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同樣是化工品期貨,為什麼LLPDE比pvc走勢要強那麼多
PVC是電石法生產的在國內佔主流,與煤炭價格有相關性。PE是石油法生產的與石油價格相關。近期煤炭價格一直走低。
② 電石法PVC生產工藝中每生產1噸PVC需要幾噸氯氣
0.76噸氯氣
③ PVC期貨的期貨貿易
簡介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我國共進口PVC130.4萬噸,出口75.3萬噸。主要進出口海關有天津、上海、寧波、廣州、九江等。從海關統計表可以看出,聚氯乙烯在海關統計中有三個稅號,①稅號39041000: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未摻其他物質;②稅號:39042100,初級形狀未塑化的聚氯乙烯;③稅號39042200,初級形狀已塑化的聚氯乙烯。按照海關所列三個稅號,相關企業約有近千家。從進口企業名單分析,其中很大部分是下游加工企業,他們屬於直接用戶,因此進口價格對他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此外,從對企業調研了解到,其中部分企業對PVC材料的要求也比較高,有些企業是屬於來料加工產品出口,因此會選擇進口料。
2007年,隨著我國入世過渡期的結束,國內市場將全面開放,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國際原油價格變動、人民幣匯率變動等因素都將直接影響我國聚氯乙烯進出口格局變化,應密切關注。
進口狀況
全國九成以上的聚氯乙烯樹脂進口集中流向東部沿海地區(廣東、上海、福建和江蘇)。從海關資料來看,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前五位均為東部沿海省市。2007年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19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上海市、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7.48%,廣東省、上海市、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74.64%、9.26%、6.04%、5.82%和1.72%(詳圖表)。從進口國家來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台灣為主要的進口國家和地區。
從海關資料來看,2007年初級形狀的未塑化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17個,主要進口流向為河北省、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6.79%,河北省、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36.67%、23.11%、20.89%、14.39%和1.73%。
2007年初級形狀的已塑化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20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福建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5.36%,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福建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48.81%、14.7%、10.61%、5.92%和5.32%。
2007年氯乙烯聚合物的廢塑料及下腳料進口消費省市有17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湖南省和浙江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
96.23%,廣東省、湖南省和浙江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85.4%、3.67%和3.27%
出口狀況
PVC生產快速發展,出口量逐年增多。隨著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聚氯乙烯進出口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出口迅速擴張,進口逐年減少。2007年我國共出口聚氯乙烯75.3萬噸,比2006年增長了50.8%,出口平均價格901美元/噸,較2006年上漲了16.7%;進口130.4萬噸,同比減少10.2%,進口平均價格達980美元/噸。
雖然我國聚氯乙烯出口絕對數量仍然遠遠少於進口,但與之前我國聚氯乙烯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出口數量幾乎為零的進出口格局相比,我國聚氯乙烯行業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飛躍,出口擴張速度也居五大合成樹脂之首。
自2003年中國對原產於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中國台灣地區的進口PVC徵收反傾銷稅(商務部2003年第48號公告)後,中國PVC生產快速發展,出口量逐年增多。
我國聚氯乙烯出口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進口則以加工貿易為主。2007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聚氯乙烯48.9萬噸,同比增長35.5%,佔全部出口數量的65%,出口平均價格884美元/噸,同比增長16.2%;另外,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也有一定增長,出口數量達24.3萬噸,同比增長84%。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以及邊境小額貿易均有大幅增長,增幅在500%以上。
