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特斯拉電池供應商
松下。
從不同信息源了解到,國產特斯拉依然使用松下提供的進口電池,不過未來將改用LG化學提供的電池。
特斯拉使用的18650鋰電池同樣在日常生活有廣泛應用,例如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也是用這種鈷酸鋰電池。應用在電動車上面臨最大一道難題就是整車電池散熱,以Model Sp85D為例,其電池組板由16組電池組串聯而成,並且每組電池組由444節鋰電池,每74節並聯。
(1)特斯拉松下股東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給蓄電池充電時,請仔細閱讀蓄電池的提示標牌,並將蓄電池從機器上拆下來。定期對蓄電池進行維護和保養。
在起動汽車時,不間斷地使用起動機會導致蓄電池因過度放電而損壞。正確的使用辦法是每次發動車的時間總長不超過5s,再次啟動間隔時間不少於15s。
日常行車時應經常檢查蓄電池蓋上的小孔是否通氣。倘若蓄電池蓋小孔被堵,產生的氫氣和氧氣排不出去,電解液膨脹時,會把蓄電池外殼撐破,影響蓄電池壽命。
② 最近松下為什麼和特斯拉打起來了
馬斯克與特斯拉關鍵供應商松下公司(Panasonic)發生了罕見的公開糾紛,松下為特斯拉旗下電動汽車生產了所有鋰離子電池。
斯特拉與松下的糾紛始於一份報道,據稱兩家公司正在調整位於美國內華達州雷諾附近聯合運營的電池廠擴張計劃。馬斯克發推文宣稱,松下是罪魁禍首,因為它以較低的速度生產電池,這也限制了特斯拉Model 3轎車的生產。
多數分析師表示,他們認為特斯拉汽車銷量緩慢,因此松下有理由限制電池產能。但另一種解釋是,松下對第三方可能會破壞他們與特斯拉的合作感到不快。
盡管松下目前是特斯拉唯一的汽車級電池供應商,但後者仍在建造另一家工廠,即上海超級工廠,並已與包括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在內的幾家中國供應商進行了談判。
電池咨詢公司Cairn ERA董事總經理山姆·賈菲(Sam Jaffe)說:「特斯拉開始與中國其他電池製造商眉來眼去,松下顯然對此感到不滿。」
伊藤和典解釋稱:「由於電動汽車銷量沒有像預期那樣增長,松下越來越不願意承擔風險。過去兩家公司的命運息息相關,但現在很明顯松下希望與特斯拉保持距離,而澤一郎開始劃清界限。馬斯克對此絕不會感到高興。」
③ 特斯拉的投資人ceo是誰
Elon Musk,他是特斯拉最大的股東,還有其他小股東,,賓士,豐田,松下什麼的
④ 特斯拉與松下再續三年電池供貨合約
特斯拉16日披露文件稱,已和日本松下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定價合約,內容涉及內華達州超級工廠生產和鋰離子電池供應。
據了解,特斯拉和松下討論擴大電池合資事業產能已有一段時間。松下曾在5月暗示正和特斯拉開發新電池,且產能更高。
根據申報文件,這份合約在上周簽署,4月1日已生效,雙方約定了未來兩年松下的電池產能,以及特斯拉的采購量。協議有效日期為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止。
定價協議規定了有關定價、計劃投資和新技術的具體條款,同時規定了松下的產能,以及特斯拉在協議前兩年的購買數量。
松下雖然已經不再是特斯拉獨家電池供貨商,但因特斯拉電動車需求激增,仍讓松下2019財年的美國電池業務實現盈利。
松下CFO梅田博和5月18日在財報說明會上表示,松下與特斯拉共同運營的美國內華達州超級工廠Gigafactory1,產能在3月底前達到了32GWh,通過材料和技術改良,預計可在2021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達到35GWh。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松下與特斯拉、豐田上演三角關系,動力電池領域暗戰不斷
在特斯拉宣布將寧德時代納入為動力電池供應商之際,與其合作多年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松下也在採取新行動。據外媒近日報道,豐田汽車將與松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門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動力電池。
當前,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激烈,不管是日韓動力電池企業還是國內一家獨大的寧德時代,都有著眾多合作夥伴,而合資也成為動力電池企業與車企合作的重要形式。
