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上市公司子公司股份制改革什麼意思

上市公司子公司股份制改革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6-07 08:19:25

① 為什麼要進行股份制改革

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並指出「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這些思想指出,股份制是將來國有大中型企業集團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實際上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股份制,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提出用股份制來改造國有企業以來,全國上下曾經形成了一股「股份熱」,而且從上海、廣州對公司企業成功的股份制改造看,可以認為,股份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企業運作機制,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十多年來的股份制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國有企業的深層次矛盾,相反,目前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革中碰到的問題越來越多,進展也不夠快。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00年底,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有430家進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只有282家企業整體或部分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開始有多元化投資主體。而在實行股份制改革的國有企業中,國有股一股獨大現象比較嚴重。據統計,2001年4月底,全國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持股份額占公司總股本超過50%的有890家,佔全部公司總數的79.2%。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還要繼續深化,特別是「國有股減持」的措施有待進一步深入,中央確定的「進一步探索」與「積極推行」股份制的決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目前,處於競爭性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股份制改造進展不大,而且困難比較大。主要表現在:國有資本過大,社會資本對其「稀釋能力」比較小,多數社會資本持有者或戰略投資者把其看做「龐然大物」,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由於歷史的原因,債務負擔比較大,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給銀行打工」現象嚴重,對資本持有者或戰略投資者缺乏吸引力;人員壓力與社會負擔比較大,致使資本持有者或戰略投資者「望人興嘆」;組織結構復雜,發展不平衡,整體改造的經濟性差;主輔分離不徹底,主業不明晰,改制的潛力難以預測等。這些問題,是進行股份制改革必須解決的,但是這些問題又如何解決,股份制改造又如何開展呢?
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筆者認為在競爭性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股份制改造要找准突破口,分三步實施:
第一步,「分而治之」。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精神,推進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以下簡稱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進行徹底的主輔分離,使非主業資產、閑置資產和關閉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改制創辦面向市場、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經濟實體,實現「改制分流」。二是對企業集團下屬有前途的「二級」、「三級」法人以及分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也就是說,對於集團整體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可以對其下屬分公司、子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通過這一改造實現「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並為集團整體股份制改造奠定基礎。三是整合集團產業資源,按照產業鏈與核心競爭力發展的要求進行集團內部或與集團外部進行重組,重組後按產業進行股份制改造。
第二步,「合而分立」。由於建立與優化大型企業集團的產業鏈的原因,對實施了股份制改造的若幹家公司根據產業鏈發展的需要進行重組,形成新的股份制公司。新公司的股份制度一方面要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另一方面要考慮集團經營層與骨乾的個人持股與股份期權激勵制度的設計。
第三步,「整體改造」。即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者「公司股票上市」,使整個集團全部實現股份制改造。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改革,企業集團的組織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產業鏈更加明晰。同時,由於實現了主輔分離,有利於集團進一步進行股份制改造,特別有利於引入戰略投資者,而且由於在股份制改造過程中,引進了股份期權的運作機制,有利於進一步激勵與約束經營者,從而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所以,對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來說,進行股份制改造時,不能片面強調集團整體的股份制改造,應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計劃、分步實施,逐步實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而且股份制改造工作也要與機制改革、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重組等結合在一起進行。(

② 什麼是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改革分兩種解釋。
一種是政府的稱呼、概念,就是把原來集體的、國營的變成個人的。凈資產在改制過程中縮水……

一種是個人的稱呼、概念,就是把風險和利益捆綁,分攤到大家身上,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提高積極性……

③ 控股子公司股份制改造對股票是利好嗎

當然。
能夠進行股份制改造,是要符合一系列條件的,主要是業績方面較好的表現。
我國的上市公司整體是優秀公司的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也能在業務上獲得各種便利和實惠,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④ 看好哦,這是三個名詞:股改、股份制改造、股權改造 1、各是什麼意思 2、他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股改,簡單說就是通過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討價還價」,尋找利益的平衡點。使非流通股可以上市交易。
股份制改造就是把非股份制公司,通過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的過程,改為股份制公司。
股份改造和股份制改造一個意思。
股改過程中涉及到股份制改革這一步驟的。

⑤ 集體企業股份制改革是什麼意思

集體企業股份制改革就是集體股份企業實行投資共負、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盈利按股分紅,虧損按股分擔。原有的集體資產可以作為企業股。新增的集體資產為集體股,可以按職工工齡、技術、貢獻等條件,計算在每個職工應占的股份額折股到人,作為股份分紅的依據。集體股的股金只能參加分紅,可以繼承,不能抽走。發動職工入股,職工入的股為個人股,每人最少一股,多股不限。職工離開企業時個人股份允許抽走。企業也可以向社會招股。

⑥ 股份制改革與上市有什麼區別啊

股份制改革不一定要上市啊,股份制改革是改革機制,而上市只是一種獲得資金的渠道,股份制的企業也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來獲取資金的,只不過上市的優勢更多。

⑦ 什麼是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建立股份公司進行生產經營的企業經營制度。股份制的經濟構成特徵,是股份公司、股份、股本、股票、股東、董事會等。股份制具有政企職能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既相分離又相統一,籌資面廣、股東既按股份又承擔相應風險。

股份制改造是指普通企業按照《公司法》和《證券法》等法律規定,改造為股份制有限公司。

股份制改造的目的
1、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產權清晰、權責明確。

3、實現政企分開,企業具有獨立的經營權。

4、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股份制改造的原則
1、效益最佳原則。

2、突出主營業務。

3、避免同業競爭。

4、減少關聯交易。

5、剝離非經營性資產。

6、建立完善內部管理機制。

⑧ 公司制改革與股份制改革有區別嗎區別在哪裡

可以這樣說,當老闆是一個商人的時候,他建立的企業是一種原生態的企業,都是老闆一人說了算,決策風險、管理風險都很大。公司制改革就是老闆由商人轉變為企業家的過程,是老闆真正由內到外看自己後覺醒了對自己的看法後進行的管理升級行動。其標示為:企業制度化、企業文化的建立、企業願景的設計、企業憲法的確立、核心價值觀的建立(是老闆不在時決定問題的准則),這就是企業制的改革的基本特徵。
股份制改革,是企業將個人所有轉變為大家分享的一種改革。比如企業股份化,將話語權分享給管理層,反過來將風險也分給了大家承擔,將責任也分享給大家。這是一種權利與責任的重新分配,
再說上市的股改,這時上市的必須條件,實際上,上市就是一種將企業責任和權益分享給社會股民的一種做法。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子公司股份制改革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基金高端理財 瀏覽:742
阿里巴巴最大股份是 瀏覽:312
武漢城市圈棉花交易市場有限公司 瀏覽:503
80年一分硬幣回收價格 瀏覽:744
郵儲紅色系列貴金屬 瀏覽:987
海航集團信託貸款 瀏覽:139
基金專業理財產品 瀏覽:962
淘寶優惠券傭金插件 瀏覽:811
郵政分公司金融崗位 瀏覽:592
優灝金融服務費 瀏覽:968
股轉協議股票 瀏覽:409
網上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516
別人股票漲自己的股票不漲 瀏覽:315
以為杠桿培育新動力 瀏覽:221
鐵路總公司是全球最大非金融公司 瀏覽:792
金融服務專業屬於什麼類 瀏覽:364
基金持倉越來越多 瀏覽:563
杠桿系數說法 瀏覽:699
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467
微金所是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