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中糧資本旗下上市公司

中糧資本旗下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1-06-11 15:54:12

⑴ 中糧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

你好,我國食用油市場競爭和趨勢分析
湘財證券 並購總部 范崇東 大連華農集團 庄宏偉
一、 國內食用油發展現狀
食用油是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人們的消費習慣正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一個轉變卻造就了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我國小包裝油產業去年達到了300萬噸的銷量,有近180億的規模。隨著我國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食用油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到2004年,人均年食用油消費為13.5千克。
圖表 1 1996-2004我國食用油消費統計

專家預測,小包裝油的行業成長,每年有20%-25%的成長比率。而我國油脂產業總體增長大約在5%-6%,小包裝油的增長幅度遠遠高於散油的平均增長。早在16年前,當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出現在國內市場上,這種安全衛生的桶裝油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散裝油逐步退出國內大中城市,從這個時候起,中國的食用油消費就開始了快速的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油成為市場主角。「時勢造英雄」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外資金興起在油脂行業的投資熱潮,紛紛投資中國。2001-2004年,在我國從遼寧大連到廣西北海的幾千公里的沿海港口興建及正在興建了約100個大型油脂加工企業,日處理量大多為1000-3000噸,其中遼寧大連、河北秦皇島、天津塘沽、I山東口照、江蘇連雲港、張家港、浙江寧波、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東莞、廣西北海等地興建了約佔全國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業。04年以來,雖然本行業投資有所減緩,但投資仍然十分旺盛。2005年6月中谷糧油集團對外宣布,正式進軍小包裝油市場,在以珠三角為中心的華南地區和以北京、濟南為中心的華北地區正式推出「香谷坊」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食用油行業的競爭仍將更趨激烈。
表一為近幾年國內較大的投資項目統計。
表一、近三年來食用油行業部分重要的投資項目(不完全統計)
時間 地點 投資者 金額
2002年 日照 山東三維集團 5億元人民幣
2002年底 日照 山東新汶礦業集團和山東糧油集團 1.5億元人民幣
2003年1月 上海 嘉里糧油 6000萬美元
2004年1月 新疆瑪納斯 新疆屯河集團 2.5億元人民幣
2004年9月 荊門 中糧集團 2億多元人民幣
2004年12月 大連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英國FEDLTD•B•V•L
2005年5月 南京 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 1.1億美元
2003年6月 天津 嘉里糧油 1億美元
2005年6月 九江 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和香港巨邦國際有限公司等五家企業 2.1億元人民幣
2005年7月 日照 中紡糧油公司 2億多元人民幣
2005年8月 重慶 重油集團 1.5億元人民幣
註:信息來自於網路,數據精確度有限
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後,形成了以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為主要食用油種類,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各種天然保健食用油百花齊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場開始從衛生、安全用油階段步入健康、營養用油的新發展時期。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也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出現了「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著名品牌和「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2004年各地上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890個(表二:2004年度總產量10萬噸以上大型食用油加工企業名單),其中日處理原料千噸以上的47家,年處理油料能力5138萬噸,2004年實現植物油產量95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166億元,較上年分別持平、增長35.1%. 產品結構調整明顯,一級油佔主導地位,實現產量346.8萬噸,占總產量的36.4%,四級油產量下降較快,實現產量190萬噸,占總產量的19.9%;小包裝油和特種植物油脂發展較快。盡管如此,快速成長的產業規模背後問題不斷,據統計2004年,食用油行業實現利潤3.68億元,同比下降近6倍, 食用油產業原料供給、價格競爭、加工能力過剩、質量安全等問題困擾著整個行業。
