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電影出路在何方
不同於樓上的觀點,我認為中國電影的確是處於一個較落後的水平,我認為問題主要出在題材和構思方面。說道題材,中國電影的問題顯而易見,媒體發言權是受限制的,所以電影也是一樣的,無法自由的反映一些社會問題,所以在國際上的獲獎較少,還有就是總是眷戀過時的題材,比如武俠片,那麼多年,拍到爛了,每年還有那麼多人在拍,沒有改變,就沒有進步。比如現在的警匪反恐題材,大陸基本上都沒有,為什麼?因為政府不可能出問題(明白我的意思吧)。還有就是構思。中國電影,構思缺乏創意,明明有很好的題材,他就是不用,自己去編了一個不靠譜的,瞎拍。故事中人物臉譜化,這是個老問題了,沒什麼可信度,看得也膩。至於樓上說的,國產電影好,樓主是以偏概全,那我要說,像賈樟柯,張藝謀這樣的導演,中國很多嗎?向他們作品那樣好的,很多嗎?這樣說來,應該是樓上的以偏概全才對啊
2.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多少億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電影局負責人稱,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電影市場規范年」活動深入開展,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我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3. 為什麼創造華語電影票房新紀錄是《戰狼2》
1、國家支持
趕上了8月沒有外國大片上映的國產電影月!而且各類媒體(包括央 視)多次表揚戰狼2,也推高了其票房。
2、情節合理
戰狼2是英雄動作片,只要情節沒硬傷,動作火爆,觀眾都認賬。戰狼2拍了10個月,很多情節都是精心雕琢。戰狼2是緊湊的故事,全程沒有任何「尿點」,這是值得現在的大多數電影製作人學習的;吳京為了拍攝把國產越野汽車千辛萬苦運到非洲!拍攝用真獅子;為了拍好水下的戲,吳京險些在水下休克;這些表示吳京是用生命在拍戲。
3、演員到位
戰狼一共才4個角色(三男一女),演員搭配合理突出主角。吳京、吳剛、盧靖姍、張翰都是精心選角。而且片酬要的少,所以錢能用在後期製作等刀刃上。紅海行動角色就有點多,看完電影幾個月後,估計只記得隊長、狙 擊、石 頭、機 搶 手、艦長有限幾個人,其他都忘了,而戰狼的主角則印象深刻,一個戰(吳京)一個狼(吳剛)一個二(張翰)一個女(盧靖姍)。
4、愛國主義
戰狼2更能喚起觀眾的共鳴!因為中國人都希望祖國強大,而且戰狼2的故事海外撤僑恰好契合了我們的時代精神,契合了我們大國崛起的時代浪潮,撓中了大多數觀眾的癢癢,這才贏得了觀眾的強烈反響。
5、但是,最主要的只有一點,電影好看,要是電影不好看,在怎麼也不會有這么高的票房!我們其實想看一部優秀的電影。而《戰狼》《芳華》《前任》《紅海》也告訴我們,好片子一定能獲得高票房。
6、當時的中國電影處於低潮期,從春節後的半年時間,國產電影均無優秀作品,所以戰狼2釋放了這些動能。
綜上所述,有必然的因素(中國人需要這么一部電影),也有偶然的因素(建軍、三生的失利)。
4. 中國電影都有哪些獎項它們有什麼區別
1、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辦於1981年,當年是中國農歷雞年,故名「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邀請中國國內最具權威的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和電影事業家組成評獎委員會,通過充分討論、民主協商,選出最佳故事片、科教片、美術片、記錄片、以及最佳編劇、導演、演員、攝影、錄音、美術、音樂、導演處女作等二十餘個獎項。由於金雞獎評委會組成的權威性、評選程序的嚴密性和評獎標準的學術性,因而被稱為「專家獎」。
金雞獎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也包涵著激勵中國電影藝術家聞雞起舞,努力創新,奮發向上的意義。金雞獎的評選分初評和終評兩個階段進行,最終的獲獎名單在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頒獎典禮上當場揭曉。
金雞獎以昂首啼曉之金雞雕像作為自己的獎杯。
2、《大眾電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簡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歷史最長、發行量最大的電影雜志《大眾電影》,根據當年中國國產電影發行放映情況,提出候選名單、刊發選票、組織讀者、觀眾投票的評獎活動。《大眾電影》百花獎設最佳故事片三名、最佳男女主角各一名、最佳男女配角各一名等五個獎項。近年來觀眾投票數量大約50-70萬張左右,是中國大陸參與人數最多的電影評獎活動。百花獎主要反映了廣大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和喜好,因而被稱為「群眾獎」。
百花獎以盛開的百花取名,象徵影壇百花齊放,春色滿園,鼓舞電影藝術家創作出更多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好影片。
