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由哪些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
八大社會責任:
明禮誠信
確保產品貨真價實的責任
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的誠信缺失正在破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營,由於企業的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隨時可見,消費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損失每年在2500―2700億元,佔GDP比重的3-3.5%。很多企業因商品造假的干擾和打假難度過大,導致企業難以為繼,岌岌可危。為了維護市場的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企業必須承擔起明禮誠信確保產品貨真價實的社會責任。
科學發展
企業的任務是發展和贏利,並擔負著增加稅收和國家發展的使命。企業必須承擔起發展的責任,搞好經濟發展,要以發展為中心,以發展為前提,不斷擴大企業規模,擴大納稅份額,完成納稅任務,為國家發展做出大貢獻。但是這個發展觀必須是科學的,任何企業都不能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也不能只顧局部,不顧全局,更不能只顧自身,而不顧友鄰。所以無論哪個企業,都要高度重視在「五個統籌」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特別緊缺的國家,企業的發展一定要與節約資源相適應。企業不能顧此失彼,不顧全局。作為企業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要響應中央號召,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用好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以保證經濟的運行安全。這樣,我們的發展才能持續,再翻兩番的目標才能實現。
保護環境
隨著全球和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日益惡化,特別是大氣、水、海洋的污染日益嚴重。野生動植物的生存面臨危機,森林與礦產過度開采,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很大威脅,環境問題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持續發展,企業一定要擔當起保護環境維護自然和諧的重任。
文化建設
醫療衛生,公共教育與文化建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極為重要。特別是公共教育,對一個國家的脫除貧困、走向富強就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醫療衛生工作不僅影響全民族的身體健康,也影響社會勞力資源的供應保障。文化建設則可以通過休閑娛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我們的國家,由於前一個時期對這些方面投入較少,欠債較多、存在問題比較嚴重。而公共產品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固然是國家的責任,但在國家對這些方面的扶植困難、財力不足的情況下,企業應當分出一些財力和精力擔當起發展醫療衛生、教育和文化建設的責任。
發展慈善事業
雖然我們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還存在很多困難。特別是農村的困難就更為繁重,更有一些窮人需要扶貧濟困。這些責任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但也需要企業為國分憂,參於社會的扶貧濟困。為了社會的發展,也是為企業自身的發展,我們的廣大企業,更應該重視扶貧濟困,更好承擔起扶貧濟困的責任。
保護職工健康
人力資源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也是企業發展的支撐力量。保障企業職工的生命,健康和確保職工的工作與收入待遇,這不僅關繫到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關繫到社會的發展與穩定。為了應對國際上對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也為了使中央關於「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落到實處,我們的企業必須承擔起保護職工生命、健康和確保護工待遇的責任。作為企業要堅決作好尊紀守法,愛護企業的員工,搞好勞動保護,不斷提高工人工資水平和保證按時發放。企業要多與員工溝通,多為員工著想。
發展科技
當前,就總的情況看,我國企業的經濟效益是較差的,資源投入產出率也十分低。為解決效益低下問題,必須要重視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降低煤、電、油、運的消耗,進一步提高企業效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盡快改變技術落後狀況,實行了拿來主義,使經濟發展走了捷徑。但時至今日,我們的引進風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嚴重,很多工廠幾乎都成了外國生產線的博覽會,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確沒有引起注意。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貳』 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1.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
2.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屬於內部利益相關者問題,企業必須以相當大的注意力來考慮雇員的地位、待遇和滿足感。
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
4.企業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區的組成部分,與所在社區建立和諧融洽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
5.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企業要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並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接受政府依法的監督和干預。
6.企業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企業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7.企業對科技發展的責任
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2)股東社會責任擴展閱讀
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情況
1.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源於它的社會權力。由於企業對諸如少數民族平等就業和環境保護等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就必然要求企業運用這種影響力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2.企業應該是一個雙向開放的系統,即開放的接受社會的信息,也要讓社會公開的了解它的經營。為了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企業和社會之間必須保持連續、誠實和公開的信息溝通。
3.企業的每項活動、產品和服務,都必須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社會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決策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收益之上,而且要考慮決策對社會的長期和短期的影響。
4.與每一活動、產品和服務相聯系的社會成本應該最終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社會不能希望企業完全用自己的資金、人力去從事那些只對社會有利的事情。
5.企業作為法人,應該和其他自然人一樣參與解決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圍之外的社會問題。因為整個社會條件的改善和進步,最終會給社會每一位成員(包括作為法人的企業)帶來好處。
『叄』 股東利益和企業社會責任矛盾時如何選擇
企業社會責任有不同層次的,如守法經營,為社會提供工作崗位,為員工謀福利,維護社會公序良俗,慈善資助等等。
當股東利益和國家法律以及基本的公序良俗矛盾時,毫無疑問,此時的企業社會責任應當優先考慮。
當股東利益和慈善資助之類的企業社會責任矛盾時,選擇的尺度相對自由,可以優先考慮股東利益。
『肆』 為什麼企業股東不反對企業社會責任
第一個原因是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往往會在這方面很有名。當你購買谷歌、耐克或者沃爾瑪的股票時,你知道社會責任是該公司戰略定位、市場營銷和保持競爭力的一部分。它們的股東文件上清楚明白地寫清楚了這一點。如果不喜歡,可以選擇不要投資這些公司。
另一個原因是,在幾乎所有的公司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支出在總體運營成本里所佔的比重都極小,小到不值一提。難道有一家公司在企業社會責任上的開銷大到會吃掉公司利潤中可觀的一部分嗎?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公司,它的股東不會在乎。
『伍』 企業對股東社會責任的履行
兄弟你浙金院的學生吧。。
『陸』 企業對股東履行哪些社會責任責任
一、首先,得對社會責任的概念作一了解。中國法律並未明確社會責任的定義,當然,既使中國法律對社會責任做定義,也需要與國際通行慣例一致,方有實際意義。下面我們看一下國際通行慣例的社會責任的概念。《ICE8000國際信用標准體系社會責任(道義責任)鑒定與勸善規則》第1.6條:社會責任,也稱道義責任、道德義務,是指人類對社會良善、自然環境、社會進步的自然責任。社會責任的內容包括以下兩個層次:
(1)第一個層次是社會責任底線內容,是社會責任的最低標准,是每一個人、單位、地區均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內容。對於拒不承擔社會責任底線的組織或者說違反社會責任底線的組織,應當予以懲誡。
(2)第二個層次是社會責任倡導內容,它可以包括人們為推動社會進步、推行人類普適價值的所有行動及要求。它由人們根據自身實際自願承擔。對於自願承擔社會責任倡導內容的組織,應當給予獎勵。
通俗的講,一個人或一個單位有三種責任需承但,一個是法定責任,就是法律要求你如何;二個是合同責任,就是合同中約定你如何;三個是社會責任,就是雖然法律沒有要求,合同也沒有要求,但是,按照自然道理,你應該作的事,社會責任又分兩個層次,底線層次的是必須遵守,較高層次的是自願量力而行。
二、再次,對於中國公司而言,社會責任不但是一種自然責任(自然責任可理解為雖然沒有法定沒有約定但天然應履行的責任),而且是一種法律責任,因為中國公司法明確要求公司應履行社會責任,根據《公司法》第五條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三、最後,我認為社會責任作為一種自然責任,無論法律還是公司章程是否約定,企業均有對股東正當權益進行善意保護的義務,因為這是社會良善、社會進步的要求。具體而言:公司應該讓股東有知情權,除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股東關於查賬等知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