而不是價格來衡量債券的等級。和所有的債權相同,30年期的國庫券和價格呈負相關。長期債券和美圓匯率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系,但是,一般會有如下的聯系:因為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原因導致的債券價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可能會使美圓受壓。這些考慮可能由於一些經濟數據引起。
但是,隨著美國財政部的「借新債還舊債」計劃的實行,30年期國庫券的發行量開始萎縮,隨即30年期國庫券作為一個基準的地位開始讓步於10年期國庫券。
根據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一些經濟指標對美圓有不同的影響:當通貨膨脹不成為經濟的威脅的時候,強經濟指標會對美圓匯率形成支持;當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威脅比較明顯時,強經濟指標會打壓美圓匯率,手段之一就是賣出債券。
作為資產水平的基準,長期債券通常一般會受到由於全球的資本流動而帶來的影響。新興市場的金融或政治動盪會推高美圓資產,此時,美圓資產作為一種避險工具,間接的會推高美圓匯率。
3-month Eurodollar Deposits: 3月期歐洲美圓存款。歐洲美圓是指存放於美國國外銀行中的美圓存款。如:存放於日本本國外銀行中的日圓存款稱為「歐洲日圓」。這種存款利率的差別可以作為一個對評估外匯利率很有價值的基準。比如以USD/JPY為例,當歐洲美圓和歐洲日圓存款之間的正差越大,USD/JPY的匯價越有可能得到支撐。
10-year Treasury Note: 10年期短期國庫券。當我們比較各國之間相同種類債券收益率時,一般使用的是10年期短期國庫券。債券間的收益率差異會影響到匯率。如果美圓資產收益率高,匯推升美圓匯率。
Treasury: 財政部。美國財政部負責發行政府債券,制訂財政預算。財政部對貨幣政策沒有發言權,但是其對美圓的評論可能會對美圓匯率產生較大影響。
Economic Data: 經濟數據。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中,最為重要的包括:勞動力報告(薪酬水平,失業率和平均小時收入),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者價格指數),PPI,GDP(gross domestic proct,國內生產總值),國際貿易水平,工業生產,房屋開工,房屋許可和消費信心。
Stock Market: 股市。3種主要的股票指數為:Dow Jones Instrials Index(Dow,道瓊斯工業指數), S&P 500(標准普爾500種指數)和NASDAQ(納斯達克指數)。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對美圓匯率影響最大。從20世紀90年代中以來,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美圓匯率有著極大的正關聯性(因為外國投資者購買美國資產的緣故)。影響道瓊斯工業指數的3個主要因素為:1)公司收入,包括預期和實際收入;2)利率水平預期;3)全球政經狀況。
Cross Rate Effect: 交叉匯率影響。交叉盤的升跌也會影響到美圓匯率。
Fed Funds Rate Futures Contract: 聯邦資金利率期貨合約。這種合約價值顯示市場對聯邦資金利率的期望值(和合約的到期日有關),是對聯儲政策的最直接的衡量。
3-month Eurodollar Futures Contract: 3月期歐洲美圓期貨合約。和聯邦資金利率期貨合約一樣,3月期歐洲美圓期貨合約對於3月期歐洲美圓存款也有影響。例如,3月期歐洲美圓期貨合約和3月期歐洲日圓期貨合約的息差是決定USD/JPY未來走勢的基本變化。
影響歐元的基本面因素
The Eurozone: 歐元區。由12個國家組成,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和希臘,均使用歐元作為流通貨幣。
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歐洲央行。控制歐元區的貨幣政策。決策機構是央行委員會,由執委和12個成員國的央行總裁組成。執委包括ECB總裁,副總裁和4個成員。
ECB的政策目標:首要目標就是穩定價格。其貨幣政策有兩大主要基礎,一是對價格走向和價格穩定風險的展望。價格穩定主要通過調整後的消費物價指數(Harmoniz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HICP)來衡量,使其年增長量低於2%。HICP尤為重要,由一系列指數和預期值組成,是衡量通貨膨脹重要指標。二是控制貨幣增長的貨幣供應量(M3)。ECB將M3年增的參考值定為4.5%。
ECB每兩周的周四舉行一次委員會,來制訂新的利率指標。每月的第一次會議後,ECB都會發布一份簡報,從整體上公布貨幣政策和經濟狀況展望。
Interest Rates: 一般利率。是央行用來調節貨幣市場流動性而進行的「借新債還舊債」中的主要短期匯率。此利率和美國聯邦資金利率的利差,是決定EUR/USD匯率的因素之一。
3-month Eurodeposit (Euribor): 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指存放在歐元區外的銀行中的歐元存款。同樣,這個利率與其它國家同種同期利率的利差也被用來評估匯率水平。例如,當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高於同期3個月歐洲美圓存款利率時,EUR/USD匯率就會得到提升。
