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華模擬期貨交易和真實的交易差別大嗎
大,模擬交易時有價就能成交,但是真實交易還要考慮對手盤以及你的成交會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即沖擊成本。不過模擬交易還是可以用來熟悉市場,熟悉交易軟體。感受期貨走勢。
⑵ 期貨套利中怎樣迴避「套利陷阱」
市場中常常出現價格分布不尋常的合約組合,有些可以成為投資者套利交易的良好對象,有些則是「套利陷阱」,其存在由於種種原因,並不能很好的價差回歸,有時甚至會出現令人詫異的變化,導致套利失敗。因此投資者要格外小心下面幾種「套利陷阱」。
1.不做跨年度的跨期套利
如前期業界普遍關注的大豆(資訊,行情)0809和0901合約的套利機遇。不能簡略地展開跨期套利,因為2007/2008年度大豆供需偏緊,而2008/2009年度大豆供需呈現多餘的兩個不同的基礎面因素的影響,導致0809和0901的價錢形成「倒掛」,買近賣遠的跨期套利思路是不可取的。
2.不做非短期因素影響的正向套利
由於套利機會是依據中長期價格關系找到短期價格呈現偏離的機會,發生套利機會的因素一般都是短期或者突發事件引起的價格異變,所以,一般不應介入非短期因素影響的正向套利時機。如大豆0809和0901合約的基礎面差別是一個影響其中長期趨勢的因素。
3.「逼倉」中的套利危險
其風險重要在跨期套利中浮現,一般而言,跨期的虛盤套利不涉及到現貨,而逼倉的風險就在於沒有現貨頭寸做維護,當市場行情呈現單邊逼倉的時候,逼倉月合約要比其它月份走勢更強,其價差未涌現「理性」回歸,從而導致虧損的局勢。
4.不做流動性差的合約
如果組建的套利組合中一個或兩個期貨合約流動性很差,則我們就要注意該套利組合是否可以順利地同時開倉和平倉,如果不能,則要斟酌廢棄該次套利機會。此外,如果組合構建得足夠大,則組合的兩個合約都存在必定的沖擊成本。在期現套利和跨期套利中,參與到交割的套利須保證有足額的資金交付。
5.資金的機遇成本和借入成本
在實際投資中,兩個交易賬戶均須備有足夠的預留保證金,這會增添利息成本,從而下降收益率。我們需要斟酌資金起源是自有資金還是借貸資金,而資金借入的期限和套利頭寸的持有期限可能並不匹配。
綜上,在實行投資的進程中,只有做到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根據科學的投資策略進行交易,能力在投資中下降風險,從而更為穩健地獲得收益。
⑶ 股指期貨計算題,急!!!!!要公式及過程
12月份股指期貨理論價格=S(t)*[1+(r-d)*(T-t)/365]
此題中,S(t)=1953.12, r=4.8%, d=2.75%, 而時間段為11月19到12月19,正好為一個月,所以(T-t)/365可以直接用1/12替代
∴ 12月份股指期貨理論價格=1953.12*[1+(4.8%-2.75%)*1/12]≈1956.4
然後用1956.4分別乘以
一:雙邊手續費0.3%+印花稅0.1%+股票買賣沖擊成本成交金額0.5%
二:模擬指數跟蹤誤差0.2%
三:借貸利差成本0.3%
把這三項分別的乘積相加之後再加流轉稅計算題上雙邊手續費0.2和買入和賣出個人所得稅計算題的沖擊成本0.2,得到約等於27.8,用1956.4加減這個數就是企業所得稅計算題無套利區間范圍。
我專門再用數學公式給您演算一遍,27.8的具體計算公式為:
1956.4*(0.3%+0.1%+0.5%)+1956.4*0.2%+1956.4*0.3%+0.2+0.2
=17.6076+3.9128+5.8692+0.2+0.2
=27.7896
≈27.8
最後區間為(1956.4-27.8至1956.4+27.8)
就是樓主題目中的答案(1928.6, 1984.2)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您!
