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匯分析看盤,一般都用到哪些技術指標呢
KDJ(隨機指標)
1、用途
KD是在WMS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KD就有WMS的一些特性。在反映匯市價格變化時,WMS最快,K其次,D最慢。在使用KD指標時,我們往往稱K指標為快指標,D指標為慢指標。K指標反應敏捷,但容易出錯,D指標反應稍慢,但穩重可靠。
2、計算公式
產生KD以前,先產生未成熟隨機值RSV。其計算公式為:
N日RSV=[(Ct-Ln)/(Hn-Ln)] ×100
對RSV進行指數平滑,就得到如下K值:
今日K值=2/3×昨日K值+1/3×今日RSV
式中,1/3是平滑因子,是可以人為選擇的,不過目前已經約定俗成,固定為1/3了。
對K值進行指數平滑,就得到如下D值:
今日D值=2/3×昨日D值+1/3×今日K值
式中,1/3為平滑因子,可以改成別的數字,同樣已成約定,1/3也已經固定。
在介紹KD時,往往還附帶一個J指標,計算公式為:
J=3D-2K=D+2(D-K)
可見J是D加上一個修正值。J的實質是反映D和D 與K的差值。此外,有的書中J 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J=3K-2D
3、使用方法
從KD的取值方面考慮,80以上為超買區,20以下為超賣區,KD超過80應考慮賣出,低於20就應考慮買入。
KD指標的交叉方面考慮,K上穿D是金叉,為買入信號,金叉在超賣區出現或進行二次穿越較為可靠。
KD指標的背離
(1)當KD處在高位,並形成依次向下的峰,而此時匯價形成依次向上的峰,叫頂背離,是賣出的信號。
(2)當KD處在低位,並形成依次向上的谷,而此時匯價形成依次向下的谷,叫底背離,是買入信號。
J指標取值超過100和低於0,都屬於價格的非正常區域,大於100為超買,小於0為超賣,並且,J值的訊號不會經常出現,一旦出現,則可靠度相當高。
RSI(相對強弱指標)
1、用途
該指標根據價格"擇強汰弱"的原理,以一特定時期內匯價的變動情況推測價格未來的變動方向,並根據匯價漲跌幅度顯示市場的強弱。
2、計算公式
先介紹RSI的參數,然後再講RSI的計算。
參數是天數,即考慮的時間長度,一般有5日、9日、14日等。這里的5日與MA中的5日線是截然不同的。下面以14日為例具體介紹RSI(14)的計算方法,其餘參數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
先找到包括當天在內的連續15天的收盤價,用每一天的收盤價減去上一天的收盤價,我們會得到14個數字。這14個數字中有正(比上一天高)有負(比上一天低)。
A=14個數字中正數之和
B=14個數字中負數之和×(-1)
A和B都是正數。這樣,我們就可能算出RSI(14):
RSI(14)=[A/(A+B)] ×100
從數學上看,A表示14天中匯價向上波動的大小;B 表示向下波動的大小;A+B表示匯價總的波動大小。RSI實際上是表示上波動的幅度占總的波動的百分比,如果占的比例大就是強市,否則就是弱市。
很顯然,RSI的計算只涉及到收盤價,並且可以選擇不同的參數。RSI的取值介於0-100之間。
3、使用方法
RSI取值超過50,表明市場進入強勢。RSI低於50,表明市場處於弱市。
從RSI與匯價的背離方面判斷行情
(1)RSI處於高位,並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兩個峰,而此時,匯價卻對應的是一峰比一峰高,這叫頂背離。匯價這一漲是最後的衰竭動作,通常是比較強烈的賣出信號。
(2)RSI在低位形成兩個依次上升的谷底,而匯價還在下降,這是最後一跌或者說是接近最後一跌,是可以開始建倉的信號。
RSI在20以下的水平,由下往上反轉時,為買進訊號。
RSI在80以上的水平,由上往下反轉時,為賣出訊號。
連接RSI連續的底部,可畫出一條支撐線,當跌破時,是賣出訊號。
連接RSI連續的峰頂,可畫出一條壓力線,當突破時,是買進訊號
移動平均線
1、移動平均線定義