百花獎以百花女神鵰像作為自己的獎杯。
3、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 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評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4、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飛天獎"是國家廣電總局主辦的全國性政府獎,1980年創立,按照每年慣例,分為長篇電視劇、優秀系列劇、單項獎等共計7大獎項。從今年開始正式並入"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每兩年一屆。
5、《大眾電視》金鷹獎
電視「金鷹獎」是《大眾電視》社1983年創立的,名為「大眾電視金鷹獎」,由廣大電視觀眾投票評選,獎項包括連續劇、單本劇、短劇小品、兒童劇、戲曲片以及男演員、女演員。當時《大眾電視》隸屬浙江省廣播電視廳。1990年,《大眾電視》改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浙江省廣播電視廳合辦,但「大眾電視金鷹獎」的名稱、性質以及設獎項目,均無變化。1997年,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中國文聯《關於貫徹中央加強全國性評獎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的要求,「大眾電視金鷹獎」改由中國文聯和中國視協主辦,名稱也改為「中國電視金鷹獎」。
中國電視金鷹獎是我國電視界唯一的並經中宣部批準的觀眾投票評選的全國性電視藝術大獎。
我復制別人的~嘿嘿~幫到你就行啦~
5. 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情況如何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情況是非常不容樂觀的。這都是由於今年疫情原因的影響,足足有大半年在今年電影院都沒有開門。現在雖然開門了,但是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一、今年年初整個地球都遭受著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知道今年年初的時候,本該是新一年美好的開始,誰知道新冠肺炎病毒卻肆虐在這個地球上。很多國家很多人民都遭受這個病毒的影響,在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現在疫情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但是還是遠遠沒有消失。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的情況依然是非常的慘淡,非常的糟糕。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6. 二月中國電影票房創全球新高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數據,截至2月28日17點,2月份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已破110億。
記者發現,2月份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已超越去年2月份101億的票房,再創全球影史單市場單月票房新高。中國內地市場也成為首個兩次單月票房破百億的電影市場。
藝恩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17點,中國內地電影市場2月共放映影片約1040.56萬場,共吸引2.59億觀眾觀影。2月份中國新增影院203家、銀幕1221塊,截至2月底,全國共有影院10493家、銀幕62310塊。
7. 國內很多口碑大爆的影視作品都翻拍於其他國家,是因為創意不行嗎
這幾年中國翻拍了不少韓國的東西,從韓國電視劇到韓國綜藝,如今輪到韓國電影了。這兩年韓國電影不僅被中國網友捧上了神壇,在業界也成了香餑餑,不少導演爭相翻拍。如今的中國影視行業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逐漸喪失原創能力,開始拚命蹭IP,不斷將網上人氣高的網路小說直接翻拍成影視作品。
8. 中國每年電影產量是多少(數據)
中國電影年產量位列世界第三
中國電影產業去年產量與票房再創
新高。2006年拍攝的故事片總量創紀錄地達到330部,而2007年總量突破400部,增幅達21%。中國電影年產量排在印度、美國之後,位列世界第三。全年票房達30多億元,較之2006年年度票房增幅超過30%,增幅居全球電影市場之首,票房總量在全球市場排名第11位。
9. 中國電影的三大獎分別是什麼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10.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