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熊貓快餐:全球最大中式快餐連鎖如何煉成
開餐廳是早期華人在美國生存的一種主要手段,即使在今天,從福建、廣東去美國的第一代移民,仍然以開餐廳作為原始積累的主要經濟手段。不過近10年來,中餐廳在美國發展迅猛,有數據顯示,美國中餐廳約有2.8萬家左右,這個數量和麥當勞在全球的餐廳數量相當。這從美國熱播劇集《生活大爆炸》中也能感受到,劇中的主角幾乎每周都要吃中國餐。 程正昌1973年開始在美國做餐廳,與中國城和華人區內的中餐廳不同,他一開始就把目標對准了美國人。他說,在美國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做美國人的生意才能把事業做大。開了兩家聚豐園餐廳後,1983年,熊貓快餐在加州的一個商場中開出了第一個餐廳,1985年增長到9家,1997年達到254家,營收達1.78億美元。從這時起,熊貓定下目標要成為10億美元級的企業。2010年熊貓目標達成,銷售額為10.69億美元。 強化管理與許多華人餐廳一樣,熊貓快餐由夫妻經營,不過程正昌和蔣佩琪這對夫妻檔,一個是數學碩士,一個電子工程學博士,如此組合為熊貓快餐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當然,更重要的是,熊貓的經營管理因此與中國城的華人餐廳,甚至同時期的其他快餐品牌都有了很大不同。 妻子蔣佩琪在1982年加入家族企業,之前的學識和工作經歷使她非常注重計劃性和效率。作為工程師,我清楚地知道我們需要一個系統,這可以讓點餐更方便,也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顧客喜歡什麼。蔣佩琪的加入使得熊貓的規劃和管理更有系統性,她設計了一套軟體系統,可以自動追蹤連鎖店庫存,可實現自動添購食材。她不斷完善這套系統,將其命名為熊貓自動工作站,還申請了專利。在上世紀80年代,熊貓是美國最早使用電腦管理的餐廳之一,也是唯一使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中餐廳。 為吸收美國餐廳的專業管理經驗,加速在全美的擴張,1992年熊貓快餐聘請管理專家唐·麥克馬斯(Don McComas)出任公司總裁,全面負責熊貓快餐的連鎖推廣項目,首次打破了公司管理層清一色是華裔的局面。其後,程正昌又請來了Chi-Chi連鎖的總裁Joseph Micatrotto,以及原El Torito的行政主管Russell Bendel,分別擔任公司的總裁執行長及總經理。這一人才計劃有效加快了熊貓快餐的發展步伐。 熊貓快餐發展至今沒有負債,只在1983年有過一次50萬美元的貸款記錄。做了四十年餐飲,我們沒有拿過投資人一分錢。從做餐飲這行起,程正昌每開一家店,都要先贏利,再用利潤去發展。開始時基本30萬美元到50萬美元投資一個店,通常三年內可收回投資。 菜單的學問中國菜菜系之間差異大,原材料豐富,菜品繁多,因此程正昌認為,做中式連鎖快餐最重要的是解決維持中國食品特色與標准化的矛盾。從店面大小、物流成本以及菜單簡單易懂幾個方面考慮,熊貓餐飲選擇了少做幾個菜。 熊貓快餐以京、川菜系為主,橘子雞是其最熱銷的一道菜,口味酸甜中帶辣,能佔到銷售額的30%左右。熊貓快餐的基本菜餚只有十幾道,除了全年保留的特色品種,每個月還會創新2個品種,以便讓顧客保持一定的新鮮感。菜單設計也簡潔明了,還註明了材料和烹飪方法,顧客點菜時一目瞭然不必浪費時間。 品種不多也讓熊貓餐飲可以採取現場手工製作的方式,它在現場用中餐傳統的明火炒菜,以保持菜的原味和特色。廚師將菜炒好後,裝入餐盤放在桌子上保溫銷售。每盤量不大,賣完後再炒。程正昌說,考慮到快餐的特點,他們放棄了一些耗時的烹飪方法,比如燉鍋和生煎。另外,他們製作了統一的復合調味料和調味汁,以達到味道的統一。 在原材料處理上,熊貓快餐也做了標准化處理,食物的清洗、切割、運輸都交由供應商來完成,這也減小了廚房的壓力和面積。熊貓快餐供應的肉類只有雞肉和牛肉兩種,極大方便了統一進貨,確保每個分店都能提供最新鮮的產品。程正昌認為,在保證品質、控製成本兩方面,精簡的菜單都起了關鍵作用。 熊貓快餐大部分是直營的,隨著分店數目不斷增加,熊貓快餐從商場擴展到超市、機場、大學、寫字樓、賭場以至圖書館等各類場所。伴隨發展速度加快,臨街的獨立店面也開始多起來。近幾年最令人矚目的熊貓快餐分店有兩個,一個設在西海岸洛杉磯市中心公共圖書館內,另一個設在紐約曼哈頓華爾街金融股市區內。 程正昌認為,在中餐這個充滿活力、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里,多元化的企業策略是必要的。除了熊貓快餐,熊貓餐飲集團還經營全服務式餐廳聚豐園、日本料理餐廳Hibachi-San、快餐格局的家常式餐廳雙雙熊貓、Kitchen Garden餐廳、以及Bookends Cafe餐廳。搶佔先機是必要的,1992年我們決定做日本料理餐廳就是一種防禦策略,是為了防止日本餐廳供應跟熊貓快餐廳一樣的中式菜品。 對於跨國經營,熊貓快餐比較謹慎,採取的是穩步漸進的策略,目前只進入了日本和墨西哥。程正昌認為美國市場仍未飽和,應首先立足國內,減少異國投資風險。對於中國市場,他的態度非常明確:中國不需要這樣的快餐,凈增也過於激烈。 (《新領軍》 張馨)