表二、2004年度總產量10萬噸以上大型食用油加工企業名單
排名 公司名稱 生產能力
1 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2852764噸
2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 1570477噸
3 三河匯福糧油集團有限公司 420052噸
4 江蘇南通寶港油脂發展有限公司 357640噸
5 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 339579噸
6 河北秦皇島金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 262463噸
7 中國植物油公司 193985噸
8 河南愛廚植物油有限公司 185794噸
9 金光食品(寧波)有限公司 173975噸
10 福建金石制油有限公司 160000噸
11 上海良友(集團)有限公司 155724噸
12 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 154727噸
13 廣西防城港新海油脂工業有限公司 148949噸
14 寧波正大糧油實業有限公司 143837噸
15 山東香馳糧油有限公司 119288噸
16 深圳市南順油脂有限公司
117500噸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原料供給
2003年整個行業一片大好,全行業全年實現利潤21.89億元。2004年因大豆價格劇烈波動而引發的中國大豆加工業行業危機。去年3月份,國內大豆加工企業集中采購美國大豆,采購的大豆價格摺合人民幣約4300元/噸,在隨後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大豆價格突然直線下落,降至每噸約3100元,巨大的價格波動,一下子將許多企業推到了絕路,尤其是依賴進口原料的企業。在這次「大豆風波」中,山東境內依靠進口大豆為生的中小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大連華農、三河匯福等一批國內大型油脂企業也元氣大傷。而國內由跨國企業參股、控股的一批油脂企業如東海糧油則未受到大的沖擊。據統計2004年油廠僅實現利潤3.6833億元。
2、安全事件不斷
近兩年來我國食品行業安全事件頻出,食用油行業也不例外。影響食用油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油中的雜質、游離脂肪酸、過氧化物和微量金屬離子等物質,游離脂肪酸過多會影響油的風味、加重油脂裂解和酸敗,而過氧化物超標油就會加速氧化極大的縮短油的保存時間。除了質量問題外,福臨門1:1:1之爭在業內鬧得沸沸揚揚。國內爆發「禽流感」的影響加劇了大豆加工企業的虧損,今年世界范圍內「禽流感」問題勢必仍會對食用油產業產生不小的影響。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最近兩年來非典以及諸多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人民對食品消費的食品安全空前關注。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糧食局聯合組織制定的食用油新標准於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3、產能大量過剩
保守估計,2004年底中國的大豆壓榨總能力達到6000萬噸,但是實際壓榨在3500萬~4000萬噸之間。而外資跨國集團有控制力的企業,實際壓榨量占總實際壓榨量的50%以上,而且這些外資跨國集團控制的企業壓榨能力非常集中,因此具有了相當大的壟斷力。由於產能過剩,部分企業的市場的銷售情況不容樂觀,於是局部市場時有價格大戰的現象。
三、競爭狀況和主要品牌
雖然我國食用油品牌眾多,約600多個,但據資料顯示,國內約有70%的銷售收入集中在占總數7.5%的企業,但"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品牌占據了42.20%的市場份額,大品牌所佔的市場份額已接近壟斷。嘉里糧油和中糧集團是我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在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四大品牌中,金龍魚、胡姬花為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麾下,福臨門和魯花隸屬中糧集團旗下。下面對這兩大食用油巨頭進行一個分析。
表三、我國植物食用油脂主要品牌(各類前五名)
大豆油 花生油 菜籽油
1 金龍魚牌 魯花牌 金龍魚牌
2 福臨門牌 胡姬花牌 福臨門牌
3 口福牌 亮泉牌 禧萬年牌
4 匯福牌 長生牌 如意牌
5 海獅牌 吉龍牌 大平牌

