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電影集團什麼時候上市
數據顯示,中影集團2008年的票房總收入高達27億元,佔全國票房總產值的67%。 □本報記者周婷
中國電影集團總經理韓三平日前在回答媒體關於上市的問題時表示:「上市現在暫時還沒有批下來……總局要批准,正在運作,目前還有相當的距離。」
而此前曾有報道稱,廣電總局已經原則上同意中影集團上市。對於此兩者的矛盾,中影集團新聞發言人翁立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的電話采訪中沒有直接回應「總局是否尚未批准」,只是表示上市的工作沒有停止,還在正常進行中,還需要完成一系列改制、資產評估等工作。
韓三平曾表示,上市是為了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為了融資,手裡有錢可以做一些事情;二是可以改變股權結構,能夠有更多的監督機制、經營機制,企業的運營與管理會更現代化。
中影集團的上市進展晚於市場預期。2007年9月,韓三平透露,已經完成了上市的報批工作,並爭取在2008年上市。2008年初有媒體報道稱,中宣部與廣電總局已經原則上同意了中影集團的上市工作。
事實上,中影集團的上市進程一波三折。早在2004年,作為廣電總局直屬企業的中影集團一度傳出要整合旗下優質資產,並引入適量外資,進行上市的計劃。在當時,除了中影、上影和西影等幾大電影集團都被傳出有上市的沖動,並且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中影集團上市的前景最被看好,因為中影在進口大片引進、中外合拍電影業務上都具有其他電影集團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擱置。
2008年8月,中影集團投資建立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這個項目的資金主要來自於中影在2007年底發售的5億元企業債。
艾瑞影視娛樂業分析師張志遠認為,數字製作基地是中影為其上市作的一個大框架,順利建成預示著中影資產框架更加明確,從而為上市提速。
然而,金融風暴的突然來襲以及經濟危機的干擾,許多公司的上市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一位分析人士認為,中影集團上市進程慢於預期,除了經濟因素外,也不排除集團仍在進行改制的因素。
2.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的組織結構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旗下有華誼兄弟廣告公司、華誼兄弟影業投資公司、環球熱力兄弟影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華誼兄弟文化經紀公司、華誼兄弟音樂公司、西影華誼電影發行公司、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
其中,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其前身為華誼兄弟廣告公司影視部。短短幾年間,華誼兄弟已經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生產體系,這為日後的競爭儲備了強大的實力,同時也在國內業界迅速風生水起,聲名顯赫,成為最成功的民營影視公司之一。
未來,華誼兄弟將不局限於影視製作業,在進一步完善機制,加強影視製作環節、開展影視藝人經紀代理的同時,也會積極開拓影視不動產專項投資等業務,並與國內優秀同行開展廣泛合作,力爭使中國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編輯本段運做特點
華誼兄弟已經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生產體系。
大製作——大投入、大產出的商業模式是華誼兄弟在國內業界頻頻取得成功的法寶,今天「大製作、大手筆加影視大腕」已成為華誼兄弟的投資經驗和原則。另外在電影前期的策劃、後期的推廣和發行上也有大筆投入。同時,在運做的每一個環節上,華誼都在力求從三個方面做到專業化:第一是密集資本投入實現規模化生產;第二是專業化分工;第三是技術先導。
海外發行——在中國電影界,華誼兄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電影《大腕》是中國第一部實現全球票房的影片,這種合作方式給華誼兄弟帶來巨大的利益 ,除了票房收益外,影片發行的海外渠道是華誼兄弟得到的最大碩果,由此一條中國電影打向世界的道路展現在華誼的面前,從2005年起集團成立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直接營銷公司自己的電影。
編輯本段演藝經紀
