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報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科目怎麼填列
填列方法如下:
1、根據修訂後財務報表列報准則應用指南,「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將「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其他綜合收益)」;
2、在准則修訂後,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並入「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不再單獨列示(包括合並報表格式也應做相應調整)。
3、其中,包含於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中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僅包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部分,歸屬於少數股東的部分仍並入「少數股東權益」項目列報。
(1)以前年度外匯收入差價擴展閱讀: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一個報表項目,並不是一個會計科目。不需要做分錄。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主要來源於對不同會計科目運用匯率不同造成的差額,這些差額直接匯總到所有者權益下的外幣折算差額中,這其實不用編分錄,差多少就補多少,最後是擠出的。
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第十條:「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因此,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外幣投入資本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採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不再採用合同約定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B. 十年20年30年40年前金錢的差價為什麼如此之大是否這些年裡面一直在爆發經濟危機
貨幣總是在貶值,除非和貴重金屬掛鉤。說白了,就是紙幣每年都在超額印刷
C. 什麼叫外匯差價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答案
最簡單的說,就是進口與出口總額的差價
D. 為什麼國際收支逆差,外匯收入<外匯支出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麼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如果國際收支的逆差是由和資產項目逆差所引起的,那麼意味著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資金供應緊張,推動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
差就是支出大於收入,相當於外匯少了(大部分都支出去了),物以稀為貴,外匯緊缺就會升值,如1美元原來要7元錢,現在要8元錢,這不是本幣貶值了嗎!這是市場規律導致本幣貶值,是源於對外幣的需求。升值不是說升就升的,原來大米1斤3元,你升值,大米1斤1元,誰還種大米,幣值不穩定會造成經濟混亂,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E. 國家全年外匯收入怎麼算
你首先要了解外匯的主要來源有那些,再尋找相對應的數據
你可以在外管局的網站上多找找
F. 外匯結售匯差價收益怎麼來的
銀行作為做市商,通過對外匯買賣交易設置點差,獲取點差收益。
銀行根據客戶交易的買賣方向不同,對客戶報不同的報價。如銀行報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報價,銀行買入價為6.1070,銀行賣出價6.1310。也就是客戶賣出100萬美元,可以得到610.7萬元人民幣;而客戶購買100萬美元,需要支付613.10萬人民幣,中間的2.4萬元的差價就是銀行的收益。
G. 什麼是外匯匯率的差價
外匯匯率是指復一個國家的貨幣制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我們做外匯交易賺取的主要利潤是匯率現在的比價與未來比價之間的差價。而有些匯友卻拾芝麻丟西瓜,過於注重貨幣的利息收入,為此有時還會逆勢而為,出現虧損。利息收入多少無所謂,是「小錢」,匯率差價才是我們爭取的「大錢」。
有的匯友認為外匯匯率漲勢或者跌勢與現狀不符合,脫離了實際,所以不肯去交易。在外匯市場中有一句話「重勢不重價」,價格上漲為「天價」也會有人去買,價格跌到「地價」,依然有人會去做空。所以我們需要關注趨勢,如果趨勢夠強,就繼續順勢而為。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外匯市場中說了算的是「錢」,有了錢,匯率推到天價、砸到地價都是合理的。
H. 如何理解主營業務收入除以總資產等於總資產周轉次數
兩個指標的公式如下:
1、總資產周轉次數(次)=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平均總資產,平均總資產=(年初總資產+年末總資產)÷2
2、總資產周轉天數(天)=365÷總資產周轉次數=(平均總資產×365)÷年度主營業務收入
這兩個公式分別表示
1、企業平均總資產在一定時間內(一年內)可以周轉幾次,即周轉的頻率的快或慢,故也稱為周轉率;
2、企業平均總資產周轉一次需要幾天。通過該指標的對比分析,可以反映企業本年度以及以前年度總資產的運營效率和變化,發現企業與同類企業在資產利用上的差距,促進企業挖掘潛力、積極創收、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資產利用效率、一般情況下,該數值越高,表明企業總資產周轉速度越快。銷售能力越強,資產利用效率越高。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不過,總收入,也可以理解為主營業務收入、和營業收入、還有其他業務收入的和,有的流通企業總收入核算的是差價收入、即毛利。
企業發生銷貨退回,不論本年度的還是以前年度的,都應沖減本期的銷售收入。企業採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註明減折扣額。企業發生銷貨退回、折讓和折扣,實際工作中會發生虛擬銷貨退回,或者銷售額和折扣額不在同一張發票上,而把折扣額從銷售額中扣減的問題。
I. 外匯買賣差價的原因
主要是因為交易平台的滑點,才有產生買賣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