⑷ 什麼是沖擊成本
沖擊成本是指在套利交易中需要迅速而且大規模地買進或者賣出證券,未能按照預定價位成交,從而多支付的成本[1]。沖擊成本被認為是機構大戶難以擺脫的致命傷。比如,機構大戶看好一組股票時,必須花很長時間才能實現自己的建倉目的,如果急於建倉,由於短時間內大量買進會抬高股價,勢必會使建倉的成本遠高於預期成本;同樣,如果急於拋股時,等於是自己在打壓股價,最後實現的賣出價低於原來的預期價格。對散戶而言,由於買賣交易量很小,沖擊成本幾乎為零。
報告顯示,2007年上海市場流動性進一步上升,交易的間接成本(價格沖擊成本)顯著下降。以交易10萬元股票的價格沖擊成本為例,1995年高達199個基點,2006年下降到31個基點,2007年進一步下降到了20個基點。但2007年滬市的流動性指數(使價格上漲1%所需要的買入金額和使價格下跌1%所需要的賣出金額)有所上升,2007年比2006年上升了119%,比1995年上升了369%[2]。
總體來看,上證50成分股流動性成本最低,上證180成分股(不含上證50成分股)次之,B股和ST股票(含*ST股票)的流動性成本最高。此外,流通市值越大、股票價格越高,則流動性成本越低。從按行業分組情況看,
金融、保險業及採掘業的流動性成本最低,傳播與文化產業及信息技術業的流動性成本最高。另外,2007年滬市的相對有效價差則進一步下降,訂單執行質量良好[2]。
沖擊成本的分析沖擊成本的大小,既與委託交易的數量有關,也與流動性大小有關。市場的流動性越小,沖擊成本越大。股票市場上每天的成交金額有幾百億元,看上去規模不小,流動性也可以。但那是上千隻股票共同交易的結果,如果細分到不同的個股
,不難發現其中一些股票的流動性還是很差的。相對而言,買賣股指期貨的沖擊成本就非常小。這是因為相應的股指期貨合約只有幾個,交易集中導致流動性非常強,即使是機構大戶,在其中進出也很方便。[3]
舉個開放基金為例說說沖擊成本:如果開放式基金是由大量的小額持有人持有的話,每日和長期申購贖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較低。如果大額持有人頻繁申購將引發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較高。開放式基金在美國稱為共同基金,是小額持有人資金的集合投資
,不應該成為大額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機構投資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在國內,目前對單一持有人的申購規模是不做限制的。基於此,如果大型機構持要頻繁進出,應該向這些機構收取費用以彌補長期持有人。應該給中小投資者補貼的贖回費並沒有全部計入基金資產做為對長期持有人的成本彌補。相反,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了贖回費之後,反而有一定的財力變相減免機構持有人的交易成本。在贖回費和申購費「補貼」下,機構投資人更加頻繁進出開放式基金,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劇了中小投資人的交易成本負擔。
打個比方,開放式基金猶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基金管理公司是船長,持有人是乘客。一部分乘客頻繁上船和下船,導致航行時斷時續,給還在船上的乘客造成沖擊。頻繁的申購和贖回讓基金資產處於不穩定狀態,而由此增加的交易成本由長期持有人即還在船上的乘客承擔。贖回費本來是作為對長期持有人的補償,卻被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作為銷售費用。基金行業希望持有人長期投資,但結果卻是長期投資者負擔短線客交易成本並承受由此引起的沖擊。這背後暴露的是全球開放式基金「共同集合」理財存在的內在缺陷問題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
(責任編輯:張曉軒)
⑸ 請高手來解決兩道期貨從業考試計算題
第二題:10000個指數點,利息為10000×6%×3/12=150點,紅利10000相當於100指數點,剩餘的2個月的利息為100×6%×2/12=1點,本利共計101點,凈持有成本150-101=49點,所以理論點數為10049點