華誼兄弟文化經紀公司——與其他的獨立製片人不同,華誼兄弟擁有自己的旗下的演員,這得益於華誼兄弟圍繞影視製作投資擁有運營權成立的「華誼兄弟文化經紀公司」,該公司專門運作和推行影視經紀人制度。現有藝員數十名之多,其中有實力影星的有周迅、李冰冰、張涵予、任泉、黃曉明、羅海瓊、劉孜、胡可、蘇有朋、林心如、安以軒、張靚穎、熱力兄弟、趙晨浩、尚雯婕、音樂小才女朱雅瓊(現已解約)、井柏然與付辛博組成的BOBO組合;同時電影公司還與著名導演馮小剛、張紀中、滕華弢、陳大明簽約,合作建立四個導演(製片人)工作室。如此強大的陣容,為公司製作高品質的影視作品提供了持續保證。華誼兄弟始終相信今天簽約的明星、導演,是未來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華誼兄弟音樂公司——2004年10月31日,在影視圈、音樂界各自負有盛名的華誼兄弟投資公司與戰國音樂於昆侖飯店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表聲明,兩大品牌自即日起締結聯盟,整合雙方旗下精英、藝人、產品、優質資源,相互交流合作,齊力打造亞洲文娛市場頂級品牌。簽約藝人有黃征、羽泉組合、張靚穎、李慧珍、楊坤等。
3. 西部電影集團地址
一、西影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西影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由國有資本控股、民營資本參股的股份制電影生產企業。其前身是公司主發起人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影視節目製作、生產和發行部分。
二、西影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和股權結構
經陝西省政府(陝政函[2000]91號文件)和國家廣電總局(廣發影字[2000]518號文件)批准,公司於2000年6月22日在陝西省工商管理局登記注冊。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6013.20萬元,股份總額6013.20萬股,凈資產9110萬元。其中,西影廠以資產方式出資5110萬元,占股份公司總股本和凈資產的56.09%,電影系統內國有資本5310萬元,占股份公司總股本和凈資產的58.29%。以上海西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首的7家熱愛、支持中國民族電影的民營企業,以貨幣方式出資3800萬元,占股份公司總股本和凈資產的41.71%。
西部電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曾以《老井》、《黃土地》、《野山》、《紅高粱》《黑炮事件》、《盜馬賊》、《黃河謠》、《雙旗鎮刀客》等著名電影故事片蜚聲國內外。《美麗的大腳》榮獲電影金雞獎七項提名,四項大獎。
《天地英雄》倍受各界關注,成為2004年廣電總局唯一推薦參加奧斯卡外語片評選的影片。
西部電影集團從單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向現代化集約型管理方式轉變,形成影、視、錄、盤一體化,制、發、放一條龍。並以多種方式與省內外影視製片行業進行合作,以達到將集團做大、做強、做精的目標,使之成為中國西部影視基地和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大型影視企業集團。
西部電影集團有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西影漢唐傳媒有限公司、西部電影頻道、西安外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電視劇製作公司、電影院線公司、物業管理中心等成員單位。目前正在籌建項目有數碼後期製作基地、漢唐明珠影視城等。
西影光輝歷程:
這是一片神氣的土地,這里曾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與輝煌,自周秦而至漢唐,十三朝帝王古都,這里曾演義過無數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傳奇。
這是一座藝術的聖殿,這里曾綻放過華夏藝術最多姿多彩的奇葩,秦漢雄風,盛唐之音,這里曾為我們民族精神和心靈深處留下過最美好,最動人的回憶。
在這里,我們的前人先賢用他們的勤奮和智慧,為我們創造過一個又一個文化和藝術的奇跡;在這里,無數不甘寂寞的後人以其飽滿的熱情和激情,續奏著新時代的藝術華章。
電影,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藝術之一,在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承載著厚重的,古老的文化與文明,中國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幾代「西影人」在這里續寫了44年的驕傲與輝煌。
4. 西安外國語大學跟西影集團是大騙子
西安外國語大學分很多學院 像英文學院 商學院 西方語言文化學院 等等...其中就有 西影影視傳媒學院. 是於西影合辦的. 至於你沒見過西外長什麼樣子. 西外有很多校區.你是在西影的那個校區而已.話說今年校際運動會你們也是作為跟所有學院一樣參加的.而且成績不錯呢.你不會不知道吧?