Ⅱ 熊貓快餐:全球最大中式快餐連鎖是如何煉成的
不是真功夫,也不是大家樂,而是美國的熊貓快餐,這家由一數學碩士和一電子工程學博士創建的快餐連鎖品牌已經擁有1600多家餐廳、23000多名員工,年營業額超十億美元。目前,熊貓快餐幾乎每周還都有三家新店開張,遠遠超過本土快餐巨頭漢堡王的開店速度。它是怎麼煉成的? 開餐廳是早期華人在美國生存的一種主要手段,即使在今天,從福建、廣東去美國的第一代移民,仍然以開餐廳作為原始積累的主要經濟手段。不過近10年來,中餐廳在美國發展迅猛,有數據顯示,美國中餐廳約有2.8萬家左右,這個數量和麥當勞在全球的餐廳數量相當。這從美國熱播劇集《生活大爆炸》中也能感受到,劇中的主角幾乎每周都要吃中國餐。
程正昌1973年開始在美國做餐廳,與中國城和華人區內的中餐廳不同,他一開始就把目標對准了美國人。他說,在美國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做美國人的生意才能把事業做大。開了兩家聚豐園餐廳後,1983年,熊貓快餐在加州的一個商場中開出了第一個餐廳,1985年增長到9家,1997年達到254家,營收達1.78億美元。從這時起,熊貓定下目標要成為10億美元級的企業。2010年熊貓目標達成,銷售額為10.69億美元。
強化管理與許多華人餐廳一樣,熊貓快餐由夫妻經營,不過程正昌和蔣佩琪這對夫妻檔,一個是數學碩士,一個電子工程學博士,如此組合為熊貓快餐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當然,更重要的是,熊貓的經營管理因此與中國城的華人餐廳,甚至同時期的其他快餐品牌都有了很大不同。
妻子蔣佩琪在1982年加入家族企業,之前的學識和工作經歷使她非常注重計劃性和效率。「作為工程師,我清楚地知道我們需要一個系統,這可以讓點餐更方便,也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顧客喜歡什麼。」蔣佩琪的加入使得熊貓的規劃和管理更有系統性,她設計了一套軟體系統,可以自動追蹤連鎖店庫存,可實現自動添購食材。她不斷完善這套系統,將其命名為「熊貓自動工作站」,還申請了專利。在上世紀80年代,熊貓是美國最早使用電腦管理的餐廳之一,也是唯一使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中餐廳。
為吸收美國餐廳的專業管理經驗,加速在全美的擴張,1992年熊貓快餐聘請管理專家唐
Ⅲ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什麼意思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英][smɔ:l ˈbiznis ədˌminisˈtreiʃən][美][smɔl ˈbɪznɪs ædˌmɪnɪˈstreʃən]
小企業主利益保護局;
例句:
1.
For an hour, panelists demystified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aperwork and shared tips for landing loans from local banks.
一個小時中,小組成員去除小企業管理局文書工作的神秘性並共享從當地銀行貸款的訣竅。
2.
The 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sba) is reshaping its programs to better serve small businesses that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and other emerging technologies.
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正在重塑其程序,以便為那些利用互聯網和其他新興技術的小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3.
Ed. note: this was originally posted on the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log.
編者按:此文原本是要發布在小型企業管理博客中的。
4.
The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acked a record$ 30 billion worth of loans in its 2011 fiscal year.
在2011財年,美國小企業局為價值300億美元的貸款提供了擔保,創造了歷史新高。
5.
Andrew and peggy cherng, now 65 and 62, respectively, opened their first chinese restaurant in 1973 with$ 60,000 from savings and a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oan, plus relatives who worked for free.