1、中糧集團
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從事農產品和食品進出口貿易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中國企業。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4位,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具有巨大的資本優勢。旗下主營糧油食品生產加工業務的中糧國際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H.K.0506),在資本市場上有便捷的融資渠道。1995年,中糧集團以「福臨門」品牌進入利潤豐厚的小包裝食用油行業。中糧集團和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等國際知名公司合作進行產業運作,強強聯合,不僅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而且也有利於實現資源在全球求市場上的優化配置。耗資20億打造福臨門的生產布局,目前旗下的主要企業有: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東洲油脂工業(廣州)有限公司、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糧艾地盟(山東)有限公司、山東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中糧集團有亞洲最大的油脂生產線,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榨油到毛油到精油提煉,再到包裝,具有相當的成本優勢。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中糧集團本身就具有十分強大的貿易實力,加之其在葡萄酒、啤酒、肉製品、麵粉、糖業等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產業的協同效應,使得其食用油產業銷售能力十分強大。2004年油脂產品主營業務收入11,657,102,000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7%,佔中糧國際總收入的69.4%。其中小包裝油銷量504,850噸,比去年同期上升30 %。小包裝食用油相對食用散油的比例已從過往的35%和65%之比上升至本年度內的40%和60%。2005年上半年,小包裝食用油銷量211,412噸,比去年同期上升25%。公司目前開始加強高檔食用油和副產品卵磷酯類開發和生產,該部分毛利較高,可能成為未來重要的利潤來源。
2、嘉里糧油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嘉里糧油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在隨後的十年內,又陸陸續在防城港、上海、青島、營口、成都、西安和廈門先後投資建立了7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形成了布點廣泛、布局合理、規模宏大的油脂生產體系。1998年又成立了一家專門進行市場管理、業務拓展的嘉里糧油商務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對集團的16個小包裝食用油品牌進行統一的市場拓展和營銷管理。已經發展了包括"鯉魚""元寶""胡姬花""花旗"等16個國內小包裝油知名品牌,涵蓋調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芝麻油等多油種的大型系列產品。除此以外,嘉里糧油還是目前國內著名的特種油脂供應商,"金燕""金鸝""花旗"等品牌的起酥油、人造奶油、氫化油等,供應給包括肯德基、達能等大型食品企業。
四、發展的主要趨勢
我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農業問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歷年來是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的首要工作。2005年中共中央(中發2005)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首次把「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扶持食品加工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加工業」寫進中央1號文件。
1、行業整合趨勢明顯,外資充當主要角色
2004年隨著新的國家食用油標准開始施行,食用油生產採取市場准入制度,一大批實力不足的食用油企業因質量不能達標而被淘汰,留出巨大的二三級市場空間,為有實力的食用油品牌擴張市場提供了機會。加之2004年的大豆風波,導致2004年由於油廠經濟效益較差,影響了企業在銀行的信譽,加上部分地區銀根收縮,導致一部分正在動工新建、擴建的項目停了下來,有的原來打算新上的項目推遲動工。許多企業出現虧損。這給後期行業大整合創造了機會,未來幾年內,食用油市場又將進入新一輪的洗牌時期,將可能出現較多的並購事件。今年創世紀集團福建省地區著名食用油品牌「天香」後,又收購了福建印福油脂工業有限公司(福建省最大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通過不斷並購,擴大規模,與外來品牌比拼。