中國PVC出口市場相對分散,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共向全世界119個國家(地區)出口了聚氯乙烯,其中,印度和俄羅斯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出口國家。2007年,我國向印度出口25.6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16.6%,出口數量佔全部出口數量的34%,出口平均價格841美元/噸;向俄羅斯出口10.6萬噸,增長185%,出口數量佔全部出口的14%,出口平均價格984美元/噸。 為PVC企業提供迴避和轉移風險的工具
2008年,我國PVC行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自然災害、政策調整及上游原料價格上漲、下游需求萎縮等眾多不利因素影響,生存陷入困境。去年7月份以後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導致PVC價格由每噸9000元一路下跌到11月份的5000元,給PVC生產企業帶來了很大沖擊。近期受電石價格上漲及企業停車檢修等因素影響,PVC價格又反彈到每噸6300-6400元左右。
由於缺乏價格預警機制,PVC現貨價格的大起大落導致生產企業在價格反彈時不敢提高開工率以彌補前期虧損,貿易企業也因看不清方向而不敢擴大經營規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企業虧損,價格在漲跌過程中沒有有效規避風險的工具。而大商所PVC期貨的推出,將成為相關企業迴避和轉移風險的重要工具,進一步優化國內化工行業的生產結構,同時也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價格發現助企業擺脫盲目
期貨價格特有的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企業實現穩定經營,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PVC行業缺少集中權威的參考價格,而PVC期貨推出以後,市場可以根據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預測未來現貨產品價格。
有助於優化PVC價格形成機制
雖然2008年我國PVC產量和消費量分別達到882萬噸、925萬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VC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由於目前我國的氯鹼企業多而分散,定價有較大的隨機性,定價話語權較弱。一旦PVC期貨推出,將為PVC行業樹立價格標桿,我國PVC行業將藉助PVC期貨的力量,像目前的大豆和銅期貨那樣,在區域內獲得一定的定價權。而在PVC國際貿易中,我國已經由凈進口國逐漸轉變成凈出口國,因此開展PVC期貨交易有利於取得國際定價權,企業在原料與產品的國際貿易中能夠取得更多的話語權。 PVC消費狀況
處於PVC產業鏈下游的是塑料加工企業,按產品類型分,PVC加工企業主要是管材、異型材等塑料加工企業,根據中國塑料加工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06年年底,PVC加工企業有1097家。近些年我國PVC消費穩定增長。
從中國PVC產業鏈格局看,我國PVC產業鏈布局有這樣一個特點,電石法PVC原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新疆、寧夏、內蒙等煤炭資源較多的省份,而下游加工企業更多的集中在天津、山東、河北、浙江、遼寧等省市,同時形成了幾個規模較大的塑料交易市場和電子交易市場,如浙江餘姚的塑料市場、廣東的塑料交易所、山東臨沂、江蘇張家港等。
由於PVC有一定量的進出口,受下游加工市場分布和塑料製品出口企業的地域分布等影響,PVC製品企業大都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市,其他中部和沿海省市均有為數較多的生產企業。
消費特點
華北地區 : PVC產能大於當地加工行業需求量,每年約35%-40%貨源銷往全國各地,以江浙閩粵滬即長三角珠三角為重點銷售地區,因為這些地區PVC加工行業發展迅速,很多為出口為主的合資企業,一方面成為來料加工進料加工的主要基地大量進口國外樹脂,另一方面大量吸納國產樹脂,因此是國產PVC樹脂銷售聚集地區.由於華北地理位置戰局交通運輸優勢,隨著近幾年運輸瓶頸和運費不斷上漲,周邊地區銷售已成為各PVC生產企業銷售重點。
華東地區 : 生產企業相對比較聚集,生產工藝復雜,包括電石法乙烯法及混合法三種工藝,銷售重點集中在省內及周邊地區,上海氯鹼江東化工及無錫化工在江浙滬地區的銷量占總銷量的70%-85%.上海南京溫州杭州台州是該地區進口貨源集散地,大量遠洋及近洋PVC樹脂貨源由此發散到華東各市場.當地從事PVC貿易的中間商也較密集,承擔代理華北東北西北和華中地區氯鹼企業PVC銷售,主要面對中小型加工企業。
華南地區 : 閩南及廣東市場只有南寧化工和東南電化兩家PVC生產企業規模較大,但需求量卻名列全國之首.福建南寧化工產能12萬噸,但福建市場PVC需求量100多萬噸,很多需要其他地區及進口貨源的補給.廣東省仍是國內PVC進口加工最大集散地.珠三角PVC貿易商是全國最聚集的地區,廣東PVC市場是全國PVC市場的晴雨表.番禺下游主要是電線電纜,東莞下游主要是塑鋼門窗,汕頭下游主要是拖鞋鞋底類,佛山順德下游主要是管材。廣東、浙江、福建、山東和江蘇省份消費之和約佔全國總銷量的70%。
交割程序
一)以符合PVC國家標准SG5型一等品和優等品作為交割質量標准
PVC期貨交割質量標准沿用國家標准體系,符合國標一等品和優等品質量要求的產品可以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割。
