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稀土的主要產地在哪裡中國稀土的儲量和產量佔世界稀土的儲量與產量的比例如何
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稀土資源較大的國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資源量約6588萬噸。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中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單一、分布面廣而相對集中。
中國稀土礦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廣而又相對集中的特點。截止當前為止,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
除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
(1)中色股份稀土產量擴展閱讀:
美國稀土資源是世界稀土礦儲存最多、種類最齊全的,儲藏量較大的主要有氟碳鈰礦、獨居石及在選別其它礦物時,作為副產品可回收黑稀金礦、硅鈹釔礦和磷釔礦。
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聖貝迪諾縣的芒廷帕斯礦,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氟碳鈰礦,該礦山1949年勘探放射性礦物時發現,稀土品位為5~10%REO,儲量達500萬噸之多(佔全球百分之十三),是一大型稀土礦。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芒廷帕斯礦長期供應著世界一半以上的稀土產量,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世界稀土供應市場,但直至90年代初期,芒廷帕斯一個礦山的稀土供應量一直可以與整個中國在世界市場的供應量相匹敵。
美國很早就開采獨居石,開採的砂礦量為佛羅里達州的格林科夫斯普林斯礦。礦床長約19km,寬1.2km,厚為6m,獨居石較為豐富。此外,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也有砂礦分布,儲量也相當可觀。
❷ 中國的稀土儲量到底佔全世界的多少
1、總量數據不管是90%還是30%都沒有意義,輕稀土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最重要的重稀土基本上只有中國有。
2、現在中國的優勢主要在於冶煉——在冶煉這塊幾乎是絕對壟斷。中國目前已經是稀土礦的凈進口國了,美國唯一還在運行的礦,加州Mountain Pass,采出來的稀土全都要出口到中國進行冶煉。美國從2011年開始就喊著要恢復國內稀土生產,應對國家安全威脅,開礦的錢是美國能源部投的,結果八年之後的今天發現折騰了一大頓只有開采能力沒有冶煉能力……
3、中國最早從2011年開始就在布局稀土冶煉技術,預計到2020年左右中國持有的稀土冶煉相關專利將超過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其他國家如果想自己恢復冶煉能力,不僅要面臨產業鏈問題,同樣也會面臨專利封鎖。當然美國也可以選擇不承認專利——然而開打專利戰,美國那些高科技企業肯定是死得最慘的一批。不然你以為為什麼美國天天喊保護知識產權
轉載——源於知乎
作者:到處挖坑蔣玉成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7680224/answer/71287046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❸ 今天稀土大會中色股份參加了嗎
五礦稀土肯定參加了
❹ 中國稀土上市公司有哪些
在網路文庫里搜索下,有中國稀土上市公司詳細的企業介紹。
❺ 歷年稀土產量與出口配額 數據資料
這類似的數據資料建議上專業的網站查找,向你推薦幾個網站釩宇資訊稀土網,金屬網,鐵礦網
❻ 中國六大稀土集團有沒有中色股份
我國的新一輪稀土整合始於2009年,信號是大幅縮緊稀土出口配額。2010年,我國全年稀土出口配額總量僅為30258噸,比2009年減少了近40%,而在此前5年,每年稀土出口配額年遞減額均未超出10%。
政府的考慮是,通過出口管控,達到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此後兩年,稀土整合思路逐漸系統化,稀土大集團戰略也被搬上檯面。2011年5月10日,國務院專門發布《關於促進稀土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此後,中國圍繞稀土資源開發、冶煉分離和流通市場秩序等展開一系列整治,並由工信部提出組建大型稀土產業集團的方案。