10-Year Government Bonds: 10年期政府債券,其與美國10年期國庫券的利差是另一個影響EUR/USD的重要因素。通常用德國10年期政府債券做為基準。如果其利率水平低於同期美國國庫券,那麼如果利差縮小(即德國債券收益率上升或美國國庫券收益率下降),理論上會推升EUR/USD匯率。因此,兩者的利差一般比兩者的絕對價值更有參考意義。
Economic Data: 經濟數據。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來自德國,歐元區內最大的經濟體。主要數據包括:GDP,通貨膨脹數據(CPI或HCPI),工業生產和失業率。如果單獨從德國看,則還包括IFO調查(是一個使用廣泛的商業信心調查指數)。還有每個成員國的財政赤字,依照歐元區的穩定和增長協議(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各國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佔GDP的3%以下,並且各國都要有進一步降低赤字的目標。 Cross Rate Effect: 交叉匯率影響。同美圓匯率一樣,交叉盤也會影響到歐元匯率。
3-month Euro Futures Contract (Euribor): 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這種合約價值顯示市場對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的期望值(和合約的到期日有關)。例如,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和3月期歐洲美圓期貨合約的息差是決定EUR/USD未來走勢的基本變化。
政治因素:和其它匯率相比,EUR/USD最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如法國,德國或義大利的國內因素。原蘇聯國家政治金融上的不穩定也會影響到歐元,因為有相當大一部分德國投資者投資到俄羅斯。
影響英鎊的基本面因素
Bank of England (BoE): 英國央行。從1997年開始,BoE獲得了獨立制訂貨幣政策的職能。政府用通貨膨脹目標來作為物價穩定的標准,一般用除去抵押貸款外的零售物價指數(Retail Prices Index excluding mortgages,RPI-X)來衡量,年增控制在2.5%以下。因此,盡管獨立於政府部門來制訂貨幣政策,但是BoE仍然要符合財政部規定的通貨膨脹標准。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MPC): 貨幣政策委員會。此委員會主要負責制訂利率水平。
Interest Rates: 利率。央行的主要利率是最低貸款利率(基本利率)。每月的第一周,央行都會用利率調整來向市場發出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利率變化通常都會對英鎊產生較大影響。BoE同時也會通過每天對從貼現銀行(指定的交易貨幣市場工具的金融機構)購買政府債券交易利率的調整來制訂貨幣政策。
Gilts: 金邊債券。英國政府債券也叫金邊債券。同樣,10年期金邊債券收益率與同期其它國家債券或美國國庫券收益率的利差也會影響到英鎊和其它國家貨幣的匯率。 3-month Eurosterling Deposits: 3個月歐洲英鎊存款。存放在非英國銀行的英鎊存款稱為歐洲英鎊存款。其利率和其它國家同期歐洲存款利率之差也是影響匯率的因素之一。
Treasury: 財政部。其制訂貨幣政策的職能從1997年以來逐漸減弱,然而財政部依然為BoE設定通貨膨脹指標並決定BoE主要人員的任免。
英鎊與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的關系:由於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關於可能加入歐洲單一貨幣-歐元的言論,英鎊經常收到打壓。英國如果想加入歐元區,則英國的利率水平必須降低到歐元利率水平。如果公眾投票同意加入歐元區,則英鎊必須為了本國工業貿易的發展而兌歐元貶值。因此,任何關於英國有可能加入歐元區的言論都會打壓英鎊匯價。
Economic Data: 經濟數據。英國的主要經濟數據包括:初始失業人數,初始失業率,平均收入,扣除抵押貸款外的零售物價指數,零售銷售,工業生產,GDP增長,采購經理指數,製造業和服務業調查,貨幣供應量(M4),收入與房屋物價平衡。
3-month Eurosterling Futures Contract (short sterling): 3個月歐洲英鎊存款期貨(短期英鎊)。期貨合約價格反映了市場對3個月以後的歐洲英鎊存款利率的預期。與其它國家同期期貨合約價格的利差也可以引起英鎊匯率的變化。
FTSE-100:金融時報100指數。英國的主要股票指數。與美國和日本不同,英國的股票指數對貨幣的影響比較小。但是盡管如此,金融時報指數和美國道瓊斯指數有很強的聯動性。
Cross Rate Effect: 交叉匯率的影響。交叉匯率也會對英鎊匯率產生影響。
影響日圓的基本面因素
Ministry of Finance(MOF): 日本財政部,是日本制訂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唯一部門。日本財政部對貨幣的影響要超過美國,英國或德國財政部。日本財政部的官員經常就經濟狀況發布一些言論,這些言論一般都會給日圓造成影響,如當日圓發生不符合基本面的升值或貶值時,財政部官員就會進行的口頭干預。
Bank of Japan (BoJ):日本央行。在1998年,日本政府通過一項新法律,允許央行可以不受政府影響而獨立制訂貨幣政策,而日圓匯率仍然由財政部負責。