靠著儲蓄金和美國聯邦小企業署的貸款湊起來的6萬美元以及自家親戚們的免費勞動,現年65歲的程正昌和62歲的蔣佩琪這對夫婦在1973年開辦了他們自己的第一家中餐廳。
Ⅳ 熊貓快餐:全球最大中式快餐連鎖是如何煉成的
不過近10年來,中餐廳在美國發展迅猛,有數據顯示,美國中餐廳約有2.8萬家左右,這個數量和麥當勞在全球的餐廳數量相當。這從美國熱播劇集《生活大爆炸》中也能感受到,劇中的主角幾乎每周都要吃中國餐。 程正昌1973年開始在美國做餐廳,與中國城和華人區內的中餐廳不同,他一開始就把目標對准了美國人。他說,在美國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做美國人的生意才能把事業做大。開了兩家聚豐園餐廳後,1983年,熊貓快餐在加州的一個商場中開出了第一個餐廳,1985年增長到9家,1997年達到254家,營收達1.78億美元。從這時起,熊貓定下目標要成為10億美元級的企業。2010年熊貓目標達成,銷售額為10.69億美元。 強化管理 與許多華人餐廳一樣,熊貓快餐由夫妻經營,不過程正昌和蔣佩琪這對夫妻檔,一個是數學碩士,一個電子工程學博士,如此組合為熊貓快餐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當然,更重要的是,熊貓的經營管理因此與中國城的華人餐廳,甚至同時期的其他快餐品牌都有了很大不同。 妻子蔣佩琪在1982年加入家族企業,之前的學識和工作經歷使她非常注重計劃性和效率。「作為工程師,我清楚地知道我們需要一個系統,這可以讓點餐更方便,也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顧客喜歡什麼。」蔣佩琪的加入使得熊貓的規劃和管理更有系統性,她設計了一套軟體系統,可以自動追蹤連鎖店庫存,可實現自動添購食材。她不斷完善這套系統,將其命名為「熊貓自動工作站」,還申請了專利。在上世紀80年代,熊貓是美國最早使用電腦管理的餐廳之一,也是唯一使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中餐廳。 為吸收美國餐廳的專業管理經驗,加速在全美的擴張,1992年熊貓快餐聘請管理專家唐·麥克馬斯(Don McComas)出任公司總裁,全面負責熊貓快餐的連鎖推廣項目,首次打破了公司管理層清一色是華裔的局面。其後,程正昌又請來了Chi-Chi連鎖的總裁Joseph Micatrotto,以及原El Torito的行政主管Russell Bendel,分別擔任公司的總裁執行長及總經理。這一人才計劃有效加快了熊貓快餐的發展步伐。 熊貓快餐發展至今沒有負債,只在1983年有過一次50萬美元的貸款記錄。「做了四十年餐飲,我們沒有拿過投資人一分錢。」從做餐飲這行起,程正昌每開一家店,都要先贏利,再用利潤去發展。開始時基本30萬美元到50萬美元投資一個店,通常三年內可收回投資。 菜單的學問 中國菜菜系之間差異大,原材料豐富,菜品繁多,因此程正昌認為,做中式連鎖快餐最重要的是解決維持中國食品特色與標准化的矛盾。從店面大小、物流成本以及菜單簡單易懂幾個方面考慮,熊貓餐飲選擇了「少做幾個菜」。 熊貓快餐以京、川菜系為主,橘子雞是其最熱銷的一道菜,口味酸甜中帶辣,能佔到銷售額的30%左右。熊貓快餐的基本菜餚只有十幾道,除了全年保留的特色品種,每個月還會創新2個品種,以便讓顧客保持一定的新鮮感。菜單設計也簡潔明了,還註明了材料和烹飪方法,顧客點菜時一目瞭然不必浪費時間。 品種不多也讓熊貓餐飲可以採取現場手工製作的方式,它在現場用中餐傳統的明火炒菜,以保持菜的原味和特色。廚師將菜炒好後,裝入餐盤放在桌子上保溫銷售。每盤量不大,賣完後再炒。程正昌說,考慮到快餐的特點,他們放棄了一些耗時的烹飪方法,比如燉鍋和生煎。另外,他們製作了統一的復合調味料和調味汁,以達到味道的統一。 在原材料處理上,熊貓快餐也做了標准化處理,食物的清洗、切割、運輸都交由供應商來完成,這也減小了廚房的壓力和面積。熊貓快餐供應的肉類只有雞肉和牛肉兩種,極大方便了統一進貨,確保每個分店都能提供最新鮮的產品。程正昌認為,在保證品質、控製成本兩方面,精簡的菜單都起了關鍵作用。 重在社區 近兩年,熊貓快餐在加速擴張。它的總部在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西部市場開發得較充分,地產部副總裁史蒂芬·布魯姆(Stephen Blum)表示,他們這兩年的工作重點在東邊,並且重在社區和家庭市場。他說,他們的一個優勢是,人們知道中國菜是什麼,那是人們熟悉的東西。 熊貓快餐大部分是直營的,隨著分店數目不斷增加,熊貓快餐從商場擴展到超市、機場、大學、寫字樓、賭場以至圖書館等各類場所。伴隨發展速度加快,臨街的獨立店面也開始多起來。近幾年最令人矚目的熊貓快餐分店有兩個,一個設在西海岸洛杉磯市中心公共圖書館內,另一個設在紐約曼哈頓華爾街金融股市區內。 程正昌認為,在中餐這個充滿活力、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里,多元化的企業策略是必要的。除了熊貓快餐,熊貓餐飲集團還經營全服務式餐廳聚豐園、日本料理餐廳Hibachi-San、快餐格局的家常式餐廳雙雙熊貓、Kitchen Garden餐廳、以及Bookends Cafe餐廳。「搶佔先機是必要的,1992年我們決定做日本料理餐廳就是一種防禦策略,是為了防止日本餐廳供應跟熊貓快餐廳一樣的中式菜品。」 對於跨國經營,熊貓快餐比較謹慎,採取的是穩步漸進的策略,目前只進入了日本和墨西哥。程正昌認為美國市場仍未飽和,應首先立足國內,減少異國投資風險。對於中國市場,他的態度非常明確:「中國不需要這樣的快餐,凈增也過於激烈。