二)不區分乙烯法和電石法PVC
PVC通過氯乙烯聚合而成,氯乙烯的獲得方式有乙烯法和電石法之分,但最終聚合後得到的聚氯乙烯在國標中不加區分,通過檢驗也無法確定是乙烯料還是電石料,因此,PVC期貨交割商品不區分乙烯料和電石料。
首先,從現貨市場情況來看,乙烯料品質純凈均勻,通常價格要比電石料高200元/噸左右,但此價差並不穩定,受市場供需情況影響較大,如目前天津大沽化的乙烯料和新疆天業的電石料之間在華南地區就無價差。另外,雖然有些特殊用途製品會對乙烯料有特殊要求,如食品包裝材料、醫葯輸液器材等,但這部分比例很小,不到聚氯乙烯SG5型料消費總量的10%,剩餘90%的消費量中,用哪一種料並不影響下游加工企業的生產。
其次,從國家標准上看,我國現行的PVC國家標准根據最終產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來確定PVC的型號和等級,乙烯法和電石法生產的PVC統一在一個框架內進行衡量,並未區別對待。而且從實際生產質量上看,無論乙烯法還是電石法,生產的PVC產品質量都可以達到國標要求。
三)交割標准品選擇符合國標規定的SG5型一等品,優等品無升水替代交割
首先,從生產方面看,生產企業均以生產一等品或優等品為主,很多企業將一等品合格率作為生產車間的考核指標,如浙江巨化的一等品合格率達到97%,少量的合格品多為檢修開試車的過渡料,在現貨貿易中流通的也多為一等品和優等品。
其次,從品質檢驗情況來看,根據大商所委託CCIC和SGS兩家質檢機構對常見品牌品質抽檢結果看,達到國標一等品的比例超過85%,在CCIC檢驗的23個批次中,有17個批次的產品為優等品,SGS檢驗的15個批次中也有8個批次產品為優等品。
此外,由於優級品和一級品在現貨市場中可替代性強,下游消費對其也不差別對待,從質量標准上看,兩者在指標要求上區別不大,現貨貿易中通常也不特別區分一等品和優等品,兩者之間的價差最多50元/噸,相對於產品本身的價值來說,所佔比例很小,大約在0.5%~0.9%范圍內。
四)實行推薦品牌交割制度
2007年,大商所在LLDPE期貨中首次採用推薦品牌交割制度,經過近兩年市場的實際運行經驗,該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割檢驗成本,體現工業品的質量均一特徵。考慮到PVC與LLDPE同屬於五大樹脂產品,二者之間有很多共性,因此,PVC期貨仍然沿用這一規則,對於推薦廠家生產的推薦品牌產品,如果投資者可以提供生產廠家出具的質檢證書及質量承諾書原件,可實現免檢注冊倉單。
進行推薦品牌的選擇時,我們主要考慮以下因素:第一,遵照現貨貿易習慣,選取市場認可度高的廠家和品牌;第二,保證足夠的可供交割量,達到一定生產規模和質量控制水平的品牌都可以進入推薦品牌;第三,充分考慮生產廠家的資質情況,選取具備市場競爭優勢的規模生產企業的品牌。根據上述原則,大商所在90餘家生產企業中確定了13個推薦品牌,覆蓋了10個省市,產能占總體比例超過50%。
五)交割地點為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期貨市場欲實現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的功能,交割地點要設置在價格最具代表性意義的區域內,而且應位於發生最大貿易量的流向節點中,而且應以交割成本具有競爭力,以及避免發生現貨的逆向流動為前提。同時,交割地點還要具備可靠、有保障的交通、倉儲條件,以便能夠滿足特殊情況下發生大量交割的需要。根據PVC市場的生產消費格局、貿易流向、價格代表性和倉儲物流等方面的特點,我們將華東地區的上海、寧波、杭州、蘇州、常州,以及華南地區的廣州和佛山等7個城市作為期貨交割地,區域之間不設升貼水。
④ 電石法制PVC
PVC的生產主要有兩種制備工藝,一是電石法,主要生產原料是電石、煤炭和原鹽;二是乙烯法,主要原料是石油。國際市場上PVC的生產主要以乙烯法為主,而國內受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限制,則主要以電石法為主,電石法約占我國PVC總產能的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石法制備PVC中,原鹽電解後氯化氫用於生產PVC,剩餘的鈉部分用於生產燒鹼,所以,氯、鹼實際上存在共生關系,氯鹼平衡也是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圖表1:聚氯乙烯生產工藝
⑤ PVC期貨的投資價值
獲得預期的無風險收益一般說來,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的差距,應等於商品持有成本,如果這個差距明顯超過持有成本,進行套利的窗口就開啟了。期現套利時,投資者把現貨以合適價格在期貨市場中賣出,期貨價格比現貨價格高得越多,套利的可操作性就越強,最後只要到期交割,就可得到預期利潤。期現套利時,期貨和現貨價差要比套利成本大,對PVC期貨來說,這些成本主要有:
(1)商品的運輸費、入庫費、檢驗費、倉儲費等,其中PVC期貨倉儲費為1元/噸,入庫費根據市場情況,實行最高限額,檢驗費根據檢驗機構不同費用也不同,從2000元/批到3000元/批不等;
(2)現貨佔用資金及期貨保證金的資金成本,PVC期貨保證金比率一般月份為5%,進入交割月前月開始梯度增加;
(3)增值稅;
(4)交割、交易手續費,PVC期貨交割手續費為2元/噸,交易手續費為不超過6元/手。期貨與現貨價差減去上述成本,即為套利收益。
大商所標准倉單管理辦法規定:「境內生產的聚氯乙烯申請注冊標准倉單的,申請注冊日期距商品生產日期不得超過120(含120)個自然日,境外生產的聚氯乙烯申請注冊標准倉單的,申請注冊日期距商品《進口貨物報關單》進口日期(或者《進境貨物備案清單》進境日期)不得超過120(含
