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講什麼的
巴菲特當然沒有寫過什麼書,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公司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總結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從挑選經理、選擇投資目標、評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這些信涵蓋面甚廣。但是,在美國法律教授勞倫斯人坎寧安將這些信援特定的主題加以組織整理著成本書以前,、這些信中蘊含的思想並沒有引起本應獲得的廣泛關注。巴菲特本人認為,這本書比到目前為止的任何一本關於他的傳記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書去讀,那必定是這本。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證券投資成為擁有幾百億美元資產的世界富豪。在過去的35年中,他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每股賬面價值從19美元上升至37 987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4.00%(見下表)。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伯克希爾已經是一家資產總額高達1300多億美元的巨型企業。沒有哪個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讀者看完本書之後,想必會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有深入全...詳細內容看http://www.zxhy1.com/post/13.html
2.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12小時前長線是金的博客 學習巴菲特,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 自從閱讀了勞倫斯.A.坎寧安所著的《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後,自己又從網路上搜集到巴菲特致股東的信(1979-2011)中文翻譯件,於去年底開始閱讀這些致股東的信原文,並逐漸將信件中的主要內容整理成讀書筆記,三個多月時間,將32年的致股東的信整理成讀書筆記38篇,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 首先應當感謝在網路上發表這些信件的網友,他們翻譯整理發表後才使得我們有機會閱讀巴菲特致股東信的全部內容。這些信件來源於多個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網站或博客,在學習整理過程中,也發現這些信件大部分最初應當是港台人士整理的,對其中的與大陸不同的許多詞語進行了規范。這些信件每一封都有二三十頁,加起來有上千頁。 系統學習巴菲特致股東信的原文,使我們感覺到是直接聆聽大師的教誨,從中學到了大師對於股權投資、公司內部管理、股份拆分、收購兼並、財務、稅收、保險及浮存金、金融衍生品、期權等方面的知識;學到了巴菲特獨特的評價公司的方法;學到了巴菲特對每個時代流行投資理論的批評;學到了巴菲特坦率面對投資失誤的深刻反思;學到了巴菲特對股市狂熱和美元貶值的擔憂;學到了巴菲特激勵公司高管的方法;學到了巴菲特面對美國金融危機時的處事辦法;學到了巴菲特嚴格遵守法律、誠實面對股東的良好品行。自己從巴菲特這么多年的信中整理讀書筆記,力求能夠領會大師的精神,挑選出非常精彩的語言,這也需要自己深入閱讀和反復領會其思想,實在是受益匪淺,讀後感《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 閱讀這些信件,可以總結出三條基本原則:時刻牢記一個企業的賬面價值、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之間是有區別的;投資的基礎是內在價值;作為一個所有者去進行投資。巴菲特經常在信件中警示股東:不要被股票的交易記錄所迷惑,應該注意股票背後企業的真正經營情況。 巴菲特的成功得力於准確核定他所購買的股票和企業的價值的方法。他再三向股東解釋他的投資對象的標准:1)投資者能夠了解的業務;2)有發展前景;3)由誠實能乾的人經營管理;4)價格是非常適合的。他除了始終堅持投資公司的標准外,他驚人的定力、冷靜自律、持之以恆、用自己的眼光看變化、用自己的腦袋想問題、用朴實無華的語言表述意見、不理會股票市場的短期波動、遠離華爾街的喧囂,都是他投資成功的秘訣,也是我們學習的目標。 作為我們業余投資者,不僅要學習巴菲特正在做什麼,在哪些方面投資,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巴菲特的思想和教誨,做出自己穩妥理性的投資。也就是學習巴菲特的精髓,而不是去簡單學習、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投資組合。 巴菲特每年致股東的信一般都是次年二月底或三月初向股東寄出,四月底或五月初召開股東會議。因此,有些翻譯件寫成落款年(即次年)致股東的信,也有的寫成頭一年致股東的信,本人認為還是落款年的比較合適,因為信是落款年寫作並發出的,巴菲特在信中一直說去年如何如何,其中許多內容還談到落款年的經濟活動。〔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巴菲特致投資者的信1975讀後感:希望永遠持有華盛頓郵報
[巴菲特致投資者的信1975讀後感:希望永遠持有華盛頓郵報]
本人於2010年8月於IMEIGU.COM看到一篇文章,題目為《巴菲特為何死守華盛頓郵報》,文章如是說:CNNMoney助理執行總編保羅-莫尼卡(Paul
R. La
Monica)11月8日發表評論文章稱,Kaplan教育部門是華盛頓郵報最主要的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近三分之二和運營利潤的四分之三,然而該部門面臨巨大的監管風險,巴菲特致投資者的信1975讀後感:希望永遠持有華盛頓郵報。作者向巴菲特建議,現在是時候鎖定高達60倍的長期投資利潤了。如果巴菲特願意聽我的建議,我會告訴他現在應該是將華盛頓郵報套現的時候了。過去的長期持有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但未來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地艱難。的確,該股對應2011年預期盈利的市盈率為14倍,可能似乎很便宜。但是由於Kaplan問題,預期可能會下調。巴菲特以其善於尋找價值而聞名於世,而非價值陷阱,讀後感《巴菲特致投資者的信1975讀後感:希望永遠持有華盛頓郵報》。
該文作者的觀點相當鮮明,就是要求巴老賣出華盛頓郵報。而本人看到巴第一次對該項投資的評價,就是1975年的這封信。巴在信中說,我們堅信自己的原則,我們傾向於長時間地持有;實際上,我們最大的股票投資是46.72萬股的華盛頓郵件B股投資,成本是1060萬美元,我們希望永久性地持有這項投資。