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將過去若干日(周、月、小時等其他時間單位)的匯率與當日(周、月、小時等其他時間單位)的匯率相加,除以日子(周、月、小時其他時間單位)總數,把每日(周、月、小時其他時間單位)得出的平均數繪於圖上,便成為移動平均線。
2、計算方法
N日移動平均線=N日收市價之和/N
以時間的長短劃分,移動平均線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幾種,一般短期移動平均線5天與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長期有200天及280天。可單獨使用,也可多條同時使用。綜合觀察長、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判研市場的多重傾向。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上漲,該市場呈多頭排列;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下跌,該市場呈空頭排列。
移動平均線說到底是一種趨勢追蹤的工具,便於識別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先的趨勢正在形成或延續的契機。它不會領先與市場,只是忠實地追隨市場,所以它具有滯後的特點,然而卻無法造假。
3、觀察方法(葛南為八大買賣法則):
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當匯價從平均線的下方突破平均線時是為買進信號。
匯價連續上升遠離平均線之上,匯價突然下跌,但未跌破上升的平均線,匯價又再度上升時,為買進信號。
匯價雖一時跌至平均線之下,但平均線仍在上揚且匯價不久馬上又恢復到平均線之上時,為買進信號。
匯價跌破平均線之下,突然連續暴跌,遠離平均線時,很可能再次向平均線彈升,是買進信號。
匯價急速上升遠超過上升的平均線時,將出現短線的回跌,再趨向於平均線時,是賣出信號。
平均線走勢從上升逐漸走平轉變下跌,而匯價從平均線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線時,是賣出信號。
匯價跌落於平均線之下,然後向平均線彈升,但未突破平均線即又告回落,是賣出信號。
匯價雖上升突破平均線,但立即又恢復到平均線之下而此時平均線又繼續下跌,則是賣出信號。
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1、用途
該指標主要是利用長短期二條平滑平均線,計算兩者之間的差離值。該指標可以去除掉移動平均線經常出現的假訊號,又保留了移動平均線的優點。但由於該指標對價格變動的靈敏度不高,屬於中長線指標,所以在盤整行情中不適用。
2、計算公式
MACD由正負差(DIF)和異同平均數(DEA)兩部分組成。
DIF是快速平滑移動平均線與慢速平滑移動平均線的差,DIF的正負差的名稱由此而來。快速和慢速的區別是進行指數平滑時採用的參數大小不同,快速是短期的,慢速是長期的。經常使用的參數為:26、12、9。
3、使用方法
l DIF與DEA均為正值時,大勢向好
l DIF與DEA均為負值時,大勢向淡,
l DIF向上突破DEA時,可買進,
l DIF向下突破DEA時,應賣出。
應用技術指標時應注意的問題
指標的背離:指標的走向與價格走向不一致
指標的交叉:指標中的兩條線發生了相交現象,常說的金叉和死叉就屬這類情況
指標的位置:指標處於高位和低位或進入超買區和超賣區
指標的轉折:指標的曲線發生了調頭,有時是一個趨勢的結束和另一個趨勢的開始
指標的鈍化:在一些極端的市場情況下指標已失去了作用
人們在使用技術指標時,常犯的錯誤是機械地照搬結論,而不問這些結論成立的條件和可能發生的意外。首先是盲目地絕對相信技術指標,出了錯誤以後,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技術分析指標一點用也沒有。這顯然是錯誤的認識,只能說是不會使用技術指標。技術指標是有用的,出問題的是使用的人。
