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又一家車企涼涼「欠債未還」的力帆汽車面臨破產清算
今年車市競爭加劇,弱小車企陸續陷入經營困境中。力帆汽車就是其中的一家。
7月9日,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包括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在內的10家全資子公司,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對公司的重整申請,公司將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風險。
狗血的是,前段時間吉利汽車被曝出有意接盤力帆汽車,力帆股份因此大漲,趁機割了一波韭菜。隨後吉利控股新聞發言人楊學良表示並沒有此事。
大咖點評
今年車市的分化非常明顯,眾泰、力帆等經營不善的企業相繼陷入困境,車市已經出現了洗牌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力帆日子難!股票更名「*ST力帆」,存在破產/退市風險
[汽車之家?行業]?力帆集團目前的日子並不好過,破產/退市風險如影隨形。8月24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於日前收到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及《決定書》,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請已獲法院裁定受理。根據規定,力帆股份股票於2020年8月25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改為「*ST力帆」,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
力帆股份表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即使公司實施重整並執行完畢,但如果公司後續經營和財務指標不符合《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監管法規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的風險。
裁定書中提到,力帆股份公司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當前貨幣資金4300萬元,到期債務11.96億元,其他財產流動性差、無法變現,依法應予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因此,力帆股份公司具有破產原因,如不及時拯救,會給債權人、股東、員工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帶來重大損失,其重整具有必要性。此外,裁定書還提到,力帆股份公司從事汽車及摩通行業多年,擁有較為齊備的生產資質和成熟的生產技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銷售渠道眾多,具備重整價值,其擬通過股權重組、債務重組、資產重組、運營重組的方式實現重整,該重整預案具有可行性。
編輯點評:
近來,圍繞力帆股份的負面消息不斷,銷量下滑、債務/訴訟纏身、經銷商維權讓力帆的經營現狀堪憂。當國內多數車企的經營回到正軌,不斷提振銷量、推出新品時,力帆仍未從危機抽身,反而已退到了破產的邊緣。下一步究竟是破局還是破產,是力帆時刻在面臨的問題。(文/汽車之家才麗媛)
Ⅲ 6億股份遭凍結、資金鏈瀕危,力帆如何面對行業洗牌
力帆,這個曾經的摩托車行業的巨頭,在行業更迭當中沒有緊跟時代的步伐, 結果陷入到了如今的尷尬境地。
力帆所持股份97.28%被凍結
7月17日,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相關單位發來的《股權司法凍結及司法劃轉通知》、《上海金融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獲悉公司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本公司的部分股份被輪候凍結。
目前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620,642,656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47.24%。此次股份被輪候凍結後,力帆控股所持公司股份累計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股份數量為615,772,656股,占其持股總數的97.28%,占公司總股本的45.96%。
但是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大家對汽車的品質要求更高,這時候不論是外資品牌還是國內品牌企業,他們都在積極順應市場的需求,不斷對汽車進行升級換代,比如國內的吉利、長安、長城、廣汽等車企都頻繁的對車型進行更新換代,所以他們的市場份額也是越來越大,並成為了國內企業的主流品牌。
反觀力帆,從2003年開始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技術投入不夠,品質跟不上時代,在售部分車型換代周期長,技術老舊,甚至連營銷也是毫無新意,推廣力度也很小,目前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有力帆這個汽車品牌,品牌認知度低,品質沒保障這要消費者怎麼掏口袋?