Interest Rates: 利率。隔夜拆借利率是主要的短期銀行間利率,由BOJ決定。BOJ也使用此利率來表達貨幣政策的變化,是影響日圓匯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Japanese Government Bonds (JGBs): 日本政府債券。為了增強貨幣系統的流動性,BOJ每月都會購買10年或20年期的JGBs。10年期JGB的收益率被看作是長期利率的基準指標。例如,10年期JGB和10年期美國國庫券的基差被看作推動USD/JPY利率走向的因素之一。JGB價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通常會利好日圓。
Economic and Fiscal Policy Agency: 經濟和財政政策署。於2001年1月6日正式替代原有的經濟計劃署(Economic Planning Agency,EPA)。職責包括闡述經濟計劃和協調經濟政策,包括就業,國際貿易和外匯匯率。
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stry (MITI): 國際貿易和工業部,負責指導日本本國工業發展和維持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但是其重要性比起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已經大大削弱,當時日美貿易量會左右匯市。
Economic Data: 經濟數據。較為重要的經濟數據包括:GDP,Tankan survey(每季度的商業景氣現狀和預期調查),國際貿易,失業率,工業生產和貨幣供應量(M2+CDs)。
Nikkei-225: 日經255指數。日本主要的股票市場指數。當日本匯率合理的降低時,會提升以出口為目的的企業是股價,同時,整個日經指數也會上漲。有時,情況並非如此,股市強勁時,會吸引國外投資者大量使用日圓投資於日本股市,日圓匯率也會因此得到推升。
Cross Rate Effect: 交叉匯率的影響。例如,當EUR/JPY上升時,也會引起USD/JPY的上升,原因可能並非是由於美圓匯率上升,而是由於對於日本和歐洲不同的經濟預期所引起.
影響瑞士法郎的基本面因素
Swiss National Bank(SNB): 瑞士國家銀行。瑞士國家銀行在制訂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上有著極大的獨立性。不象大多數其它國家的中央銀行,瑞士央行並不使用特定的貨幣市場利率來指導貨幣狀況。直到1999年秋,央行一直使用外匯互換和回購協議作為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的主要工具。
由於使用了外匯互換協議,貨幣流動性的管理成為影響瑞士法郎的主要因素。當央行想提高市場流動性,就會買入外幣,主要是美圓,並賣出瑞士法郎,從而影響匯率。
從1999年12月開始,央行的貨幣政策發生了轉移,從貨幣主義經驗者的方式(主要以貨幣供應量為目標)轉移到以基於通貨膨脹的方式,並定為2.00%的年通貨膨脹上限。央行將使用一定范圍內的3月期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作為控制貨幣政策的手段。
央行官員可以通過一些對貨幣供應量或貨幣本身的一些評論來影響貨幣走勢。
Interest Rates: 利率。SNB使用貼現率的變化來宣布貨幣政策的改變。這些變化對貨幣有很大影響。然而貼現率並不經常被銀行作為貼現功能使用。
3-month Euroswissfranc Deposits: 3個月歐洲瑞士法郎存款。存放在非瑞士銀行的瑞士法郎存款稱為歐洲瑞士法郎存款。其利率和其它國家同期歐洲存款利率之差也是影響匯率的因素之一。
瑞士法郎作為避險貨幣角色:瑞士法郎有史以來一直充當避險貨幣的角色,這是因為:SNB獨立制訂貨幣政策;全國銀行系統的保密性以及瑞士的中立國地位。此外,SNB充足的黃金儲備量也對貨幣的穩定性有很大幫助。
Economic Data: 經濟數據。瑞士最重要的經濟數據包括:M3貨幣供應量(最廣義的貨幣供應量),消費物價指數(CPI),失業率,收支平衡,GDP和工業生產。
Cross Rate Effect: 交叉匯率的影響。和其它貨幣相同,交叉匯率的變化也會對瑞士法郎匯率產生影響。
3-month Euroswiss Futures Contract: 3個月歐洲瑞士法郎存款期貨合約。期貨合約價格反映了市場對3個月以後的歐洲瑞士法郎存款利率的預期。與其它國家同期期貨合約價格的利差也可以引起瑞士法郎匯率的變化。
其它因素:由於瑞士和歐洲經濟的緊密聯系,瑞士法郎和歐元的匯率顯示出極大的正相關性。即歐元的上升同時也會帶動瑞士法郎的上升。兩者的關系在所有貨幣中最為緊密。
❺ 全世界美元總量多少
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之快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而中國的富豪數量以及財富數量也明顯有了提高。在瑞士公布的2019年全世界財富統計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個國家的財富增長情況,以及各國富豪的數量情況。
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全球富豪榜》,全球十億美金企業家的人數增加了346人。其中,中國新增人數就有182人,是全榜單新增人數的4倍,是美國新增人數的3倍。由此可見,中國富豪一直在慢慢增多,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發展正在更進一步。