巴還在信中說,我們的股票投資高度集中於少數公司,這些公司的選擇基於有利的經濟特質、勝任且誠實的管理層以及具有吸引力的購買價格;在長期投資法則下,股票市場的波動對我們來說重要程度相當低(除了提供一個良好的買入機會),相反地經營業績卻是相當地重要。
最後,讓我們拭目以待,巴是現在賣出,還是繼續永遠持有華盛頓郵報呢?時間將證明哪一個是更加明智的選擇。
〔巴菲特致投資者的信1975讀後感:希望永遠持有華盛頓郵報〕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4. 巴菲特致股東信讀後感
[巴菲特致股東信讀後感]
投資如同選車
速度:ROE
油耗:盈再率
價格:便宜
構造:簡單(業務簡單容易理解)
路況:好路漫長而且車少(封閉式高速公路,有護城河的大品牌)
以車子來比喻,ROE是車速,盈再率就是耗油率,巴菲特致股東信讀後感。一部好車,不僅要跑得快,也要省油。通常盈再率大於80%就算偏高,投資人應避免買進。
關於盈餘再投資率:
(1)指企業資本支出占盈餘的比率。資本支出是企業用於購買機器廠房土地的費用,通常會顯示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固定資產與長期投資兩項數字。
(2)台灣的洪瑞泰提供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采前後四年計算)即:盈餘再投資率等於( 期末固定資產 十 期末長期投資 一期初固定資產
一期初長期投資) / 合計四年的總盈餘。
(3)洪瑞泰認為,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即算低,大於80%算偏高。
如果ROE=10,那麼PB應該是1,我目前也可以找到10%的信託理財計劃
如果ROE>10,
那麼PB實際是等於(凈資產+經濟商譽),並且ROE越大,經濟商譽部分越大,甚至遠遠超過凈資產,假設ROE=40,那麼PB也許要為10才合理,讀後感《巴菲特致股東信讀後感》。ROE與PB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呢?
能力圈:1,ROE 對應 PB(安全邊際)2,護城河 對應 贏再率
公司的薪酬設計可以參考以上內容,棒子短點,胡蘿卜長點,參考布朗鞋業的制度,(投入的越少,產出的越多,則得到的越多,負責要受罰)
〔巴菲特致股東信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怎麼寫
較之成功投資的原則,巴菲特的幽默同樣可以給讀者帶來巨大的享受。
回過頭來說巴菲特的幽默,准確地說是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的幽默。格雷厄姆曾經講過一個故事,用以說明投資者為什麼會有他們的表現:一位正在走向天堂的石油勘探員,在遇到聖
6. 巴菲特2020年致股東的一封信中,你看出來了什麼
2021年2月27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發布財務報表。與此同時,巴菲特致股東的一封信也同步發出。並且有消息稱,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將一改往年在奧馬哈——巴菲特的家鄉——召開的慣例,變成了五一勞動節那天在洛杉磯召開。但這些都不是最震撼我的,最讓我有收獲的是回購。
股神巴菲特和蘋果公司的這波操作,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絕。這也讓我再次重新認識到了回購力量的強大。它不僅僅是表明股東對公司的信心,還能夠實實在在地給股東帶來收益。又和巴菲特老爺子學了一招,一切都是辣么perfect。
7. 今天看了2014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信中有段話我不是很了解_____「形成自己的宏觀觀點,或是
巴菲特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投資過程中,不管是實體產業還是股票,其實自己都沒必要聽別人對市場或宏觀政策面進行預測,甚至自己都沒太多必要得出宏觀觀點,只要把握好自己投資的每筆項目的實際客觀情況。
8. 什麼是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譯者序:巴菲特當然沒有寫過什麼書,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公司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總結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從挑選經理、選擇投資目標、評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這些信涵蓋面甚廣。但是,在美國法律教授勞倫斯人坎寧安將這些信援特定的主題加以組織整理著成本書以前,、這些信中蘊含的思想並沒有引起本應獲得的廣泛關注。巴菲特本人認為,這本書比到目前為止的任何一本關於他的傳記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書去讀,那必定是這本。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證券投資成為擁有幾百億美元資產的世界富豪。在過去的35年中,他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每股賬面價值從19美元上升至37987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4.00%(見下表)。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伯克希爾已經是一家資產總額高達1300多億美元的巨型企業。沒有哪個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讀者看完本書之後,想必會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就不難想像他為什麼會取得如此驚人的業績。巴菲特的許多觀點與傳統的管理與投資教條相抵觸。例如,巴菲特認為用股票期權酬報經理會對股東產生毒害作用,他更傾向於直接用現金獎勵經理。因為這些經理若是真的看好自己公司的股票,只要...
9. 巴菲特的故事讀後感100字
感謝巴菲特讓我知道:人需要長遠的目光,看到人生與事業的長期價值,而不要為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人要獨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獨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論證、理智的分析,人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而不要盲從;堅持誠信,相信人格的力量。人對了,就會做出正確的事,即使暫處危難也終將成功;金錢在某種意義上說,那就是一個符號。我們追求它的,不是物質的奢華,而是人生樂趣與人生意義;有的時候選對了,有時候選錯了,可是堅持去做、去選,這就是幸福;選擇了值得尊敬的人,你也將得到他們的尊敬。人生的智慧不在於沉浸在喧嘩擾嚷中,而是在於黙黙思考後所得到的人生的一種升華。
願這一切可以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