松下聯手豐田
松下與豐田新合資公司名稱為「泰星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擬定2020年4月1日成立,總部設在日本東京都。其中豐田汽車持股51%,松下持股49%,員工人數約5100人(含中國子公司2400人)。
而早在2019年1月,雙方就成立了車載方形電池事業新公司簽訂了事業合並合同以及合資合同,並為合作進行積極籌備。合資公司的業務范圍為車載大容量/高輸出功率方形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製造與銷售;車載全固態電池的開發、製造與銷售;除上述業務外,還包含車載下一代電池的開發、製造與銷售。松下方面稱,與豐田汽車公司組建的電池合資公司將在日本和中國提高電池生產產能。產品除了供豐田汽車外,未來該合資公司也將向馬自達、大發汽車以及斯巴魯提供電池供應。同時,合資公司在中國產能的增加,也將與中國本土企業展開競爭。
豐田汽車方面認為,新合資公司的成立有助於其實現電動化的目標。按照計劃,到2030年,豐田目標全球電動化車輛的年銷量將達到550萬輛以上。其中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的年銷量要力爭達到100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曾是特斯拉的獨家動力電池供應商,雙方合作已長達十年。近日,松下首席財務官梅田博和(HirokazuUmeda)表示,該公司與特斯拉(Tesla)在內華達州運營的電池廠的虧損已得到彌補,因為產量上升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不過,此前,隨著特斯拉需求量的增長,雙方之間一度出現摩擦。特斯拉曾指責松下產能不足限制了Model3的生產,而松下則不滿雙方合資的內華達州超級工廠長期虧損以及特斯拉的不斷壓價。松下電器CEO津賀一宏曾公開表示,松下低估了和特斯拉的合作風險,目前難以從與特斯拉現有電池合作業務中賺取利潤,而對於特斯拉在華投產,松下表示沒有計劃為特斯拉在中國新建電池工廠。就在幾天前,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特斯拉簽訂合作協議,未來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
松下與特斯拉合作開發的是圓柱形鋰離子電池,而與豐田的合資公司所生產的則是方型車用動力電池。這意味著,松下不僅「解綁」了特斯拉,也在技術路線上有了新的選擇。獨立分析師張強認為,方型和圓柱形電池所採用的技術標准和原理均有較大區別,相比於技術儲備較久的圓柱電池,方形電池包在大量電池單體所帶來的電流控制等安全性層面有所加分。此外,當前方形電池仍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盡管中國電池具備成本優勢,但與韓系動力電池相比,松下在技術和成本方面具備優勢。不過,由於松下此前過度依賴特斯拉,合作夥伴較少,隨著動力電池行業快速發展,松下也面臨著壓力。尤其是特斯拉國產後先後選擇LG化學和寧德時代作為供應商,松下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因而受到了挑戰,松下與豐田進行合資也意在擴大市場份額,降低風險。」一位動力電池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在全球球動力電池企業銷量排行榜中,松下裝機量曾為第一,但隨著寧德時代快速擴張,松下近兩年來被寧德時代超越。
合資浪潮背後
除了豐田與松下聯姻外,幾乎在同一時間,法國電池公司Saft和PSA集團也正式宣布將建立合資公司AutomotiveCellCompany(ACC),共同研發生產動力電池,並在法國、德國各建立一家電芯工廠。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以及動力電池優質產能的不足,一些汽車廠開始自建電池廠。但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此前就曾表示,一個滿足同等數量新能源汽車裝機量需求的動力電池工廠的造價為造車廠的兩倍左右,且工廠建設時間比造車廠更長。因而,更多車企開啟了與動力電池企業合資的浪潮。
