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疆美克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11年10月11日,公司前身新疆科西嘉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2014年3月17日,公司名稱由新疆科西嘉新材料有限公司更名為新疆美克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6日,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名稱變更為新疆美克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孫金利
成立時間:2011-10-11
注冊資本:6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2324030000715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塔西河工業園S區301—1幢平原林場境內
❷ 深圳市美克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美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1月0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環保型微焊接材料的研發等。
法定代表人:閔穎惠
成立時間:2003-11-06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609183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陽光社區沙坑路偉豪科技園C棟五樓西面
❸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的園區工作情況
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層次和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高點定位園區建設發展,增強園區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入園企業質量水平,以優勢產業、優質項目、優化機制拉升園區發展起點,增強園區綜合競爭力。在目標定位上,以創建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園區為目標,提出把園區建成科技創新示範區、新型產業集聚區、體制機制創新區、國際合作融合區、生態保護模範區、北跨發展新城區,以六區聯動吸引人才、技術、項目、資金、信息等要素集聚。在產業方向上,堅持高端產業專業化,瞄準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建設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膠體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連續三年承辦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會,已有新材料領域企業60餘家,成為全省獨具特色的新材料產業專業園區。在發展理念上,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出「四個轉變」,即推動園區由單一的生產性工業園區向功能齊備的城市新區轉變,由單一布局工業項目向二產、三產項目協同推進轉變,由單個企業單一供地向統一建設訂單式廠房或工業綜合體轉變,由以土地、稅收等為主的政策驅動向以建載體、優服務為主的功能驅動轉變。在工作把握上,統籌兼顧、重點突破,突出「三個堅持」,即堅持在全市北跨發展大局下推進園區建設,把加快園區發展作為撬動城市北跨的重要支點,作為「向北求發展」的主要空間,自我加壓、敢於擔當,勇當北跨發展的排頭兵。堅持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優質服務作為園區發展的總抓手、突破口,以項目集聚帶動投資落地、產業培育、園區振興。堅持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咬定目標不分神,攻堅奮進不畏難,務實落實不飄浮,盯緊靠上不松勁,狠抓落實不懈怠,以好作風保障園區快發展。
四位一體,探索特色發展道路
按照「轉調創」的要求,園區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法,激發區域活力,培育園區自身動力,多元助推園區做大做強做優。經過近年的發展,園區探索創新並成功實踐「成果、團隊、平台、服務」的發展模式。
1、明確產業定位。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成立之初,定名濟南化工產業園區,2012年9月,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園區「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稱號。2013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復更名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園區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專業的新材料產業園區。歷次名稱的更換,正是園區不斷轉換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近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傳統產能過剩、創新能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等矛盾越來越突出,而公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已然是聞化工項目即色變。
為此,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從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入手,調整產業規劃,瞄準了國家鼓勵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新材料產業,逐步向國家十二五規劃鼓勵發展的新材料產業轉移。近十年以來,世界材料產業的產值以每年約30%的速度增長。新材料產業作為其它產業發展的基石,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國家也將新材料產業列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國家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新材料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25%,到2015年達到2萬億元總規模的目標。園區重新定位產業方向,重點引進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環境友好型項目,培育和發展富有效率的新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新材料產業引領的工業發展規模化、土地使用集約化、資源利用效能化、產業配套系列化的特色專業化園區。