120)個自然日,PVC期貨倉單注銷時間為每年3月底,投資者在進行期現套利操作時需要對此加以注意。 期現套利是通過交割來完成的,過程中無論現貨和期貨價格如何變化,都可獲得預期收益,風險很小且收益穩定。實際操作中,投資者也可等待期貨與現貨價差回歸,同時平期貨,賣現貨,把交割費、倉儲費等套利成本節省下來,獲得更多利潤。 以低風險獲取相對穩定收益由於倉儲費的存在,遠期合約價格會高於近期合約。但是由於各種供求因素影響,這個價差並不穩定,有時價差過大,有時近期合約價格也會高於遠期,從而提供套利機會。跨月套利時,投資者在同一市場內,買入某一月份合約的同時,賣出另一月份的同種合約,當兩個月份合約之間價差回歸正常水平時,平倉獲利,這是一種風險很小,收益相對穩定的套利方式。跨月套利和期貨合約絕對價格無關,跟不同月份合約之間的價差和價差變化有關。投資者操作時,要弄清不同月份合約價差和這個期間倉儲費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近月合約和遠月合約之間的價差應該跟相同期間商品的倉儲費大致相當(PVC期貨倉儲費收費標准為1元/噸),價差過大或過小都會提供套利機會。操作過程中,要是遠期合約價格大於近期合約價格,投資者可以買入近期合約賣出遠期合約,要是遠期合約價格小於近期合約價格,投資者可考慮買入遠期合約賣出近期合約。
在相關化工品中尋找獲利機會
跨品種套利,是指利用不同期貨品種之間的價差變化來獲利。要進行跨品種套利,期貨合約之間要具有比較強的相關性,相關性越強,做跨品種套利的效果就會越好,套利過程中的風險也會越小。PVC和LLDPE都是合成樹脂產品,存在一定的套利關系。LLDPE用乙烯做原料生產,1單位乙烯可生產1單位的LLDPE。在用乙烯為原料生產PVC時,乙烯在PVC生產成本中約佔60%,1單位乙烯可生產2單位PVC。投資者在進行跨品種套利時,可以把這種產出關系作為操作的參考。
通過跨市場套利
拓展獲利空間
一般來說,各個市場之間的期貨價格和遠期價格的比價關系會比較穩定,如果受一些暫時性因素的影響,這種比價關系發生變化,就產生了跨市場套利機會。跨市場套利時,投資者可以在一個市場中買入(或賣出)某月份合約,同時在另一個市場賣出(或買入)同一月份的同種或相近品種合約,當這些合約比價關系趨於正常時平倉,獲得收益。
目前,國內廣東塑料交易所、浙江塑料城網上交易市場和中國塑化電子交易市場等都開展PVC遠期電子交易,大商所PVC期貨合約的交易標的是符合國標GB/T 5761-2006要求的一等品,這個等級的PVC也符合各家電子交易市場的交收質量標准,PVC期貨合約與這些電子交易市場的遠期合約之間可以開展跨市場套利。此外,PVC期貨的交割地點設置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各電子交易市場在這些地區也設有交收倉庫,這為投資者在期貨市場和電子交易市場之間通過實物交割,把跨市場套利和期現套利結合起來操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對於PVC生產企業來講,在生產產品之前必須要准備上游生產原料,此時,PVC的生產成本其實已經固定,但未來PVC的售價卻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一旦PVC價格下跌,將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PVC期貨上市之後,企業在准備原料庫存計劃生產的同時,可以在期貨市場賣出相應的頭寸,鎖定本批計劃生產的利潤。由於PVC和電石價格有高度的相關性(據測算,PVC/電石的價格比率為2.3左右),生產企業甚至都可將已經購入形成的電石庫存摺算成PVC的頭寸加以保值。
例如,某電石法PVC生產企業,目前現有PVC庫存2000噸,3月份再次購進10500噸電石以便完
成3個月後5000噸PVC的生產計劃,該企業的保值計劃可以按如下步驟進行:
(1)計算開口頭寸:目前庫存2000噸PVC,加上5000噸的生產計劃,共計7000噸PVC,另外,
1噸PVC約需要消耗1.5噸電石,5000噸PVC需要消耗7500噸電石,但該廠購進了15000噸電石,還餘下3000噸電石處於風險之中,摺合成PVC約2000噸,所以,這個生產企業總的開口頭寸如果按照PVC計的話應該是9000噸,摺合期貨應該是1800手(1手=5噸)。
(2)市場操作:現貨市場買入電石原料的同時,在期貨市場賣出3月之後交割的PVC期貨。在此期間,生產企業根據不斷售出的PVC現貨量,同時也在期貨市場不斷的買入相應的PVC期貨進行平倉,直至到了交割月賣出所有現貨,了結所有期貨。由於在開始就鎖定了利潤,無論市場價格漲跌均不影響企業的既定收益。
以上操作是最簡單的操作方法,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選擇部分比例套保,以使自己利潤最大化。另外,還可以根據市場價格走勢,如果明確漲勢,可先平期貨再賣現貨,如果明確跌勢,可先賣現貨再平期貨,這樣可以將利潤進一步擴大化。 貿易企業的經營根本就是在價格波動中獲取最大利潤,但是,其承受風險也是整個產業鏈條中最大的一方。價格上漲時,上游備貨的來源無法保證,價格下跌時,下游接貨方違約帶來的風險也無法控制,尤其是PVC的貿易企業,行業競爭加劇,市場透明程度越來越高,企業經營難度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貿易企業只有將現貨貿易與期貨相互結合補充,將期貨市場當成優秀的「供應商」和忠實的「下遊客戶」,才能無論在行業牛市還是熊市期間均能游刃有餘。
例如,某塑料貿易公司長期從事LLDPE、PP、PVC等多種樹脂系列品種的貿易活動,LLDPE現貨價格在2008年經過4、5、6月三個月的快速上漲之後屢創新高,最高至16000元/噸,漲勢幾近瘋狂,他們估計在全球金融海嘯愈演愈烈的沖擊下,LLDPE價格泡沫巨大,暴漲之後必有暴跌。而6月份之前的期貨價格始終大大高於現貨價格,公司將所有LLDPE庫存在9月合約賣出進行保值,同時還在市場收現貨,在0809合約作無風險套利。進入7月後,LLDPE價格開始高台跳水,他們加大
銷售力度,先賣現貨後平期貨。到了9月份,將未售出的LLDPE在期貨市場按照最大交割量1000手
進行交割,合計5000噸加拿大產0218D和0218B。事後據公司財務測算,如果5000噸現貨改在10月份銷售的話,至少得虧損2000萬元。
