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CEO和總裁誰的權利更大
一、總裁和CEO(行政總裁)的權利一樣大。
二、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是在一個企業中負責日常經營管理的最高級管理人員,又稱作行政總裁(香港和東南亞的稱呼)或最高執行長(日本的稱呼)或大班(香港稱呼)。
三、總裁的職責:對整個公司的運轉進行負責,協調各個副總裁和各個部門的工作,對各個副總裁進行績效評估·需要制定整個公司的戰略,讓公司所有的部門都能夠圍繞公司的戰略協同運轉。
(1)龐大集團副總裁擴展閱讀:
總裁權責與責任:
總裁(首席執行官)的權責范圍主要是
1.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有計劃權、建議權、否決權、調度權;
2.對下屬各職能部門完成任務的情況有考核權;
3.對下屬各職能部門經理的工作有指導權和考核權;
4.對總經理決策有建議權。
責任范圍主要是
1.對公司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的完成負組織與協調責任;
2.對公司中、長期發展規劃負組織、推動責任;
3.因調研信息嚴重失真,影響公司重大決策給公司造成損失,應負相應的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
㈡ 王永慶家族的前景展望
隨著王永慶、王永在兩兄弟淡出決策層,台塑集團將從「二王時代」過渡到「行政中心集體領導時代」,今後所有重大決策都將出自由王永在長子王文淵、王永慶之女王瑞華等七人組成的行政中心。王文淵、王瑞華分別擔任集團總裁和副總裁。據報道,王永在代表兄弟倆對媒體表態,說退休之後心情不錯,還強調對接班人「很放心、很高興」。
台灣當地媒體指出,目前行政中心的七名委員分別代表三股力量,王瑞華、王瑞瑜是王永慶的代言人,王文淵、王文潮則延續著王永在的影響力,李志村、吳欽仁、楊兆麟是追隨王氏兄弟的多年老臣,作為第三方力量,可以彌補第二代王氏決策人在專業層面的不足,同時充當第二代之間的潤滑劑。有熟悉台塑集團企業文化的人士指出,這樣的人事安排表明在王家第二代接班人當中,仍無一人可以單挑大樑,無法讓王氏兄弟放心地把權力移交到一個人手中。也就是說,進入行政中心的四位第二代成員雖各有所長,但目前還無法服眾,必須繼續加以磨練,才能選出真正的接班人。
一些外國機構投資者認為,只要王永慶還在一天,家族就不會出現紛爭,為了使家族勢力平均,同時避免未來的爭吵,早點安排接班事宜的確是未雨綢繆的一步好棋,同時王永慶、王永在兄弟也可以仔細觀察接班人的品德與能力表現。
本來,按照王氏兄弟的既定部署,王永慶長子王文洋是台塑集團當仁不讓的接班人。1951年出生的王文洋早年赴英國讀書拿下博士學位,回到台灣後一手推動半導體事業布局,並成為「六輕計劃」的小組召集人。不過,1995年王文洋因緋聞事件被逐出台塑,只能暫時自立門戶。
在目前的決策層中,被寄予厚望的王文淵歷任紡拓會董事長、台塑區塑膠原料公會理事長、台灣區人纖公會理事長,在島內知名度較高、行政經驗豐富,是台塑第二代領導集團的領軍人物。而擔任副總裁的王瑞華長年居住美國,被當作老爸王永慶的海外替身,沉穩而內斂,工作能力和待人方式都深受員工肯定。王文潮做事低調而穩健,很像父親王永在,屬於第二代當中的穩健派,掌管的台塑石化是台塑集團的「火車頭」,一些台北媒體認為他在未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也很大。王瑞瑜和社會各界有較多接觸,今後可能充當台塑集團的親善大使。
此外,按王永慶體系和王永在體系目前的持股比例看,持股較多的王永慶體系略占上風。但是,台塑集團如此龐大復雜,並非一兩個後輩就能完全掌控,有股權不等於能讓集團順利運作,這是王永慶體系接受集體領導的關鍵。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在台塑企業集團中,實力最雄厚的當屬台塑石化和台化兩家公司,分由王文淵、王文潮兩兄弟擔任總經理,3年來兩家公司獲利屢創新高,經營成果卓著。假如王文淵、王文潮失去對兩家公司的主導權,不僅在集團內部會有異音,也會引起其他股東的不滿。
還有分析指出,王永慶兄弟相當欣賞美國洛克非勒家族,希望效法洛克非勒家族將財產信託的作法,確保兄弟兩人的股權永不分離、王氏家族永不崩離。未來台塑集團各公司的運營權主要交由專業經營團隊負責,而實際擁有股權者,將是王永慶兩兄弟捐贈股權的基金會,以及與家族有關的法人機構。