每種指標都有自己的盲點,也就是指標失效的時候。在實際中應該不斷地總結,並找到盲點所在。這對在技術指標的使用中少犯錯誤是很有益處的。遇到了技術指標失效,要把它放置在一邊,去考慮別的技術指標。一般說來,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眾多的技術指標,在任何時候都會有幾個能對我們進行有益的指導和幫助。
了解每一種技術指標是很必要的,但是,眾多的技術指標我們不可能都考慮到,每個指標在預測大勢方面也有準確程度的區別。通常使用的手法是以四五個技術指標為主,別的指標為輔。這四五個技術指標的選擇各人有各人的習慣,不能事先規定,但是,隨著實戰效果的好壞,這幾個指標應該不斷地進行變更。
2. 外匯技術分析中一般需要用到什麼指標
高手的話,什麼指標都不用。菜鳥的話什麼指標都用。
不過我這4年多來。到現在只看下支撐和阻力了。其餘的一概都不看。因為我發現那先指標都是騙人的。做事後諸葛亮還不錯。但是要用來研究圖表那你就准備虧錢吧。
要想把技術學好,我奉勸你一句。千萬別用那些狗屁指標,否則你會走很多彎路。但是裡面有幾個是必須掌握的。支撐,阻力。還有區間。時間框架的劃分。這幾個你靈魂應用了你就賺錢了。但是最好關鍵的一點是你必須能有耐心拿的住單。
3. 外匯技術分析具有哪幾個特點
技術分析既不是一無是處,也不是萬能的。
一般情況下,投資者若信奉「價值投資」,就會將「技術分析」等短線方法貶低地毫無用處。實際上,不管哪一種技術分析,都不會一無是處。因為股票市場的波動本身就是人的群體運動,而人的情緒波動是符合心理學規律的,是有跡可循的。
縱觀市面上所有的股票技術分析方法,都會涉及到三個因素:價格、成交量、時間。市場交易者每天對各種信息進行處理,並將自己的對市場的認知和心理因素都反映交易中。市場交易者的認知變化和情緒波動,都會寫在這三個因素里。技術分析首先是根據大量的交易統計結果而得出的,在這個統計和研究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就會對交易者的群體行為進行「再編譯」。
正因為有統計學的意義在裡面,技術分析有一個普遍規律,就是參與者越多,股票或指數的市值越大,就越能消除個體差異,技術分析也越能派上用場。與此同時,樣本的時間越短,短期波動的隨意性越大;樣本的時間越長,技術分析也就越具備統計意義,這也是為何越短的趨勢越難以判斷。
技術分析具有幾個特點:
一、圖形會自我實現,也會自我失效。
當一個技術分析被市場中較多的交易者認可時,那麼交易者也會按照該種技術分析的指示去操作,因此推動股票按照技術分析預示的方向運行。與此同時,由於漲跌終有盡頭,誰也不願意做最後一個傻瓜。交易者總希望能跑在其他人的前面,進而提前撤退。與此同時,另有一批更保守的交易者,又希望在這一批交易者之前撤退……一層一層推進,最後使得整個技術分析體系失靈。
二、技術分析通常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迷惑性。
同一個時刻,不同的投資者使用相同的技術分析方法,甚至可能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果。技術分析者將自己的情感因素加入到實戰中,那些「希望」股市漲的人,自然會從技術分析上「讀出」股市將會上漲的結果。反之亦然。這就好比「四不像」,心中有馬的人覺得它像馬,心中有鹿的人覺得它像鹿。
三、技術分析具有一定的「後視性」。
也就是說,把技術分析往過去的股票走勢里套,很容易得出各種技術分析的成功點。但是,把技術分析拿到現在的時點,去預測未來的股票走勢時,卻總是對錯參半。拿大趨勢來舉例——指數經歷一波上漲後,回調了1/3的高度。
如果此時指數止跌回穩,繼續上漲到更高的高度,那麼這一次1/3的回調只是長期上漲趨勢中的一次中級折返。如果此時繼續下跌,最終甚至跌破了指數上漲前的低點,那麼這1/3的回調又變成了長期下跌趨勢的前半段。無論從哪一點分析,都符合道氏理論。
例如:熊市中跌了一段時間後,出現短期的反彈上漲。反彈只要持續幾天,就會使得短期漲速快於長期漲速,達到一定的閾值,就會出現MACD金叉。此時若是買入,股價可能還會上漲幾日,也可能立即掉頭向下破壞掉MACD金叉的圖形形態。
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將上面一段的推演再簡化——當股市大趨勢是上漲時,MACD金叉即買入是有效的;當股市大趨勢是下跌時,MACD金叉即買入是失敗的。(是不是略顯坑爹?)
