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袁術和孫堅相比,當時誰的影響力更大呢
論影響力,肯定是袁術更大。不過三國第一古惑仔,肯定非孫堅莫屬。這哥們走到哪兒橫到哪兒,看誰不順眼就把人家給宰了,你想跟他講個理?看來你的小命是不想要了。
由於他戰鬥力實在是太強,就連董卓都要讓他三分,想要跟他結為親家。十八路諸侯中,也就只有孫堅的軍隊足以和董卓的涼州兵斗一斗,可見孫堅在三國前期是啥地位。
袁術是四世三公的老袁家嫡系子孫,家底子實在是太厚實了。所以他一出道就是以大哥自居的那種,不需要自己去喊打喊殺,自然有不少打手願意跟著勇闖天涯。
所以孫堅和袁術不是一個檔次的人,要不是孫堅的兒子孫策打下了江東的江山,孫權成了東吳帝國的建立者,孫堅始終都擺脫不了古惑仔的身份,始終走不進東漢的上流社會。
袁術地位非同一般,難怪他第一個稱帝。
三國時期第一個稱帝的諸侯,其實就是袁術。這哥們是老袁家的嫡系子孫,地位比袁紹還要崇高,所以他基本上也繼承了家族絕大多數的政治遺產。
㈡ 新三國袁術的那個謀士是誰
新三國袁術身邊的謀士是楊弘,人稱楊大將,袁術首席幕賓,正史上討董聯軍中唯一一個算出董卓要逃離洛陽的謀士。袁術死後,楊弘等將其眾欲歸孫策,後廬江太守劉勛截擊,轉歸於勛。
新三國簡介:
新三國一般指三國(2010年高希希導演電視劇)
《三國》是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策劃立項的電視劇,該劇由高希希執導,朱蘇進編劇,陳建斌、陸毅、於和偉、張博、黃維德、倪大紅、何潤東等主演的大型史詩電視劇。
該劇以《三國演義》原著為藍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後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馬家族篡奪魏政權後天下歸晉的整個過程。
該劇榮獲首爾國際電視劇大賞亞洲電視劇大獎以及東京電視節最佳海外片獎等十餘項大獎。
㈢ 袁術是被活活嚇死的,他的膽子究竟有多小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各路英豪憑借著過人的膽量和才能被人們所熟知,但三國時期也有一些人貪生怕死,被後代嘲笑,袁術就是其中一位。袁術作為袁紹同父異母的兄弟,沒有袁紹過人的才能,也沒有袁紹那種英勇的氣概,卻痴心妄想第一位稱帝,最後被劉備嚇死,他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
袁術稱帝的時候,其實國土很小,不過是兩個小小的郡都,而是他稱帝的時候,正好碰上了大旱災,民眾苦不堪言。作為帝王的袁術沒有為百姓解決問題,而是整天沉迷於名利,這使得他手下的將領紛紛出走,投靠劉備、呂布等人。漸漸地,袁術心中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整天在恐慌中度過,當聽到劉備打算攻打自己時,便嚇得吐血身亡。
㈣ 袁術為什麼稱帝失敗
袁術稱帝失敗的外部原因在於當時漢天子仍在,因此稱帝並不名正言順,面臨其他諸侯的群起而攻,內部原因則是稱帝後,袁術治下的底層士兵和人民生活飢困,民不聊生。具體原因如下;
一、袁術稱帝的行為,被天下諸侯所不齒,袁術等於成為了眾矢之的,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
1、孫策在江東脫離袁術而自立,逐走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袁胤,並連帶使得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書信後,棄袁術投孫策(兩人皆是孫策親戚),使得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勢力為之一挫。
2、呂布大敗袁術軍,在淮北大肆抄掠。
3、曹操親自征討袁術,在蘄陽擒斬袁術大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袁術奔逃到淮南。
二、袁術稱帝後,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廣置公卿朝臣,在城南城北築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壇。生活上奢侈荒淫,揮霍無度,而軍中的士兵卻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在他的腐敗統治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飢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4)期貨袁術海擴展閱讀
袁術稱帝失敗後的結局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為雷薄等拒絕,於是又將帝號歸於袁紹,袁紹同意接納袁術。
於是,袁術前往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結果在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截住去路。袁術不得過,又退往壽春。六月,退軍至江亭。當時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時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嘆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怎麼會到這個地步!」最後嘔血斗余而死。