第三題:指數點為10000點,已算得理論點數為10049點,股票買賣的雙邊手續費和市場沖擊成本各為成交金額的0.5%,即合計為成交金額的1%,股票買賣的雙邊手續費和市場沖擊成本為10000×1%=100點,期貨合約買賣手續費雙邊為2個指數點,市場沖擊成本也是2個指數點,期貨合約買賣手續費和市場沖擊成本共4個指數點,借貸利率差為10000×0.5%×3/12=12.5點,三項合計,100+4+12.5=116.5,無套利上界為10049+116.5=10165.5,下界為10049-116.5=9932.5
⑹ 期貨套利怎麼做 風險和收益怎麼樣
期貨套利風險相對於單純投機風險小,但收益見效時間長,收益保持中下。
期貨套利是指利用相關市場或者相關合約之間的價差變化,在相關市場或者相關合約上進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在價差發生有利變化而獲利的交易行為,如果發生利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的價差進行的套利行為,那麼就稱為期現套利。
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套利原理:
指投資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和相對應的一攬子股票的交易策略,以謀求從期貨、現貨市場同一組股票存在的價格差異中獲取利潤。
當期貨實際價格大於理論價格時,賣出股指期貨合約,買入指數中的成分股組合,以此獲得無風險套利收益,稱為「正套」。
當期貨實際價格低於理論價格時,買入股指期貨合約,賣出指數中的成分股組合,以此獲得無風險套利收益,稱為「反套「。
市場中常常出現價格分布不尋常的合約組合,有些可以成為投資者套利交易的良好對象,有些則是「套利陷阱」,其存在由於種種原因,並不能很好的價差回歸,有時甚至會出現令人詫異的變化,導致套利失敗。因此投資者要格外小心下面幾種「套利陷阱」。
1.不做跨年度的跨期套利
2.不做非短期因素影響的正向套利
由於套利機會是依據中長期價格關系找到短期價格呈現偏離的機會,發生套利機會的因素一般都是短期或者突發事件引起的價格異變,所以,一般不應介入非短期因素影響的正向套利時機。
3.「逼倉」中的套利危險
其風險重要在跨期套利中浮現,一般而言,跨期的虛盤套利不涉及到現貨,而逼倉的風險就在於沒有現貨頭寸做維護,當市場行情呈現單邊逼倉的時候,逼倉月合約要比其它月份走勢更強,其價差未涌現「理性」回歸,從而導致虧損的局勢。
4.不做流動性差的合約
如果組建的套利組合中一個或兩個期貨合約流動性很差,則我們就要注意該套利組合是否可以順利地同時開倉和平倉,如果不能,則要斟酌廢棄該次套利機會。此外,如果組合構建得足夠大,則組合的兩個合約都存在必定的沖擊成本。在期現套利和跨期套利中,參與到交割的套利須保證有足額的資金交付。
5.資金的機遇成本和借入成本
在實際投資中,兩個交易賬戶均須備有足夠的預留保證金,這會增添利息成本,從而下降收益率。我們需要斟酌資金起源是自有資金還是借貸資金,而資金借入的期限和套利頭寸的持有期限可能並不匹配。
⑺ 請問什麼是沖擊成本
國際上通常用價格沖擊成本來衡量股市的流動性。價格沖擊成本也可稱為流動性成本,是指一定數量的委託(訂單)迅速成交時對價格的影響,因此是一個包含即時性和合理價格兩方面要素的指標。
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質量報告》計算了相應的流動性成本指標(價格沖擊指數),即一定數量(如10萬元)交易對市場價格的沖擊程度。從流動性成本看,盡管近十年來我國股市流動性有很大的改善,但與國際市場相比,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較上海市場與歐、美、亞洲等市場的流動性成本,可以發現,上海市場的流動性不僅遠遠低於德國、東京、紐約、泛歐、倫敦、納斯達克等成熟市場,也低於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
再舉個開放基金為例說說沖擊成本:
如果開放式基金是由大量的小額持有人持有的話,每日和長期申購贖回的流量是均衡的,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較低。如果大額持有人頻繁申購將引發短期的流量失衡,所引發的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較高。開放式基金在美國稱為共同基金,是小額持有人資金的集合投資,不應該成為大額持有人甚至是大型機構投資人翻江倒海的工具。