四、大多數技術指標很難分辨出反轉還是反彈,牛市頂部還是短期回調,而在單邊行情和震盪行情中較為有效。
也就是說,技術分析很難判別熊底和牛頂。
五、技術分析多是之前股市的時間、價格、成交量的總結。但無法將消息面的影響囊括在內。
市場沉沉浮浮,每一次循環都有相似之處,也都有不同之處。每一次的消息,對交易者的影響都不盡相同。技術分析多是利用相同之處的統計結果,卻無法將不同之處的例外情況吸納進來。
成功的技術交易者大多有一類叫做「盤感」的東西,無非就是長期的交易經驗,潛移默化所形成的心理暗示。經過「盤感」潛意識的處理,交易者可以感覺到不同消息面的影響差異。但是遺憾的是,消息面的影響會擴散給每一個市場參與者,同時又隨股價波動而發生變化。
要綜合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心理狀況,是不可能做到的。「盤感」基於技術交易者自身的「潛意識」,是技術分析的修正,基於對其他市場參與者心理狀況的潛意識預估。這個預估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
六、技術分析正確的次數越多,最終積累的風險也越大。
縱觀國內外著名的投機交易者,都有過輝煌,也有過破產。正是因為人性的貪婪所致。每一次技術判斷正確,都會加強技術分析者的自信心,同時也產生「早知道正確,為何不多押注碼」的後悔心理。最終會使得技術交易者的倉位和杠桿越來越大。除非技術投資者能一直正確下去,否則終會輸在All in的一把上。
七、技術分析是研究群體的運動。群體越多,個體差異就越能夠相互抵消。
4. 雲圖指標是什麼
1.雲圖指標:它是顯示市場趨勢,趨勢的強弱,支撐/阻力位,還有買賣信號的一個指標,它一般多用於日圖、周圖上,若是短期交易,則效果沒有長期的好。它有五條不同顏色的線組成。
Tenkan-sen —轉折線:在這里我們簡稱為T線(紅色線),T線主要用來衡量短期的動力,一般的默認值(可以更改)為7-9,它一般和Kijun-sen—基準線(簡稱K線)結合一起用來預測將來的動力。其計算公式為T線=(默認值周期內的最高的最高價——默認值周期內的最低的最低價)/2 Kijun-sen —基準線:在這里我們簡稱為K線(藍色線),K線主要用來衡量中期的動力,一般的默認值(可以更改)為26,這是它和T線的區別,它一般和T線結合一起用來預測將來的動力。它的計算公式和T線一樣的。 K線=(默認值周期內的最高的最高價——默認值周期內的最低的最低價)/2 Senkou Span A —先行上線:在這里我們簡稱為A線(沙褐色線),它用來衡量動力和以後的支撐/阻力區。它和B線是一組的,A、B兩條線之間所包圍的區域稱作雲(kumo),當A線在B線之下時,是一個下降趨勢,當A線在B線之上時,是一個上升趨勢,當A、B線交叉時,則有可能有逆轉現象。它的計算公式為A線=(T線-K線)/2。 Senkou Span B—先行下線:在這里我們簡稱為B線(薊色線),它用來衡量動力和以後的支撐/阻力區。它和A線是一組的,A、B兩條線之間所包圍的區域稱作雲(kumo),當B線在A線之上時,是一個下降趨勢,當B線在A線之下時,是一個上升趨勢,當A、B線交叉時,則有可能有逆轉現象。它的計算公式與T線和K線是一樣的,B線=(默認值周期內的最高的最高價——默認值周期內的最低的最低價)/2,需要注意的是,它的默認參數(可以更改的)是一般是52, Chinkou Span—延遲線:在這里我們簡稱為C線(綠色線),它是把現在的價格畫在了26個時段之前的線圖,其目的就是產生交易的信號。 IKH指標的分析方式如下:
T線上穿K線,價格在雲之上,C線在收盤價之上,是最強的買進信號
T線下穿K線,價格在雲之下,C線在收盤價之下,是最強的賣出信號
T線上穿K線,價格在雲之中,是普通的買進信號
T線下穿K線,價格在雲之中,是普通的賣出信號
T線上穿K線,價格在雲之下,是較弱的買進信號
T線上穿K線,價格在雲之上,是較弱的賣出信號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雲圖是出現在價格之前的,所以它顯示將來可能的支撐/阻力區。
5. 外匯中的技術指標有哪些
(隨機指標)
1、用途
KD是在WMS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KD就有WMS的一些特性。在反映匯市價格變化時,WMS最快,K其次,D最慢。在使用KD指標時,我們往往稱K指標為快指標,D指標為慢指標。K指標反應敏捷,但容易出錯,D指標反應稍慢,但穩重可靠。