2、堅持產城融合。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相結合,培育做強產業與提升園區城市功能同步推進,推動產城互動、融合發展。按照城市化標准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電、供水、供暖、天然氣、排污、消防等設施;2014年投資2.7億元,按照城區道路標准完成園區「三縱一橫」道路改造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創新舉措,加快建設工業綜合體,既建設標准廠房,又配套研發、孵化、生活等輔助功能,形成以產業為中心,集研發、生產、辦公、經營、生活於一體的產業新城,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團隊創業需求、員工生活需求,加速企業發展和產業集聚。其中鑫茂齊魯科技城佔地1100畝,開工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已簽約、入駐企業300餘家,同步對中小微企業實施孵化服務,提供資產增值、貸款、擔保等扶持,全部建成後將容納中小科技企業1000家,年產值100億元。新材料科技園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2013年3月1日開工建設,2014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現已引進山東師范大學工程中心和產業化基地、美高制葯、台灣尚諾新材料、榮泰膠體新材料、力冠科技等8家優質高新技術企業,即將入駐的有濟南大學科技園、山東交通學院專家研發的建築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山東大學專家研發的化工新材料項目,預計上述項目達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3億元。
園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思路,初步探索出的發展模式從四個方面有效推動了園區的經濟和產業發展:一是產城融合度高,北跨戰略實施是以產業化帶動城市化方式產業加快發展,使產業和城市化發展有機結合,促進了產城融合;從目前情況看,園區初步實現了產城一體化。二是土地集約利用率高,大型平台項目及工業地產項目的建設吸納了更多企業的入駐,促進了產業集約化發展,更加有效、合理、集約的利用了土地。三是企業投產盈利快,這種發展模式大大縮短了企業從建設到投產的周期,常規工業項目從簽訂合同到投產,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新的發展模式下,園區入駐企業最快的10天可辦理完成工商、國地稅注冊,兩個月完成設備安裝調試,三個月即可投產,大大節約了企業投資的時間成本,對新材料類高新技術企業十分有利。四是企業退出機制完善,原先企業在破產倒閉後,往往閑置大量設備、土地,造成資源嚴重浪費,而現在園區或其它企業可收購廠房使用權,重新引進新的產業和項目,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形成了高效、動態的資源配置,完善了企業退出機制。
3、堅持政產學研聯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企業、科研資源,推動創新和自主研發,增強園區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和園區「軟實力」,積極探索並成功實踐了「成果、平台、團隊、服務」的特色發展道路。
一是引機構、匯成果。在天橋區委、區政府傾全區之力建設園區的大氛圍下,積極制定優惠政策,提供資金扶持,吸引研發機構集聚,建設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成立膠體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同時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兵器工業集團北方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園區建設研發、中試和產業化基地,實現了產品研發、中試、投產「一站式、一條龍」,並為園區提供可轉化科研成果近百項。
二是引資金、建平台。新材料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是「以時間換效益」的產業,傳統的工業項目「買土地、建廠房、買設備」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需求。為此,園區採取了引進投資、自有資金開發等多種方式建設產業平台,「築巢引鳳、為風築巢」相結合,建設了鑫茂齊魯科技城、濟南新材料產業科技園、山東建邦新材料產業基地等多個產業平台,將項目建設投產時間從不少於24個月壓縮為不超過6個月,使科研成果轉化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能夠及時轉化、快速投產,為發展實體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引人才、建團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核心是人才,目前園區已擁有包括中科院院士、國家973計劃科學家、泰山學者、全市5150高層次人才在內的近50位教授和研究員,為園區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研技術保障;已與山東大學合作,成立了新材料領域人才信息網路,確保今後能夠為企業和科研成果轉化提供管理、營銷、投融資等各類人才保障,進一步完善了園區人才和團隊建設。
四是促發展、抓服務。第一,抓好企業建設階段服務,在市北跨指揮部和市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為入園企業提供熱情周到高效的全過程、全方位服務,促進企業快速建設、快速投產。第二,抓好投產企業服務,定期舉辦由園區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參加的項目對接推介會,形成企業、高校、資本之間的密切聯系。園區有20項科研成果藉助推介平台實現轉化,其中由山東大學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太陽能正面導電銀漿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技術轉給建邦公司進行產業化,項目佔地僅20畝,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利稅2億元;目前,還有氧化鋁陶瓷微晶磨料等三個項目正在進行轉化。
4、堅持開放合作。把對外開放作為「轉調創」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對外開放高端平台,以開放增活力,以開放創優勢,努力把新材料產業園區打造成外向型經濟發展新高地。參與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園區已被列為中日韓產業合作濟南先行示範區的實施單位,不斷加大對韓招商力度,2014年4月16日7家韓國科技企業簽訂入駐協議。10月30日,濟南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到園區考察,雙方就在園區建設2000平方米的濟南台商會館達成合作意向,台商會館主要用作濟南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辦公及展示協會和台灣企業的形象。在省台辦的大力支持下,園區將打造全省首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吸引台灣青年來大陸投資創業,促進魯台經濟文化交流。
