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匯率,是以另一國貨幣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其高低最終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其買進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為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賣出外匯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
如:歐元EUR0.9705、日元JPY119.95、英鎊GBP1.5237、瑞郎CHF1.5003、匯率的最小變化單位為一點,即最後一位數的一個數字變化,如:、歐元EUR0.0001、日元JPY0.01、英鎊GBP0.0001、瑞郎CHF0.0001。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採用間接標價法時,本國貨幣數額較多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本幣時付出的外幣數額。
外匯賣出價是「外匯買入價」的對稱。亦稱「外匯賣出匯率」。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摺合本幣數額多的價格是賣出價; 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幣數額少的價格是賣出價。
FX168財經網專業的外匯黃金資訊、行情、技術分析等網站。
B. 什麼是外匯賣出價。。。
外匯賣出價是「外匯買入價」的對稱。亦稱「外匯賣出匯率」。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摺合本幣數額多的價格是賣出價; 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幣數額少的價格是賣出價。
C. 什麼是外匯匯率的差價
外匯匯率是指復一個國家的貨幣制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我們做外匯交易賺取的主要利潤是匯率現在的比價與未來比價之間的差價。而有些匯友卻拾芝麻丟西瓜,過於注重貨幣的利息收入,為此有時還會逆勢而為,出現虧損。利息收入多少無所謂,是「小錢」,匯率差價才是我們爭取的「大錢」。
有的匯友認為外匯匯率漲勢或者跌勢與現狀不符合,脫離了實際,所以不肯去交易。在外匯市場中有一句話「重勢不重價」,價格上漲為「天價」也會有人去買,價格跌到「地價」,依然有人會去做空。所以我們需要關注趨勢,如果趨勢夠強,就繼續順勢而為。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外匯市場中說了算的是「錢」,有了錢,匯率推到天價、砸到地價都是合理的。
D. 什麼是外匯差
外匯差就是買賣之間的差額.外匯買賣跟外匯儲備有關系的,但是不大.
新手可以了解了解幾點建議:
1.投資理財首先是有風險的,也不可能是完全賺錢的投資.只有是投資都是高收入高風險.所以基礎知識是必要的,
建議看看《炒黃金炒外匯入門》《日本蠟燭圖曲線》多看這些基礎書籍可以增長操作技巧
2 聽說過FSA嗎?它是英國非營利組織類似中國的銀監會。全球的平台都希望得到FSA的監管,因為受此監管的平台無論是資金扭轉還是操作規范上都十分認真和規范,否則將會被重罰甚至於吊銷牌照
3交易的時候要設好止損 控制好倉位,這點很重要。
4保持好的心態 盈利很正常。
E. 外匯點差是什麼意思
外匯點差是指買入價與賣盤價之間的差額。因為交易者往往會以一種貨幣交易另一種貨幣,所以外匯交易貨幣往往是針對目前與另一種貨幣對比的價格進行報價的。為了實現便利性,採用配對的形式編寫這些貨幣,例如澳元/美元(澳元/美元-其中澳元屬於「基本貨幣」而美元則被稱為「相對貨幣」。
外匯平台的點差情況是不一樣的。
目前,銀行間交易的報價點差為2-3點;各銀行(或交易商)根據自身的情況向客戶的報價點差則有較大差別,甚至相差數倍,這主要是由地區外匯業務發展程度、交易流程區別等方面決定的。
目前,國外正規保證金交易商的報價點差在5點左右,香港為6-8點左右,國內銀行實盤交易在5-40點不等(交易量大的會有點差優惠)。
點差低一點比較好。
點差越大,則賣方價格越高,買方價格越低。因此,當你買入的時候,你需要支付更多,而當你賣出的時候,你得到的越少,從而使得盈利變的困難。
(5)外匯買賣報價之間的差額通常叫什麼擴展閱讀:
保證金交易的最小單位「手」
當我們了解了什麼是點差之後,需要了解的就是和點差息息相關的單位"手",保證金交易的最小單位。如果是標准帳戶,一般網路上的經紀商提供的交易單位是1手(lot)的成交量是10萬基礎貨幣。
如果是迷你帳戶,則一手的成交是標准帳戶的1/10。 比如成交一手USD/JPY 實際成交相當於實際買(賣)10萬美元的美元/日元。 如果是一手EUR/USD,則實際成交量相當於價值10萬歐元的歐元/美元
F. 外匯報價是什麼意思 外匯報價的定義
外匯報價一般為雙來向報價,即源由報價方同時報出自己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由客戶自行決定買賣方向。
一、如你持有加元,去兌人民幣的時候,加元匯率是每天波動的,如當前的加元兌人民幣匯率為:5.0007 (2018/04/18)即1加元=5.0007人民幣 ;
你持有加元去中國銀行兌換人民幣的時候,10000加元可以兌換的人民幣為50007 元;
(計算公式為:加元兌人民幣的匯率 乘以 加元數額,即 10000*5.0007 )
在現實情況中間,匯率隨時波動,具體數額需以銀行公布的最新匯率為准。
二、反之,如果你需要加元,持有人民幣去銀行購買加元時候,匯率比前面的5.0007要高,如果為5.0027,則兌換10000元加元所需要的人民幣為50027,比前面的50007要多;
外匯行業的中介金融機構就可以通過外匯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額來獲得收益。
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差越小,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著成本越小。
G. 什麼叫外匯買入價, 賣出價和中間價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7)外匯買賣報價之間的差額通常叫什麼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