2、計算公式
產生KD以前,先產生未成熟隨機值RSV。其計算公式為:
N日RSV=[(Ct-Ln)/(Hn-Ln)] ×100
對RSV進行指數平滑,就得到如下K值:
今日K值=2/3×昨日K值+1/3×今日RSV
式中,1/3是平滑因子,是可以人為選擇的,不過目前已經約定俗成,固定為1/3了。
對K值進行指數平滑,就得到如下D值:
今日D值=2/3×昨日D值+1/3×今日K值
式中,1/3為平滑因子,可以改成別的數字,同樣已成約定,1/3也已經固定。
在介紹KD時,往往還附帶一個J指標,計算公式為:
J=3D-2K=D+2(D-K)
可見J是D加上一個修正值。J的實質是反映D和D 與K的差值。此外,有的書中J 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J=3K-2D
3、使用方法
從KD的取值方面考慮,80以上為超買區,20以下為超賣區,KD超過80應考慮賣出,低於20就應考慮買入。
KD指標的交叉方面考慮,K上穿D是金叉,為買入信號,金叉在超賣區出現或進行二次穿越較為可靠。
KD指標的背離
(1)當KD處在高位,並形成依次向下的峰,而此時匯價形成依次向上的峰,叫頂背離,是賣出的信號。
(2)當KD處在低位,並形成依次向上的谷,而此時匯價形成依次向下的谷,叫底背離,是買入信號。
J指標取值超過100和低於0,都屬於價格的非正常區域,大於100為超買,小於0為超賣,並且,J值的訊號不會經常出現,一旦出現,則可靠度相當高。
RSI(相對強弱指標)
1、用途
該指標根據價格"擇強汰弱"的原理,以一特定時期內匯價的變動情況推測價格未來的變動方向,並根據匯價漲跌幅度顯示市場的強弱。
2、計算公式
先介紹RSI的參數,然後再講RSI的計算。
參數是天數,即考慮的時間長度,一般有5日、9日、14日等。這里的5日與MA中的5日線是截然不同的。下面以14日為例具體介紹RSI(14)的計算方法,其餘參數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
先找到包括當天在內的連續15天的收盤價,用每一天的收盤價減去上一天的收盤價,我們會得到14個數字。這14個數字中有正(比上一天高)有負(比上一天低)。
A=14個數字中正數之和
B=14個數字中負數之和×(-1)
A和B都是正數。這樣,我們就可能算出RSI(14):
RSI(14)=[A/(A+B)] ×100
從數學上看,A表示14天中匯價向上波動的大小;B 表示向下波動的大小;A+B表示匯價總的波動大小。RSI實際上是表示上波動的幅度占總的波動的百分比,如果占的比例大就是強市,否則就是弱市。
很顯然,RSI的計算只涉及到收盤價,並且可以選擇不同的參數。RSI的取值介於0-100之間。
3、使用方法
RSI取值超過50,表明市場進入強勢。RSI低於50,表明市場處於弱市。
從RSI與匯價的背離方面判斷行情
(1)RSI處於高位,並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兩個峰,而此時,匯價卻對應的是一峰比一峰高,這叫頂背離。匯價這一漲是最後的衰竭動作,通常是比較強烈的賣出信號。
(2)RSI在低位形成兩個依次上升的谷底,而匯價還在下降,這是最後一跌或者說是接近最後一跌,是可以開始建倉的信號。
RSI在20以下的水平,由下往上反轉時,為買進訊號。
RSI在80以上的水平,由上往下反轉時,為賣出訊號。
連接RSI連續的底部,可畫出一條支撐線,當跌破時,是賣出訊號。
連接RSI連續的峰頂,可畫出一條壓力線,當突破時,是買進訊號
移動平均線
1、移動平均線定義
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將過去若干日(周、月、小時等其他時間單位)的匯率與當日(周、月、小時等其他時間單位)的匯率相加,除以日子(周、月、小時其他時間單位)總數,把每日(周、月、小時其他時間單位)得出的平均數繪於圖上,便成為移動平均線。
2、計算方法
N日移動平均線=N日收市價之和/N