袁術從弟袁胤畏曹操,不敢居壽春,率其部曲奉術柩及妻子依附袁術的故吏廬江太守劉勛。孫策破劉勛後,袁術的家眷被孫策所得。後來,袁術兒子袁耀,仕吳國郎中,袁術的女兒成為孫權的夫人,袁耀的女兒許配給孫權的兒子。
㈤ 新三國袁術身邊那個謀士是誰
是閻象。
相關內容: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就是自己,故袁術獲得玉璽後,常有稱帝的野心和意圖。
興平二年(195年)冬天,董卓余部李傕和郭汜在弘農郡的曹陽澗一帶追擊漢獻帝及公卿百官,保護漢獻帝和文武百官的楊奉被涼州軍打敗,獻帝隻身逃到黃河北邊去了。
袁術以為時機已到,召集部屬們開會說:「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們都願歸附於我。我想秉承天意,順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稱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眾人聽了,誰也不敢再說什麼,只有主簿閻象發言道:「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後稷直到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說有他們的兩分,可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
明公您雖然累世高官厚祿,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樣昌盛;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似乎也不能與殘暴無道的殷紂王相提並論吧!」袁術聽了閻象這番話不吭聲,心裡卻是非常惱怒。
(5)期貨袁術海擴展閱讀
閻象,東漢末期人物,袁術的主簿。獻帝興平二年(195),手執玉璽的袁術要稱帝時,問於部下,只有閻象引用周文王雖擁有三分之二的天下還向殷稱臣的故事進行勸諫。卻未被採納。
建安元年(196年),袁術欲稱帝,閻象以袁術勢力未足,而且漢室又未算暴虐,勸諫袁術不要稱帝。袁術聽後默然不悅,最後袁術仍然在建安二年(197年)稱帝,並因勢力未足而且民心盡失而敗亡。
時過不久,河內人張鮍為他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為理由,於建安二年(197年)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術稱帝後,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廣置公卿朝臣,還在城南城北築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壇。
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揮霍無度。後宮妻妾有數百人,皆穿羅綺麗裝,精美的食品應有盡有,而他軍中的士兵卻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在他的腐敗統治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飢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㈥ 袁術袁紹袁世凱,下聯是什麼
袁紹和袁術是兄弟倆,不過袁術是嫡出,袁紹是長子,倆人關系向來惡劣
袁崇煥是明朝的山海關統帥
袁世凱是北洋軍閥大頭子,是清朝最後那十幾年裡躥升起來的
他們的關系,隔的太遠,那時又沒DNA比對,俺也不知道
㈦ 袁術和袁紹兩人是兄弟,為何他倆不聯手合作呢
袁術和袁紹兩人是兄弟,為何他倆不聯手合作呢?在三國史上,馬超、馬岱兩兄弟都打破了曹軍,平和官興兩兄弟為關羽攻城發聲,夏侯家族的很多兄弟為曹操集團立下汗馬功勞,所謂「兄弟同心協力戒金」,為什麼是四歲三公的呂南元、兩兄弟袁紹、袁術
兄弟齊心協力獲利戒金的原因為什麼三國時代的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不聯手?
《三國演義》中,元術用「俠氣」書寫,由多位孔子飛鷹之犬」的紈絝少爺製作,元素為「相貌端正,魏義珍」顯得成熟穩重,隊長風生水起。兩個人的行為風格也完全不同。元述平日里自由奔放,隨心所欲,袁紹小心行事,從小怕被人討厭。
此外,兄弟倆都打算自己當皇帝。袁紹給袁術寫信,希望皇帝劉裕、袁術能直接拒絕,而且袁術沒有先見之明地罵人。元素知道了元酒的想法後,露出了僭越的意思。他把漢獻帝當成一個寬廣的神,非常鄙視。但是元素更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想成為皇帝,但從未在公開場合表達過這種意思。袁術接到全國玉璽後,不斷為自己造勢,終於成為諸侯中的第一位皇帝。在稱帝的同時成為眾矢之的,各軍閥以反抗的名義攻擊袁術。受共同利益的驅使,兩個人怎麼能齊心協力,實現一次事業呢?