另一方面,位於全球食品行業前50位的大型跨國公司大多已在中國各地區設立了合資公司、獨資公司,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等經濟、技術機構,食用油行業也將不會例外,外資將在未來幾年的行業整合中扮演主要角色。《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表明,截止到2002年12月,全行業共有三資企業87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62.67億元,分別佔全行業國有和規模以上企業的7%和38.40%。外資品牌的市場綜合佔有率合計為47.3%,特別是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僅旗下的金龍魚、胡姬花、鯉魚這三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之和就達到了33.3%,可以預知未來外資憑借巨大的資本實力,通過並購重組等模式快速進入、收編、整合中國市場,對本土品牌構成威脅和沖擊。美國嘉吉集團在廣東已經擁有一家相當規模的大豆壓榨工廠。10月,世界500強企業托福國際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托福國際亞洲(私人)有限公司收購了大連華農集團將其控股的湛江華農等子公司的部分股權。7月國際五大大豆貿易商之一的邦基集團(Bunge Ltd.)表示,將收購山東三維集團旗下一家在日照的油廠。邦基模里西斯有限公司、山東三維油脂有限公司、日照大海油脂有限公司三方合資,擬成立一家總投資4.13億元的邦基三維油脂有限公司。同為國際五大大豆貿易商的印尼WILMA公司,也已經前往中國最大的大豆生產基地黑龍江,准備在黑龍江投資建廠,成立自己的壓榨企業。
2、技術質量不斷提,高檔食用油大戰將至
在小包裝油市場上,品類方面的競爭格局一直呈金字塔狀:底層的是目前銷量最大的色拉油,中間層是調和油,上面的是天然食用油、高檔食用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食用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關心油品的質量,而且在一部分人群中十分關心油脂的營養價值,尤其是對特種油脂十分關注,深受大家的喜愛。目前,高端食用油市場缺乏強有力的品牌領導,主要是橄欖油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中糧「滋采」品牌推出的核桃油、山茶籽油、紅花籽油天然食用油。中糧跟全球最大的從事糧油產品的公司ADM等合作夥伴在中國成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每年的研發費用不會低於銷售整體收入的5%。中糧集團滋采品牌制訂了明確的品牌發展方向――打造中國食用油高端市場的領導品牌。具體措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進行研發和工廠、基地建設;二是進行渠道建設和市場培育,和高端目標消費人群溝通,傳遞品牌內涵。可見油脂巨頭對技術開發的重視。嘉里糧油在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先後開發了玉米油、茶籽油、紅花籽油、葵花籽油等,這些產品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可以充分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需求。嘉里糧油集團的八大油種、上百個產品規格中,不僅有傳統的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調和油、花生油、濃香芝麻油等油種,還有玉米胚芽油、葵花油、山茶油等"健康功能型"食用油。在食用油行業普遍利潤攤薄的情況下,盈利空間較高的高檔食用油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可見未來高檔食用油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3、城市市場空間有限,農村將成主要戰場
目前,小包裝食用油的年銷量雖然有300億元左右,但只佔整個食用油銷量的15%,發展空間非常大。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放心糧油進農村」工程的深入開展,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縣級市、縣及大中城市周圍的城鎮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目前鄉村食用油市場的現狀是:1、以散裝油的消費為主,小包裝食用油的發展迅速;2、由於一味追求低價格,散裝油的質量得不到保證。3、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還不強。小包裝油90%都是集中在城市銷售,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為小包裝食用油開辟新的戰地提供了前提。 當各品牌小包裝食用油在城市的商超、賣場激戰正酣時,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已經開始將觸角伸向了廣闊的鄉村市場。近兩年來嘉里開始致力於將小包裝油推廣到鄉村市場,促進了其銷量的進一步拉升。可見未來農村這一巨大的市場必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14109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那些企業進入了新一批的混改名單