所以力帆之所以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其實從他們選擇的經營思路那天開始就註定了這一天會遲早到來。畢竟中國消費者也不傻,在價位差不多的其概況下,哪怕多出幾萬塊錢很多人仍然會選擇質量有保障, 車型好,有一定品牌的汽車,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力帆這種邊沿品牌車企的生存環境只會越來越難。
而想要擺脫目前生存困局,力帆必須改變經營思路,緊跟時代步伐,加大對汽車的研發投入,以市場為導向,及時更新車型,同時進一步加大品牌推廣力度。但是這些過程需要時間,因為任何一個品牌的行成都不是短期可以達到,而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檢驗。但是按照目前力帆的財務狀況來看,想要實現這些經營上的轉變我覺得很難,除非他們引進有較大實力的財閥進行重組。
Ⅳ 吉利成力帆股份實控人回應稱以公告信息為准
財經網汽車訊?力帆實際控制人為滿江紅公司。
近日,中國網報道,吉利或成為力帆股份實際控制人。中國網稱,吉利科技集團持有力帆股份第一、第二兩大股東股權,直接間接持有的股權或讓吉利成為力帆股份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吉利科技集團由吉利100%持股。
對此,財經網汽車聯繫到吉利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報道存在失實,一切以公告信息為准。
12月21日,*ST力帆(601777)發布公告,表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力帆股份控股股東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控股」)變更為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滿江紅基金」),重慶滿江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滿江紅公司」)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公開資料顯示,力帆股份管理人與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江基金」)、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邁捷」)及吉利邁捷母公司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科技集團」)共同簽署重整力帆股份的投資協議。吉利邁捷、兩江基金共同發起設立滿江紅基金。
另外,吉利邁捷、吉利科技、或吉利邁捷/吉利科技持有股權達70%以上的公司(以下簡稱「產業投資人」),作為參與力帆股份重整投資的實施主體。
本次權益變動後,滿江紅基金和產業投資人成為力帆股份第一、第二兩大股東;力帆控股持有力帆股份比例由之前的47.08%下降為13.75%。
天眼查數據顯示,力帆股份現實際控制人滿江紅公司,是由兩江基金和吉利邁捷共同成立,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權。
而滿江紅公司僅直接持有滿江紅基金0.03%的股權。滿江紅基金的最大股東為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江產業集團」),持有49%的股權。兩江基金為兩江產業集團全資子公司。
吉利邁捷兩大股東為吉利科技集團和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後者是吉利科技集團全資子公司。
吉利雖直接或間接持有力帆股份股權,但力帆股份實控人為滿江紅公司。
對於吉利收購力帆,招銀國際研究部白毅陽表示,吉利科技集團換電模式的推廣,需要整車生產、動力電池供應、金融配套等方面的配合;另外,吉利需布局西南市場,其在東南沿海地區的滲透率較高,但未來中國汽車市場有望將向西南、西北等市場擴張。多重因素促成了吉利收購力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被踢出局理想智造股權變更 力帆控股退出
近日,我們獲得消息稱:重慶理想智造汽車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原投資人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退出,而新增投資人變更為重慶滿旺機械配件銷售有限公司,並實現對理想智造100%控股。
重慶理想智造汽車2003年09月10日成立,經營范圍為研發銷售汽車及汽車配件,內燃機及內燃機配件。天眼查數據顯示,2018年12月17日,重慶理想智造被車和家公司(後更名為「理想汽車」)以6.5億元收購;2019年12月26日,理想汽車旗下公司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退出理想智造,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進入股東行列;同時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不再擔任理想智造法定代表人,接任者為溫志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被關聯公司索賠7.98億元,力帆汽車唱的是什麼戲
4月2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下稱「力帆汽車」)與重慶盼達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盼達汽車)存在買賣合同糾紛,盼達汽車已向重慶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力帆乘用車賠償7.98億元。據了解,重慶仲裁委員會已受理該項申請。
事實上,力帆汽車銷量下滑的情況在2019年就已顯現,其12月銷量為402輛,下滑幅度超88%;11月銷量為73輛,下滑幅度98%。就全年來看,力帆汽車2019年燃油車累計銷量為22,536輛,下滑幅度達75.52%;新能源車銷量3,091輛,下滑幅度達69.49%。