Ⅳ 中國在美國開餐館能像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火嗎
中國在美國開餐館能像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火嗎?不管是哪個國家,發展到今天肯定都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飲食文化。如西方以美國為例,他們就習慣了吃西餐。而作為東方文明古國的中國,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則形成了種類繁多、底蘊濃厚的中餐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與國之間也有了交流往來的開始。各國的飲食文化作為交流中的一種,也被帶到了不同的國家,人們逐漸開始接受起不同的飲食文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的快餐巨頭肯德基、麥當勞就陸續進入了我國市場並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發展到今天,肯德基和麥當勞都成了我國快餐界典型的代表,很多本土的中式快餐品牌都不能與之爭鋒。看著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絕佳表現,我們有時也會在心裡問自己,難道中國的餐飲文化就不能像肯德基和麥當勞一般在國外揚名嗎?
現在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有人在美國開起了中餐館。不僅讓中餐的美味征服了人們的味蕾,每年還從他們的身上賺到了過百億的收入。這家餐廳就是享譽海外的熊貓餐廳,也被人們稱為全球規模最大、最成功的中餐館。
如今熊貓餐廳的門店已超過兩千家,開店的速度直接超越了漢堡王,在美國四十七個州都有它的身影。在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的夾擊下,熊貓餐廳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免讓人好奇它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提起熊貓餐廳的發展歷程,就得先從它的創始人程正昌和蔣佩琪這對華人夫婦身上談起。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在美國生存的中國人找工作幾乎只能找到像清潔工、服務員、廚子助理這樣的底層工作。
沒有什麼背景的程正昌自然也無法避免這樣的經歷,美國貝克大學畢業的他只能和其他人一樣來到餐館端盤子,但享受過高等教育的程正昌自然不甘心讓自己只能寄人籬下。待看到機會後,他毫無猶豫的就勸父親拿出所有的積蓄並向自己的表哥借債盤下了一家店,自己開起餐館當老闆。
一開始,這家中餐館的生意幾乎是門可羅雀,程正昌的心情也沮喪不已。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是做起了反思,對菜品和管理作出了改革。首先是從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入手,西餐和中餐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既然如今的顧客是美國人,那就得按照他們的口味去烹飪食物。
於是符合美國人口味的陳皮雞、宮保雞丁等食物陸續上線,而結果自然是得到了美國人的喜愛,中餐館也得以開下去。自1983年在美國加州開設第一家門店開始,目前熊貓餐廳已在全球開出了超2000家門店,擁有超3萬名員工。
而在熊貓餐廳發展的過程中,程正昌的妻子蔣佩琪在其中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容忽視的。她為熊貓餐廳定製的「熊貓自動工作站」後台管理系統在熊貓餐廳快速擴張的時間里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熊貓餐廳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是程正昌和妻子蔣佩琪帶領著團隊努力拚搏的結果。而令人意外的是盡管熊貓餐廳在國外已經很火了,可國內卻看不到一家熊貓餐廳。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從熊貓餐廳創立的一開始,程正昌就表示了永遠不會在中國開店,中國的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它從來不缺「熊貓餐廳」,所以熊貓餐廳最主要的還是只賺外國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