除了上述合資事件外,此前,通用汽車(GM)也與韓國電池巨頭LG化學投資23億美元,以50:50股比成立合資公司,生產的電池單體將應用於通用未來推出的電動車產品,包括計劃於2021年秋季發布的純電動卡車。今年1月20日,LG化學與現代汽車集團在電動車領域達成合作,目標共同建立車用電池公司,合資公司將由兩家公司各出資一半,投資規模預估將達數兆韓元。今年1月,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大眾汽車計劃收購國軒高科的20%股份,希望藉此加快在中國市場發力。此前,大眾汽車集團還計劃投資9億歐元與瑞典初創電池企業Northvolt聯合開展電池研究,該筆資金一部分設立合資企業,一部分用於對Northvolt的股權投資。
大眾汽車一名董事會成員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和供應商成立合資企業能共同承擔組建新工廠增加新產能所帶來的風險,供應商一方面不確定這個市場能否飛速發展,同時他們又覺得這是個機會,所以未來電池企業的趨勢將是合資經營,合資企業的優勢在於,隨著新工廠的建成,大眾能夠及早了解到製造的進展程度,同時動力電池企業也會降低風險。
「不管是合資形式還是車企自建電池廠,都加速了動力電池產能的擴大,而隨著產能擴大,電池的成本也會有所下降。」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秘書長曹鶴對記者表示。而據調彭博社旗下的彭博新能源金融(BNEF)的推算,截止到2019年12月,車載電池的價格為每1千瓦時156美元,與2010年相比已下降了87%,預計到2023年將下滑至100美元。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認為,在目前的動力電池市場,「合與分」正同時呈現,一方面有更多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之間緊密捆綁,但另一層面也有許多原有看似牢不可破的「同盟」正發生變化。這主要源於兩種不同的市場趨勢正在同時出現:一是消費者需求水平的提高,對於技術水平及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在逐步增高,導致有更多整車企業只能與電池企業進行捆綁,以降低研發及成產成本;二是受到動力電池產能有限的影響,這些產能尚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動力電池企業且競爭將有效降低電池的購買成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國產特斯拉電池供應商現狀:LG扛大旗 松下佔18%
車東西5月14日消息,根據高工產業研究所(GGII)的數據顯示,LG化學和松下都在為國產特斯拉進行電池的供應,在今年的前四個月中,LG化學和松下為特斯拉提供了1.45GWh的動力電池。
其中,LG化學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提供了1.19GWh的動力電池,而松下則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提供了0.26GWh的動力電池。
而今年下半年,寧德時代也將會成為特斯拉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之一,同時和三家動力電池供應商建立了合作聯系,也可以看出特斯拉想要繼續提升上海工廠的產量。
一、松下也為國產特斯拉供應了17.9%的動力電
此前,特斯拉上海開始投產的時候曾宣布將採用LG化學作為動力電池的供應商,所以外界一直認為特斯拉上海工廠目前所用的動力電池全部來自於LG化學。
但最近高工產業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松下也在為特斯拉上海工廠進行動力電池供應。今年前四個月,LG化學和松下為特斯拉提供了1.45 GWh的動力電池。
▲媒體推特截圖
其中,LG化學為特斯拉提供了2.29萬個電池包,總容量為1.19GWh,每個電池包平均51.8kWh。而松下則提供了4988個電池包,總容量為0.26GWh,每個電池包平均52.9kWh。
總的來看,在上海工廠的生產中,松下仍然提供了17.9%的動力電池,這兩家供應商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提供的電池包平均每包電量約52kWh,這與特斯拉Standard Range Plus版本的容量相當。
此外,高工產業研究所的數據還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動力電池的裝機量已經達到7.2 GWh,同比下降了47.4%,其中,排名前十的車型佔了一半。
二、寧德時代下半年開始為國產特斯供應電
高工產業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和大多數車企都建立了合作關系,今年下半年,寧德時代還將會和特斯拉建立合作關系。