以時間的長短劃分,移動平均線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幾種,一般短期移動平均線5天與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長期有200天及280天。可單獨使用,也可多條同時使用。綜合觀察長、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判研市場的多重傾向。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上漲,該市場呈多頭排列;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下跌,該市場呈空頭排列。
移動平均線說到底是一種趨勢追蹤的工具,便於識別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先的趨勢正在形成或延續的契機。它不會領先與市場,只是忠實地追隨市場,所以它具有滯後的特點,然而卻無法造假。
3、觀察方法(葛南為八大買賣法則):
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當匯價從平均線的下方突破平均線時是為買進信號。
匯價連續上升遠離平均線之上,匯價突然下跌,但未跌破上升的平均線,匯價又再度上升時,為買進信號。
匯價雖一時跌至平均線之下,但平均線仍在上揚且匯價不久馬上又恢復到平均線之上時,為買進信號。
匯價跌破平均線之下,突然連續暴跌,遠離平均線時,很可能再次向平均線彈升,是買進信號。
匯價急速上升遠超過上升的平均線時,將出現短線的回跌,再趨向於平均線時,是賣出信號。
平均線走勢從上升逐漸走平轉變下跌,而匯價從平均線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線時,是賣出信號。
匯價跌落於平均線之下,然後向平均線彈升,但未突破平均線即又告回落,是賣出信號。
匯價雖上升突破平均線,但立即又恢復到平均線之下而此時平均線又繼續下跌,則是賣出信號。
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1、用途
該指標主要是利用長短期二條平滑平均線,計算兩者之間的差離值。該指標可以去除掉移動平均線經常出現的假訊號,又保留了移動平均線的優點。但由於該指標對價格變動的靈敏度不高,屬於中長線指標,所以在盤整行情中不適用。
2、計算公式
MACD由正負差(DIF)和異同平均數(DEA)兩部分組成。
DIF是快速平滑移動平均線與慢速平滑移動平均線的差,DIF的正負差的名稱由此而來。快速和慢速的區別是進行指數平滑時採用的參數大小不同,快速是短期的,慢速是長期的。經常使用的參數為:26、12、9。
3、使用方法
l DIF與DEA均為正值時,大勢向好
l DIF與DEA均為負值時,大勢向淡,
l DIF向上突破DEA時,可買進,
l DIF向下突破DEA時,應賣出。
應用技術指標時應注意的問題
指標的背離:指標的走向與價格走向不一致
指標的交叉:指標中的兩條線發生了相交現象,常說的金叉和死叉就屬這類情況
指標的位置:指標處於高位和低位或進入超買區和超賣區
指標的轉折:指標的曲線發生了調頭,有時是一個趨勢的結束和另一個趨勢的開始
指標的鈍化:在一些極端的市場情況下指標已失去了作用
人們在使用技術指標時,常犯的錯誤是機械地照搬結論,而不問這些結論成立的條件和可能發生的意外。首先是盲目地絕對相信技術指標,出了錯誤以後,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技術分析指標一點用也沒有。這顯然是錯誤的認識,只能說是不會使用技術指標。技術指標是有用的,出問題的是使用的人。
每種指標都有自己的盲點,也就是指標失效的時候。在實際中應該不斷地總結,並找到盲點所在。這對在技術指標的使用中少犯錯誤是很有益處的。遇到了技術指標失效,要把它放置在一邊,去考慮別的技術指標。一般說來,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眾多的技術指標,在任何時候都會有幾個能對我們進行有益的指導和幫助。
了解每一種技術指標是很必要的,但是,眾多的技術指標我們不可能都考慮到,每個指標在預測大勢方面也有準確程度的區別。通常使用的手法是以四五個技術指標為主,別的指標為輔。這四五個技術指標的選擇各人有各人的習慣,不能事先規定,但是,隨著實戰效果的好壞,這幾個指標應該不斷地進行變更。
