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豆油期貨的特點
(一)流通量大,商品率高。近幾年,我國壓榨、食品及飼料行業迅速發展,豆油產量、上下游相關行業規模及商品流通量都非常大。2004年,我國豆油年產量達到577萬噸,其商品率在90%以上,這為豆油期貨交易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豆油市場是一個競爭性市場,對於眾多的豆油生產、經銷和消費企業來說,都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套期保值是眾多豆油相關企業規避價格風險的迫切需要。
(二)價格波動大。大豆供給、豆油消費的季節性以及豆油不易儲存的特點,導致豆油的價格波動性較大。同時,大豆、豆油的貿易政策、關稅政策和配額政策對豆油價格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三)品種成熟,歷史悠久。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於1950年7月就推出了豆油期貨合約,多年來一直受到投資者的歡迎,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均交易量增長超過15%。2010年,豆油期貨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農產品期貨品種。
(四)具有國際性特徵,與國際市場接軌。大商所上市的豆油期貨合約標的物,無論是進口豆油還是國產豆油,只要達到規定的質量標准,都可以交割,真正體現了容納全球豆油的國際性特徵。
(五)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
考慮到豆油與大豆、豆粕的關聯性,大商所借鑒大豆和豆粕期貨合約的風險控制的經驗,並參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豆油期貨合約風險管理辦法,制定了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同時,為保證市場運行效率,在對市場風險管理量化中,考慮到豆油期貨與大豆、豆粕期貨的高度相關性,在相關數值選取上與大豆合約管理制度基本統一。如遞增保證金單邊持倉量起點設置為40萬手,與大豆相同;豆油期貨合約限倉數額與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保持一致等,方便現貨企業,鼓勵期貨公司做大做強。
(六)交割方式多樣,貼近現貨市場,企業可以靈活操作。豆油期貨採用期貨轉現貨、滾動交割等方式,採用廠庫倉單和倉庫倉單相結合的倉單流轉方式,符合現貨流通習慣,便於企業靈活操作和節省成本,高效、快捷地完成交割。
(七)完善了大豆避險體系,實現品種間的套利操作。繼大商所推出的兩大成熟交易品種¾大豆、豆粕之後,豆油期貨的上市,完善了大豆避險體系,從而為國內的油脂加工、貿易、消費企業提供了全面的套期保值操作品種,可以實現品種間的套利操作,真正為企業提供避險的工具,為投資者發現投資機會創造了條件。
B. 期貨豆油什麼時候會上漲啊
在11月底左右,因為美國大豆減倉是事實,年度庫存肯定低而引發價格上漲,次年的3月南美大豆上市會繼續下跌,主要豆油屬於套利品種,所以表現不強。而且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下跌過大,替代性會導致豆油下跌。如果多單已經被套就減倉等周線確認上漲在加倉買回。沒有多單就暫時等待。
C. 大豆油期貨行情主要看哪只
看持倉量和交易量,主要看數量最大的那隻。
D. 豆油期貨的市場
豆油的供給與需求 2004年世界豆油產量與棕櫚油的產量相當,位居所有植物油的前兩位。豆油貿易量佔世界植物油總貿易量的23% ,居各類植物油的第二位。
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產國,2004/05年度四個主產國的產量佔到世界總量的91%,從歷史統計數據看,大豆主產國就是豆油的主要生產國,2004/05年度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的豆油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7%、17%、16%、17%,四國產量之和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77% 。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產量也比較高,佔世界總產量的8%。
世界豆油產量呈逐年遞增的態勢,2004/05年度與1993/94年度相比,產量增加了79%。在世界四大豆油主產國中,美國始終占據著第一的位置,但其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已經由1993/94年度的35%下降至2004/05年度的27%;巴西豆油產量在1993/94年度至2004/05年度間增長了59%,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保持在17%左右;在此期間,中國豆油產量增長了397%,佔世界豆油總產量的份額由1993/94年度的6%增長至17%,2010年已經超過阿根廷成為第三大豆油生產國。
在世界豆油總產量不斷增長的同時,世界豆油貿易量也不斷上升。2004/05年度世界豆油的出口量達到933萬噸,較1993/94年度增加193%。其中,阿根廷出口量增長很快,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提高了248%,佔世界豆油出口總量中的比例也由30%提高至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日益鞏固;巴西和美國的出口量也較大,2004/05年度上述兩國豆油出口量佔世界豆油出口總量的25%和7%。