PVC和LLDPE同屬於合成樹脂系列,與LLDPE很多貿易商存在交集,PVC期貨推出之後,貿易商也可按照類似操作手法,對PVC庫存進行保值,以獲取盡可能多的收益。 塑料加工企業通常採用訂單生產模式,但是接到訂單後可能過一段時間才開始采購原料進行生產,因此他們通常面臨著期間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或者已經購入的庫存商品的價格下跌的風險。如果塑料加工企業在接到訂單的同時就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買入保值操作,就可以提前鎖定買入成本。仍然以LLDPE的加工企業為例,2008年底,某以LLDPE為主要原料的農膜企業,委託某國際代理公司進口了10000噸2、3月份到貨的進口LLDPE,價格從7600元/噸~8500元/噸不等。春節過後,期貨市場率先發動了一波拉漲行情,LLDPE價格由8400元/噸很快漲至9200~9300元/噸!現貨市場由於需求低迷,價格上漲緩慢,銷售不振,LLDPE期貨0903合約9200~9300元/噸時,現貨
只能勉強賣到8800元/噸,而且好多低價進口貨還未到港,預期價格上升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該
農膜企業在期貨市場賣出0903合約和0905合約對進口的原料進行賣空保值,以最高成本8500元/噸計算仍然可以鎖定700~800元/噸的利潤。2月10日後,0905合約的價格大幅下跌,甚至低於同期現貨價格近1000元/噸,雖然此時農膜價格也一落千丈,但是由於在原料部位進行了期貨保值,該企業成功的避免了原材料庫存價格下跌的風險。
PVC的加工企業也一樣存在原料上漲和製品價格下跌的風險,同樣可以利用PVC期貨市場對已經采購形成的庫存進行保值操作。根據加工進度和出售的製品量,不斷在期貨市場逐步買入平倉,直至消化掉所有庫存。 中國PVC產能過剩。圖3是2002-2011年PVC產量,從圖表中可以看出,PVC產量總體上一直在增長,2011年產量為1295.2萬噸。表1是2012年PVC月產量數據。2012年1-10月累計生產1110.95萬噸,同比增長1.93%。但對比龐大的產能基礎,行業整體開工率依然在60%上下徘徊。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1-10月份,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146792.19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5%;施工面積累計538149.20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3%,但增速前十個月一直在回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1%。由此可見,房地產行業對PVC的需求出現萎縮。
PVC期貨上市交易以來,市場發展很快,運行狀況良好,呈現五大特點:一是交易活躍,市場規模發展迅速。PVC期貨上市交易以來,月均增幅達到273%,是國內近年上市的三個石化品種中最成功的一個,上市最初5個月的交易量平均分別是LLDPE和PTA的29倍和11倍,月末持倉平均分別是LLDPE和PTA的18倍和4倍。 二是交割通暢,品牌效應突出。今年9月16日PVC期貨順利完成首次交割,共計交割1.84萬手,9.22萬噸,參與交割的會員達到31家,產業客戶51個,交割順暢無一例違約。PVC期貨交割採用「質量檢驗+推薦品牌」的制度,推薦品牌為接貨企業所青睞,提高了市場的效率和誠信度。三是客戶數量迅速增長,企業客戶參與踴躍。在5個月里參與客戶超過4萬,達到了上市交易近兩年的LLDPE的水平,其中法人客戶參與程度非常高,截至9月底法人持倉佔PVC持倉總量的62.69%,超過了很多成熟的品種。四是期現價格聯系緊密,價格發現作用得到體現。上市近5個月來,PVC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的相關系數已達到0.8259,具有較強的正相關性,期貨價格及時准確地反映了現貨市場的變化趨勢。五是避險功能逐步完善,套期保值效果顯著。聚氯乙烯期貨上市後,現貨企業參與十分踴躍,部分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已經獲得很好的保值效果,出現了一批可以為其他相關企業提供借鑒的典型案例,期貨市場為企業穩健經營保駕護航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⑥ 求 電石法生產PVC生產工藝
聚氯乙烯廠生產流程敘述
一. 乙炔車間
1.1. 原料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袋裝電石用小車運到鄂式破碎機旁,將電石從袋裡倒出放入破碎機破碎,經皮帶機送到料倉內。
1.2. 加料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與原料崗位聯系把電石運到料倉,加料到計量斗。用氮氣置換一貯斗後,打開活門向一貯斗加入電石。(加料時開氮氣閥門以置換排除貯斗內空氣,防止加料時發生燃燒爆炸事故)
1.3. 發生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二貯斗中的電石,由電磁振動輸送器連續加入發生器內,電石與水在發生器內發生反應,生成的粗乙炔氣由發生器頂部逸出,經渣降捕集器、正水封、冷卻塔進入清凈系統及氣櫃中。
「水」由工業水和廢次鈉及電石上清液一起連續加入渣漿捕集器,然後流入發生器內,以維持發生器溫度在75℃~90℃,並保持發生器內的液位;電石分解後的稀電石渣漿,從溢流管不斷溢出,濃渣漿及其它雜質由發生器內耙齒耙至底部,定期排出。當發生器壓力高於10000Pa時,乙炔氣由安全水封自動放空,當發生器壓力降低時,乙炔氣由氣櫃經逆水封進入發生器,保持發生器正壓;乙炔氣在渣降捕集器經初步冷卻及洗滌後,進入正水封,然後進入噴淋冷卻塔和填料冷卻塔,將乙炔氣降溫到常溫,進入清凈系統。
1.4. 清凈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乙炔氣由冷卻塔頂部出來進入水環泵,加壓送入1#清凈塔和2#清凈塔,用次氯酸鈉溶液直接噴淋,使粗乙炔中的PH3、H2S等雜質氧化成H3PO4、H2SO4等酸性物質;再送入中和塔,與從塔頂噴淋而下的5~13%濃度的鹼液逆流接觸,中和粗乙炔氣中的酸性物質,乙炔氣(乙炔氣純度>98.5%)從塔頂出來後送合成車間。