㈢ 萬達朱戰備被警方帶走,此事是否有影響到萬達集團的正常運營
近日,萬達的副總裁朱戰備被警方帶走。其被帶走的原因是,在招投標業務中涉嫌貪污腐敗。萬達的老闆王健林一向對貪污腐敗是零容忍,他對企業的員工最低要求就是廉潔,也就是說,一旦企業工作人員發生了貪污腐敗的行為,那麼將會受到萬達企業審計部的調查。那麼朱戰備作為萬達的副總裁被警方帶走,是否會影響萬達集團的正常運營呢,我覺得不會,理由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王健林的軍人出身王健林年少從軍,這意味著他有著很強的管理能力。軍人最高的要求便是服從,也就是說,即使缺少了朱戰備,那麼在提拔上的另外一一個高管只需要服從王健林的調配便可,這也體現了王健林在公司治理當中的強力手腕。因此,作為萬達的龍頭,只要王健林在,那麼萬達的運營變不會偏離原先的軌道。
㈣ 給二老闆哪個職位:副總裁還是總裁助理
我們常聽說這樣的案例:某某老闆白手起家,經歷數載嘔心瀝血,一手成就了龐大的企業,眼見著公司大了,人多了事情也多了,老闆自己分身無術,為了更好地發展企業,老闆高薪從外部聘請來高級職業經理人,來擔任公司的重要職務(一般都是僅次於老闆的位子,例如執行總經理,副總裁之類,我們姑且稱之為二老闆),原本指望這樣實現老闆管戰略,二老闆落實具體戰術的分工,但往往卻是出現員工對二老闆不買賬的情況,而二老闆實際發揮出來的水平又與原來所期望的偏差過大,一些事情最後還得老闆親自出馬來拍板確定,此類事情多次出現之後,大老闆與二老闆之間難免開始出現間隙,持續發展到後來往往是不歡而散。
二老闆的產生
當前中國這一代的企業家或是老闆,手頭所擁有的企業極少是從父輩手裡承接下來的,絕大多數都是老闆白手起家,一手做起來的,企業的一草一木都浸透著老闆的心血,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也是出於這份感情,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老闆對企業的事情都事無巨細地親自過問,從企業的發展戰略部署到宣傳海報的最後定樣,在人事管理上,更是具體的管到每一個人,員工也習慣把老闆的商議結果當成最終的確定。在創業初期,公司的人少,人事結構也簡單,老闆和員工基本上都是直接溝通的,其實這在創業初期也是不錯的方式,畢竟中間環節少,溝通順暢,溝通效率高,但是,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的盤子大了,事務和人員越來越多,老闆自己已經開始出現分身無術的狀況,每天大量的操作性事務耗費了老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許多更為重要的戰略部署問題卻很難抽出時間來考慮,也缺少時間到市場去走一走,甚至正常的家庭生活也都難保證。往往是這個時候,老闆才想起來要進行分工分權,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來,得找個高級的副手,來輔助自己,處理操作性事務,並承擔起人員的管理責任,這樣也好把自己解放出來,而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上面去。
為了避免內部矛盾,這類高級管理人員一般都是從外面招進來的,為了給其一個發展空間和確保其工作熱情,職務上都安排得比較高,例如前面所說的執行總經理,副總裁之類,表面上看起來也就比大老闆就差一個等級,差不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種味道,這也是便於二老闆進行對下管理。
員工不買賬這些二老闆們剛進企業的時候,也是熱情高漲,躊躇滿志,但是很快二老闆就發覺,大老闆所給予自己的職務似乎不是很受下面員工的遵從,也就是說,這個職務似乎只有大老闆承認的,下面的員工似乎不承認,雖然大老闆也一再強調過按照流程走,該由二老闆審批拍板的事就必須由二老闆審批拍板,也表明把一些權利下放給二老闆,但是沒用,在一些工作安排匯報上,本應該從二老闆這里審批的,員工們卻喜歡直接拿給大老闆看,或者是一些本來已經由二老闆批准了的事情,一些員工非要再拿給大老闆確認一下,擺明了是對二老闆的批准不放心。