四、優化環境,高效服務園區發展
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抓機遇,創環境就是謀發展,優環境就是增實力的意識,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促進園區發展的「生命線」,創新方式方法,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服務保障,打造服務品牌,以環境優化促進園區快建設、大發展。
一是用好改革紅利。市政府出台的工業綜合用地政策非常符合園區發展要求和實際。為用足用好這一政策,讓改革紅利助推園區發展,我們設置三條「紅線」。設置政策適用紅線,對適用工業綜合用地政策的項目嚴格把關,一般性企業、沒有優質產業支撐的項目堅決不給予工業綜合用地政策。嚴格執行自持經營佔比紅線,工業綜合體開發建設單位自持比例不得低於30%。設置企業入駐紅線,把握「六個不準進」,即沒有實體項目的企業不準進,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的不準進,技術水平不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不準進,投資強度不高的不準進,達不到節能環保要求的不準進,沒有較高稅收回報或較多就業崗位的不準進。
二是提速項目建設。區委、區政府傾全區之力支持園區建設,連續兩年在園區現場召開區委常委擴大會議,圍繞推進園區項目建設,聚焦發力,突出抓了「三個一批」,即投產一批、開工一批、簽約一批。2013年3月1日舉行北跨發展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6個項目集中開工建設,2014年3月1日舉行項目集中投產開工簽約儀式,25個項目集中投產開工簽約;實施「飛地招商」,出台街鎮向園區引介項目稅收分成政策,鼓勵各街鎮向園區引薦項目;這些舉措,有力的促進了園區發展。
三是強化外部保障。本著企業內部的事由企業辦,企業外部的事由園區辦的原則,強化外部環境保障,形成支持促進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法檢公在園區設立專門辦事機構,派駐精兵強將,保障園區發展。項目落地,著重保障依法征地拆遷,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安置補償工作,確保無拆遷補償遺留問題;項目建設,著重保障順利施工,確保無干擾企業施工行為;生產經營,著重優化企業經營環境,做到了稅外無費,讓企業全心經營、安心發展。
五、園區未來規劃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將以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外向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發展方向,以「成果、平台、團隊、服務」為發展模式;規劃引領、產業先行、以業興城,按「三軸、四心、八單元」布局。
三軸包括現代服務業發展軸、新材料產業發展軸、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軸。四心指的是四個綜合配套中心,分布於園區60平方公里區域內,為入園企業和職工提供商業、商務、金融、教育、休閑及居住生活等配套服務。八單元指的是下一步園區將集聚發展八個戰略新興產業單元。戰略新興產業綜合創新單元規劃用地面積6.7平方公里,包括鑫茂齊魯科技城、濟南新材料交易中心、濟南新材料產業科技園、傳化泉勝物流智能公路港等八個產業平台。作為起步區,綜合創新園集產業、功能、配套等設施於一體,是重點打造的產業精品區,為將來其他戰略新興產業單元的建設奠定基礎。國際合作交流單元規劃用地面積3.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外向型經濟,開展多內容、多形式、多角度的國際交流合作,規劃建設中韓產業園、中新產業園、中日產業園及中德產業園,提升園區知名度和國際化發展水平。除以上兩個核心單元以外,園區還將在60平方公里內規劃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單元、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單元、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單元、生物醫葯產業單元、新型復合材料產業單元、新能源產業單元。 1、鑫茂齊魯科技城項目。項目一期28萬平方米全部開工建設,其中14棟主體已封頂,預計年底一期全部竣工;2013年10月20日,鑫茂·齊魯科技城舉行首批入園企業簽約儀式,目前已引進企業近百家,力爭年底前五家企業投入生產。項目二期佔地700畝,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正在進行前期地勘及規劃設計,2013年12月5日已通過市土地招拍掛領導小組會議,力爭今年一月底前完成項目「五證」辦理,確保今年三月份開工建設。
2、濟南新材料交易中心項目。項目一期31棟樓主體已全部封頂,年底前,除公共交易大樓需裝修以外,其餘建築將全部竣工,部分達到入駐條件,目前招商引資工作已全面展開。項目二期總佔地270畝,總投資10億元,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目前地上物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確保今年3月份開工建設。
3、濟南新材料產業科技園項目。項目主體已全部封頂,其中項目一期2萬平米工程已完工,山東師范大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美高生物醫葯中間體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項目二期7萬平米廠房自去年6月份開工建設,目前主體全部竣工,目前,韓國大德科技園和新加坡科技局材料與工程研究院擬向園區轉移部分高端產業和科研中心,另有5個在談項目擬入駐,包括山大材料學院、山東交通學院等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以及香港、台灣企業投資的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均計劃今年3月份投產。 1、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項目一期24個實驗室及4個產業化車間已全部投入使用;項目二期1.08萬平米的三層產業化車間用於承擔五個項目的產業化,包括年產500噸微晶磨料及磨具中試生產示範項目、年產50噸氧化鋁柔性纖維及針刺毯中試生產示範項目等,目前項目主體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三月份將正式投產。
2、山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示範基地項目。中心年產50噸LED封裝膠項目已投入生產,產業化車間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近期園區正在與山東省科學院深入洽淡進行全面戰略合作事宜,包括「3D列印綜合服務中心」在內的一批具備產業化條件的項目將落戶園區。 1、山東建邦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山東建邦集團與與山東大學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了戰略性產學研合作關系,目前,項目一期佔地20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的年產150噸太陽能用銀粉及銀漿項目已經產業化,預計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利稅超過1.5億。另外,基地項目二期的年產500噸氧化鋁微晶陶瓷磨料(SG剛玉)及其磨具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准備工作,將在今上半年開工建設。