稀土資源分為輕稀土和中重稀土兩類,前者以包頭白雲鄂博、四川冕寧、山東微山的氟碳鈰礦為主,後者以南方離子型礦為主,富集於江西、廣東、福建、廣西、雲南等地區。
當時,包鋼已有一統北方稀土市場的架勢,但在南方中重稀土中,一直活躍著五礦集團、中色股份(000758.SZ)、中鋁公司三家央企,以及贛州稀土、江銅、廣晟有色(600259.SH)、廈門鎢業(600549.SH)等地方實力企業。
作為國家的一種戰略資源,誰有稀土誰就能「一夜暴富」,在稀土價格暴漲之時已經得到驗證。同樣,整合本身意味著利益再分配,在稀土新版圖的劃定過程中,沒有哪個企業真正想缺位。
事實也證明,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參與到了南方稀土業的整合大潮中。
「稀土大集團戰略幾經調整,從剛開始北方、南方各成立一家,到後來提出的兩到三家,再到現在的「5+1」方案,稀土整合的雛形已經基本形成。」百川資訊稀土分析師杜帥兵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國務院近期通過的全國大型稀土集團組建「1+5」工作方案,明確北方包鋼(集團)公司、中國五礦、中鋁公司、贛州稀土、廣東稀土和廈門鎢業分別牽頭進一步推進兼並重組,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這6家企業將拼接成中國稀土的新版圖。
這其中,五礦集團是最早涉足稀土業的央企,實力最為強勁。
按照五礦有色總經理焦健的說法,對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五礦的策略是在國內通過有效整合實現資源相對集中,從而掌握話語權。
2008年11月,五礦集團旗下五礦有色聯合江西贛縣紅金稀土有限公司、定南大華新材料有限公司組建五礦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江西落腳。其後,五礦集團又不斷在湖南、廣東和廣西等區域「跑馬圈地」,最終形成了今天較為完備的稀土產業鏈。目前,僅以五礦拿下的6家稀土礦分離企業算,其稀土分離產能就佔到南方稀土產能的一半。
相比五礦集團,中鋁公司是稀土產業的「新兵」,但作為國內有色企業的龍頭,同樣被列為稀土整合的牽頭人。「我們的稀土產業從無到有,現在已經取得了大型稀土集團的資格,可以在廣西、江蘇、四川等地開發。」中鋁公司董事長熊維平曾向本報記者如是介紹。
2011年6月7日,中鋁公司與江蘇省5家稀土分離企業及1家貿易公司,共同成立中鋁稀土(江蘇)有限公司,從而獲得稀土分離能力3.47萬噸/年。為保障稀土資源供應,中鋁公司又先後與廣西、江西、廣東、福建等資源地簽署了一批戰略合作協議。
中鋁新聞發言人袁力說,中鋁現已逐步形成了以「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為基礎的技術研發基地,以廣西、廣東等省為基礎的資源保障基地,以江蘇四家分離企業為基礎的分離冶煉基地的產業布局。
如今,中鋁公司的產業觸角又延伸至四川省。3月26日,中鋁領銜的中鋁四川稀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未來將通過這一平台,逐步整合四川省相關稀土產業。
按照早前的思路,南方離子型稀土將形成前三名稀土企業產業集中度達80%的目標。但為了防止被對手吃掉,各個地方實力企業則通過拉攏地方政府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各自的稀土王國。
兩年前的一次行業會上,廈門鎢業副總裁鍾可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南方稀土整合的現狀,已經跟國家原來的期望思路有些不同: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廣東、福建先後以廣晟有色和廈門鎢業為主建立了各自的地方稀土產業集團,即便進度較慢的贛州稀土,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國務院召開的相關會議已經原則上同意由贛州稀土集團牽頭組建中國南方最大的稀土集團。」贛州市市長冷新生近期公開表示,贛州目前已經拿到了國家級稀土集團的「路條」。
早在去年3月,贛州市就籌備成立集開采、冶煉分離、加工、貿易、研發於一體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成南方稀土龍頭企業和第一大資源平台,是目前贛州稀土唯一采礦權人。
與上述南方稀土的諸侯割據不同,以輕稀土為主的北方將組成一個大集團。按照此前方案,北方大集團戰略,將由包鋼集團牽頭,聯合甘肅稀土集團公司,吸收四川、山東等地骨幹企業共同發起設立。