在國內,目前對單一持有人的申購規模是不做限制的。基於此,如果大型機構持要頻繁進出,應該向這些機構收取費用以彌補長期持有人。應該給中小投資者補貼的贖回費並沒有全部計入基金資產做為對長期持有人的成本彌補。相反,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了贖回費之後,反而有一定的財力變相減免機構持有人的交易成本。在贖回費和申購費「補貼」下,機構投資人更加頻繁進出開放式基金,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劇了中小投資人的交易成本負擔。
打個比方,開放式基金猶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基金管理公司是船長,持有人是乘客。一部分乘客頻繁上船和下船,導致航行時斷時續,給還在船上的乘客造成沖擊。頻繁的申購和贖回讓基金資產處於不穩定狀態,而由此增加的交易成本由長期持有人即還在船上的乘客承擔。贖回費本來是作為對長期持有人的補償,卻被基金管理公司提取作為銷售費用。基金行業希望持有人長期投資,但結果卻是長期投資者負擔短線客交易成本並承受由此引起的沖擊。這背後暴露的是全球開放式基金「共同集合」理財存在的內在缺陷問題。
⑻ 什麼是股指期貨的期現套利啊能舉例說明一下嗎
期現套利是指某種期貨合約,當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在價格上出現差距,從而利用兩個市場的價格差距,低買高賣而獲利。
2012年9月1日滬深300指數為3500點,而10月份到期的股指期貨合約價格為3600點(被高估),那麼套利者可以借款108萬元 (借款年利率為6%),在買入滬深300指數對應的一籃子股票(假設這些股票在套利期間不分紅)的同時;
以3600點的價格開倉賣出1張該股指期貨合約 (合約乘數為300元/點)。當該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時,假設滬深300指數為3580點,則該套利者在股票市場可獲利108萬*(3580 /3500)-108萬=2.47萬元;
由於股指期貨合約到期時是按交割結算價來結算的,其價格也近似於 3580點,則賣空1張股指期貨合約將盈利(3600-3580)*300=6000元。2個月期的借款利息為2*108萬元*6%/12=1.08萬 元,這樣該套利者通過期現套利交易可以獲利2.47+0.6-1.08=1.99萬元。
(8)期貨沖擊成本擴展閱讀
作用:期現套利對於股指期貨市場非常重要。一方面,正因為股指期貨和股票市場之間可以套利,股指期貨的價格才不會脫離股票指數的現貨價格而出現離譜的價格。期現套利使股指價格更合理,更能反映股票市場的走勢。
另一方面,套利行為有助於股指期貨市場流動性的提高。套利行為的存在不僅增加了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量,也增加了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市場流動性的提高,有利於投資者交易和套期保值操作的順利進行。
⑼ 什麼是期貨套利 期貨套利過程中的風險有哪些
1.套利操作過程中會面臨指數期貨保證金追加風險,若投資資金調度不當,可能迫使指數期貨套利部位提前解除,造成套利失敗。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現金比例,掌握好資金調度,以規避保證金追加風險。
2.進行反向套利(初期買指數期貨、賣現貨指數)時,如果相應操作為融券情況,在賣空現貨指數後股票大漲情形下,套利操作將面臨保證金追加風險,從而加大資金投入額,稀釋利潤。另外,套利操作過程中融券的股票可能會出現暫停交易、除權除息等情況,造成融券的股票必須強制回補,而使模擬股票組合中部分股票部位暴露在風險中,阻礙套利交易進行。
3.進行套利操作時,套利部位必須迅速建構完成,否則期貨與現貨關系會改變。而短期間進場買進或賣出大規模的現貨,會造成供需失衡進而影響現貨價格變化,使得最後成交價與買賣價格出現差距產生買賣價差,即市場沖擊成本。因此,因為不同股票的流動性不一致,因此市場沖擊成本需要被估計。如果此成本被低估,套利可能轉為套損,因此合適地控制市場沖擊成本將是套利成功關鍵之一。
4.在以持有成本模型和期貨預期理論來構建套利操作時,因為股利的預期成為期貨理論價格估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股利發放的不確定性成為套利操作中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