清凈塔所用的NaClO是由泵從NaClO高位槽抽到2#清凈塔使用,2#清凈塔使用過的NaClO再由泵打到1#清凈塔使用,1#清凈塔使用過的廢NaClO排到廢水槽供給發生使用。
1.5. 壓濾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電石渣漿從發生崗位溢流到濃縮池後,用渣漿泵打到程式控制壓濾機,通過壓濾形成渣餅和清液,程序設定松開、取板、拉板卸下渣餅,最後鏟車裝車運到料場;清液水先經過熱水泵送上涼水塔,冷卻後的清液用冷水泵打到乙炔車間。
二. 合成車間
2.1. 氯化氫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來自氯鹼廠的合格的H2和Cl2經緩沖罐、阻火器後,按一定的摩爾比(Cl2:H2=1:1.05~1.10)進入石墨合成爐,在燈頭上燃燒,生成的HCl氣體從石墨合成爐頂部導出,經爐頂石墨冷卻器冷卻分離夾帶的酸霧後溫度降到45℃以下,送往氯化氫分配台,合格的氯化氫作為原料一路供應轉化崗位,一路送往填料塔用純水吸收製作高純酸。剛開車或生產不正常時產生的不合格氯化氫氣體用兩級石墨降膜吸收器吸收,使尾氣中氯化氫含量小於5×10-6(5 ppm)後放空,同時製得廢酸出售。
2.2. 轉化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由乙炔車間送來的精製乙炔氣,(經乙炔預冷器初步冷卻脫水後)經砂封與氯化氫崗位送來的氯化氫(經預冷器初步冷卻脫去一部分水後),各自通過孔板流量計按分子比(C2H2/HCl=1/1.05~1.1)進入混合器充分混合後,經過石墨冷凝器,用-35℃冰鹽水間接冷卻到-12℃~-16℃。石墨冷凝器中混合氣體所含水份一部分冷凝成40%左右的冷凝鹽酸從石墨冷凝器底部直接排出,另一部份則以霧狀形態帶於氣體中,在經過兩台串聯為一組的酸霧過濾器時,酸霧被硅油浸漬的玻璃棉捕集分離。經冷凍脫水後的混合氣進入預熱器,用熱水加熱至70℃~80℃,進入大組串聯的轉化器中,借轉化器列管中填裝的吸附於活性炭上的升汞觸媒,使乙炔和氯化氫發生加成反應,前台轉化器尚有20~30%未轉化乙炔,再進入後台轉化器繼續反應,使出口處未轉化乙炔控制在3%以下。生成粗氯乙烯純度≥90%,合成反應產生的熱量,則通過由凈化崗位熱水泵送來的90℃~98 ℃左右的循環熱水移走。
2.3. 凈化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粗氯乙烯從轉化器出來經裝填活性炭的除汞器將觸媒在高溫下出來的氯化汞等升華物吸附除去,再通過氯乙烯冷卻器,冷卻後的粗氯乙烯氣體進入一級泡沫塔和二級泡沫塔,從鹽酸脫吸稀酸泵送過來的稀酸從二級泡沫塔塔頂噴淋吸收粗單體中過量的氯化氫氣體,增濃後的鹽酸,經鹽酸冷卻器冷卻後,繼續進入二級泡沫水洗塔吸收氯化氫通過位差進入鹽酸中間槽,槽內31%左右的濃鹽酸用濃酸泵打至鹽酸脫吸去脫吸循環。泡沫塔頂出來的氣體再進入填料水洗塔,由塔頂噴淋的稀酸吸收剩餘的少量氯化氫氣體,得到的濃度升高的鹽酸經酸封流入循環酸槽。循環酸槽中的稀酸通過酸泵,少部分送往泡沫塔作為吸收液製得濃酸,大部分重新送到填料塔作為吸收液循環使用。在循環酸槽處設有加入工業水閥,補充因送往泡沫塔制濃酸而減少的酸液,維持循環酸槽液面的穩定。另外從鹽酸脫吸送過來的稀酸部分送往乙炔壓濾澄清池,以維持循環酸槽的酸濃度在6%~8%。從填料塔頂出來的氣體送往鹼洗塔,經鹼洗塔用濃度約5%~15%的鹼液除去殘余微量的氯化氫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凈化後的粗VC氣送去壓縮及VC氣櫃。
由公用工程送來的無離子水加入熱水循環槽後,通入適量蒸汽加熱至85℃~95℃以供給轉化和分餾崗位用,需用時開啟離心泵,將熱水打至轉化和分餾崗位。
2.4. 壓縮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從凈化系統出來的氣體進入氯乙烯氣櫃,氣櫃中的氯乙烯經機前冷卻器用+5 ℃水冷卻至5 ℃~15℃,經水分離器分離出冷凝水後,用螺桿式壓縮機加壓至0.55±0.03 MPa(表),再由機後冷卻器冷卻到45 ℃~50 ℃,直接送至分餾崗位。
2.5. 分餾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由壓縮系統來的0.5 ±0.03 MPa(表壓)粗氯乙烯氣體,先送入全凝器;用+5℃水間接冷卻,使大部分氯乙烯氣體冷凝液化,並經低沸塔加料槽除水後,進入低沸塔;未冷凝氣體進入尾氣冷凝器,用-35℃冷凍鹽水進一步冷凝,其冷凝液進入低沸塔加料槽,除去水份後,進入低沸塔,低沸塔底部物料在低沸塔再沸器用凈化崗位來的熱水間接加熱,並將沿塔板向下流動的液體中的低沸物蒸出,經塔頂冷凝器(用+5℃冷卻水)冷凝作為塔頂迴流液,不凝氣體由塔頂進入尾氣冷凝器進行冷凝。
低沸塔塔釜內已脫除低沸物的氯乙烯借壓差經氣動閥後連續加入高沸塔,高沸塔塔內向下流的液體經高沸塔再沸器加熱,將氯乙烯蒸出,經高塔精餾分離。由塔頂排出的精氯乙烯氣體,部分經塔頂冷凝器(用+5℃冷卻水)冷凝作為塔頂迴流液,大部分精氯乙烯氣體進入成品冷凝器,用+5℃水間接冷卻,把氯乙烯冷凝成液體,貯放在單體成品貯槽中,按需要用單體泵將成品氯乙烯壓送到聚合車間。
從高沸塔釜底部排出的高沸物送至殘液貯槽,定期壓至蒸出釜(每班2次,每次5分鍾),經熱水加熱蒸出的氯乙烯氣體回收至氣櫃。剩下的高沸物壓至二氯乙烷貯槽。
2.6. 尾氣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尾氣冷凝器排出的未冷凝氣體,從列管式吸附器底部進入,尾氣中氯乙烯組分即被吸附劑吸附,吸附時的熱量由管間+5℃冷卻水移走。而不被吸附的氫氣、氮氣,由吸附器頂部出來,經尾氣自控閥放空。當吸附劑內所吸附的氯乙烯和乙炔達到飽和時,尾氣切換入另一台吸附器,此時低沸塔系統壓力將會下降,並於第一台吸附器管間通入熱水,啟動真空泵抽氣,使解吸氯乙烯氣體經真空罐脫除炭粉等雜質後,一部分排入轉化二段,一部分排入壓縮崗位再次壓縮後送精餾。
2.7. 鹽酸脫吸崗位工藝流程敘述:
濃鹽酸用泵從濃鹽酸儲槽中打至解吸塔,從塔頂噴淋而下,在塔中和來自再沸器的熱稀酸氣液混合物相遇進行傳熱傳質,解吸出來氯化氫氣體。含水蒸汽的氯化氫氣體從塔頂出來,經石墨冷卻器後接入外管,分離出來的氯化氫氣體送往氯乙烯合成工序使用。分離出來的濃鹽酸進入酸儲槽,再定期排入濃酸儲槽。由塔底得到的稀酸,一部分流入再沸器以產生稀酸氣液混合物,一部分進入石冷器冷卻後進入稀酸儲槽,再次用於水洗泡沫塔,吸收製成31%左右的濃酸供解吸塔使用。