分國別來看,美國人的財富總量達到了106萬億美元,約為全球財富總量的29.44%。要知道美國人口僅略微超過全球4%——這就是說,美國人均財富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
2019年全球財富增長了2.6%,達到了360萬億美元。其中我國和美國對全球財富的增長「貢獻」最大,分別貢獻了1.9萬億美元和3.8萬億美元近年來中國經濟在不斷發展,一些領域已經「超越」了美國,不過我國離「正式」超越美國,還需要發展一段時間。
當然,從今後10年預期來看,中國依然被認為將是全球財富增速最快的區域,特別在個人財富方面,預計未來十年累積增幅將高達119.5%,從這個角度而言,在中國依然充滿著創富的機會,你我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財富軌道,打開我們向上的空間。
❻ 江蘇銀行招聘考試具體要考哪些內容啊 應該怎麼復習呢~ 還有公共基礎跟公務員考試的公共基礎一樣嗎 求指~
江蘇銀行春招筆試內容主要為EPI、英語、綜合知識、性格測試等部分。
1、EPI部分 難度:難 重要性:次重要 得分:快、高
EPI部分考試難度較大,以計算題居多,非經濟金融類專業的同學計算基礎稍微薄弱點,需要大家要加強記憶。這部分類型的題也很考查同學的邏輯思維能力。這類題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容易得分,可以在最後復習時間沖刺一下。
2、綜合知識部分 難度:中等 重要性:重要 得分:不容易得高分
綜合知識部分包括金融、經濟、會計、管理等多個學科,考查的科目比較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也比較多,像網路知識、時政知識、銀行特色常識,這些科目的知識特點就是需要記憶,記住就會做,復習不到就會做錯。但是這類題目考查的比較雜,得高分很難。
3、英語部分 難度:視銀行而定 重要性:重要 得分:視銀行而定
銀行考試中英語以單項選擇和閱讀理解為主,單項選擇要看各個銀行的情況,而閱讀理解是必考的。銀行考試中,主要是考查銀行商業詞彙,大家在平時練習的時候要多記憶銀行商業詞彙。像政策性銀行、中國銀行的英語考試難度是比較大,像郵儲銀行的英語就比較簡單。銀行英語考試難度要以具體銀行考試情況為標准。
課觀·銀行幫多年來致力於銀行校園招聘考試題目的研究,擁有雄厚的教研力量及師資團隊,其研發團隊由百餘位具備豐富行業培訓經驗的資深講師組成,他們立足於近6年對銀行校園招聘考試題目的研究以及多年線下培訓經驗,深入剖析筆試考點,總結銀行筆試考情,合理設置每個章節的內容,並從考生學習的特點出發編著了適用於廣大考生備考銀行的一系列圖書。
課觀·銀行幫《2021全新版全國銀行招聘考試真題匯編》結合了近五年真題,涵蓋全國各大銀行考點。真實還原了2019年中國建設銀行、2018年中國銀行、2017年中國招商銀行,三年三家銀行的真題卷原貌,定位考試難點,通過真題檢測,了解銀行實際考試內容。同時對一些關鍵考題旁放置了視頻解析二維碼,手機掃碼即可收獲課觀名師精講視頻微課。
❼ 中國外匯儲備的相關知識
我國從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國人民銀行按季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統計監測指標。參照國際通用原則,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將我國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M1+城鄉居居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託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量,流動性較強;M2 是廣義貨幣量,M2與M1,的差額是准貨幣,流動性較弱;M3 是考慮到金融創新的現狀而設立的,暫未測算。
延伸閱讀:股市反轉的風向標:M1-M2
在一般情況下,M1和M2增速應當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貨幣供應量擴大的環境下,企業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這也符合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中對三大動機的解釋。
如果M1增速大於M2,意味著企業的活期存款增速大於定期存款增速,企業和居民交易活躍,微觀主體盈利能力較強,經濟景氣度上升。如果M1增速小於M2,表明企業和居民選擇將資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銀行,微觀個體盈利能力下降,未來可選擇的投資機會有限,多餘的資金開始從實體經濟中沉澱下來,經濟運行回落。 (本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
❽ 高考政治
利
國際購買力增加
有利於進口
利於國內企業對外投資
中國GDP地位提高
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
弊
不利於出口
對外貿易環境惡化.造成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
會加大外商投資資本 不利於利用外資
外匯儲備縮水
加劇通貨膨脹
老師給抄書上的..前幾天復習剛背..現在又忘了..借個機會再重新看一次.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