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信銀行主要股東是中國中信集團公司,那他為什麼不是國家控股的銀行呢謝謝了
中信銀行是國家控股的銀行。
截止2019年6月份中信集團公司持有中信銀行A股61.85%的股權,而中信集團的控股股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部控制了中信集團的100%股權,從而間接控制了中信銀行。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中信銀行仍屬於國有控股銀行。
(1)中信集團收購中信國安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經國務院批准,2011年12月,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中信集團旗下擁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中信國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
中信泰富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正式宣布公司正在與中信集團等有關方面就收購中信股份100%股權之潛在收購進行協商。此外,還有消息透露,收購完成後,中信集團將在根本上轉變為一個香港本地公司,而不是只借用香港進行上市,其總部也將由北京遷往香港,成為第一個香港注冊並控股中國內地大型金融集團的中央控股國有企業。
Ⅱ 000839中信國安跟中信集團有關系嗎
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之全資子公司——原中信國安總公司獨家發起、部分改制、採取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制公司。
Ⅲ 中信國安和中信銀行什麼關系
中信國安和中信銀行都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安集團」)是中國中信集團子公司,前身是1987年4月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投資150萬元成立的北京國安賓館。截至2017年,公司總資產為2106億元。
中信銀行成立於1987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最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並以屢創中國現代金融史上多個第一而蜚聲海內外,為中國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2007年4月,本行實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A+H股同步上市。
(3)中信集團收購中信國安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歷史
(1)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是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由榮毅仁同志於1979年創辦的。
(2)2002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進行體制改革,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成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
(3)2011年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並發起設立了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股份)。
(4)2014年8月,中信集團將中信股份100%股權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實現了境外整體上市。
(5)2018年中信集團連續第10年上榜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位居第149位。
(6)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信股份的總資產達港幣76,607億元,營業收入為港幣5,333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港幣502億元。
Ⅳ 中信集團有哪些子公司
中信集團有子公司有:
一·金融類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合資保險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際期貨有限公司(合資期貨經紀公司)
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信誠基金有限公司
二·實業類子公司
中信國安集團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亞公司
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南(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團)公司
國華國際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
武漢建築設計院
中信金屬公司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天津工業發展公司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
渤海鋁業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網路有限公司
中信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三·服務類子公司
中信國際合作公司
中信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旅遊總公司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
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文化傳媒集團
中信國際商貿有限公司
鴻聯九五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4)中信集團收購中信國安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英文為CITIC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截止2011年底,中信集團旗下擁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中信國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則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資源、中信21世紀、中信1616集團,以及中信銀行H股、中信證券H股。
中信泰富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正式宣布公司正在與中信集團等有關方面就收購中信股份100%股權之潛在收購進行協商。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49位。
Ⅳ 中信國安是央企嗎
中信國安是來央企。中信國安是自經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資安字14號文和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體改生128號文批准,並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字443號文和證監發字444號文批准,由中信國安總公司獨家發起,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國安秉承「遵紀守法,作風正派;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謙虛謹慎,團結互助;勤勉奮發,雷厲風行」的中信風格,發揚「國安永遠爭第一」的企業精神,深入貫徹執行「改革、創新、調整、發展」的指導思想,以信息產業為主營、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高新技術為依託、以資本運營為紐帶,努力創造公司的經營業績。
Ⅵ 中信股份在香港整體上市的動因
因為在A股市場上市比較難。
「中信之所以選擇香港市場上市也是有原因的。
有關專家表示,由於A股市場並不允許二次上市,但目前中信旗下在A股的上市公司已有中信國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和中信海直4家,如果中信集團整體要在A股上市,需要先對這4家公司進行要約收購並退市,母公司才可以上市,而香港市場在此方面的管理則寬松很多。
(6)中信集團收購中信國安擴展閱讀
中信泰富正式對外公告,與控股股東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框架協議,將以現金及配售新股(代價股份)形式收購中信股份100%股權。中信股份包含中信集團絕大部分凈資產,股東權益高達2250億元人民幣,所覆蓋的行業和領域與中國經濟增長和發展高度契合,包括金融業、房地產及基礎設施業、工程承包業、資源能源業、製造業和信息產業等行業。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新中信成功引入了境內外共27家投資者,總認購金額達532.7億港元。投資者結構較為多元化,包括社保基金等11家國有大型機構,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和卡達投資局等13家境外機構,以及騰訊、泛海、雅戈爾等國內民營企業。上市後,中信股份的公眾持股比例約為22%。
Ⅶ 中信國安被爆出連續7年作假帳,此事屬實嗎
該行為已經被證監會調查組證實,同時證監會也給予了該企業相應的處罰。根據媒體報道,日前上市公司中信國安發布了相應的公告,公告顯示關於公司信息披露違規的行為已經被證監會調查,目前該調查也已經結束。從證監會開具的處罰告知書可知,中信國安公司涉嫌連續7年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虛假記錄,同時對公司處以60萬的罰款,而相應的責任人分別處於5到30萬不等的罰款,並且予以警告。
Ⅷ 中信集團和白銀有色金屬集團公司是什麼關糸
中信國安是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單一股東。
2008年,中國中信集團、中信國安集團戰略投資32.6億元,增資擴股改制設立的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11月,注冊資本54.75億元,由中國中信集團、中信國安集團、甘肅省國資委、甘肅省國資管理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信國安集團為第一大單一股東,目前公司資產總額300億元。
Ⅸ 中信集團1元底價轉讓股權,此舉的原因是什麼
29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信息顯示,中信集團提交產權轉讓申請,以1元底價轉讓所持36%的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部股份。若股權成功轉讓,北京國安這一名字即可被保留。
對於這場 “國安” 保衛戰結果如何,圈內人士眾說紛紜。就連北京當地媒體都覺得,國安的保名大戰,面臨著三種結局:中赫集團收購和另有企業接手,都將讓國安這個名字得以延續。但如果公示期後,包括中赫在內沒有企業接手,中赫和中信的股權結構保持不變,將意味著 “國安” 將成為京城球迷心中的記憶。
Ⅹ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上市情況
截止2011年底,中信集團旗下擁有境內A股上市公司中信國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則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資源、中信21世紀、中信1616集團,以及中信銀行H股、中信證券H股。
中信泰富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正式宣布公司正在與中信集團等有關方面就收購中信股份100%股權之潛在收購進行協商。按照已簽訂的框架協議,股份轉讓對價將包含現金和中信泰富發行的新股,收購完成後,包含中信集團絕大部分凈資產以及股東權益高達2250億元人民幣的中信股份將注入中信泰富,實現在港整體上市。
此外,還有消息透露,收購完成後,中信集團將在根本上轉變為一個香港本地公司,而不是只借用香港進行上市,其總部也將由北京遷往香港,成為第一個香港注冊並控股中國內地大型金融集團的中央控股國有企業,其所涵蓋的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和一系列包括鋼鐵,大型機械製造的實業的全平台,都將變身為外資控股,這是中國國有大型企業,在金融、實業等核心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有業內人士評價,中信集團整體上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交易已經獲得國務院的批准。而中信集團的最新舉措展現了中國政府進行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彰顯了香港再一次在內地的改革開放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而採取母公司100%資產注入的方式實現集團整體海外上市意圖,對集團和子公司而言,都將是一種雙贏選擇。
不過,此樁收購的整體作價、發行和配售股份數量仍有待財務顧問向中信泰富董事會提交報告並獲得批准,然後再通過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獲得獨立股東通過作實。同時,該交易仍需獲得中國監管部門的同意,包括國資委、財政部和商務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