㈧ 有誰提供一個期貨的簡單交易策略
這個原則的第一個用意是穩定自己的交易思維。在這市場上,有成千上萬套方法,每一套方法總有賠錢的時間段,如果經常和別人交流細節而恰逢自己正在賠錢,會讓自己懷疑自己的方法,導致在本應該賺錢的行情時用了另一種正在賠錢階段的方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第二個用意是保護自己。如果賬戶資金量較大,別人又都已經知道你慣用手法甚至倉位,嚴重時可能會招來禍害,被人聯手做對手盤(遇到這種情況就必須要控制總資金規模,後面還要詳細講)。第三個用意是減少轉換成本,一種有效的方法使用的人越多,這個方法越趨於失效,你不得不又修改或轉換交易策略。在這個負和博弈的期貨市場里,不得不一開始就養成有利於長期生存的習慣。因此,長期贏家的對外交流最多隻說說方向和結論,從不說細節和點位。
永遠不要成為超級大戶。這是尊重市場的基本底線,這是控制人性貪欲的最後一關。莫言說過,天下之事,也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如果前期一帆風順,還想要不斷增長的金錢,建議你離開期貨市場,做點別的,哪怕學劉漢去當黑社會;如果想要成為長期贏家,成為掃地僧,那必須控制自己的資金規模!要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如果你的資金超過了一定規模,有操縱市場的動動機,早知道操縱市場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逼倉式賭博,你就有可能遇到其他人聯手更強大的資金將你反殺。如果說股市是朝廷統治百姓的專制王朝,那麼期貨更像是一個群雄逐鹿的亂世,出人頭地的結果一定是成為群起而攻之的目標,想想當年三國的袁術吧。期貨市場要想長期健康的發展,就必須是這種亂世格局,主力的最終命運是被消滅。所以,掃地僧們時刻警惕自己的資金
㈨ 炒期貨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實話實講,期貨交易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論題,不是三言兩句能夠回答的。
每天跳動的交易字元都滲透著交易者的智慧。
這個市場里大概分兩類,一類是有現貨的套期保值的,一類是沒有現貨的投機炒作的。當然也有二者兼有的。
「炒期貨」,把它理解為投機性質的最為合適。下面我給你簡單的介紹幾種有效的方法:
1,對期貨市場,期貨合約,交易規則等等基礎性因素的了解要比較扎實,這是基本前提。
2,最為重要的一定是心態,交易中的心態,千萬別自以為是,一定要有隨時認錯的心態。
3,永遠相信「市場永遠是對」的這句話。
4,順勢操作!一定要順勢,趨勢永遠是永恆的法寶。
5,一定要學習一些操作方法,比如說波浪理論,技術指標等。學會波段操作。
6,一定要學會止損,一定要學會止損,一定要學會止損。
7,千萬別拿借來的錢去做。
。。。
方法千千萬,看你自己的理解。
市場是殘酷的,交易是一門藝術!
㈩ 袁術想喝蜂蜜水,但卻麾下的廚師卻說雖沒有蜂蜜水,但有這個,這個是指什麼
董卓採取的方式是廢立,袁紹採取的方式是另立,袁術的方式就更猖狂,也更愚蠢。那麼,袁術當時心裡想的是什麼呢?
實際上他心裡頭是准備自己做皇帝,這就是第三種做法——「自立」。袁術的邏輯是這樣的:一,天下已經打亂,大漢王朝已行將就木,遲早要有別的家族來替代劉氏家族;二,當今之世,有資格、有能力替代他們老劉家的就是咱老袁家,因為我老袁家「四世三公」啊,已經有了足夠的政治資本;三,我們老袁家最有資格替代現任皇帝的是我袁術,為什麼呢,我是嫡出,袁紹他是庶出,哪有小老婆生的人當皇帝的道理呢。更何況袁術這個時候他得了一個寶貝,什麼寶貝呢?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是當年洛陽之亂的時候被太監從宮殿里偷出來,又被孫堅繳獲的,因為在那個天下大亂的時候,我上一集講過就是所有的諸侯都是不敢進軍去打董卓的,只有曹操去打了,又打敗了,其實還有一個人去打了,就是孫堅,就是孫權的父親孫堅。孫堅是個英雄,一直殺進洛陽城,把董卓趕跑了,那麼孫堅到洛陽以後他就得到了這塊傳國玉璽。後來孫堅戰敗了以後這個玉璽就到了他夫人手上,被袁術知道以後就把孫堅的夫人扣做人質,硬是把這個玉璽要了過來,捏在自己的手上。這一回袁術就叫做耗子腰裡別了桿槍,起了打貓的心思,他覺得下一任的中國皇帝非他袁術莫屬。