無奈的二老闆們經常眼看著員工直奔大老闆的辦公室匯報工作去了,似乎是無視這個二老闆的存在,後來雖說一些待審批的報告還是從大老闆那裡轉過來,但二老闆心裡總不是滋味。
2、為了表明自己對大老闆的忠心,即便自己很清楚知道這事找二老闆就可以搞定,但還是要找大老闆溝通,故而批准審定的權利還是交給了大老闆。
3、員工懷疑二老闆的實際權利,大老闆的授權是不是虛晃一槍,一些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和大老闆確認一下,安全第一。
5、員工習慣許多事情直接找大老闆匯報(尤其是在創業性企業),現在中間多了一個二老闆出來,很是不習慣。
責任和根源雖說是因為員工不買二老闆的賬,才導致二老闆心生怨氣,乃至「離家」出走,但是,筆者認為,問題的責任在老闆身上,沒有糟糕的員工,只有糟糕的老闆,二老闆也是個員工,他的功能沒有發揮出來,責任就是在大老闆身上,在二老闆引進的前後,沒有做好相關的規劃和鋪墊工作,才導致了這些負面狀況的發生。那麼,大老闆具體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有效保證二老闆的順利上任和正常發揮呢?
筆者認為一是要提前劃分好各崗位各員工的責權利范疇,並提前告知將有新的高級管理人員加入進來,讓員工心理上有個思想准備。再者,就是二老闆到位後的工作安排問題,筆者認為,直接將二老闆安排到位風險實在太大,因為二老闆對企業目前的狀況不是很了解,
指揮調遣方面很難做到准確到位,一開始就給予過高的權力是不是太冒險?若是在給予權利的同時,再安排一些牽制監控措施,又容易導致新任二老闆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失去工作熱情和對公司的信心,同時,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總是不太珍惜,對二老闆們來說,到新公司後直接就拿到的職務不可能特別的珍惜。
同時,還得要考慮員工的想法,要想讓員工心服口服,單憑領導職務是不行的,是要靠實力證明。老闆已經用本身的成功充分地證明了他自己的實力,從而獲得了大家的承認和遵從,那麼,新來的二老闆呢,只有一個新任免的職務而已,沒有什麼可以證明他自己的,以往的工作業績不能說明現在的問題,也就不難理解員工為什麼不買二老闆的賬了。
從做助理開始
建議這類新進的二老闆從做大老闆的助理開始,而不要直接給其任命高職務,這樣一來,可以給二老闆一個緩沖段,讓二老闆有時間和精力來深入熟悉企業和所在行業市場,同時,也是給二老闆壓力,要他自己設法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勝任未來新職務,這也將有效地促使二老闆發揮出自己的價值所在,向大老闆、向員工證明自己的能力。
再者,做老闆的助理這樣一個職務也不會太刺激員工,為員工逐步認識和接受二老闆提供了條件。
其實,嚴格說來,二老闆只是個執行者,實質上也就是個助理而已,那也就別給人家蓋那麼大的帽子,整得人家二老闆總把自己當副總看。(潘文富)
㈤ 雷軍「再造」3名億萬富翁是怎麼回事
9月4日晚間,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將以當天的收盤價24.5港元/股,向3名選定參與者(均為非關連承授人),免費轉讓合共1800萬股獎勵股份。這意味著雷軍向這3名選定參與者發了4.4億港元,人均1.47億港元的大紅包。
公告指出上述獎勵不會籌集任何新資金。若發行獎勵股份分配給受託人,則受託人須以信託方式為選定參與者持有發行獎勵股份,並須於滿足董事會授出獎勵時規定的相關歸屬條件時,將該等股份免費轉讓及釋放給選定參與者。獎勵股份將於2021年9月4日至2030年9月4日期間歸屬。
目前尚不清楚,這3名選定參與者具體是誰,但是根據小米一貫的的作風,本次股權激勵極有可能發給最近新入職的高管。
(5)龐大集團副總裁擴展閱讀
80後副總裁獲1億份期權獎勵
除了給3名選定參與者發了上億元紅包,小米還給現有的高管送上了超2億份的期權大禮包。
9月4日晚間,小米集團發布公告,董事會根據首次公開發售後購股權計劃,向對集團有貢獻的人士授出共2.18億份購股權。以認購股份,購股權持有人可按每股24.50港元價格行權。股權有效期長達十年。
其中,小米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周受資獲得1億份購股權。公開資料顯示,周受資,現年37歲,是小米集團高管中少有的80後之一。