此外,2019年力帆汽車曾多次被爆出「工廠半停工」、「拖欠工資」的情況。力帆股份在《2019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就虧損原因也明確表示「公司資金緊張、生產經營受到影響、不能給經銷商持續供貨」。
身負數百起訴訟案,加之業務不佳、資金緊張,力帆汽車還能堅持多久?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力帆集團深陷泥潭,昔日巨頭能堅持住嗎
力帆這個品牌對於大眾而言並不陌生。憑借在摩托車領域的絕對優勢,力帆在早些年間也曾紅極一時,但在轉型汽車之後,力帆開始由大紅大紫逐漸邊緣化,從其現在的處境來看,它的轉型似乎並不成功。
除了供應商外,力帆還欠經銷商諸多款項。今年5月上旬,30多家力帆汽車的經銷商,身貼「力帆還錢」的字樣,聚集在重慶力帆中心門口進行維權。事實上,這已經是近一個月來經銷商第四次上門維權了。這次供應商的訴訟對力帆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業績下滑,賣地籌款自救
從力帆股份業績報表來看,力帆汽車確實資金鏈比較緊張,2016-2018年,力帆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已經連續為負,最高虧損額約26.13億元。
在力帆股份2019年一季度報中的主要財務數據一欄,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等財務指標被紛紛被劃上「-」。其中,力帆股份一季度營業收入約22.47億元,同比降低31.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9720.48萬元,同比下滑257.56%。
為了填補資金空缺,力帆去年就曾接連出售兩項資產。去年12月,力帆股份將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以人民幣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車和家。此外,力帆股份還將原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以約33.1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重慶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
借著賣地、賣資產,力帆在2018年尚能過得去,而今年或許真的是彈盡糧絕了。6月,因為融資項目出現逾期。
Ⅷ 欠債累累、資產被凍結的力帆汽車真的要倒下了嗎
覺得力帆汽車要倒下這個可能性比較大了。
而且不斷攀升的負債率讓力帆孤帆力不從心,近兩年的時間,力帆股份資產負債率已高達70%以上。據最新的統計,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力帆股份總資產為268億,而總負債高達193億,資產負債率達到72%。
Ⅸ 力帆股價大跌不止,它經歷了什麼
力帆股份發布了股東及董監高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其中顯示,力帆股份此次股份減持計劃將在未來6個月之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和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進行,總減持股份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上市公司股東和董監高等高管減持,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不足為奇,但力帆股份選擇的時點,卻讓投資者大呼「看不懂」。
當日,力帆股份一字跌停,收盤價為每股4.5元,而這已是其股價連續第二個工作日出現跌停。
一個半月前,力帆股份還因為涉足氫燃料電池汽車「火」過一把。
資金緊張
在上述諸多負面信息背後,實則是力帆汽車近幾年來經營不善。27年前,已經53歲的尹明善排除萬難創立力帆摩托車,並一路馳騁進入汽車界,成為一個時代的「創業偶像」,但又在81歲時跌落神壇。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自2016年來,雖然力帆汽車凈利潤均呈大幅增長態勢,但是在扣非凈利潤上已經連續3年為負。
就力帆汽車乘用車銷量來說,2016年也是一個轉折點。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力帆汽車累計銷量11.3萬輛,同比下滑逾28%;2017年雖然有所回升,但也沒有突破15萬輛的量級;2018年,更是跌至僅剩10萬輛。
在燃油車銷量不振的情況下,摩托車起家的力帆汽車近幾年將發展重心押注在新能源汽車上,尹明善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要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代價是債務高企。2018年年報顯示,力帆汽車流動負債賬面余額高達187.8億元,而流動資產賬面余額只有134.3億元,遠低於流動負債,這讓力帆股份可能存在償債風險;除此之外,力帆汽車還存在大額流動資產受限的情況,受限余額為46.1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貨幣資金受限余額是指,保證金、不能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如定期存款)、在法律上被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設置了擔保權利的貨幣資金。
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力帆股份大額受限資產或來源於其高股權質押率,而這也恰恰反映了公司在資金流方面頗為緊張,因為公司一般在能正常融資的情況下,不會選擇這種成本較高、風險較大的融資方式。
據粗略統計,力帆股份近兩年來頻繁採取質押、解押股權的方式融資,股權質押數高達20餘次,質押所佔股份總數也從9.95%一路飆升到如今的90%。力帆股份最近一次解押和質押股權發生在5月31日,此次解押/質押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