2、華泰路七個優質工業項目。除上述項目外,園區華泰路兩側的山東美克新材料、天諾光電、玉晶玻璃等多個優質實體經濟項目,將在今年初陸續竣工並投入生產。 1、湘商光電子科技園項目。由山東省湖南商會投資,規劃佔地1000畝,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90億元、工程投資30億元,其中項目一期佔地420畝(兩宗地)、工程投資15億元,今年三月份開工2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下半年開工22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引進300-500家高科技企業,構建光電子、高性能電容材料、航空航天電子元器件三個產業集群,建設成為集「產-銷-研」於一體的綜合性高新技術生產基地和科技孵化基地。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到100億元,利稅11億元。項目已簽約落戶,完成工商注冊,近日將進入土地出讓程序。近期,山東省湖南商會12位副會長已預訂項目一期近10萬平方米高標准多層廠房,擬入駐12家企業,以生產和研發光電子晶元、器件等產品為主。
2、科佳聚氨酯保溫材料項目。總用地160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該項目由山東同仁投資公司參股或控股了復合材料行業內的六家產業關聯關系密切的企業,項目建成後可在園區形成一個復合材料產業鏈。該項目現已簽約,工商稅務登記注冊辦理完畢,已經列入濟南市重點項目,進入土地出讓程序,確保今年3月份開工建設。
3、山東傳化泉勝綜合物流城項目。該項目由浙江傳化集團負責投資建設,計劃佔地1600畝,總投資50億元,按照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即「公路港」物流模式,建設信息交易中心、管理服務大樓、零擔快運、司機之家、倉儲城市配送等公路港功能中心,以及專業市場配套服務、生活居住配套、供應鏈信息化等商住經營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在編制項目總體策劃方案及項目一期可研報告,計劃今年7月份開工建設。 1、省政府正式批復園區更名。2013年8月29日,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復濟南化工產業園區更名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園區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專業的新材料產業園區,此次更名將進一步發揮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的作用,為加快新興產業的集聚發展和成果轉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園區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加快「政、產、學、研、資」聯盟建設。為了更好地轉變經濟方式、創新發展,2013年6月20日,園區承辦了中國材料學會青委會常務理事會,這是園區連續兩年承辦該會議,包括多位國家863計劃專家在內的全國新材料領域的精英們齊聚一堂,為園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招商引資把脈問診,並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建議。同時,園區依託山大國家膠體中心,去年6月份成立了膠體材料產業創新聯盟,11月份膠體材料產業創新聯盟二次會議召開,對加快產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振興我區工業經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成立全市首家「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為做好園區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服務工作,深入探索特色園區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26日,園區成立了全市首家「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促進知識產權工作向企業進一步延伸,加快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步伐,促進園區經濟快速發展。
❹ 深圳市美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美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10月14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寶安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譚育群,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光伏控制器、光伏逆變電源、風力發電機、充電器等。
法定代表人:譚育群
成立時間:2014-10-14
注冊資本:101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1450633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龍珠社區潤東晟工業園11棟5層
❺ 安吉賽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安吉賽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2013-12-02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安吉縣孝豐鎮竹產業科技創業中心。
安吉賽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523085283088H,企業法人王建均,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安吉賽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陶瓷新材料研發及技術轉讓,計算機軟硬體開發與銷售;電子產品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陶瓷配件加工、銷售;辦公用品銷售。在浙江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99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32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安吉賽美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