到了公元197年,袁術按耐不住,正式稱帝。但是袁術的這個做法同樣招來一片反對,首先他的部下就不贊成,袁術打算稱帝的時候他也開了一個會,說大家看現在天下大亂,得有人出來收拾局面,我袁某打算順應天意和民意,大家看怎麼樣啊?他雖然沒說我要當皇帝,他說我要順應天意和民意,大家就明白他是要當皇帝。他的屬下就說,袁公,當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侍殷紂王,請問您比得上周文王嗎?當今聖上難道是殷紂王嗎?這就是不贊成嘛。袁術沒有辦法,只好說算散會,然後又去徵求意見,所有的反饋全是反對。和他關系好的諸侯都反對,比方說孫策,孫策本來跟他關系還不錯,一聽說他當皇帝,馬上寫封信來絕交。那麼袁術沒有辦法就去找呂布,派一個使者到呂布那兒說,咱們結個兒女親家,我讓我的兒子娶你的女兒做媳婦,你看怎麼樣;呂布說你謀反,把他的使節扣起來,把袁術寫來的信送到許昌上交朝廷。袁術勃然大怒就去打呂布,結果又打敗了。
所以這個時候的袁術已經是眾叛親離,四面楚歌。於是曹操出手了,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非比尋常,他已經到洛陽城迎奉了天子,而且把天子迎到了他自己的根據地許縣,改稱許都,已經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哪裡容得了袁術這個小丑出來跳梁。於是曹操決定親自征討袁術。
* 公元197年,袁術公然稱帝,而此時董卓已死,袁紹另立皇帝的陰謀也沒有得逞,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時候袁術稱帝,就意味著一個國家出現了兩個皇帝,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公開分裂,這就理所當然地遭到諸侯們的反對,尤其是主張國家統一的曹操的反對。但是袁術卻一意孤行,自立皇帝,那麼袁術自立皇帝以後他的下場又如何呢?
袁術一聽到曹操來打他,當時就嚇個半死,掉頭就跑,根本不敢迎戰。往哪兒跑,往南跑,因為袁術的根據地在淮南。跑到半路的時候發現沒有軍糧了,軍糧到哪兒去了呢?被他的丞相分給了當地的飢民、災民。袁術把丞相叫來說,你怎麼回事兒,你怎麼把我的軍糧都分給老百姓了?丞相說什麼,我們反正是死路一條了,你看我們這樣搞下去還有活路嗎?那還不如死之前做點好事。說明什麼呢,說明他不得人心,所以這個時候袁術也發現自己恐怕已經變成了過街老鼠。不過袁術還是不死心,他又苦苦地撐了兩年,到了公元199年,袁術終於發現他這個冒牌皇帝實在是做不下去了,但是他還又不甘心,他就決定把自己獲得的那個寶貝,那個傳國玉璽送給袁紹,我袁術當不成了,袁紹當吧,好歹也是咱們袁家的人當啊。這個時候他又承認袁紹是他哥哥了。
但是這個願望他也不能如願,曹操早就派劉備在下邳,下邳就是現在江蘇省邳州市,派劉備帶兵在下邳攔截袁術,單等他來送死。袁術沒有辦法,掉頭又跑,逃到安徽省壽春附近八十里的一個江亭的時候,他再也跑不動了,一病不起。嗚呼哀哉,只做了三年半的假皇帝。據說袁術死的時候非常慘,當時他的軍糧已斷,連他這個假皇帝的特供都不能保證了。袁術躺在床上要飯吃,廚師說,糧庫里只剩下一點麩皮了,就做了一碗麩皮粥給袁術,袁術難以下咽。當時正是夏天,烈日炎炎,酷暑難當,袁術跟廚師說,唉,算了,給我喝一碗蜂蜜水吧!廚師說,這,這哪兒來的蜂蜜水啊?!就是這個麩皮粥,愛喝不喝吧。於是袁術長嘆一聲,倒在床上,沉默了很久,然後大吼了一聲——我袁術怎麼落到這個地步啊?!倒在床下,吐血一斗,死去。
袁術的死叫做罪有應得,當他要蜂蜜水而不能的時候,我不知道他是否想到他當假皇帝這幾年,在他的統治之下,江淮人民過的是什麼日子?根本就沒有飯吃,賣兒賣女,甚至人吃人。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袁術依然是窮奢極欲,極度地奢靡,終於坐吃山空,吃得山窮水盡。當袁術在他自己的營帳裡面、宮殿裡面享受著山珍海味的時候,他們的士兵在吃河蚌,甚至連河蚌都吃不上。這樣的人不滅亡,那才叫做天理不容。當然了,從政治學的角度講,袁術做的最愚蠢的事情是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大家都想當皇帝而大家都不敢說出口的時候,他挑了這個頭。誰都知道,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袁紹就比他聰明一點,袁紹也是想當皇帝的,但是他知道在這個關頭是不能出這個頭的,因此他才想出那個餿主意來我假模假式地另立一個,時機成熟我再取而代之,這個做法雖然被袁術看不起,被袁術認為沒出息,但是實際上在策略上還是比袁術要高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