值得關注的是,四川省雖以輕稀土為主,但其兩個主力礦冕寧氂牛坪稀土礦、德昌大陸槽稀土礦的儲量均居國內前列,這一獨特優勢,自然成為大企業眼裡的「香餑餑」。在大批外來「淘金者」中,江銅集團在冕寧運作多年,並有望在這一區域整合中分得一杯羹。
此外,同樣具備實力但未寫進大集團名單的還有中色股份,這家企業旗下的中色南方稀土(新豐)有限公司已與當地政府合建了稀土礦業公司,正在運作的7000噸/年分離項目不容忽視。
利益博弈
「整合仍將是未來中國稀土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之一,重點將是冶煉分離環節的整合以及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整合。」安泰科稀土市場研究分析師陳歡說。
但在整合過程中,不僅充斥著央企與地方政府的博弈,大集團內部鏈條如何理順、如何解決生產指標不夠等難題,也逐一暴露。
鍾可祥透露,國內一些央企,也曾前往福建省與廈門鎢業洽談合作,「只要有想法的都去談」,但福建省選擇了扶持本省骨幹企業,拒絕了央企的好意。
中國科學院院士嚴純華曾向本報記者表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稀土行業整合這個問題上利益是一致的,戰略是統一的,但因為「考慮的方式和所處的位置不同,導致了戰術層面上有些不同」。
如今,在四川省的稀土整合中,類似矛盾已經隱現。在中鋁公司宣布進軍四川稀土業的同時,江銅旗下四川江銅稀土公司就聯合其他5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了「四川金攀西稀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同樣是一家集開采、冶煉分離、加工、研發於一體和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
在今年「兩會」期間,四川經信委主任王海林甚至表示,鑒於四川本地沒有比較強的稀土大企業,未來將由江銅一家主導四川稀土的重組。但不在六大集團之列的江銅,未來採取什麼方式與中鋁「對抗」,有待觀察。
即便相對明晰的北方輕稀土整合,到目前為止,包鋼雖然早與內蒙古自治區內的相關企業簽了重組協議,但實質性重組工作遲遲沒有展開,何時能完成對甘肅、山東等其他省份企業的兼並重組,更無明確下文。
「整合後還是"各自為政",並沒有在稀土市場上起到集中性。」一位行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像中鋁在江蘇的幾個分離廠,基本還是維持原來的老客戶,中鋁只管定價和開票等,下一步它在四川怎麼弄還不清楚。
更深的問題還在於,這些大集團成立後,如何解決內部各個企業的「吃飯」問題。
杜帥兵表示,整合後期的大問題是產能過剩怎麼解決的問題。「像包鋼,整合完了,整個產業鏈條是不是已經理順,國家給它5萬噸指標,怎麼分配,都是問題。」他說。
據了解,目前國家給各企業下達的生產指標總計為9.38萬噸,但根據市場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稀土產能已超出40萬噸,「指標不夠、私礦來湊」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整個稀土產業,現在除了正規的產量,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私礦,私礦打擊不完,就算集團整合,產能那麼大,企業生存怎麼辦?」前述包頭企業高層說。
杜帥兵的擔憂是,稀土整合完成,如果私礦打擊不了,其他中小型企業還可以用,考慮到成本等因素,等到出口放開後,整合完的大集團可能還不如一些中小企業有優勢。「有些企業做稀土很多年了,也很老牌,總不能一句話就把它關停了。」他說。
對於這一局面,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干勇在「兩會」期間向媒體坦承,國內稀土行業整合只是剛剛開始,任重道遠,「還需要真正的、規范的稀有金屬、戰略資源的保護制度,需要從立法層面來保護稀土等戰略資源」。
❼ 中國稀土產業的現狀如何