6. 有哪些外匯技術分析工具
技術分析工具主要分兩類,趨勢指標和震盪指標,最基礎的還有K線。
新手趨勢指標就用均線就可以了,震盪指標新手推薦用RSI或者KD,KD外匯里叫stoch,股票、期貨軟體里叫KD,都是一個東西。
趨勢指標用來輔助看趨勢,震盪指標用來在趨勢中尋找相對高低位置找入場點。
分析工具都是在你理解市場以後,自己拿來給自己的眼睛服務,輔助你觀察市場的,為末,非本,祝你好運,我們可以交流。
7. 我在外匯書籍上看到一個叫技術走勢行情,一個叫數據行情,誰能給解釋一下數據行情是什麼意思
公布的經濟數據引起的短時間的大幅度波動。
8. 外匯分析中的tenkan線是什麼
Ichimoku:一位日本人技術分析師的名字。該技術分析亦被稱為一目均衡價格表。 ichimoku雲圖是一個趨勢跟蹤系統,它有著和移動平均相似的指標。其中tankan線與kijun線是雲圖的兩條指標線。
從技術角度來看,ICHIMOKU指標是一套由5個曲線構成的指標,其很恰當地包含一系列其他技術指標和用於預測價格走勢的各種各樣的操作方法。該指標用於發現市場趨勢和支撐位 / 阻力位以及產生買入 / 賣出信號。
一目均衡表中5條線的簡單說明:
1. 轉換線(Tenkan-sen)(紅線)轉換值=(包含今天的9日的最高價+9日的最低價)/2。
2. 基準線 (Kijun-sen) (藍線) 基準值=(包含今天的26日的最高價+26日最低價)/2。
3. 先行上限1 (Span A) (轉化值+基準值)/2。
4. 先行上限2 (Span B) (52天的最高值+52天的最低值)/2。雲層由Span A和Span B組成 。
5. 延遲線 (Chinkou Span ) ( 當天的收盤價作為26天前的延遲線 )
參數9,26,52的來源:9是一周半,每月26個工作日,兩個月52。參數是可以改變的。
一目均衡表(5條線)的簡單用法:
1 基準線(最重要):基準線的方向表示匯價的方向,基準線的上升是匯價的上升的必要條件;匯價在基準線的上方為強勢,此時基準線作為支撐;匯價在基準線的下方為弱勢,此時基準線作為阻力
2 轉換線:轉換線的方向表示匯價的短線方向,同基準線的用法一樣,作為短期的支撐或阻力;轉換線從下向上穿越基準線,匯價轉好;轉換線從上向下穿越基準線,匯價轉弱。
3 雲層:匯價在雲層的上方為強勢,雲層作為支撐;匯價在雲層的下方為弱勢,雲層作為阻力;雲層最弱的地方容易變盤
4. 延遲線:延遲線的方向表示匯價的方向;延遲線在匯價的上方為強勢;延遲線在匯價的下方為弱勢
9. 常見的外匯技術圖表有哪些
一、蠟燭圖(k線圖)
蠟燭圖是當今世界運用最廣泛的技術分析圖形,是西方技術分析者們用來描述價格變動的方法,由於圖形形似蠟燭,所以叫蠟燭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k線圖。
蠟燭圖更加強調開盤價與收盤價之間的關系,通過蠟燭圖可以更清晰地分辨陽線和陰線,並且有一整套蠟燭圖技術與之相配合,蠟燭圖分析技術我們將在本章的後半部分逐一講解,系統培訓班的相關內容都是以蠟燭圖為基礎圖形。
二、竹線圖
竹線圖是西方技術分析者們用來描述價格變動的方法,由於圖形形似竹節,所以名竹線圖,竹線圖用垂直的條狀線來表示每一時間段的數據變化情況。
三、收盤價線圖
收盤價線圖是以匯率的單根k線收盤價進行連續繪制,形成曲線。
這種圖形的好處就在於能夠排除異常波動帶來的圖形識別難度,特別是在波浪形態的識別中有較大的幫助,對於我們把握匯率的整體運行節奏非常有利;弱點就在於無法反映k線內的所有運行內涵。收盤價線圖是我們日常第二個重點使用的分析圖形。
四、點數圖(圈叉圖)
最早是股市交易者使用的技術分析圖表,點數圖是由一系列相間的「X」列和「O」列交替排列來表示價位的變動。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這種圖表。
五、圖表的時間段
在外匯市場,任意一個貨幣的走勢圖形,我們一般可以看到月線、周線、日線、小時圖、30分鍾圖、15分鍾圖、5分鍾圖、1分鍾圖等時間段的圖形,有的分析軟體也提供3小時圖、4小時圖或8小時圖。
10. 外匯 雲圖
新手都喜歡研究復雜的指標,高手一般都是只用簡單的指標。
因為時間長了就會發現簡單的指標才是離市場最近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