此前於2019年11月29日,小米集團宣布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原CFO周受資輪崗出任國際部總裁,並繼續擔任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之後由集團總裁王翔擔任代理CFO,等待新的合適人選正式接替CFO一職。
數據顯示,周受資目前只有6898.62萬股小米股份,是小米董事會中持股最少的高管之一。但是以小米9月4日的收盤價24.5港元計算,周受資持有的小米的股票市值已經高達16.9億港元。此次,周受資被授予的1億份期權的行權價為24.5港元。一旦行權,周受資的身價將再上一個新台階。
㈥ 北京廣西企業商會的商會領導
會長
鄭志 北京遠洋投資集團 董事長
執行會長
宋有 北京金奔騰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文玉祥 北京東方歸禾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 董事長
常務副會長
易小迪 陽光100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周宇浩德利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戴東升北京佳輝中泰旅遊景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董事長
李浪輝強壽集團 董事長
魏建華北京綠傘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
姚學良CBK信用貨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副會長
馮守誠 北京鼎尚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
朱小波 北京泰亞東方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行權 北京世紀澄通電子有限公司 總經理
袁煜昊 昊童世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覃迅雲德坤瑤醫醫療集團 總裁
龐大春北京華夏中青家政服務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黃志武北京九和葯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周柏林桂林尚華新能源有限公司 董事長
曾永傑北京紅博館 總裁
何再湘北京萬里濤建材有限公司 董事長
蔡鈞北京市崇正華盛應急設備系統有限公司 董事長
陳德華北京平安匯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董事長
閉江鋒北京納川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梁宜榛北京瑞祥閣古典傢具有限公司 董事長
廖科榮廣西聖路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長
監事長
譚運財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 運營總監
副監事長
覃正標 中鐵十六局 董事長
羅施毅 興業銀行零售風險管理部 總經理
秘書長
盧愛任 北京廣西企業商會
㈦ 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將卸任,又一代傳奇落幕
是的。一個蘋果公司的決策管理層核心人物走下待了三十三年的崗位。
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將卸任副總裁一職,但仍舊在蘋果公司工作,不過職位變成了蘋果研究員,不再負責蘋果手機的營銷工作,且還將繼續領導APP Store和App Events。
菲爾.席勒卸任後,格雷格.喬斯威亞克將對接他的工作。這位新的副總裁畢業於密歇根大學,目前已經在蘋果的營銷領域有了二十幾年的領導經驗,參與了很多蘋果產品的管理和營銷工作,是一個很優秀的接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