據報道,近日發改委曝光了新一批混改名單,名單顯示此次混改中糧資本、中金珠寶相關企業等入圍。

專家表示,由於中國聯通的主要資產已在上市公司中,這次混改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對國有股上市企業的改革深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對集團整體的混改深化,截至目前,央企不同層級相關企業正在陸續以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參與到混改當中。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改革的推進,最新一批的混改試點基本上採取增量持股,以及引進戰略投資人等途徑,至少到目前為止,披露出來的定價都是相對高於凈資產的。

⑶ 中糧戰略概述

整合資源運作
在中糧,董事長寧高寧奉行著通用電氣公司前CEO韋爾奇成長法則 「要麼第一,要麼第二,要麼你就把它整好,要麼就賣掉,要麼就關門」。 對於中糧,「國有企業、外貿企業、多元化企業以及轉型企業,」每一個都存在危險,既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又要強調專業化的優勢,因此,寧高寧確定了企業的發展戰略,轉型為以產業、實業為根本的企業,同時搞有限相關的多元化,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如對中糧三個長城葡萄酒進行了系統整合,在終端銷售上統一,突現品牌的組合力量;如利用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乙醇和生物能源;並購新疆屯河、收購深寶恆、對中谷的合並、進軍保險行業等等,一系列的並購和重組都突出了中糧在資源方面的整合運作,如有些是為了拓展產品線、有些是為了控制上游原材料、有些是為了進入成長性的行業,能夠與企業的發展形成協同。為了進一步推進對中糧的整合,最近中糧油大手筆分拆,將食品飲料與農產品各行其道,其中中糧油將主攻食品與飲料業務,公司名稱也將從「中國糧油國際有限公司」改為「中國食品」。 而分拆出來的以農產品加工業務為主的「中國糧油」將在香港主板獨立掛牌。分拆完成後,中國食品的核心業務將分拆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主要從事生產、裝瓶、分銷及銷售的可口可樂飲料酒類業務;二是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長城」 和「華夏」等品牌的紅酒及白酒以及紹興酒;三是以「金帝」為主的巧克力和其他糖果產品;四是「福臨門」、「Fortune」及「四海」品牌為主的小包裝食用油業務。中國糧油的核心業務則包括生物燃料和生化業務、油籽加工、大米貿易及加工、啤酒原料、小麥加工業務等。
編輯本段發展成長戰略
綜觀中糧的業務范圍,目前主要是三大主業:食品加工與製造;糧油、食品貿易,糧油糖期貨及物流;保險、酒店、房地產開發經營,整個中糧已形成了以糧油食品加工業為主體,兼顧相關行業的發展格局。對於這些行業,則分別由四大板塊承擔:一是中糧糧油進出口公司,從事糧油、食品的貿易,主要是進出口業務,也有部分轉口業務;二是中糧國際,從事糧油食品的生產加工與製造,包括福臨門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長城葡萄酒、中糧麵粉、中糧麥芽等系列產品;三是鵬利國際,從事以凱萊酒店為代表的房地產、酒店業務,迄今已在國內開發500多萬平米的物業;四是金融板塊,包括期貨經紀、財務公司、中英人壽、中怡保險,從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嫁接服務。對於中糧的發展成長之道,主要是:
協同多元化戰略
中糧從進出口貿易商轉型進入實業化發展階段以來,目前所從事的主要行業有:食品製造業、房地產業、酒店業、金融業、保險業、生物能源等,這些業務之間都是一種協同關系,如根據公司的戰略定位及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對公司現有業務及集團相關業務進行評估和檢討,通過內部成長和外部擴張的方式獲取長期成長動力,對公司內部進行資源整合,包括品牌、渠道、研發、生產、物流、采購以及組織架構等。如在食用油方面,已形成市場的主導,從自主福臨門到控股魯花,到開發高端的滋采,形成了系列化品牌,有效形成了品牌區隔;如重組中谷,加強了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優勢;進軍生物能源,既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又有國家對能源戰略的支持,其發展空間巨大;利用資本進入保險和地產,通過強大的資本實力來整合產業,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產生了較好的協調效應。如在房產行業,中糧在收購深寶恆完成以後,把優質房地產開發業務注入深寶恆;並利用深寶恆現有土地資源,在寶安區以租賃廠房或其他合適形式,設立糧油食品、包裝等產品的生產加工基地,把深寶恆發展成為集物流、倉儲、貿易、采購、地產物業為一體的上市公司。
集團化戰略
從目前中糧對所屬五大業務群及下屬公司的管理模式上看,整個中糧都在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都是採取控股和收購等方式,利用資本杠桿來整合產業,進而形成具有協同效益的價值鏈和供應鏈整體。當然,在集團化戰略過程中,中糧的集團文化、集團核心競爭能力、集團的統一形象等還沒有效形成,雖然旗下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都獲得了較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集團品牌形象還有待完善。
編輯本段中糧集團遠景
「既不能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但也要強調專業化的優勢」,對於中糧的未來發展,需要打造中糧資本以外的核心競爭能力,因為中糧作為國內糧油行業龍頭企業,其行業競爭力並不強,業務發展也不夠穩定。競爭手段較少,競爭重點主要局限於產能、布局上,而缺乏對供應鏈各環節管理、人才、產品、品牌、技術、資源等要素的完整整合,贏利模式、供應鏈競爭、公司治理與管理系統、企業文化模式等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可能是中糧目前最大的隱痛。 隨著進一步的放開市場和來自國外的競爭,中糧集團應該進一步打「組合拳」,培育自己的「芯」,進而在日益國際化的市場格局中不斷健康成長。實施行業聚焦,產品聚焦,並不斷創新,走「行業一體化」和「市場多元化」的道路;跨地域經營,合理集中與分散資源,提升與建立管控能力和系統,引導內部人力資源發展,追求穩定投資回報;規范化經營,集約化整合,系統化流程,規范化制度,確保優勢競爭地位。 正如董桓所言,中糧的核心能力塑造既要內斂,即以企業戰略定位為基礎,以專業化發展為手段,從中糧現有的品牌、人才、市場網路等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切入,帶動企業知識庫、創新機制、管理、文化、資源、技術、服務等其他核心資源整合,建立獨立的研發系統、有效的管理平台、系統化的公司治理和管控體系、先進適用的企業文化,提高集團管理運作能力和創新吸收能力,發揮「沃爾瑪」式效應。又要外展,即以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通過市場手段來獲得企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源的人才;與具有互補優勢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或並購具有某種比較優勢的企業和團體。中糧現在的並購整合和未來可能的國際化不過是外展的一種手段和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中糧要警惕外展時所帶來的種種危機和巨大風險,只有當有了足夠強大的整合能力、糾錯能力和平衡能力,才能確保外展成功。