以下是在網路查的~
不信你也可以自己去查~
請搞清楚狀況.不能隨便說的.不知道的人會誤會西外.謝謝~
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
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影影視傳媒學院是2003年3月經陝西省教育廳批準的,由西部電影集團和西安外國語學院聯合創辦的集影視、傳媒、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影視傳媒學院。學院從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以外語為依託,教學、科研、創作並重,多層次、多學科的現代化影視傳媒教育體系。學院正在建設中, 2003年9月面向陝西省招生,2004年面向全國招生。
作為西安外國語大學的二級學院(非獨立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不僅秉承了西外50年的優良傳統、人文理念,而且依靠西影巨大的影視資源優勢,使其具有了絕對的影視文化底蘊和技術支持。學院的宗旨是「以品牌立校,創辦教育界的品牌院校」,最終目的是培養與世界影視圈接軌的、高素質的影視傳媒專業人才。為致力於影視藝術事業的年輕人創造一片廣闊的成才空間和成才機遇。
西影影視傳媒學院以「創新」作為辦學的座右銘。首先在辦學體制上便是一種創新,是企業和教育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產物,也是西影改革的一個關鍵步驟。在人才的培養模式上,學院將打破傳統的藝術教育體制,確定「創新」的價值取向,融合現代傳媒教育體系,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現代傳媒人才。在專業設置上,學院不僅開設傳統的影視藝術專業和學科,而且將根據影視發展的需要,逐步投入新興學科的建設。
在師資力量方面,學院聚集了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從事影視教育的教授、專家。著名劇作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延藝雲教授任院長,由國家一級導演姚守崗、國家一級電影演員高明、許還山、韓炳傑、國家一級攝影師馬德林、國家一級美術師劉興厚、國家一級作曲李耀東等主講授課。為實現質量立校、明星搖籃的辦學方針,學院還常年聘請了一批資深著名電影藝術家(如吳天明、田華、張藝謀、陳凱歌、鮑國安等)擔任名譽院長及客座教授,定期為學生授課和開辦專題講座。同時,學院著力於培養具有實踐經驗和現代影視理念的青年骨幹教師,使學院最終具備一支很高專業學術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的教師隊伍。
西影影視傳媒學院校址選在西安電影製片廠現廠址內,位於千年名勝大雁塔東側,曲江池畔是古長安讀書、學習的最佳環境。學院佔地170餘畝,整個規劃建築面積107968㎡,包括功能齊全的12層現代化教學大樓,高標準的學生公寓樓、生活服務中心以及標准化的體育場和游泳池。另外,還將建成高層次的影視拍攝實習中心、圖書館、電影洗印中心和明星廣場等新型建築。形體房、表演教室、大型綜合排練室、小劇場以及實驗樓都達到了國家藝術院校一流水平。整個規劃預計在2—3年內全部完工,可容納6000多名學生,屆時學院無論是規模、設施還是校園環境上,都將達到全國藝術高校前列。
2003年學院開設了表演和廣播電視編導兩個專業,面向陝西省內招收四年制本科學生。2004年增設戲劇影視文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學三個專業,上述專業已經全部申報教育廳,並得到批准。五個專業已開始面向全國招生,預計各專業共招收800—1000名本科學生。05年增設動畫專業和攝影專業,06年廣告專業更名為藝術設計。隨後,學院將進一步開設動畫、導演、攝影、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英語(影視方向)、新聞學等專業和研究生班。並根據需求通過高職、成教、短訓等多種方式為社會培養影視專業人才,辦學規模為6000人左右。
西影影視傳媒學院以其嚴格的管理和貼心的關懷全心全力為學生服務,在辦學之初就為學生就業考慮。其主要投資方西部電影集團以其電影、電視劇的巨大生產量,將為學生的創作、實習,提前介入影視行業,展示才藝提供廣闊的練兵場所,加之外院頻繁的對外交流和外語優勢,亦能為學生走出國門、融入世界影視圈搭起成功的橋梁。
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影影視傳媒學院將使有志於影視事業的莘莘學子夢想成真。
5. 什麼是公益性配置
公益性崗位是指直接涉及社會公共利益領域的崗位。這些崗位的工作都是為維護社會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環境提供服務,使廣大民眾都能從中受益。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和城鎮社區開發的公益性崗位,是為一些就業、再就業困難的失業人員提供臨時性的公益服務工作,並使他們獲得相應的服務報酬。
由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主要是從事維護城市交通秩序、公共衛生、綠化環境等方面的服務工作,由地方財政支付在公益性崗位就失業人員的服務報酬。
6. 西部電影集團的介紹
西部電影集團或稱「西影」、「西影集團」即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前身為西安電影製片廠, 1956年04月籌建,1958年08月成立。西部電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是國家電影產業布局的四大集團之一。坐落於古都西安曲江新區巍峨的大雁塔角下西影路上。中國以生產故事片為主的電影企業。在全國電影製片單位中,西影第一個在國際A級電影節獲得最高獎項,獲國際獎項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國第一。總共獲得國內外獎項300多項,出口影片80多部,佔中國大陸出口國的所有電影總量的1/4多。代表影片《霸王別姬》《老井》《紅高粱》《圖雅的婚事》《美麗的大腳》《我的一九一九》《大話西遊》系列等等。
7. 誰可以給我一個西影集團的logo,謝謝了!
1987年
張藝謀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88年
張藝謀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1989年 。
吳子牛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
謝飛《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張藝謀《菊豆》法國第43屆戛納電影節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
1991年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1992年
《秋菊打官司》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1993年
《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1994年:
1995年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獎」。
1996年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69屆奧斯卡攝影獎提名。
《太陽有耳》(導演:嚴浩)獲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1999年
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