2.8. 冷凍站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配製好的氯化鈣鹽水存入鹽水箱中經鹽水泵打入製冷機組,由於液氨吸收熱量後變為氨氣經壓縮機組加壓後,再經蒸發冷凝器冷凝再變為液氨存入氨貯槽中,而鹽水放出熱量後溫度降低,從而製得要求溫度的鹽水送入合成混合冷凍工序及精餾工序。
2.9. 溴化鋰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回水箱的冷水回水(約12℃),經回水泵打入溴化鋰冷水機組,在機組內經熱交換製得7℃水進入貯水箱,經冷水上水泵送往乙炔工序,合成精餾以及燒鹼廠的氯氫處理工序使用(7℃水在貯水相中與氟利昂機組製得的5℃水混合)。冷水在上述工序進行熱交換帶走熱量,水溫升至12℃。12℃水回到溴化鋰冷水工序回水箱,再進行製冷循環
2.10. 循環水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來自10萬噸/年PVC廠溴化鋰、氯化氫崗位的熱水直接進入冷卻塔,經冷卻後流入冷卻水池,用循環水泵將水池的冷卻水送至上述各工序,循環使用。
當冷卻水水溫≥35℃時,用調節水泵將水池的冷卻水再次送入冷卻塔進行冷卻。
三. 聚合車間
3.1. 聚合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聚合釜(R3101A-H)塗釜、底閥檢查、人孔蓋檢查、抽真空合格後,聚合用水由無離子水制備崗位送至無離子水貯槽,再由水加料泵(P3102A/B)經無離子水過濾器(F3101A/B)過濾後打至聚合釜或由注水泵(P3111A/B)打至聚合釜。分散劑、pH調節劑經過流量計計量和引發劑經過稱量後與無離子水一起加入聚合釜。新鮮單體和回收單體按一定比例,經新鮮單體過濾器(F3102A/B)、回收單體過濾器(F3302)過濾和流量計計量後加入聚合釜。最後,分子量調節劑經計量泵計量後加入聚合釜。確認達到安全生產要求後,啟動預攪拌。預攪拌後,由循環水泵(P3110A-L)將循環水打入聚合釜夾套,並開啟升溫噴射器(X3102A-H),將物料升溫至規定溫度後,由自控工切換循環冷卻水控制聚合溫度,直到反應結束。啟動料漿輸送泵(P3112A/B)將懸浮漿料壓至料漿排放槽(V3118A/B)。釜內未反應的單體氣體經泡沫捕集器(V3119)捕集樹脂粉後,由壓縮冷凝崗位進行回收。捕集到的樹脂粉由回收料漿泵打回料漿排放槽(V3118A/B)。
3.2. 汽提崗位生產流程敘述:
從料漿排放槽(V3118A/B)出來的漿料,經過料漿過濾器(F3201A/B)過濾,通過汽提塔進料泵(P3201A/B),打入螺旋板式換熱器(E3201),在換熱器中被從汽提塔底部出來的熱料漿預熱。料漿經螺旋板式換熱器加熱後溫度一般為95℃進入汽提塔(T3201)頂部,經塔內篩板小孔流下,與塔底進入的蒸汽(經過蒸汽過濾器(F3202)過濾後進入汽提塔底部)呈逆流接觸,進行傳熱傳質,樹脂及水相中的殘留單體即被上升的水蒸汽汽提。帶有飽和水蒸汽的單體蒸汽,從汽提塔的頂部逸出,進入汽提塔頂冷凝器(E3202)。其中的大部分水蒸汽被冷凝,進入汽提塔冷凝液氣液分離器(V3201)。沒有被冷凝的單體氣體去壓縮冷凝崗位。汽提塔冷凝液氣液分離器(V3201)中的部分冷凝水用汽提塔回水泵(P3203)打入汽提塔頂進行噴淋。經汽提後的料漿,從汽提塔底部排出,經離心緩沖槽進料泵(P3202A.B)供給螺旋板式換熱器(E3201)後送到乾燥崗位的離心緩沖槽。
3.3.壓縮冷凝
聚合未反應完的GVCM自泡沫捕集器(V3119),經VCM氣體過濾器(F3301)過濾後進入氯乙烯分配台(V3302)。當VCM氣體的壓力>0.25MPa時,GVCM由氯乙烯分配台直接去一級冷凝器(E3301A/B/C);當0.05MPa≤GVCM壓力≤0.25MPa時,GVCM由氯乙烯分配台去水環式壓縮機組(C3301A/B);當GVCM的壓力<0.05MPa時,GVCM由氯乙烯分配台直接回氣櫃。一級冷凝器冷凝下來的LVCM,進入單體氣液分離器(V3304),最後進入回收單體貯槽(V3303)。
一級冷凝器未冷凝下來的GVCM經過二級冷凝器(E3302)冷凝,再進入回收單體貯槽(V3303)。未冷凝下來的氣體去聚合工序排氣密封罐。
回收單體貯槽中含有VCM的水經過水液分離器(V3305)分離,GVCM回氣櫃,而水則排去地溝;回收單體貯槽中的LVCM由回收單體加料泵(P3301A/B)輸送,經過回收單體過濾器(V3304)過濾後加入聚合釜。
3.4.離心乾燥
PVC料漿由汽提崗位離心混合槽進料泵P3302A/B打至乾燥崗位離心混合槽V3405。其中的PVC料漿通過攪拌,保持懸浮狀態,由離心機給料泵P3401A/B均勻打入離心機M3401A/B。通過離心作用,分離的母液進入母液沉降池V3404A/B,離心後得到含水約20%-25%的濕PVC料,通過一、二級螺旋輸送器L3401和L3402送到氣流乾燥塔T3401。空氣經過濾器X3401除塵,鼓風機C3401加壓,空氣加熱器E3401將這股強大的氣流加熱至150℃左右,送進T3401底部進口;在T3401中,氣流攜帶著二級螺旋輸送器L3402送進的PVC濕料,高速上升,並進行高速傳質傳熱,濕料顆粒中表面水份迅速汽化,並被熱氣流帶走,熱氣流溫度降至70℃左右。
氣流攜帶物料沿切線方向高速進入脈沖旋風乾燥床E3402,在床內物料顆粒和氣流在離心力和中心孔作用下,經多次分離和混合,長時間傳質傳熱,顆粒脫去內部結合水,達到乾燥要求,成為合格產品。
氣流攜帶乾燥成品進入旋風分離器V3401,進行氣固分離,PVC顆粒經一級旋振篩M3402A/B/C與二級旋振篩M3403,粗(渣)料篩除,合格產品進入中間料倉V3402A/B/C,經發送罐V3403A/B/C發送至大料倉V3501A/B,包裝出庫。廢氣經抽風機C3402與消音器V3406後排入大氣。
⑦ 國內電石法pvc企業有哪些
國產八成是電石法的。乙烯法的一般在沿海地帶,內陸的全是電石法
⑧ PVC期貨走勢與原油關系大嗎
目前PVC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兩種,乙烯法和電石法。
乙烯法原材料價格對PVC價格走勢的影響 :