寧德時代CEO周佳也在近日確認了這一說法,不過他並未表明將會為特斯拉供應無鈷電池還是NCM電池。
▲媒體推特截圖
不過,今年2月份,路透社的一則獨家報道,揭露了特斯拉正在與寧德時代商議無鈷電池的合作事項。
而且寧德時代目前正在忙於研發新的無鈷電池,周佳稱寧德時代正在設法搭建無鈷電池的供應鏈,進展非常順利。周佳認為這種電池將會是一種全新的,具有「破壞性」的產品。
結合這兩個信息來看,寧德時代向特斯拉供應的可能就是最新研發的無鈷電池,但這種的電池的技術細節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公布。
結語:特斯拉的動力電池朋友圈正在擴大
特斯拉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擴張,如此大的擴張計劃需要大量的動力電池做供應。目前LG化學、松下都已經成為了特斯拉的動力電池供應商,而寧德時代也即將為特斯拉進行電池供應。
同時擁有三個動力電池供應商也意味著特斯拉在動力電池的談判中將會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將有機會進一步壓低動力電池的價格。
一旦動力電池的價格能夠繼續下降,特斯拉國產版的價格也可能會進一步下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特斯拉新電池將由松下生產
在"電池日"上,特斯拉推出了全新4680無極耳電池,高度為80mm,直徑為46mm。與傳統鋰電池相比,電池兩端不再有凸起的極耳。此設計可顯著降低發熱量,解決高能量密度電芯的散熱問題,新電池的能量為過去的5倍,功率為過去的6倍,同時成本降低14%,續航里程提高16%。
在電池日上,馬斯克希望將電池成本減半,實現路徑包括提高新電池的製造效率、提高電池陽極和陰極材料的使用效率以及電動車的集成度等,最終實現續航里程提升54%但電池成本下降56%,同時電池每度電投資成本下降69%,要徹底實現上述目標,至少需要3年時間。當然,馬斯克的雄心壯志不僅僅是降低成本,他的目標是未來每年能生產大約2000萬輛汽車,最低售價2.5萬美元,約合17萬人民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獨家 | 特斯拉和松下鬧分手,患難之交卻不能同享富貴
文/白楊
昨日,松下宣布,與特斯拉在美國合作的太陽能電池生產業務將終止。該工廠建立於2016年,成本同樣由兩家公司共同承擔。該業務在2019年為特斯拉帶來了15.3億美元的收入,占總收入的6%。
同時這項業務也寄託了,馬斯克對電動汽車與太陽能屋頂聯動的美好願景。通過特斯拉官方宣傳圖來看,還是很讓人憧憬的,前提是,你得在美國有一套帶獨立車庫的大house。
松下與豐田同樣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分別持股49%和51%,並承諾將其在日本和中國的5家電池工廠轉入合資公司。松下短期內為豐田上市的插混車型提供電池,長期內將承包豐田未來10年的純電動車型電池供應。相比窮小子特斯拉,有燃油車提供穩定收入的豐田,堪稱高富帥。
至此,一段美國歐吉桑和日本歐內醬的愛情故事,走向了分崩離析,各自安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國產特斯拉時代,松下下車誰上車
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里,每家企業都在努力匍匐前進。他們如同戰士一般,不僅有勇有謀,還要百毒不侵。在每一次勝利的「戰役」後站上制高點,插上那面屬於他們的旗幟。
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公布後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除了表達特斯拉已連續四季度取得盈利外,還透露,「最讓我煩惱的問題就是特斯拉的汽車還不夠親民,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特斯拉希望最大限度地實現增長,同時汽車價格也要盡可能低。」
特斯拉訂單的激增,讓電池供應商們迎來了疫情之下的一波紅利。彷彿,誰能奪下特斯拉電池供應商的大旗,不僅賺錢,還贏了口碑。
盡管和松下的分道揚鑣不免令人噓唏,原本可以實現「更強大未來」的兩家企業在利益中終究還是被剝離了,但或許只是特斯拉與松下的緣分盡了,好聚好散才是最完美的結局。
當下的特斯拉已然成長為新能源行業的一個現象,在有勇有謀中,馬斯克深諳合作共贏遠比單打獨斗會使自己更加強大。
文/Ada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