⑷ 中糧集團下屬的全部公司有哪些

中糧旗下擁有中國食品、中糧控股、蒙牛乳業、中糧包裝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糧屯河、中糧地產和中糧生化三家內地上市公司。

中糧形成了諸多品牌產品與服務組合: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製品、家佳康肉製品、香雪麵粉、五穀道場方便麵、悅活果汁、蒙牛乳製品、大悅城Shopping Mall、亞龍灣度假區、雪蓮羊絨、中茶茶葉、金融保險等。



(4)中糧資本旗下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2016年7月15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中紡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2016年7月18日,中糧集團全面啟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紡集團公司在北京召開改革戰略重組啟動大會,宣布啟動戰略重組,並公布了中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

2017年9月1日,阿根廷《國民報》報道,中糧集團駐阿子公司出口糧油468萬噸,成為同期阿第三大糧油出口商。

⑸ 中儲糧旗下的上市公司有幾個

中儲糧旗下的上市公司有7個,其中香港上市公司有4家,分別是中國食品有限公司,中糧控股有限公司,蒙牛乳業有限公司,中糧包裝有限公司,內地上市公司有3家,分別是:中糧屯河有限公司,中糧地產有限公司,中糧生化有限公司。

(5)中糧資本旗下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大型重要骨幹企業。中儲糧總公司受國務院委託,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的經營管理,同時接受國家委託執行糧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下,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中儲糧總公司成立於2000年,注冊資本166.8億元。總公司在國家計劃、財政中實行單列。總公司實行董事長負責制,董事長為公司法定代表人。

截至2015年底,企業總戶數972戶,其中:直屬庫344戶。企業職工44289人。總資產11263億元,營業收入1543億元,累計購銷糧食27192萬噸,累計購銷油脂571萬噸。中央儲備糧綜合宜存率95.4%。

⑹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混改的本質即股權多元化,試點單位及各地方國企混改模式可總結為4種典型手段+1種配套措施的「4+1模式」:

4種典型手段:

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基金以及改制重組。

1種配套措施:

員工持股。從激勵的角度出發,進一步達到股權多元化的措施。一般需結合四種手段或在二次混改的基礎上實施,不可單獨實施。

在實際運用中,國企混改的措施主要表現為單一模式的混改、多種模式的組合式混改以及模式+配套措施的組合式混改。

以下

將以雲南白葯、中油資本、中糧資本、綠地集團、江蘇高投的混改案例為大家系統解讀「4+1模式」。
一、

雲南白葯兩次「引入戰投」的單一模式

雲南白葯作為醫葯行業內的業績成長典範,從1993年上市至今業績成長領先同行,在混改之前是雲南省國資企業下屬全資上市公司。雲南白葯控股的混改可總結為「引戰投、兩步走」:

第一次引入戰投

2016年12月,雲南白葯控股股東白葯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都將向白葯控股增資約254億元,交易完成後,白葯控股的股權結構變更為雲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各持有50%股權。

2017年4月19日,白葯控股召開董事會,白葯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屬國企領導身份和職級待遇,而按市場化方式選聘,成為職業經理人。

第二次引入戰投

2017年6月6日,白葯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魚躍」)成為第三方股東。此次改革中,江蘇魚躍增資約56億元取得白葯控股1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白葯控股形成雲南省國資委45%、新華都45%、江蘇魚躍10%的股權結構。