乙烯法生產PVC的主要原材料是乙烯和氯氣,生產1噸PVC大約需要消耗0.5噸乙烯和0.65噸氯氣。目前國內乙烯法生產PVC有兩條途徑,一是以石油為原料,經過石腦油、乙烯、二氯乙烷(EDC)和氯乙烯(VCM)等中間產品,最後聚合成PVC,二是直接進口EDC或VCM單體,然後聚合成PVC。因此國際原油價格和進口EDC或VCM單體的價格對PVC價格走勢產生較大影響。
⑨ 為什麼用電石法生產PVC
國內受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限制,則主要以電石法為主,截至到2007年12月,電石法約占我國PVC總產能的70%以上。
1.生產工藝
PVC的生產主要有兩種制備工藝,一是電石法,主要生產原料是電石、煤炭和原鹽;二是乙烯法,主要原料是石油。國際市場上PVC的生產主要以乙烯法為主,而國內受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限制,則主要以電石法為主,截至到2007年12月,電石法約占我國PVC總產能的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石法制備PVC中,原鹽電解後氯化氫用於生產PVC,剩餘的鈉部分用於生產燒鹼,所以,氯、鹼實際上存在共生關系,氯鹼平衡也是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2.成本分析
從生產成本角度分析,兩種工藝在不同經濟發展周期,成本差別較大。通常情況下,在國際宏觀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由於油價較高,乙烯法生產成本較高,電石法成本優勢明顯;而一旦國際經濟進入衰退,油價將在低位運行,電石法由於能耗較高,煤電油運等價格有支撐,成本優勢消失。自2003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電石法生產則受此影響較小,從而導致國內電石法PVC生產裝置建設的新一輪熱潮,使電石法PVC產能急劇擴大,對乙烯法PVC生產形成了極大挑戰,許多乙烯法企業處於虧損邊緣。但隨著2008年5月之後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調,乙烯法的成本優勢明顯,電石法生產廠家微利運行,甚或難以為繼。
電石法成本構成主要由電石費用、氯化氫費用和水電費構成。國家標准規定:生產1噸PVC消耗電石1.45~1.5噸,(一般以1.45計算,但一般實際生產過程中消耗會高於這個比例,只有少數能達到標准),消耗氯化氫氣體0.75~0.85噸(一般以0.76計),每噸耗電量約450~500kw•h,另有其它項目開支,如包裝費、引發劑、分散劑、水費、管理人員費用等因生產廠家和生產規模的不同而不盡相同。總體來講,電石法的成本構成分配比例約為:電石佔65~70%,氯化氫佔15%,電力佔6%,其他製造費用佔6%。電石法的一個顯著特點為耗電較高,不但在生產PVC時要耗費電力,由焦炭制備電石也要消耗大量的電,如生產1噸電石約需消耗3450 kw•h的電、0.6噸的焦炭和0.9噸的石灰石。
乙烯法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乙烯消耗量、氯氣消耗、耗電量、加工助劑、管理人工費用等。乙烯法每生產1噸PVC要消耗乙烯0.5噸,消耗氯氣0.65噸,兩者約占成本的60%左右。在原料成本中乙烯成本佔了主要部分,乙烯價格對聚氯乙烯的成本有較大影響。雖然乙烯法耗能量較電石法低,但其設備投資卻十分巨大,因此設備折舊在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而設備投資是固定的,因此乙烯、氯乙烯價格的變化是聚氯乙烯樹脂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
⑩ 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的簡單流程
氯乙烯分廠主要生產工藝為氯乙烯(VCM)工段,並以保全、冷凍等工段作為輔助生產工段。
氯乙烯(VCM)工段包括100單元、200單元和300單元。其生產工藝流程圖見圖2-5。
圖2-5 氯乙烯分廠工序流程圖
100單元的主要目的是用乙烯(C2H4)在低溫的環境下直接被氯氣(Cl2)氯化完成二氯乙烷的合成,並且通過精製為裂解爐單元提供合格純凈的二氯乙烷,以及為保護環境進行相應的廢水和廢氣的處理。
200單元生產主要目的是以氣相二氯乙烷(EDC)在500C左右的終端溫度下裂解,脫去HCl,生成氯乙烯(VCM),而後經HCl塔和VCM塔精鎦,分離出純凈的HCl和VCM,VCM即聚氯乙烯車間生產所需要的原料,而分離出的HCL還可以繼續循環使用,參與300單元的生產,從而實現生產的循環性。
300單元的生產目的是利用乙烯、氧氣和裂解的中間產物氯化氫為原料,經過乙烯的氧氯化反應生成1,2-二氯乙烷,並且將所生產的二氯乙烷用到200單元中去,使整個生產過程形成環狀,以完成整個裝置的生產平衡。
(4)聚氯乙烯(PVC)分廠
聚氯乙烯分廠生產工段包括乙炔工段、合成工段、老聚合工段、乾燥工段、新聚合工段、五線聚合工段、冷凍工段。生產任務包括電石法單體的生產及PVC樹脂的聚合,聚合生產能力70萬噸/年。
天津大沽化工廠的PVC生產是由VCM單體經聚合反應後生成。聚氯乙烯分廠的VCM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本廠自製,即由乙炔轉化生產為VCM;另一種是由氯乙烯分廠供給。主要工藝流程見圖2-6。
圖2-6 聚氯乙烯工藝流程圖
乙炔工段利用外購的電石和水在乙炔發生器中發生反應生成乙炔氣體,乙炔氣體經過壓縮、清靜、乾燥後得到純凈的乙炔氣體。
合成工段利用電解分廠生產的副產品氯氣和氫氣反應合成HCL,或者是由廢鹽酸和蒸汽通過脫析、脫水工序生成乾燥HCL,進一步凈化後供給VCM轉化,部分HCL由氯乙烯分廠提供。
純凈的乙炔氣體和HCL經過混合預熱後發生反應轉化為VCM單體,VCM再經過水洗鹼洗、壓縮、精餾後就送進VCM儲罐等待參加聚合反應。
聚合工段使VCM和其他的各種輔劑發生聚合反應,反應產物經過汽提、乾燥後成為產品包裝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