從2004年至今,世界豆油進口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進口量增加很快,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增加了191%。變化最明顯的是印度,在1993/94年度印度的進口量為2.9萬噸,2001/02年度則達到135.8萬噸,佔世界總進口量的19%。中國也是重要的豆油進口國,除2000/01年度和2001/02年度以外,中國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間的豆油進口量均佔世界豆油進口總量的10%以上,2003/04年度中國豆油進口增加迅猛,較2002/03年度增加了1倍多。
從2004年至2010年之間,世界豆油的消費量一直保持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世界產銷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之一。1996/97年度豆油消費量突破了2000萬噸之後,2004/05年度豆油消費量提高至3193萬噸。歐盟、美國、中國是豆油消費量增加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豆油消費的明顯特點是:主要的生產大國阿根廷消費量一直較低;中國是豆油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04/05年度較1993/94年度增長了327%,消費量增加了552萬噸。
從豆油消費的區域特點來看,主要的消費大國是美國、中國、巴西和歐盟。另外,日本、孟加拉國、墨西哥、伊朗的豆油消費量也較高。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的消費量都比較小。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國家,歷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國仍然是世界豆油生產和消費大國,2004/05年度豆油產量為577萬噸,消費量為785萬噸。2010年至2013年間,豆油市場比較活躍,市場價格變動較為劇烈。
我國是世界四大豆油生產國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豆油產量增長很快,從不足100萬噸上升到2004年的577萬噸的水平。
1983-1987年是我國植物油消費快速增長的時期,產銷出現缺口,必須依靠進口來緩解國內的供求矛盾。1990年我國政府提高了油脂定購價格,從而刺激了大豆生產和豆油加工業的發展。1993年油料市場放開後,大豆加工廠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國內豆油產量提高到80-100萬噸。隨著進口大豆數量的增加,我國可供榨油的大豆數量明顯提高,豆油產量增長很快,2004/05年度達到577萬噸。
我國豆油的生產分布面較廣,在上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內,我國豆油生產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等大豆主產區。2004年以後的五年中,南方沿海地區興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廠,它們大多使用進口大豆進行加工,其中江蘇、山東、遼寧、廣東等四省區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區域。
我國大豆的人均產量較低,豆油一直存在供給缺口。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豆油進口量逐年增加,1993/94-1997/98年度曾經超過100萬噸,而後逐漸穩定,2003/04年度,進口量近300萬噸。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豆油出口量很少,近幾年,年均出口在5萬噸左右。
從豆油進口的主要國家來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國豆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國。近幾年,我國豆油進口量90%以上來自這兩個國家,而美國對我國豆油進口數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豆油的銷售輻射范圍主要受到費用的制約,其中運輸成本是影響銷售費用的重要因素。2000年來隨著鐵路運輸費用的逐步降低,豆油的銷售區域和輻射范圍正呈現著穩步擴大的趨勢。
由於銷售價格越來越透明,中間經銷商的利潤越來越低,原有的貿易公司正逐漸淡出豆油的流通環節,更多的是大豆加工廠直接將豆油送達終端銷售商或用戶手中。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豆油消費量只有100萬噸,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豆油消費增長很快,十多年來增長了近6倍,2004/05年度已經達到700多萬噸,豆油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植物油品種。
E. 期貨大豆油怎麼看
豆油仍然偏弱,但下行空間已經有限了,做空要小心,情況不對就要跑,急跌之後會有反彈。
F. 豆油期貨歷史最高是多少
2008年3月3日 豆油最高點15409元/噸
G. 豆油期貨
一般都是看主力合約,什麼是主力合約,就看那個持倉量最大就是。因為主力合約做的人多,活躍。非主力合約比如只有1-2個人在做,那K線就不會動了,就沒意思了。主力和非主力,其實就是活躍程度不同而已。
豆油現在1109 和1201都可以做,1109慢慢就會轉到1201主力合約了。個人偏好不同,我喜歡提前做新主力合約。
H. 豆油期貨價格行情受什麼影響最大
趨勢價格主要受國家政策以及供求關系影響最大,日內價格波動受游資資金炒作影響最大,比如天狼星期貨的資金BBD。
I. 豆油期貨的介紹
豆油期貨是2006年獲批的第二個商品期貨品種,於2006年1月9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其主要用於烹飪、食品、工業及醫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