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我國稀土產業成績令人矚目。然而,我國稀土產業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將會嚴重製約我國稀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幾年來,我國絕大多數稀土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經濟效益下滑,產品價格持續低迷;一些新上馬的稀土企業,其發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高能耗、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據資料顯示,由於多年來超市場需求的大量盲目開采,造成稀土市場嚴重供過於求。個體礦點亂采濫挖屢禁不止,棄貧采富、用土壓礦的現象時有發生,致使資源開採的回收率低,國營礦山一般在60%,個體礦山僅達到40%。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稀土市場每年需求摺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約8萬噸,而目前我國稀土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8萬噸,實際生產量超過10萬噸,有80%以上的過剩量。
中國稀土學會考察團在調查南方稀土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時發現,由於南方稀土礦含量特別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幾,因此提取稀土時用的土地量非常多,翻過來倒過去,象是搞「翻山運動」。
據測算,每生產1噸南方稀土離子礦,產生尾礦2000到3000噸,年產1000噸稀土原料的礦山,尾礦超過20到30萬噸,佔地約20多畝。采礦點的不斷增加,遇到雨水,造成水土大面積流失。據報道,江西稀土礦的開采冶煉使贛南地區約有1500萬畝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壞,4000多萬立方米尾沙廢土未得到妥善處理,水土流失嚴重;贛江水系河床升高,據有關部門報告,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陽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四川礦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稀土「熱」時,縣、鄉、村、個體和私營業主紛紛開礦。包頭的白雲鄂博礦也不例外,由於該礦是以輕稀土和鐵混合的共生礦,包頭鋼鐵
❽ 中國稀土1990至2016年稀土儲量
稀土概念(上游資源):600111 包鋼稀土、600259 廣晟有色、600058 五礦發展、000758 中色股份、000752 西藏發展、600010 包鋼股份、600549 廈門鎢業、600614 鼎立股份、600362 江西銅業、601600 中國鋁業。永磁材料(中下游):000970 中科三環、002056 橫店東磁、002057 中鋼天源、600366 寧波韻升、600980 北礦磁材、600330 天通股份、000795 太原剛玉、002352 鼎泰新材、300127 銀河磁體、000969 安泰科技。
❾ 從哪裡能查到我國稀土每年的生產量,特別是稀土原礦的產量謝謝
國內稀土屬於配額制,每年的原礦的開采和冶煉分離的量是限額的,具體數字可以參考http://www.ac-rei.org.cn。同時稀土原礦的真實開采量和分離量就得靠自己去摸索了。
❿ 中色股份的發展歷程
1997年3月5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建設集團公司作為唯一發起人,採用募集方式設立該公司。
該公司屬國際工程承包公司,主要承擔國內外工程項目的開發、設計、企劃、調度、項目的施工組織管理,控制項目成本、施工進度和質量,國內成套設備的采購、發運、辦理工程項目的結算等業務。公司主要的目標市場為伊朗、埃及、科威特、伊拉克、約旦等中東市場;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以及蒙古、美國、智利等地。
2013年5月8日,中色股份對外宣布,中色南方稀土(新豐)有限公司(下稱「中色南方」)7000噸/年稀土分離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按中色股份說法,年產量7000噸的中色南方是國內最大的稀土分離企業。
中色南方是中色股份控股公司廣東珠江稀土有限公司在搬遷過程中,聯合江蘇卓群、常熟盛昌和豐源公司重組而設立的企業。其中,中色股份持股佔比76%。廣東珠江稀土現有產能3000噸。按協議,中色南方投產後,廣東珠江稀土等將停產為中色南方「騰出生產容量」。照持股比例計算,中色南方投產後,中色股份稀土年產量(權益)為5320噸。
2014年4月18日,中色股份公告稱,該公司與印度尼西亞PT DAIRI PRIMA MINERAL公司(發包方)簽署了總價約6.32億美元《DAIRI鉛鋅礦EPC工程承包合同》,合同履行期限為自首筆預付款到位後42個月內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