雲南白葯混改模式有以下三大看點:

1、改革動作加大:通過兩次引入戰投,最終拿出超出一半的股權用於改革,這在以前是沒有的,表明地方重點國企改革動作加大;

2、真正的市場化:高管放棄幹部身份,成為職業經理人,釋放經營活力的同時,為下一步管理層持股埋下伏筆,並有望建立市場化的治理機制;

3、增量引入:通過案例,結合國家出台的國有企業混改相關政策,引入戰略投資者原則上只採用增量引入,不動存量。

二、中油資本運用「資產重組+上市」 的雙模式組合進行混改

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資本」)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金融業務管理的專業化公司。中油資本混改項目共歷時8個月,通過資產注入、並購重組、最終實現重新掛牌上市。其混改路徑具體如下:

中油資本的混改模式有以下兩大看點:

1、通過資產重組,將連續兩年虧損的*ST濟柴將變身為綜合性金融公司,業務范圍擴大,擁有較為齊全的金融牌照;

2、通過重組後上市,有望成功保殼。

三、中糧資本運用「引入戰投+引入基金+員工持股」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

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旗下運營管理金融業務的專業化公司,中糧資本的注冊資本為10億元,由中糧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

2017年4月19日,中糧資本披露將通過「增資+售股」的方式擬募資總額80億元,其中以增資入股的形式募資60億元,再以增資價格向投資方轉讓價值20億元對應股權。最後中糧資本實際募資69億元,確定7家投資人:國調基金、北京首農、溫氏投資、弘毅投資、霧繁投資、上海國際、航發資管等。增資後,中糧集團的持股比例降至約65%,新股東持股比例合計約35%,其中,員工持股比例約3%。

中糧資本混改有以下三大看點:

1、引入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簡稱「國調基金」),中糧資本是該基金成立以來投資混改的兩家企業之一(另一家是聯通),說明國企混改項目未來將得到該基金的助力;

2、採用「增資+售股」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降低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優化股權結構;

3、增資方案中,還同時設計了員工持股。

四、綠地控股運用「引入戰投+員工持股+整體上市」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

綠地集團是上海市國有控股特大型企業集團。2013年進行混改之前,綠地的股權結構為: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為36.43%,國資股東持股比例為60.68%。其混改路徑如下:
引入戰略投資者

2013年年底,綠地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平安創新資本等5家戰略投資者。該5家機構以5.62 元 / 股的價格,聯合向綠地集團增資117.29 億,占增資後股本的 20.2%。引進5家戰略投資者後,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稀釋至不到29%,國有股降至50%以下。

成立員工持股平台

由於有限合夥形式50人的人數上限,綠地將1000個擁有股權的員工拆分為32個小有限合夥形式(上海格林蘭投資管理中心1-32),組成了上海格林蘭。上海格林蘭投資為綠地管理層直接控制,是其核心利益的體現,上海格林蘭投資法定代表人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玉良。

整體借殼上市

2014年3月17日,金豐投資置出原有23億元資產,注入預估值為655億元上海地產集團所持綠地集團股份,又通過為綠地集團股東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其持有綠地集團股份,已完成對綠地集團股份100%的收購。

2015年8月13日,公司名稱由「上海金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綠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月18日,綠地控股上市。

綠地混改的方式有以下三大看點:

1、成立有限合夥企業吸收合並職工持股會;

2、上海國資委放棄控股權;

3、綠地集團借金豐資本上市解決了同業競爭問題。

閱讀全文

與中糧資本旗下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持倉越來越多 瀏覽:563
杠桿系數說法 瀏覽:699
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467
微金所是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97
錸本股票 瀏覽:499
pp基金官方理財下載 瀏覽:514
薩斯病毒股票 瀏覽:9
高杠桿之殤華為員工落淚事件 瀏覽:712
房貸金融服務費合不合法 瀏覽:5
11月鋼管價格會回落嗎 瀏覽:18
伊利股東劉春海 瀏覽:590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